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类型识别与社区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1
作者 徐姝瑶 刘彦彤 +1 位作者 余翩翩 张玉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21-30,共10页
推动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产业发展在社区可持续生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区域,对其范围内的10个... 推动国家公园社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产业发展在社区可持续生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成效。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区域,对其范围内的10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和产业发展支持力度2个维度下的18个指标,构建国家公园社区产业发展评价体系。基于二维象限法,将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类型划分为综合发展型、选择发展型、乏力发展型和控制发展型4种,对不同类型社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相关规划以及社区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差异化的社区产业发展路径和生态旅游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山国家公园 社区类型 产业发展 生态旅游
下载PDF
世界国家公园:起源、演变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玉钧 宋秉明 张欣瑶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1期17-26,共10页
国家公园的诞生源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动态演变,其理念是在美国西进运动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环境危机的加剧等因素促生了人们环境观念的转变,并最终形成了国家公园的原初理念,其精髓在于能够兼容“保护”与“利用”,... 国家公园的诞生源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动态演变,其理念是在美国西进运动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环境危机的加剧等因素促生了人们环境观念的转变,并最终形成了国家公园的原初理念,其精髓在于能够兼容“保护”与“利用”,即自然保护运动所倡导的“保育”理念,既保护国家公园范围内珍贵的自然资源,也同时兼顾当地原住居民所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国家公园理念之所以为全世界所接受,是由于其背后持续性的推动力量。以梭罗为代表的一批美国学者及政治家凝练出了自然保护思想的核心内涵,此后国际上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为首的各类环境保护组织通过不断倡议和推动建立了保护地体系,世界各国在体系引导下根据实践建立了适合自身国情的国家公园模式。国家公园理念源流自北美,发展于世界,至今百余年的探索历史为国家公园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未来将在各国不断生发出更具特色的模式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理念溯源 发展历程 建设模式
下载PDF
全民共享:国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真谛
3
作者 张玉钧 《绿色中国》 2023年第24期64-67,共4页
国家公园是开展自然教育的最佳场所众所周知,国家公园的重要功能是保护与利用,而自然教育是实现国家公园重要功能和全民共享的有效途径。2017年出台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构建了建立国家公园的总体制度框架,明确将坚持全民公... 国家公园是开展自然教育的最佳场所众所周知,国家公园的重要功能是保护与利用,而自然教育是实现国家公园重要功能和全民共享的有效途径。2017年出台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构建了建立国家公园的总体制度框架,明确将坚持全民公益性作为国家公园的理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体制 全民共享 保护与利用 制度框架 公园 有效途径 总体方案 公益性
下载PDF
国家公园建设离不开众人捧柴
4
作者 张玉钧 王嘉欣(摄) 《绿色中国》 2023年第4期42-47,共6页
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类型之一,承担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游憩功能发挥的双重任务,是系统管理自然资源的重要方式和工具。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公众参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破解困境的唯一途径公众参与在20世纪60... 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类型之一,承担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游憩功能发挥的双重任务,是系统管理自然资源的重要方式和工具。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公众参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破解困境的唯一途径公众参与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最初比较多地运用于新公共行政改革及环境行政管理领域,是针对政府决策及规划制定过程中的社会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 行政管理领域 自然保护地 游憩功能 系统管理 公共行政改革 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资源
下载PDF
提升游憩环境质量,建立国家公园公众参与行动框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玉钧 熊文琪 谢冶凤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共3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及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地多头管理的重要空间工具被提上建设日程。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肩负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等多重使命。游憩利用作为国家公园全民公...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公园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及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地多头管理的重要空间工具被提上建设日程。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肩负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等多重使命。游憩利用作为国家公园全民公益性理念的重要实现路径,如何与生态保护协调平衡,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保护地 公众参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协调平衡 多头管理 重要载体
