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永华 阎雄飞 +3 位作者 温冬梅 陆鹏飞 宗世祥 骆有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9-315,共7页
【目的】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是近年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导致沙棘长势衰弱甚至死亡。本研究旨在明确温度对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以便对其进行预测预报... 【目的】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是近年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导致沙棘长势衰弱甚至死亡。本研究旨在明确温度对栎黄枯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以便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分别在5个恒温(19,22,25,28和31℃)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栎黄枯叶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取食量、交配率、产卵、寿命等的影响。【结果】在19~31℃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各虫态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24±0.45,10.85±0.87,14.56±0.85,9.65±0.54和10.48±0.52℃,有效积温分别为341.22±9.54,1 285.64±17.65,445.35±8.65,13.34±1.25和2 085.35±25.84日·度。幼虫总取食量和交配率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而成虫的产卵量在22,25和28℃下明显高于其他温度,成虫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结论】22~28℃之间是栎黄枯叶蛾较为理想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合理防治该害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黄枯叶蛾 温度 生长发育 繁殖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栎黄枯叶蛾对沙棘林的危害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永华 章一巧 +3 位作者 阎雄飞 宗德禄 宗世祥 骆有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7-151,169,共6页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近年在沙棘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导致沙棘长势衰弱甚至死亡。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虫的为害程度、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等进...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近年在沙棘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导致沙棘长势衰弱甚至死亡。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虫的为害程度、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陕西吴起,栎黄枯叶蛾为害严重,被害株率达到92.36%,枯死率达到6.45%,平均虫口密度为8.3头/株。该虫1年发生1代,以卵在茧表面、枝条及叶片等处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孵化,7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蛹期平均(24.5±3.1)d;成虫始见于8月下旬,终见于9月下旬,羽化高峰期为9月上旬。成虫羽化主要集中在17:00—23:00,整个过程持续40~80min;羽化后无需补充营养,至第2日方能交配产卵,交配时间为凌晨1:00—5:00,高峰期为3:00—4:00左右;雌虫只交配1次,雄虫可多次交配。成虫寿命为6~13d。雌虫交尾后即可产卵,平均产卵量可达297粒。栎黄枯叶蛾生物学特性的系统研究,为其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黄枯叶蛾 沙棘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栎黄枯叶蛾幼虫体色变化规律及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永华 温冬梅 +3 位作者 阎雄飞 陆鹏飞 宗世祥 骆有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6-130,共5页
【目的】明确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幼虫体色变化规律及不同色型幼虫生长发育特性,以便进行虫害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栎黄枯叶蛾2种色型幼虫的体色变化规律及其取食量、体质量、存... 【目的】明确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幼虫体色变化规律及不同色型幼虫生长发育特性,以便进行虫害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栎黄枯叶蛾2种色型幼虫的体色变化规律及其取食量、体质量、存活率、消化系数、蛹质量、产卵量、孵化率等生长发育特性。【结果】栎黄枯叶蛾幼虫3龄前一直为黄色,4龄幼虫后出现白色型和黄色型的分化,但不存在幼虫性二型现象。白色型幼虫体色一直保持白色;黄色型幼虫每次蜕皮后变为白色,3~4d内逐渐变为黄色,蜕皮进入7龄后全为黄色,直到化蛹羽化。白色型幼虫的取食量较大,生长发育较快,繁殖能力较强,而黄色型幼虫的死亡率较低,耐饥饿能力较强。【结论】栎黄枯叶蛾幼虫具有白色和黄色2种色型,2种色型幼虫生长发育特性存在差异,这为生产上合理防治该害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黄枯叶蛾 色型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温度对毛缺沟姬蜂卵巢发育及性比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永华 李鲜花 阎雄飞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297-3299,共3页
