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2014年18~65岁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越 马爱娟 +6 位作者 方凯 李航 谢瑾 周滢 祁琨 董晶 董忠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11期25-28,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18~65岁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抽取北京市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18~65岁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4年抽取北京市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北京市18~65岁居民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43.7%。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为54.0%,明显高于女性(34.2%)(P<0.001)。高血清总胆固醇、高血清甘油三酯(TG)、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HDL-C)患病率分别为6.2%、14.9%、2.8%、29.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年龄,超重、肥胖、城区、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是影响北京市劳动力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北京市劳动力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血脂异常以TG升高和HDL-C降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胆固醇 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3-氯-1,2-丙二醇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被引量:3
2
作者 肖颖 周媛 +1 位作者 罗仁才 张正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口给 3 氯 1,2 丙二醇 (3 MCPD)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状况。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 ,每个时相点 3只动物。采用毛细管GC MS的方法测定大鼠血液、肝脏、肾脏、大脑和睾丸中的 3 MCPD含量以及 3 MCPD经胆汁... 目的 探讨经口给 3 氯 1,2 丙二醇 (3 MCPD)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状况。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 ,每个时相点 3只动物。采用毛细管GC MS的方法测定大鼠血液、肝脏、肾脏、大脑和睾丸中的 3 MCPD含量以及 3 MCPD经胆汁、粪便和尿液的排泄。结果 一次性经口给药 75mg/kgBW 2h后在血液、睾丸和肾脏中 3 MCPD的浓度分别为 (6 7 4 6± 7 72 ) μg/g ,(78 37± 5 15 ) μg/ g和 (5 6 2 1± 3 6 4 ) μg/ g ;给药 2 4h后这 3种组织中 3 MCPD的含量分别为(1 0 7± 0 97) μg/g ,(4 9 4 3± 2 8 18) μg/ g和 (11 4 1± 2 5 5 ) μg/g。 2 4h内经尿排出的 3 MCPD原形化合物占总给药量的 (9 74± 3 0 5 ) %。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 3 MCPD经胃肠道吸收快 ,迅速和广泛地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中 ,在靶器官中具有蓄积性 ,3 MCPD原形物主要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推测3 MCPD主要经过肝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1 2-丙二醇 大鼠 体内 药物吸收 药物分布 药物排泄 食品污染物
原文传递
颗粒性过敏原对致敏小鼠肥大细胞生成干扰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金聪 宁钧宇 Soman A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研究颗粒过敏原诱导过敏性哮喘反应中重要的效应细胞肥大细胞生成干扰素IFN-γ的能力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为模拟环境中附着有过敏原成分的可吸入性颗粒物,将模式过敏原蛋白三硝基苯基结合的卵清蛋白(OVA-TNP)共价偶联于大小均... 目的研究颗粒过敏原诱导过敏性哮喘反应中重要的效应细胞肥大细胞生成干扰素IFN-γ的能力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为模拟环境中附着有过敏原成分的可吸入性颗粒物,将模式过敏原蛋白三硝基苯基结合的卵清蛋白(OVA-TNP)共价偶联于大小均一的微球上形成颗粒状过敏原。肥大细胞首先用识别TNP的IgE致敏,然后用颗粒过敏原进行刺激。以Real-time PCR方法测定肥大细胞活化后IFN-γ的基因表达水平。采用同等剂量的以可溶形式存在的OVA/TNP作为可溶过敏原,比较颗粒过敏原刺激肥大细胞生成干扰素的能力。采用三种骨架蛋白抑制剂(Latrunculin B,cytochalasin D和Jasplakinolinde)观察阻断Actin的功能。结果与可溶过敏原相比,颗粒过敏原刺激IgE致敏的肥大细胞的IFN-γ的基因表达水平上升。肥大细胞IFN-γ基因表达的峰值出现在过敏原刺激后1 h。骨架蛋白抑制剂降低过敏原刺激肥大细胞IFN-γ的基因表达水平。结论当过敏原以颗粒形式存在时可以刺激致敏的肥大细胞生成更高水平的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但作用机制与已知颗粒过敏原增强肥大细胞生成Th2型细胞因子的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过敏原 Ⅱ型干扰素 肥大细胞
原文传递
解读疫苗保护期
4
作者 孙美平 《父母必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2-82,共2页
疫苗还有保护期,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难道不是打一针就能管一辈子吗? 这里,让我们一起来接触并了解疫苗的保护期。疫苗的保护期是指人体接种疫苗后,对所针对的传染病产生的免疫保护持续的时间。疫苗的免疫持久性通常与疫苗的抗原成分,... 疫苗还有保护期,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难道不是打一针就能管一辈子吗? 这里,让我们一起来接触并了解疫苗的保护期。疫苗的保护期是指人体接种疫苗后,对所针对的传染病产生的免疫保护持续的时间。疫苗的免疫持久性通常与疫苗的抗原成分,抗原的含量及其免疫程序有关。一般活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比死疫苗要长久。 1.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期较长由自然病毒经减毒处理后,经工业化生产获得无致病力,有免疫力的减毒活疫苗。由于它可刺激肌体产生免疫力的抗原成分与自然病毒完全相同,因此,其免疫保护作用可持续达10年或更长时间。死疫苗,又称灭活疫苗。由自然病毒或细菌经灭活处理后,经工业化生产获得无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免疫 抗原成分 免疫程序 免疫接种 加强免疫 免疫保护期 百白破疫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