下载PDF
迎接国家公园时代的到来--整合科研资源,建构国家公园学
6
作者 张玉钧 《风景园林》 2022年第7期8-9,共2页
2021年可谓是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元年,这一年中国政府对外正式宣布建立国家公园。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国家公园本身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国家公园体制在中国的建立却是一件大事。这一重要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中国自然保护事业从此步入一个全... 2021年可谓是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元年,这一年中国政府对外正式宣布建立国家公园。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国家公园本身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国家公园体制在中国的建立却是一件大事。这一重要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中国自然保护事业从此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国家公园时代的真正到来。为了迎接国家公园时代的到来,笔者从国家公园起步阶段的研究和实践角度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与疑问,以就正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体制 中国国家公园 科研资源 研究和实践 迎接
下载PDF
从局域到脱域:国家公园共同体理论思辨及其政策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海霞 薛瑞 +4 位作者 王爱华 张玉钧 姚霖 孙映雪 张婷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5-901,共17页
人类迈入生态文明时代后,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公共道德意识不足等问题的破解亟需一种新的理论工具,以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公共道德的重建。通过对共同体理论相关文献的谱系化梳理,对国家公园制度发展与共同体形成的关系分析,研... 人类迈入生态文明时代后,自然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公共道德意识不足等问题的破解亟需一种新的理论工具,以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公共道德的重建。通过对共同体理论相关文献的谱系化梳理,对国家公园制度发展与共同体形成的关系分析,研究发现:共同体理论可为国家公园从局域到脱域的制度逻辑提供实践路径和理论分析框架。国家公园制度与共同体样态存在三组关系,即:(1)面向“权利公平”的国家公园制度与抽象性的生态保护正义实践,此亦为欧陆、新大陆国家以及中国国家公园初创期的基本伦理出发点;(2)面向“形态之治”的国家公园制度与局域性的社会共同体实践,如北美和非洲国家公园的地方生态保护组织、社区组织的发展;(3)面向“和谐共生”的国家公园制度与脱域性的真正共同体实践,指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深度情感联结和脱域共同体形成的理想阶段。中国推进共同体建构导向的国家公园制度体系,亟需突破三个关键点:一是为国家公园共同体的建设确立法律基础,二是为社会共同体的形成确定共同利益基础,三是为真正共同体创造多主体参与的制度环境,最终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基于共同体理论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共同体 制度逻辑 自然保护地
原文传递
生态美学视角下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觉景观特征评估
8
作者 李娜 张玉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177-9192,共16页
景观美学的理论维度已从风景美学延伸至生态美学,为促进生态美学理论在客观法和空间水平上向“数字化+可视化”发展,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地理要素构建分类的数字景观模型并借用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格... 景观美学的理论维度已从风景美学延伸至生态美学,为促进生态美学理论在客观法和空间水平上向“数字化+可视化”发展,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地理要素构建分类的数字景观模型并借用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视觉景观特征评估的研究框架。在筛选地貌(自然和垂直要素)和土地利用(文化和水平要素)景观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景观分类指标体系;通过GIS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识别了研究区域中的440种景观斑块和类型,以此作为视觉景观特征评估的基本单元;基于生态美学理论,构建了视觉景观多样性、自然性和独特性3个视觉景观特征评估指标,借用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度量并通过FRAGSTATs与GIS可视化;通过SPCA分析得到权重后绘制了视觉景观特征综合评估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诸多相互作用的景观要素“聚集”在一起产生了不同水平的视觉景观特征,与低水平视觉景观特征有关的景观类型在要素组成上较为复杂,而与高水平视觉景观特征有关的景观类型主要与坡度适中的东南向山谷地貌与荒草地、未成林封育地和乔木林等土地利用的共同作用有关。研究认为,可视化的视觉景观特征评估结果有助于识别需得到保护修复、规划利用及管理协调的景观斑块或类型,有利于增加保护地整体的生态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数字景观模型分类 景观格局指数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视觉景观特征
下载PDF
东西方自然保护地文化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谢冶凤 吴必虎 张玉钧 《风景园林》 2020年第3期24-28,共5页
东西方因思维方式所导致的自然保护地文化特征存在很大差异,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能完全模仿西方经验。首先分析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和当前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政策背景,并明确东西方自然保护地建设存在诸多差异这一事实,确... 东西方因思维方式所导致的自然保护地文化特征存在很大差异,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能完全模仿西方经验。首先分析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和当前中国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政策背景,并明确东西方自然保护地建设存在诸多差异这一事实,确认了东西方自然保护地文化特征比较研究的必要性。随后,从环境观差异和保护地文化内涵差异两方面切入,对东西方自然保护地文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认为东方环境观倾向于认为物质蕴含精神、文化与自然相互交融、渗透,而西方则持二元论观点;且东方国家有许多具有国家文化象征意义的自然环境被指定为自然保护地,这与西方国家追求荒野或蕴含的地方文化特征不同。最后,结合东北亚其他国家(日本、韩国和朝鲜)自然保护地文化特征保护的实践经验,基于文化差异视角,从三方面对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体系 文化特征 文化意义 保护地管理分类 双遗产 东西方对比
