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中国能源经济指数研究与预测
1
作者 唐葆君 王崇州 +2 位作者 许沛昀 吴郧 邹颖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国际局势风险增加,气候变化影响持续,中国能源经济发展受到多重外部因素干扰,能源安全保障形势复杂。为更好地应对能源行业转型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建立了三层次六维度能源经济指数体系,对包括15个能源子行业在内的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现状... 国际局势风险增加,气候变化影响持续,中国能源经济发展受到多重外部因素干扰,能源安全保障形势复杂。为更好地应对能源行业转型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建立了三层次六维度能源经济指数体系,对包括15个能源子行业在内的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考虑地缘政治风险、“双碳”行动推进以及气候变化波动三个关键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影响,结合情景设计和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长短时记忆模型,对中国能源经济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4年能源经济将成为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强心剂,未来发展形势积极乐观。碳减排工作对能源经济的良性发展与风险抗性具有积极影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国际风险和气候风险的负面影响,应当积极推进碳减排工作的落实。高创新行业与保供行业处于优势地位,可优先投资,维持稳定性和提升自主性是能源行业发展主旋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 指数体系 外部因素影响 情景预测 碳减排工作 高创新行业 保供行业
下载PDF
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2012—2022年) 被引量:3
2
作者 唐葆君 吴郧 +1 位作者 王崇州 邹颖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3,共7页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新道路,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因地制宜推动区域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为引导各省能源发展增强对标意识和赶超意识,亟需构建一套可追踪、...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需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新道路,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因地制宜推动区域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为引导各省能源发展增强对标意识和赶超意识,亟需构建一套可追踪、可评估、可勘测的中国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从能源保供、能源消费、能源结构、能源技术四个维度展开,界定16项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内涵指标,以此对中国31个省份2012—2022年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动态演变进行测算分析,并预测2023年变动趋势。结果显示:中国整体能源高质量发展在小幅波动中稳步向高水平迈进,并呈现省际差异缩小态势。2022年,广东、江苏、北京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标杆省份;山西、内蒙古在能源稳价保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四川在应急、调峰等系统调节方面能力严重不足。预期2023年头部省份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稳定,尾部省份稳中向好,而中后部省份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能源保供 能源消费 能源结构 能源技术
下载PDF
中国能源经济指数演进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2
3
作者 唐葆君 王崇州 +1 位作者 邹颖 吴郧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5,共8页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在能源经济高质量转型关键阶段,需要基于行业视角建立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评估和监测能源经济发展进程。以15个关键能源子行业为研究主体,建立包含宏观经济环境、中观产业发展和微观企业表现...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在能源经济高质量转型关键阶段,需要基于行业视角建立全面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评估和监测能源经济发展进程。以15个关键能源子行业为研究主体,建立包含宏观经济环境、中观产业发展和微观企业表现三层次指标体系,在测算能源子行业实际经济动态的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2023年短期能源行业的安全保供、高质量转型趋势以及投资热点进行预估和研判。实证结果表明,2022年中国能源经济稳步回升,2023年宏观经济和能源经济走势向好,预测可回归至2019年水平。短期内,光伏发电行业和风力发电行业具有高行业质量、高股票指数等综合优势,可作为优先投资对象。长期而言,电网自控设备行业指数平稳提升,具有投资潜力。2023年能源供给需求预计反弹,火力和水力发电传统能源行业仍是保供主力,需激发系统调节新价值。能源行业整体需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抓住宏观经济复苏机会,快速升级,反哺国家经济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经济 指标体系 能源安全 行业质量 能源供给 趋势预测
下载PDF
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实证研究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辰 廖华 +2 位作者 曲建升 李茹 滕美萱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5,共11页
