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锁5G时代电影发行放映新模式--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5G时代电影的发展与变革”主题论坛对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韩晓黎的访谈 被引量:4
1
作者 翁旸 阚周洁 《现代电影技术》 2020年第10期7-9,共3页
电影艺术自诞生以来,在科技的赋能下不断变革与迭代。自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5G商用牌照以来.“5G+电影”便成为电影产业内各界人士热议的话题。随着世界电影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影人也在技术和创作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电影作... 电影艺术自诞生以来,在科技的赋能下不断变革与迭代。自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5G商用牌照以来.“5G+电影”便成为电影产业内各界人士热议的话题。随着世界电影工业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影人也在技术和创作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电影作为现代技术与艺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在5G时代会焕发怎样的光彩?电影发行放映行业或将面临怎样的变革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人 电影发行放映 北京国际电影节 技术与艺术 工业和信息化部 创作领域 电影产业 主题论坛
下载PDF
5G赋能电影产业发展--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5G时代电影的发展与变革”主题论坛对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伟的访谈 被引量:3
2
作者 翁旸 刘柳 《现代电影技术》 2020年第10期4-6,共3页
“我们谈了这么多电影技术的支撑,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对企业也好,对从事电影技术的科研人员也好,我们最大的愿景是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推动民族的自有知识产权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朴素又诚恳的话语中,... “我们谈了这么多电影技术的支撑,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对企业也好,对从事电影技术的科研人员也好,我们最大的愿景是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推动民族的自有知识产权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朴素又诚恳的话语中,带着张伟所长对推动中国电影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殷切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国际电影节 产学研用 电影产业发展 科研人员 科学技术 主题论坛 发展与变革
下载PDF
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的建设任务
3
作者 刘军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48-55,共8页
近年来,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设和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出于不同理论视点的学术分析,在“中国电影学派”概念的命名、研究内容、方法体系、研究目标等核心问题方面尚需达成共识。如果对中国电影学派理论的这... 近年来,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设和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出于不同理论视点的学术分析,在“中国电影学派”概念的命名、研究内容、方法体系、研究目标等核心问题方面尚需达成共识。如果对中国电影学派理论的这些最本体和基础层面的属性内容设定存在分歧,这个理论的学术共同体力量将无法形成合力,更无法很好地对该理论在各个层面的问题进行延伸观察。全面推进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建设,有必要对照中国电影学派研究的各层面建设任务,分别从中国电影学派理论的总体框架、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四个方面进行整体分析,进一步检视其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和建设进展情况,以期其后续研究的调整和前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学派 总体框架 历史发生学 结构主义 主体间性
下载PDF
消解电影原罪的叙事策略:视觉禁忌的诗性表达——兼论中国电影学派的影像伦理表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永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95,共5页
"视觉禁忌",是电影画面中约定俗成的表现禁区。立足于中国电影的文本经验,借助于"诗性影像"解构"视觉禁忌",以"意象化表现、审美化渲染、符号化隐喻"的诗性特征化解由电影媒介特性导致的观影... "视觉禁忌",是电影画面中约定俗成的表现禁区。立足于中国电影的文本经验,借助于"诗性影像"解构"视觉禁忌",以"意象化表现、审美化渲染、符号化隐喻"的诗性特征化解由电影媒介特性导致的观影心理预期与道德戒律等方面的困境,是有效地清除银幕污染、消解电影原罪的叙事策略,构成了中国电影学派的影像伦理的独特表征,也是其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审美取向与媒介生态下对电影实践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原罪 中国电影学派 视觉禁忌 影像伦理 诗性
下载PDF
影像中的“家园”问题透视:精神情感折射的梦幻乡愁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97,共7页
研究电影的影像不可缺少对于"家园"的透视分析。影像表现的"家园"包含了多重层面:生存的具体的物质处所的家园;保障人生活的相关的更大范围的族群、家族、民族、国家所包容的家园;一种精神情感上难以割舍离开的寄... 研究电影的影像不可缺少对于"家园"的透视分析。影像表现的"家园"包含了多重层面:生存的具体的物质处所的家园;保障人生活的相关的更大范围的族群、家族、民族、国家所包容的家园;一种精神情感上难以割舍离开的寄托对象与精神栖息地。但无论是如真如幻还是精神虚构,家园都包含着精神情感投注。而影像本身就是一个家园,视听的精神家园,让观众感受到精神的舒散和满足。而家园难免牵扯到乡愁的情调和意味,抒写乡愁正是影像世界的艺术魅力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影像表现 家园 精神寄托 乡愁
下载PDF
