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期刊收录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赋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贺艳 马英华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70-76,共7页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竞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新道路、提供了新契机,运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基于考古遗址、古建筑群、工业遗产、红色...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竞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辟了新道路、提供了新契机,运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基于考古遗址、古建筑群、工业遗产、红色路线、奥运遗产等领域,通过数字技术在北京等城市的应用实践为例,总结归纳历史文化名城创新与发展的政策经验,探讨如何构建数字经济新增长点,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遗产 数字经济
下载PDF
“数字遗产”理论与创新实践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贺艳 马英华 《中国文化遗产》 2016年第2期4-17,共14页
本文昕指的"数字遗产"是"文化遗产"和"数字化"跨界融合的一个新兴知识集成和研究领域,超越了常规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拓展到更广泛的原生数字内容创造和应用创新领域。数字遗产的工作准则为:... 本文昕指的"数字遗产"是"文化遗产"和"数字化"跨界融合的一个新兴知识集成和研究领域,超越了常规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拓展到更广泛的原生数字内容创造和应用创新领域。数字遗产的工作准则为:真实性、在地体验/感染力、适度技术、古为今用。罗马瓦伦蒂尼宫地下浴场遗址创造性的利用数字投影技术,让浴场的原貌在遗址上虚拟重生,让体验者获得了无法忘怀的震撼体验。"数字圃明园"从建筑史和遗址保护的基础研究与实践、拓展到与当代科技相融合的数字复原和虚拟再现,再转化为大众接触、理解和参与的多层次应用产品,为遗产地提供了崭新的整体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遗产 数字化 创新实践 数字圆明园
下载PDF
城市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马英华 张玉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2-39,共8页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也促进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因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方面的失谐造成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恶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人居环境问题备受国际关注。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城市生态...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也促进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因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方面的失谐造成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恶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人居环境问题备受国际关注。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城市生态旅游作为生态城市的一种可持续管理方式随之开始发展。在梳理现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城市生态旅游的定义和研究必要性,分析城市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类型的区别,从城市生态旅游系统、旅游者需求、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策略、旅游效应分析、价值评估等方面归纳前人的研究,并作简要评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旅游 城市生态系统 生态旅游 生态城市
下载PDF
明代海西女真首位聚落的军事防御体系研究
4
作者 曹怀文 王飒 《建筑史学刊》 2022年第1期142-150,共9页
