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院派”与大学电影教育的社会作用
1
作者 程麒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2,共2页
近年来,电影市场上刮起了一股来源于大学校园的清新风气。《万箭穿心》、《狗十三》、《北京遇上西雅图》、《北京爱情故事》等几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背后都有共同的基因——主创人员任职于学校,都接受过正式的电影艺术教育,其中一些电... 近年来,电影市场上刮起了一股来源于大学校园的清新风气。《万箭穿心》、《狗十三》、《北京遇上西雅图》、《北京爱情故事》等几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背后都有共同的基因——主创人员任职于学校,都接受过正式的电影艺术教育,其中一些电影还直接由大学拍摄。导演王竞、曹保平、薛晓路都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师;《北京爱情故事》是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参与联合出品的。由于与学校的密切关系,这一脉电影被称作"学院派"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院派” 电影教育 北京电影学院 薛晓路 爱情故事 曹保平 联合出品 电影艺术 电影制片厂 电影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