改革开放政策制度下的中国电影产业市场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海洲 周斌 +4 位作者 王志敏 刘汉文 张燕 谭政 索亚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18,共5页
王海洲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的创造性拓展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谈四十年的中国电影发展,从我个人感悟有几点值得铭记的事。第一点是我们的电影范式发生了改变,中国电影又重新开始建构了一个符合艺术规律的电影形式。我的观点是,中国... 王海洲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的创造性拓展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谈四十年的中国电影发展,从我个人感悟有几点值得铭记的事。第一点是我们的电影范式发生了改变,中国电影又重新开始建构了一个符合艺术规律的电影形式。我的观点是,中国电影历史其实是一个断裂的历史,30年代刚刚搞出点名堂来,然后抗日战争爆发,创作抗战电影,之后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等电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改革开放 产业市场 政策制度 20世纪80年代 《小城之春》 电影发展 个人感悟
下载PDF
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的建构设想 被引量:13
7
作者 贾磊磊 黄今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7,99,共7页
中国电影学派的时代建构是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沿性、历史性的重大命题.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处于中国电影学派理论框架的“金字塔”顶端,由十个相互关联的分支体系所构成,分别从中国电影的艺术体系、美学体系、叙事体系、认知体系... 中国电影学派的时代建构是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沿性、历史性的重大命题.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处于中国电影学派理论框架的“金字塔”顶端,由十个相互关联的分支体系所构成,分别从中国电影的艺术体系、美学体系、叙事体系、认知体系、评价体系、工业体系等层面进行中国电影研究知识体系的总体建构.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体系涵括了对电影本体的内在属性、叙事语言及历史发展的研究,电影作为文化商品与电影工业、科技、管理的互动关系研究,电影作为意识形态产物的思想体系与评价体系研究.中国电影学派的理论体系是在电影作为文本与文化产品的坐标维度上,系统性地从电影的生产、形态与接受等多维层面涉入中国电影研究的理论体系.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的建构对实现中国电影艺术的叙事创新、以电影影像构建当代中国形象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本文从中国电影学派的缘起与沿革,中国电影学派的命名、定义,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的总体框架,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建构的核心问题,中国电影艺术叙事创新的主要方向,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的时代使命等六个方面展开了关于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建构的理论阐述,并提出了未来的设想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学派 理论体系 理论框架 体系建构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理论与创作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星 贾磊磊 +7 位作者 章柏青 黄式宪 张颐武 胡克 路海波 陈旭光 陈晓云 李道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8,共5页
周星从点、线、面角度透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的发展演变毫无疑问,改革开放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是巨大的。点线面的点,就是想说从改革开放来说点的方面就是个体创作者、影片的各篇在改革开放这样一个新时代所赋予的时代风潮里艺术思想... 周星从点、线、面角度透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电影的发展演变毫无疑问,改革开放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是巨大的。点线面的点,就是想说从改革开放来说点的方面就是个体创作者、影片的各篇在改革开放这样一个新时代所赋予的时代风潮里艺术思想和表现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点,是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创作的某些现象或者创作者及其导演艺术家创作进行个体的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电影 创作者 电影理论 展望 发展演变 艺术思想 点线面
下载PDF
电影批评中的香港意识与主体构建——论《HKinema》的批评风格
9
作者 王海洲 张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5,共5页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香港电影,研究成果可谓丰硕,但香港电影批评仍是学界较少涉足的研究领域。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HKinema》。这是一份年轻的电影季刊,创办于2007年12月,由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简称“学会”)负责编辑、出版,...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香港电影,研究成果可谓丰硕,但香港电影批评仍是学界较少涉足的研究领域。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HKinema》。这是一份年轻的电影季刊,创办于2007年12月,由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简称“学会”)负责编辑、出版,并获香港艺术发展局资助。每期设有独立专题,起初随《香港电影》杂志附送,第八期起转为免费派发,每年1、4、7、10月出版,每期印量5000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电影评论 电影批评 主体构建 批评风格 香港意识 研究成果 免费派发
下载PDF
科幻电影创意视野中的想象叙事
10
作者 黄鸣奋 《探索与批评》 2019年第1期50-58,共9页