从首位聚落的概念分析出发,通过对明末海西女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扈伦四部:叶赫、乌拉、辉发、哈达四部聚落遗址的考察研究,阐释四部首位聚落在其部族中突出的政治及军事作用。同时从四部城址地理环境、社会关系、城防建设等几个方面... 从首位聚落的概念分析出发,通过对明末海西女真的重要组成部分——扈伦四部:叶赫、乌拉、辉发、哈达四部聚落遗址的考察研究,阐释四部首位聚落在其部族中突出的政治及军事作用。同时从四部城址地理环境、社会关系、城防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着重研究四部首位聚落逐步形成过程中的军事防御体系建立与城址空间形态特征,并从中总结明代中后期女真人在城防建设方面的营城思想与应对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西女真 扈伦四部 军事防御体系 聚落空间形态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圆明园造园意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贾珺 贺艳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6年第2期341-364,共24页
圆明园是清代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历经浩劫,目前仅余遗址,缺少实体景象传世。清华大学相关研究团队近年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圆明园进行信息采集与整合,在此基础上复原出建筑、山水、植物景观的二维图纸和三维图像,从空间、尺度等层... 圆明园是清代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历经浩劫,目前仅余遗址,缺少实体景象传世。清华大学相关研究团队近年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圆明园进行信息采集与整合,在此基础上复原出建筑、山水、植物景观的二维图纸和三维图像,从空间、尺度等层面进行综合分析,由此对圆明园造园意匠展开深入的探讨,取得若干富有新意的成果。本文从信息整合、复原探索、虚拟景象和量化分析4个方面对研究的历程和主要成果进行综述,总结经验,为同类研究和现代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明园 造园意匠 数字化 虚拟复原 量化分析
原文传递
“翻译”:将消逝的遗产带回当代——以圆明园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贺艳 殷丽娜 《中国文化遗产》 2014年第4期70-78,共9页
狭义的"翻译"多指语言或文字间的转换,而广义的"翻译"可以延伸到文化上,将抽象的概念表达为更易理解的形式,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有效沟通,进而实现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今年9月即将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 狭义的"翻译"多指语言或文字间的转换,而广义的"翻译"可以延伸到文化上,将抽象的概念表达为更易理解的形式,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有效沟通,进而实现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今年9月即将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论坛(CHCD2014),以"翻译:将消逝的遗产带回当代"为主题,旨在搭建一个开放的学术平台,交流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理论,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专业领域走向公众,促进多元文化的传播和,将文化遗产事业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翻译 当代 圆明园 概念表达 有效沟通 学术平台 专业领域
下载PDF
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入会作品选登
7
作者 "雪容融"设计团队 娄文冰 +75 位作者 彭庆辉 董文振 胡怡飞 吴萍 李海平 林子涵 朱志平 刘可 刘艳 陈辉 乔杰 周振鹏 郭子钰 倪爽 甄永亮 姚晓东 孙尧 刘旭 林国胜 刘钊 詹火德 曹向晖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程甘霖 张犁 钟潇 王铨锴 焦子娉 李贤 余子骥 叶锋 李冠林 薛璇 程华璐 李洁 张歆 韩荣勋 谭小飞 翟晓晖 王玺 徐凯 朱日能 刘蓓蓓 莫军华 张爱鹏 任四四 夏远昭 瑞虎宋 战国栋 孔燕生 田佳 黄薇 高鹏 洪良奋 侯剑 荆伟 郭沛珲 赵哲超 乔迁 王芳 钟辉 陈曾力 张艳洁 都蕊 赵家艺 黄志雄 肖钰如 袁小山 林智莹 陈志刚 朱超 谢瑞康 王怡 杨丽华 程彤瑶 方程爽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F0002-F0002,I0001-I0008,F0003,共10页
下载PDF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阐释与公众传播——以E-MAX“重返·西洋楼”沉浸交互秀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贺艳 杨思 裴唯伊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49,共6页
本文以E-MAX"重返·西洋楼"沉浸交互秀为例,通过分析和总结其具体的内容策划、体验设计及空间设计,探讨文化遗产数字化阐释与公众传播的新思路与新模式。
关键词 数字文化遗产 公众传播 关联感 沉浸感 亲历感
原文传递
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基础信息采集与虚拟拼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朴文子 高明 马羽杨 《建筑史》 2016年第2期147-160,共14页