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开展综合评估建模、设计最优减排路径的关键性研究内容,也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鉴于难以通过大规模随机控制实验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人员通常利用历史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或计量经... 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开展综合评估建模、设计最优减排路径的关键性研究内容,也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鉴于难以通过大规模随机控制实验评估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人员通常利用历史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或计量经济学等实证研究方法开展影响评估。基于此,梳理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气候变化对生产活动、消费行为、人力资本与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及气候适应行为研究,凝练影响评估的关键建模技术,并从天气—气候效应、数据尺度、模型设定等方面讨论了研究结论的不确定性。建议未来研究应拓宽气候影响的研究领域和区域,进一步探究气候影响的非线性特征,强化气候适应的评估研究,着力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获取力度,以深化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社会经济影响 不确定性 评估方法
下载PDF
绿色债券与其他金融市场间的风险溢出研究——基于TVP-VAR频域溢出模型
5
作者 张国富 齐潇红 杜子平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4-54,80,共12页
基于TVP-VAR频域溢出模型的风险溢出结果表明:绿色债券与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总溢出主要由短期溢出驱动;在不同的时间尺度,绿色债券和传统债券市场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绿色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能源市场、新能源市场、外汇市场之... 基于TVP-VAR频域溢出模型的风险溢出结果表明:绿色债券与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总溢出主要由短期溢出驱动;在不同的时间尺度,绿色债券和传统债券市场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绿色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能源市场、新能源市场、外汇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均不显著;在重大事件冲击下,绿色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能源市场、新能源市场间的风险溢出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债券 TVP-VAR频域溢出 金融市场 风险冲击
下载PDF
中国省际能源高质量协同发展测度
6
作者 曲申 宋怡藩 +6 位作者 张薇 谢笑梅 刘洲屹 王千姿 林瑾 刘丹诺 周琪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多重挑战,亟须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满足人民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围绕安全可靠、绿色清洁、高效节能、能源共享、减污降碳、技术创新六个维度构建中国省际能源高质量发展...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多重挑战,亟须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满足人民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围绕安全可靠、绿色清洁、高效节能、能源共享、减污降碳、技术创新六个维度构建中国省际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测度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2012—2022年的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特征变化,并利用基于产品空间的复杂网络量化了不同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标之间的协同关系,为推动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确定能源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优先事项和政策一致性提供了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12—2022年全国整体及各区域能源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中南、西南地区各省份能源发展较为迅速,华东、中南地区整体能源发展水平较高,东北地区整体能源发展水平较低。(2)相比2012年,全国整体能源安全稳定性有所下降,技术创新性提升明显,省间能源共享水平差异大幅度缩小,广东、湖北、安徽等东中部省份技术创新水平明显增强,山东、四川等东部沿海及西南省份的能源结构“清洁化”程度不断提高,贵州、青海、河南、湖北减污降碳成效显著,但区域能源供需不平衡,宁夏与山西等煤炭大省“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问题依然凸显。(3)终端电气化水平、绿色能源投资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三项指标与大量能源指标存在紧密的协同关系,将在未来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协同发展 产品空间 邻近度 网络分析
下载PDF
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科 吕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7,共12页