想象是体现人类创造性的重要心理活动,但也蕴含着脱离实际的可能。科幻电影创意既源于想象,又将想象当成叙事的重要内容,为关于想象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我们可以从科幻电影相关叙事中深化对想象的观念性、形象性和创造性的理解,也... 想象是体现人类创造性的重要心理活动,但也蕴含着脱离实际的可能。科幻电影创意既源于想象,又将想象当成叙事的重要内容,为关于想象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我们可以从科幻电影相关叙事中深化对想象的观念性、形象性和创造性的理解,也可以反过来从这些叙事中清楚地认识到科幻电影作为类型片的特色,即基于科学活动、与之密不可分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 叙事 科幻电影
下载PDF
超他者:中国电影里的人工智能想象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鸣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5-76,共12页
由于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时代正在到来。我国科幻电影将人工智能作为“超他者”,展开大胆想象,予以生动描绘。关于人工智能社会联系的创意主要是围绕开发者、用户和化身进行的;关于人工智能生命形态的创意涉及符号型的虚拟人、具身... 由于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时代正在到来。我国科幻电影将人工智能作为“超他者”,展开大胆想象,予以生动描绘。关于人工智能社会联系的创意主要是围绕开发者、用户和化身进行的;关于人工智能生命形态的创意涉及符号型的虚拟人、具身型的机器人、社会型的系统人等类型;关于人工智能异域穿越的创意则将重点放在作为空间穿越者、时间旅行者和族际穿越者的智能体。经过精品化努力,相关类型片可望成为中国电影学派的重要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他者 中国电影 科幻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从“文人传统”到“文人电影”——对194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安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5-142,共8页
1940年代战后出现了一批成就斐然的"文人电影",它们体现出疏离政治,重知识关怀和生命哲学,重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张扬,关注人自身的问题,追求意气与思致、技巧与博雅,以及不拘常法、自出新意的特征。文章从文人传统分析"文... 1940年代战后出现了一批成就斐然的"文人电影",它们体现出疏离政治,重知识关怀和生命哲学,重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张扬,关注人自身的问题,追求意气与思致、技巧与博雅,以及不拘常法、自出新意的特征。文章从文人传统分析"文人电影"集中出现的现实语境及深层动因;又从"意识形态"向"情感结构"的转移,从"惰性在场"与"抽象否定"的不拘常法,阐释"文人电影"深刻的"政治留白",肯定其富于超越面向的精神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0年代 文人电影 意识形态 情感结构 惰性在场
下载PDF
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与中国电影的民族化表达——从费穆作品看传统“虚实”美学观对中国电影形式技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阳 方思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2,81,共9页
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问题已成为理论界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从中国电影发展史来看,中国电影的民族化表达早在电影传入中国初期,即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体现.无论是《孤儿救祖记》所表现出的传统中国文化主题,还是“武侠神怪片”所承继的中... 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问题已成为理论界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从中国电影发展史来看,中国电影的民族化表达早在电影传入中国初期,即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体现.无论是《孤儿救祖记》所表现出的传统中国文化主题,还是“武侠神怪片”所承继的中国民间通俗故事题材,都带有浓厚的中国电影文化特征.费穆电影借鉴中国传统绘画、戏曲等艺术的表现手法,将中国传统艺术“虚实相应”的美学精神融入电影的现代技法,从而创造出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时空特质.本文从电影本体的形式要素出发,探究费穆作品在影像、声音运用以及演员的表演、调度等方面,如何实现“以实为虚…以虚写实”或“避实就虚”,强化影片的抒情性,构建写意的叙事时空,从而在影像世界中建构起了中国民族电影自己的美学形态.费穆在中国传统“虚实”美学观念引领下进行的一系列电影形式技巧处理问题,也都是理解中国电影诗学建构以及进行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深化中国电影民族化表达的关键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学派 理论建构 费穆 “虚实” 中国电影美学 电影形式
下载PDF
《红高粱》的经典化及其电影批评的功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林侠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70,共9页
《红高粱》在20世纪80年代复杂的历史现场中,逐渐成为第五代的经典之作。经典化大致存在三个阶段:首先,文本在大众/精英、感性/理性、故事/观念、情节/影像等层面存在“可争议性”,报纸、专业期刊等多种媒体参与助力使之成为从下而上讨... 《红高粱》在20世纪80年代复杂的历史现场中,逐渐成为第五代的经典之作。经典化大致存在三个阶段:首先,文本在大众/精英、感性/理性、故事/观念、情节/影像等层面存在“可争议性”,报纸、专业期刊等多种媒体参与助力使之成为从下而上讨论的现象;其次,专业批评的介入是电影经典化的关键,包括内部的艺术批评与外围的文化批评,其中具有思辨深度的否定性批评、注重宏观与理论深度的文化批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隐藏意义;最后,在经历了争鸣阶段后,需要从维护文本的角度回应否定性批评,阐释缺陷的主客观因素,形成令人信服的权威性结论,这成为经典化的终点。《红高粱》的经典化过程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化 深度模式 艺术批评 文化批评
下载PDF
审视真实:我国科幻电影创意中的时间定位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鸣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92,共7页