分别在19、22、25、28和31℃条件下,观察不同温度对毛缺沟姬蜂卵巢发育和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之间,雌蜂卵巢的生长速度随温度上升而逐步加快。在31℃下,羽化1 d后雌蜂卵巢长度和宽度显著短于25℃和28℃下同日龄的雌蜂,卵巢... 分别在19、22、25、28和31℃条件下,观察不同温度对毛缺沟姬蜂卵巢发育和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31℃之间,雌蜂卵巢的生长速度随温度上升而逐步加快。在31℃下,羽化1 d后雌蜂卵巢长度和宽度显著短于25℃和28℃下同日龄的雌蜂,卵巢中成熟卵也显著减少,但从羽化后第2天开始,各项指标均与25℃和28℃下的接近。当温度控制在19~25℃时,该蜂后代雌蜂所占比例较高,温度高于25℃时,雌蜂比例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缺沟姬蜂 温度 卵巢发育 性比
下载PDF
野蚕黑卵蜂雌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永华 阎雄飞 +1 位作者 叶恭银 李鲜花 《昆虫天敌》 CSCD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报道了野蚕黑卵蜂成虫雌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的系统观察结果。雌性成虫内生殖器官包括一对卵巢、两条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和附腺。成虫期卵巢生长速度随日龄是先增大后减小,但卵子随日龄是增大后并不下降,而且卵子成熟量... 报道了野蚕黑卵蜂成虫雌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的系统观察结果。雌性成虫内生殖器官包括一对卵巢、两条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和附腺。成虫期卵巢生长速度随日龄是先增大后减小,但卵子随日龄是增大后并不下降,而且卵子成熟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显示该蜂具有较强的生殖力。成虫期内其它生殖器官一般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蚕黑卵蜂 野蚕 内生殖器官 卵巢发育 卵子发生
下载PDF
甘草种子超干贮藏的最佳含水量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永华 张志明 李鲜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3-66,共4页
为确定甘草种子超干贮藏的最佳含水量,采用硅胶干燥法,将甘草种子脱水至含水量为7.0%、5.8%、4.5%、3.3%和2.1%5个梯度,研究了超干处理对甘草种子贮藏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种子超干贮藏的含水量为3.3%~7.0%时,种子发芽率都在80... 为确定甘草种子超干贮藏的最佳含水量,采用硅胶干燥法,将甘草种子脱水至含水量为7.0%、5.8%、4.5%、3.3%和2.1%5个梯度,研究了超干处理对甘草种子贮藏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草种子超干贮藏的含水量为3.3%~7.0%时,种子发芽率都在80%以上,保存效果优于未经超干处理的种子。其中含水量为4.5%的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最高,分别为90.41%和17.56。将超干处理含水量为4.5%的甘草种子贮藏一定时间后,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极显著高于未经超干处理的种子,且其抗老化能力也明显优于其他含水量种子。由此可见,超干处理可以提高甘草种子的耐贮藏性,且超干处理的适宜含水量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种子 超干贮藏 最佳含水量
下载PDF
毛缺沟姬蜂雌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永华 李鲜花 阎雄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1-264,共4页
报道了毛缺沟姬蜂Lissonota setosa(Geoffroy)成虫雌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的系统观察结果。雌性成虫内生殖器官包括一对卵巢、两条侧输卵管、一条中输卵管、一个受精囊和一个附腺。成虫期卵巢生长速度随日龄是先加快后变慢。成虫... 报道了毛缺沟姬蜂Lissonota setosa(Geoffroy)成虫雌性内生殖器官的结构及其发育的系统观察结果。雌性成虫内生殖器官包括一对卵巢、两条侧输卵管、一条中输卵管、一个受精囊和一个附腺。成虫期卵巢生长速度随日龄是先加快后变慢。成虫期内其它生殖器官一般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缺沟姬蜂 沙棘木蠹蛾 内生殖器官
下载PDF
食料对毛缺沟姬蜂卵巢发育及性比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永华 李鲜花 阎雄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3-46,共4页