位于北京圆明园长春园北端的西洋楼景区,曾由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匠师合作建造,整个景区建筑与园林风格仿以巴洛克风格,并糅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灿烂史证,但历遭战争劫掠,如今的西洋楼遗址只见碎石土山。本文以西洋楼中... 位于北京圆明园长春园北端的西洋楼景区,曾由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匠师合作建造,整个景区建筑与园林风格仿以巴洛克风格,并糅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灿烂史证,但历遭战争劫掠,如今的西洋楼遗址只见碎石土山。本文以西洋楼中海晏堂为案例,结合历史文献考证,利用传统测绘手段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记录遗址构件信息数据,研究分析虚拟拼接技术在建筑类遗址中应用的技术实操性,并研究开发可对遗址构件信息进行管理、数据分析及展示的构件信息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晏堂遗址 虚拟拼接 构件数据库
原文传递
几种加固材料在唐王城遗址本体加固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彪 许丽 《中国港口》 2017年第S1期84-92,共9页
唐王城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盐碱荒漠地带土遗址的典型代表,为了科学的指导新疆唐王城遗址加固修缮工程,我们选取了B72、硅丙乳液、PVB树脂、非水分散体等常用土遗址加固材料进行了室内筛选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非水分散体材料对这类高盐... 唐王城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盐碱荒漠地带土遗址的典型代表,为了科学的指导新疆唐王城遗址加固修缮工程,我们选取了B72、硅丙乳液、PVB树脂、非水分散体等常用土遗址加固材料进行了室内筛选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非水分散体材料对这类高盐碱低含水率的土遗址有较优的加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王城遗址 加固材料 非水分散体 PVB PS
原文传递
建筑遗址复原研究应增“准确性”标准
11
作者 肖金亮 《世界遗产》 2014年第10期23-23,共1页
建筑遗址的复原研究,是一种由建筑史学、考古学、历史学,乃至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史学等多学科紧密合作的学术行为;同时,它也是文化遗产保护链条中的一环,是针对建筑遗址的“阐释”行为,可将消逝的建筑形象、背景文化、建筑中的古人活... 建筑遗址的复原研究,是一种由建筑史学、考古学、历史学,乃至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史学等多学科紧密合作的学术行为;同时,它也是文化遗产保护链条中的一环,是针对建筑遗址的“阐释”行为,可将消逝的建筑形象、背景文化、建筑中的古人活动带回当代,是一种谋求把不易看懂的建筑遗址变得让人看得懂的“翻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遗址 复原研究 标准 文化遗产保护 学术行为 艺术史学 建筑形象 背景文化
原文传递
康熙肇始,园居畅春
12
作者 贺艳 《北京观察》 2024年第5期72-75,共4页
作为御园制度的开端,畅春园内的建筑功能、布局和形制既源自紫禁城旧制,又结合园林特点做了自我创新,形成南部朝寝区和北部景观区的基本布局,并被后期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所继承。提到“三山五园”里的园林,第一个要介绍的就是“畅春园... 作为御园制度的开端,畅春园内的建筑功能、布局和形制既源自紫禁城旧制,又结合园林特点做了自我创新,形成南部朝寝区和北部景观区的基本布局,并被后期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所继承。提到“三山五园”里的园林,第一个要介绍的就是“畅春园”。它是清代帝王开启“园居理政”这一全新生活方式的起点,也是康熙亲自打造的一座御园。康熙是满族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从小在蒙古族祖母孝庄太后的抚养下长大,继承了满族习惯游牧骑射、驰骋山林的传统,很不适应紫禁城内封闭枯燥、盛夏溽暑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山五园 避暑山庄 建筑功能 圆明园 紫禁城 园林特点 自我创新 景观区
原文传递
三山五园的历史与未来
13
作者 贺艳 《北京观察》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期待未来的三山五园地区,能继承其卓越的创新传统,发掘文化资源的稀缺性和品牌价值,在文化与生态保护空间内创造新业态新场景,形成山水林田、文化遗产与新兴科技和文化消费相交融的城市新形态。以“一村三山五园”两心聚一核,建成国际... 期待未来的三山五园地区,能继承其卓越的创新传统,发掘文化资源的稀缺性和品牌价值,在文化与生态保护空间内创造新业态新场景,形成山水林田、文化遗产与新兴科技和文化消费相交融的城市新形态。以“一村三山五园”两心聚一核,建成国际领先的“数字创意经济体验示范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价值 三山五园 一村 新兴科技 新业态 文化遗产 新形态 历史与未来