下载PDF
景观干扰对乡村半自然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
10
作者 陈思淇 余翩翩 +1 位作者 洪静萱 张玉钧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27,共7页
乡村半自然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有助于推动乡村生态景观高质量发展。村以下尺度乡村植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生境类型分析不全面、景观影响因子单一化、定量干扰机制不深入等问题。在南京江宁西南部乡村地区,采用逐步回归模型和广义加... 乡村半自然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有助于推动乡村生态景观高质量发展。村以下尺度乡村植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生境类型分析不全面、景观影响因子单一化、定量干扰机制不深入等问题。在南京江宁西南部乡村地区,采用逐步回归模型和广义加性模型,探讨了多种景观干扰对6类乡村半自然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乡村植物多样性维持的景观响应策略。结果表明:1)乡村景观格局、景观管理强度和类型等对不同半自然生境植物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其综合解释度约为10%~50%,小规模林斑、连接度高的半自然生境、小面积池塘(<0.8hm2)、茶田景观粗放管理方式、乡土树种混交林等对植物多样性的正向促进作用显著;2)在所有显著性指标中,斑块面积、斑块隔离度对各类半自然生境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最为突出,是驱动乡村植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景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植物多样性 影响分析 半自然生境 景观干扰
下载PDF
绿色转型赋能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玉钧 高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共3页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来,10年间,生态文明、"两山"论、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已深入实践。2021年3月颁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紧扣主线,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来,10年间,生态文明、"两山"论、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已深入实践。2021年3月颁布的国家"十四五"规划紧扣主线,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导,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021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国家大力推动绿色转型、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背景下,生态旅游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其高质量发展必将助力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的形成,为实现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绿色转型 产业生态化 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 可持续发展理念 生态优先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明清泰山地区营建与治理考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婧雅 张玉钧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期135-139,共5页
研究古代山岳风景营建治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可明确中国典型区域风景的内在特征。以明清泰山地区为研究案例,采用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细读方法,解析其山城空间格局和与之配套的内部治理机制。研究认为:明清泰山地区通过核心点... 研究古代山岳风景营建治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可明确中国典型区域风景的内在特征。以明清泰山地区为研究案例,采用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细读方法,解析其山城空间格局和与之配套的内部治理机制。研究认为:明清泰山地区通过核心点统领、重要节点控制、线性种植串联以及意境营造等手法,构建了"山城一体"的空间格局;通过国家地方结合管理、多方参与共治、香税反哺等策略,形成了"山城互促"的治理机制。最后在国土空间视角下,从营建目标、治理理念、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关系、多方参与等方面探讨传统与现代区域风景营建的演变特点,并从区域风景识别与范围界定、多解预景规划、共治模式和适应性管理3方面提出规划管理建议,以期为半自然区域的风景营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风景 风景名胜区 景区规划 景观营建 治理 泰山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生态价值的内涵建构与热点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娇娇 陈思淇 张玉钧 《风景园林》 2022年第7期18-25,共8页
生态价值研究是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两山”理论实践的重要参考,当前研究成果初具规模,但存在概念不清、热点不明等问题,有必要对自然保护地生态价值的概念内涵、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深入解读。通过梳理生态价值概念发展史及辨析... 生态价值研究是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两山”理论实践的重要参考,当前研究成果初具规模,但存在概念不清、热点不明等问题,有必要对自然保护地生态价值的概念内涵、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深入解读。通过梳理生态价值概念发展史及辨析相关概念,构建生态价值概念内涵体系。应用共词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文献数据的时空分布、高频关键词、研究热点进行系统梳理和解读。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地生态价值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内容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地尺度的生态价值的评估核算为基础、以价值实现与转化为主线、海洋与陆域保护地类型并重的总体格局,其中生态价值实现研究热点延伸出利益主体诉求与冲突、社区作用机制、人类福祉促进等分支。未来中国自然保护地生态价值研究应建立统一评估体系、丰富研究视角、强化应用研究、重视海洋价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态价值 内涵建构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