以蜂蜜水、蔗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为食料,通过解剖和观察,研究了它们对毛缺沟姬蜂卵巢发育和性比的影响,以探明这些食料在提高该蜂生殖潜能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取食蒸馏水),蜂蜜水、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能促进毛缺沟姬... 以蜂蜜水、蔗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为食料,通过解剖和观察,研究了它们对毛缺沟姬蜂卵巢发育和性比的影响,以探明这些食料在提高该蜂生殖潜能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取食蒸馏水),蜂蜜水、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能促进毛缺沟姬蜂雌蜂卵巢发育,可使其卵巢管中较高的成熟卵量维持较长时间,并且四种食料可大大提高该蜂后代雌蜂比例。可见这四种食料都可作为大量繁殖毛缺沟姬蜂的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缺沟姬蜂 食料 卵巢发育 性比
下载PDF
不同食料对野蚕黑卵蜂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永华 阎雄飞 +1 位作者 叶恭银 李鲜花 《华东昆虫学报》 2006年第2期112-115,共4页
以20%浓度蜂蜜、蔗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为食料,研究了它们对野蚕黑卵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蒸馏水),蜂蜜、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能促进野蚕黑卵蜂雌蜂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可使其卵巢管中较高的成熟卵量维... 以20%浓度蜂蜜、蔗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为食料,研究了它们对野蚕黑卵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蒸馏水),蜂蜜、蔗糖、葡萄糖和果糖能促进野蚕黑卵蜂雌蜂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可使其卵巢管中较高的成熟卵量维持较长时间,即可延缓该蜂的卵子重吸收。甘露糖对野蚕黑卵蜂的卵子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所起的作用显然不如蜂蜜及其它3种糖类,并且也不能延缓该蜂的卵子重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蚕黑卵蜂 食料 卵巢发育 卵子发生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栎黄枯叶蛾越冬卵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永华 阎雄飞 +2 位作者 陆鹏飞 李鲜花 贺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6-130,共5页
【目的】明确低温胁迫对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越冬卵发育和存活的影响,以便预测其发生范围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将栎黄枯叶蛾越冬卵在6个低温(-15,-20,-25,-30,-35和-40℃)条件下处理12,24和48h或在-3... 【目的】明确低温胁迫对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越冬卵发育和存活的影响,以便预测其发生范围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将栎黄枯叶蛾越冬卵在6个低温(-15,-20,-25,-30,-35和-40℃)条件下处理12,24和48h或在-30℃下处理不同时间(1,3,5,10,20,30,50d),每日观察卵的发育情况,统计卵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结果】低温胁迫强度和处理时间对栎黄枯叶蛾越冬卵的发育和存活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越冬卵的发育历期延长,存活率降低。越冬卵在-35℃低温下分别处理12,24和48h后,其发育历期显著长于其他处理。当温度≤-30℃时,无论处理时间长短,越冬卵的存活率均大幅度下降。越冬卵处理12,24和48h的致死中温度分别为-33.45,-32.08和-30.69℃,-30℃下致死中时间为19.63d。【结论】栎黄枯叶蛾越冬卵的抗寒性较强,大部分可以安全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黄枯叶蛾 低温胁迫 存活率 发育历期 致死中温度 致死中时间
下载PDF
枸杞红瘿蚊的交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孙浩月 张雨晴 +6 位作者 张凡 雷捷惟 马妹 徐常青 刘赛 乔海莉 陆鹏飞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0-871,共12页
【目的】枸杞红瘿蚊Gephyraulus lycantha Jiao&Kolesik是枸杞生产中重发、频发的害虫,明确枸杞红瘿蚊成虫交尾行为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利用性信息素防控枸杞红瘿蚊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观察枸杞红瘿蚊成虫的交尾... 【目的】枸杞红瘿蚊Gephyraulus lycantha Jiao&Kolesik是枸杞生产中重发、频发的害虫,明确枸杞红瘿蚊成虫交尾行为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利用性信息素防控枸杞红瘿蚊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室内条件下,观察枸杞红瘿蚊成虫的交尾行为、交尾节律和多次交尾现象,并统计分析不同时龄及寄主植物对其交尾次数和交尾时长的影响。【结果】枸杞红瘿蚊羽化后即可发生求偶和交尾,交尾行为包括避让、打斗和交尾3种,且雌雄成虫都具有搜寻和识别配偶的行为。成虫交尾具有明显的时辰动态节律,多集中于光期,在光期2 h(8:00)达到交尾高峰。枸杞红瘿蚊成虫的平均交尾时长为(32.49±1.67)s,大多集中在10.0-50.0 s时间段内。枸杞红瘿蚊雌雄成虫都存在多次交尾现象,雄虫更为明显。雄虫时龄变化对雌雄成虫的交尾次数影响较大,随着雄虫时龄的增加,交尾次数降低,而当雌雄成虫时龄同时变化时会对其交尾时长产生显著影响(P<0.05)。寄主植物对枸杞红瘿蚊成虫交尾行为无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枸杞红瘿蚊成虫交尾的行为特征、动态节律,明确了成虫时龄是影响其交尾的主要因素,从理论上证实了利用性信息素防治枸杞红瘿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红瘿蚊 交尾行为 影响因素 时龄 寄主植物
