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内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筛选 被引量:5
1
作者 代芳芳 赵秀英 +4 位作者 于艳华 张立丽 陈铭 袁星星 李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727-732,共6页
目的从未经处理的医院下水道污水中分离筛选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检测其对临床常规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嗜性覆盖范围,探究其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进行分离鉴定和感染谱的筛选,并... 目的从未经处理的医院下水道污水中分离筛选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检测其对临床常规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嗜性覆盖范围,探究其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对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进行分离鉴定和感染谱的筛选,并用重复片段PCR基因指纹方法 (repetitive element PCR genomic fingerprinting,Rep-PCR)进行感染谱内宿主菌同源性分析,确认噬菌体的感染谱;用双层琼脂噬菌斑形成法检测筛出的宽嗜性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对临床常规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嗜性覆盖范围。结果从16家医院未经处理的下水道污水中分离到14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确定其中4株感染谱较广,4株宽嗜性噬菌体的交叉组合对临床日常分离30株铜绿假单胞菌吞噬覆盖率为96.7%(29/30);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12株,对药敏实验全部药物敏感菌株5株,其他耐药菌株13株,4株宽嗜性噬菌体交叉组合对耐亚胺培南菌株吞噬覆盖率为91.7%(11/12),对药敏实验敏感菌株的吞噬覆盖率为100%(5/5),对其他耐药菌株交叉吞噬覆盖率为100%(13/13)。结论从分离鉴定的14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中筛选出4株宽嗜性噬菌体,其交叉组合能够吞噬型解临床日常筛出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的29株,对耐亚胺培南和其他临床常规药物的耐药菌株的交叉吞噬覆盖率在90%以上,交叉组合吞噬覆盖率高,为其进一步在临床抗菌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嗜性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菌株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检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乔桂芳 孙焕琴 +4 位作者 李润青 刘宁 刘金花 王子康 张永宏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方法检测87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肝癌组)、40例慢乙肝患者(慢乙肝组)及25例健康对照组(对照...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方法检测87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肝癌组)、40例慢乙肝患者(慢乙肝组)及25例健康对照组(对照组)血浆中G-CSF水平,评价G-CSF对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组患者血浆G-CSF的平均值为(1152.23±458.57)pg/ml,明显高于慢乙肝组[(137.69±89.52)pg/ml]和健康对照组[(111.04±49.4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3组间G-CSF检测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760,P=0.000)。慢乙肝组和对照组G-CSF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肝癌分期不同组间G-CSF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95,P=0.037)。血浆G-CSF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98,以G-CSF≥256.00pg/ml为阳性诊断界值,G-CSF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100.0%。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G-CSF呈高水平表达,G-CSF可作为诊断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候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癌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2010至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变化与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代芳芳 何菡 +5 位作者 李润青 朱东 袁星星 赵秀英 娄金丽 孙桂珍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40-1142,共3页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EV)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在世界多地都有HFMD流行。早期发现的与HFMD有关的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柯萨奇A组16型(CA16)。1972年由肠道病毒71型(E...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EV)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在世界多地都有HFMD流行。早期发现的与HFMD有关的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柯萨奇A组16型(CA16)。1972年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造成的HFMD被报道,此后由EV71和CAl6感染所致的HFMD交替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学检测 肠道病毒71型 HFMD 常见传染病 柯萨奇A组 EV71 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