原文传递
四阿哥的圆明园
14
作者 贺艳 《北京观察》 2024年第7期68-71,共4页
胤禛就是在这样的一座园林中度过了草堂读书、桐阴赏月、轩亭观稼、依栏看鸟的十五载悠游生活。他曾如此描绘自己的园居状态:“懒问浮沉事,闲娱花柳朝。吴儿调凤曲,越女按鸾箫。道许山僧访,碁将野叟招。漆园非所慕,适志即逍遥”。三山... 胤禛就是在这样的一座园林中度过了草堂读书、桐阴赏月、轩亭观稼、依栏看鸟的十五载悠游生活。他曾如此描绘自己的园居状态:“懒问浮沉事,闲娱花柳朝。吴儿调凤曲,越女按鸾箫。道许山僧访,碁将野叟招。漆园非所慕,适志即逍遥”。三山五园中的第二座御园,便是圆明园。它不仅在清代众多的离宫御苑中独居首席地位长达138年,在中国乃至国际影响力上也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园,拥有“万园之园”和“火烧圆明园”两个显著的标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山五园 圆明园 国际影响力
原文传递
探寻多元视角下的圆明园图景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珺 贺艳 高明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4-67,共4页
圆明园是清代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历经浩劫,目前仅余遗址,缺少实体景象传世。本文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圆明园中的重要景区进行虚拟复原,并选择一些特殊的视角再现其盛期图景,以此与清代宫廷画家所绘的《圆明园四十景图》进行比较,在空... 圆明园是清代最重要的一座皇家园林,历经浩劫,目前仅余遗址,缺少实体景象传世。本文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圆明园中的重要景区进行虚拟复原,并选择一些特殊的视角再现其盛期图景,以此与清代宫廷画家所绘的《圆明园四十景图》进行比较,在空间、尺度、方位等不同层面分析圆明园各景区造园艺术的特点,进而揭示一些以往研究中被忽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明园 四十景图 数字化 虚拟复原 多元视角
原文传递
良渚古城中“铺底垫石”营建技术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珂 马志平 +1 位作者 王宁远 贺艳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良渚文化及其所代表的良渚文明距今约5300-4300年,良渚古城城墙是良渚遗址中重要的城市建设遗存,其建设活动标志着良渚古人对核心宫城区域的确认和围合,是对可利用的自然地貌进行人工干预结果。建设方法展示出良渚古人已经具备丰富工程... 良渚文化及其所代表的良渚文明距今约5300-4300年,良渚古城城墙是良渚遗址中重要的城市建设遗存,其建设活动标志着良渚古人对核心宫城区域的确认和围合,是对可利用的自然地貌进行人工干预结果。建设方法展示出良渚古人已经具备丰富工程经验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本文结合考古资料、现场调查和工程原理,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铺底垫石"工艺进行工程技术分析,判断古人利用自然进行工程实践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遗址 营建技术 铺底垫石 地基加固 施工平台
原文传递
四九城里中轴贯,三山五园西北连
17
作者 贺艳(文/图) 《人类居住》 2022年第2期24-27,共4页
提到“三山五园”,行业内比较熟悉,但是走进大众的视野则是近几年的事。需要强调的是,“三山五园”并不是8个独立的个体,而只有五座皇家园林:其中三山即“三山行宫”,是山园合体的(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另外的两座... 提到“三山五园”,行业内比较熟悉,但是走进大众的视野则是近几年的事。需要强调的是,“三山五园”并不是8个独立的个体,而只有五座皇家园林:其中三山即“三山行宫”,是山园合体的(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另外的两座则是帝王园居理政的“御园”:畅春园是清代皇帝西郊“园居理政”制度的肇始,圆明园则是其后五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皇帝们最主要的居住地,可称为“园林紫禁城”(何瑜,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山五园 皇家园林 清漪园 圆明园 玉泉山 万寿山 紫禁城 畅春园
原文传递
亦师亦母20年——与郭黛姬先生有关的那些回忆(下)
18
作者 贺艳 《纵横》 2023年第6期22-26,共5页
2002年秋季,我正式成为郭师门下弟子。原本计划一年之后直接申请“硕转博”,但没想到2003年郭老师到台湾地区讲学半年,又因为她已经年满66岁、不能再招收学生了,结果我就成了她最后一个人门弟子。人门之后,我其实并没有觉得郭老师有多严... 2002年秋季,我正式成为郭师门下弟子。原本计划一年之后直接申请“硕转博”,但没想到2003年郭老师到台湾地区讲学半年,又因为她已经年满66岁、不能再招收学生了,结果我就成了她最后一个人门弟子。人门之后,我其实并没有觉得郭老师有多严苛,相反感觉她十分温和,说话不疾不徐,脸上也常带笑容。而她对我们的观察和培养,其实也是逐渐进行的,甚至很多学术训练是我们自己当时未能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训练 不疾不徐 台湾地区 老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