原文传递
栎黄枯叶蛾幼虫龄数的确定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永华 章一巧 +4 位作者 阎雄飞 郑永贵 陆鹏飞 宗世祥 骆有庆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43-1349,共7页
【目的】为明确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幼虫的发育状况,以便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通过野外采样获取不同发育状态的栎黄枯叶蛾幼虫,对其头壳宽度,体长,体宽,额宽,上颚基部宽和单眼间距6项形态指标进... 【目的】为明确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幼虫的发育状况,以便进行预测预报及采取防治措施。【方法】通过野外采样获取不同发育状态的栎黄枯叶蛾幼虫,对其头壳宽度,体长,体宽,额宽,上颚基部宽和单眼间距6项形态指标进行测量,利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方法,推断栎黄枯叶蛾幼虫的龄数。【结果】栎黄枯叶蛾幼虫有7龄,头壳宽度为最佳分龄结构。单眼间距、额宽和上颚宽3项指标均可作为分龄的辅助手段,体长和体宽变异较大,不宜用作幼虫龄数划分。【结论】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合理防治该害虫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黄枯叶蛾 幼虫 形态特征 龄数 Grosby指数 Brooks指数
原文传递
栎黄枯叶蛾羽化及生殖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永华 阎雄飞 +4 位作者 章一巧 齐连珍 陆鹏飞 宗世祥 骆有庆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53-1259,共7页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近年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对该虫的羽化、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栎黄枯叶蛾羽化期40 d左右... 栎黄枯叶蛾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是近年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林中大面积暴发的一种食叶害虫。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对该虫的羽化、交配和产卵等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栎黄枯叶蛾羽化期40 d左右,羽化高峰期为9月上旬,日羽化高峰出现在傍晚17:00—23:00,占全天羽化量的8246%;雌雄性比为1∶1.41;交配高峰期发生在凌晨3: 00—4:00,成虫羽化翌日开始进行交尾,2日龄雌蛾交配率最高,达到45.6%,随后交配率逐步降低。雌蛾一生只交尾1次,雄蛾可进行多次交尾。成虫交配持续时间多为14~16 h。成虫交配后即可产卵,产卵主要在夜间进行,产卵高峰期在2:00—6:00,占全天产卵量的82.40%。未交配雌蛾和雄蛾的平均寿命为11.05 d和9.85 d;显著高于已交配雌蛾和雄蛾的8.05 d和7.35 d,说明交配可明显缩短雌雄成虫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黄枯叶蛾 羽化 求偶 交尾 产卵 寿命
原文传递
白木香重要害虫黄野螟的触角感器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乔海莉 陆鹏飞 +4 位作者 刘赛 徐常青 郭昆 徐荣 陈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26-2031,共6页
黄野螟在我国白木香种植区重发、频发,导致被害树光秃无叶,呈现大片枯死状。前期发现黄野螟成虫触角感受器在其寄主定位、交配和产卵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黄野螟触角感受器的类型、结构、数量、分布及雌雄之间... 黄野螟在我国白木香种植区重发、频发,导致被害树光秃无叶,呈现大片枯死状。前期发现黄野螟成虫触角感受器在其寄主定位、交配和产卵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黄野螟触角感受器的类型、结构、数量、分布及雌雄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描述。结果显示,黄野螟触角呈丝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其中柄节粗长,梗节短小,鞭节由约64个亚节组成,鞭节仅背面覆盖有大量鳞片。雌雄成虫触角上存在8种类型的感受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和Bohm氏鬃毛。不同类型的感受器在触角各亚节上的分布和数量各不相同,感器主要着生于触角鞭节腹面和侧面,柄节和梗节上仅有Bohm氏鬃毛和少许鳞形感器。毛形感器Ⅲ是雄虫触角所特有的感受器,其余各类型感受器在雌雄成虫触角上均有分布,但分布数量存在差异。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黄野螟对寄主和配偶的识别机制,实现利用信息化学物质对其监测和防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木香 黄野螟 触角感受器 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