碳交易通过显性碳定价原则,将排放的负外部效应内部成本化,为处理经济发展与减排关系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全球共28个碳交易体系投入运行,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全球排放总量的17%,实施区域从发达国家逐步拓展至发展中国... 碳交易通过显性碳定价原则,将排放的负外部效应内部成本化,为处理经济发展与减排关系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全球共28个碳交易体系投入运行,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全球排放总量的17%,实施区域从发达国家逐步拓展至发展中国家,从欧洲、北美等地逐步拓展至拉美、东亚等地,更多的区域选择将碳市场减排目标与宏观减排目标绑定,并通过不断优化制度提高市场有效性,碳市场影响力逐步提高。2023年中国全国碳市场核算、核查、配额分配、数据管理、自愿减排等制度方法取得重要突破,全年配额成交2.12亿吨,是2022年的4.2倍,成交均价68.15元/吨,较2022年上涨23.24%,较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59.04%。经过两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全国碳市场已形成要素完整的全流程制度框架,责任主体分工明确,支撑平台安全运转,碳排放数据质量大幅提高,碳价格发现机制初步形成,碳减排激励约束效果初显,推动碳市场成为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下一步全国碳市场将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梯次纳入水泥、民航、电解铝、钢铁等行业;优化配额分配方法,适时引入有偿分配机制;调整履约机制,明确结余配额结转规定;出台多项中国核证自愿减排方法学,完善强制减排与自愿减排市场的衔接;加快推进与国际碳市场的连接,促进技术、方法、标准、数据互认互通,协助积极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碳市场 欧盟碳市场 试点碳市场 成效与展望 碳价格
下载PDF
中国碳市场回顾与最优行业纳入顺序展望(2023)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科 李世龙 +1 位作者 李思阳 王智鑫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4,共9页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球共34个碳市场正在运行,国际碳市场短期内不确定性增加,但长期发展向好。国内碳市场建设更加规范,碳配额累计成交额达104.74亿元,累计成交量达2.29亿吨,价格波动性相较于试点碳市场最低;试点碳市场碳配额累计线...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球共34个碳市场正在运行,国际碳市场短期内不确定性增加,但长期发展向好。国内碳市场建设更加规范,碳配额累计成交额达104.74亿元,累计成交量达2.29亿吨,价格波动性相较于试点碳市场最低;试点碳市场碳配额累计线上成交额达106.40亿元,累计线上成交量达3.98亿吨,价格水平较2021年提升了约64%。近年来国内企业对全国碳市场启动的响应明显。针对全国碳市场建设计划内和计划外行业模拟分析的结果显示,下一阶段全国碳市场扩大覆盖范围时的行业优先纳入顺序建议为:水泥制造、炼钢、平板玻璃制造、非木竹浆制造、木竹浆制造、其他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氮肥制造等计划内行业,以及热力生产和供应、铁合金冶炼、其他专用化学产品制造、黑色金属铸造、水泥制品制造、炼铁、其他水泥类似制品制造、砼结构构件制造、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计划外行业。预计全国碳市场2023年以后将逐步纳入更多行业,增加碳金融产品种类,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开始设置碳配额有偿分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碳市场 试点碳市场 企业响应 行业纳入顺序 减排成本节约
下载PDF
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4
9
作者 赵鲁涛 李丰荣 +2 位作者 李照源 黄婷 顾启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7,44,共5页
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各种超预期因素引发原油供给担忧,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并剧烈波动。展望2023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供应、库存、美元、黄金、市场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未来动向,结合预测模型客观计算和专家的... 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各种超预期因素引发原油供给担忧,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并剧烈波动。展望2023年,从基本面和非基本面着手,分析全球经济、供应、库存、美元、黄金、市场投机和地缘政治等因素未来动向,结合预测模型客观计算和专家的主观判断,对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进行整体展望和预测。预计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中枢回落,市场供需偏紧,地缘政治因素持续扰动,短期不确定性较大,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82~92美元/桶和77~87美元/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价格 价格预测 市场分析 全球经济 地缘政治
下载PDF
电力部门省际虚拟水流动模式与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曲申 林瑾 +5 位作者 王永豪 喻可 张佳琪 刘洲屹 贲雅雯 佘运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6,共12页
能源、电力为水资源密集型行业,电力商品隐含的虚拟水资源通过跨省电力交换,进行地区间水资源的再分配。利用基于复杂网络的电力交换模型,实现对无限高阶的省际电力交换网络和电力部门的虚拟水转移网络的高精度模拟。结果表明,电力部门... 能源、电力为水资源密集型行业,电力商品隐含的虚拟水资源通过跨省电力交换,进行地区间水资源的再分配。利用基于复杂网络的电力交换模型,实现对无限高阶的省际电力交换网络和电力部门的虚拟水转移网络的高精度模拟。结果表明,电力部门的虚拟水转移网络比电力直接交换网络的连接更加紧密与复杂,链路增加超过5倍,存在大量间接电力交换。2020年,电力部门跨省运输导致的虚拟水转移量约占全国用水量的3%。对于电力输出大省,支撑外省电力供应增加了本地电力部门取水量的20%~30%。电力部门的虚拟水转移使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和湖北六省水资源压力变动较大。上述结果表明,统筹考虑电力资源和水资源之间的协同关系,是保障能源安全、提升电力系统气候韧性的重中之重,未来应加快构建电力资源和水资源协同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水纽带 跨省电力传输 虚拟水 水资源压力 转移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