以时间为坐标,可以区分出相对于过去的历史真实、相对于现在的新闻真实、相对于未来的预言真实,我国科幻电影不仅注意到上述现象,而且揭示出这三种"真实"所包含的虚构性,据此构思并叙述生动的故事,丰富了人们对于真实性的认识。
关键词 科幻电影 中国电影 真实性 时间 虚构
下载PDF
当下台湾电影生存状况及其竞争力反思——以北美外语片市场为样本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林侠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5-223,共9页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台湾电影在北美市场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当下台湾电影内部导演断层、市场规模萎缩、资本回笼艰难,制约了创作内容。文艺小制作的青春校园生活、同性等故事题材雷同,导致电影格局狭窄,很难在北美外语片市场产生影... 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台湾电影在北美市场经历了从高潮到低谷。当下台湾电影内部导演断层、市场规模萎缩、资本回笼艰难,制约了创作内容。文艺小制作的青春校园生活、同性等故事题材雷同,导致电影格局狭窄,很难在北美外语片市场产生影响。台湾电影除了杨德昌、侯孝贤、蔡明亮的获奖因素外,其海外影响力严重依赖李安,总结李安的成功经验对于台湾电影乃至中国电影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概括地说,李安电影发掘了伦理在故事情节、心理情感以及文化方面的功能,并且具有特殊的叙事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北美市场 伦理功能 叙事形式
下载PDF
电影现实主义的选择与劳动话语建构——论新中国70年电影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亚平 季华越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的电影创作迸发出表现劳动话语的热情与悸动。那不仅是点点滴滴积累的历程,更是意识形态和国家骄傲情感的集中浮现。电影被列入到生产计划以后,国家对电影产业实施了高度集中的管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电影有了更... 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的电影创作迸发出表现劳动话语的热情与悸动。那不仅是点点滴滴积累的历程,更是意识形态和国家骄傲情感的集中浮现。电影被列入到生产计划以后,国家对电影产业实施了高度集中的管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电影有了更为理性和自由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显著的冲击和影响,商品经济改变了中国人的经济观念与消费观念。产业化兴起后,"大片"成为新世纪中国电影产业最为重要的现象,其后是现实主义的重归及对后工业时代进行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现实主义 新中国70年电影 劳动话语
下载PDF
中国电影所面临的新技术时代与电影工业美学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阳 冯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7,共7页
导语:电影工业一般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系统的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从创意到产品最终完成都有着明确的系统内部分工,因而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国内外文化市场提供大批量的电影产品。电影工业与美学的关系,最直接地体现... 导语:电影工业一般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系统的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从创意到产品最终完成都有着明确的系统内部分工,因而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国内外文化市场提供大批量的电影产品。电影工业与美学的关系,最直接地体现在它的产品也即电影作品中,同时也是生产者和创作者美学观念的间接反映。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电影工业和技术与艺术和美学时常处于对立状态,在世界电影格局中,亦表现为好莱坞电影工业与欧洲艺术电影观念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观念 电影工业 电影作品 内部分工 技术与艺术 好莱坞电影 对立状态 以市场为导向
下载PDF
多元类型电影创作与香港文化表述--陈德森电影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燕 王赟姝 《文化艺术研究》 2021年第3期65-72,114,共9页
在香港影坛,陈德森是以动作片见长、具有多元类型创作实力的导演。他的电影之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主要风格是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结构故事,并在多元商业类型之下承载特定的文化表述。此外,陈德森电影具有大时代的小人物视角... 在香港影坛,陈德森是以动作片见长、具有多元类型创作实力的导演。他的电影之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主要风格是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结构故事,并在多元商业类型之下承载特定的文化表述。此外,陈德森电影具有大时代的小人物视角,自觉地为主体性发声,实现了国族想象的银幕建构,具有国际化的创作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德森 身份探寻 国族想象 香港精神
下载PDF
对中国电影学派的认知与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4,共4页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提出了建设“中国电影学派”的构想。在此之后,国内学者陆续发表了多篇有关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文章。应该说,“中国电影学派”的提出,既是针对中国当代的电影理论与实践,又指向历史和未来。...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提出了建设“中国电影学派”的构想。在此之后,国内学者陆续发表了多篇有关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文章。应该说,“中国电影学派”的提出,既是针对中国当代的电影理论与实践,又指向历史和未来。对于正在从第三世界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电影理论问题,从根本上来讲,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电影学派 理论与实践 中国文化发展 第三世界 世界舞台 国内学者 未来影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