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關於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訴訟舉证參考》的適用情况及展望
1
作者 謝甄珂 楊静 張迪 《中国专利与商标》 2023年第2期3-22,共20页
商業秘密是重要的知識產權,是企業創新、市場競争的戰略性資源。然而,目前很多企業對商業秘密的保護意識較弱,提起或參與訴訟的能力有限。為此,2021年10月29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發怖了《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訴訟舉证參考》(中英文版)(... 商業秘密是重要的知識產權,是企業創新、市場競争的戰略性資源。然而,目前很多企業對商業秘密的保護意識較弱,提起或參與訴訟的能力有限。為此,2021年10月29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發怖了《侵犯商業秘密民事案件訴訟舉证參考》(中英文版)(以下簡稱“《参考》”)。一年來,《参考》為國内外當事人開展商業秘密民事訴訟提供了指導和幫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舉证難”“勝訴難”問題。本文將對《参考》的制定和實施情况進行分析,並對商業秘密司法保護工作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案件 中英文版 法院 侵犯 司法 展望 秘密 北京
原文传递
加强数据司法保护 审慎进行数据赋权
2
作者 谢甄珂 《人民法治》 2023年第20期60-62,共3页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无形性、非消耗性、可复制性等特点也对传统产权、流通、分配、治理等制度提出新挑战。数据赋权问题成为数据权益保护、数据登记和交易、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基础性问题。2022年12月2...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无形性、非消耗性、可复制性等特点也对传统产权、流通、分配、治理等制度提出新挑战。数据赋权问题成为数据权益保护、数据登记和交易、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基础性问题。2022年1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即国家“数据二十条”)为数据赋权提供了顶层设计。为更好落实“数据二十条”,在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公开发布《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北京版“数据二十条”重磅出台,提出推动界定数据来源、持有、加工、流通、使用过程中各参与方的合法权利,探索建立结构性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强调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保护 可复制性 顶层设计 数据资源 消耗性 无形性 数据产品 数据加工
下载PDF
涉网络商业诋毁行为“竞争对手”要件的体系化解读——兼论侵害法人名誉权条款和商业诋毁条款的适用边界
3
作者 谢甄珂 李迎新 《电子知识产权》 2023年第10期88-100,共13页
涉网络不当言论应由法人名誉权条款还是商业诋毁条款规制,实践中存在分歧,应通过准确界定商业诋毁行为中的“竞争对手”要件,以厘清侵犯名誉权与不正当竞争的边界。本文分析了四则典型司法案例,总结出实践中存在的狭义竞争对手说、广义... 涉网络不当言论应由法人名誉权条款还是商业诋毁条款规制,实践中存在分歧,应通过准确界定商业诋毁行为中的“竞争对手”要件,以厘清侵犯名誉权与不正当竞争的边界。本文分析了四则典型司法案例,总结出实践中存在的狭义竞争对手说、广义竞争关系说和竞争对手适中说三种“竞争对手”要件的认定观点。笔者从文义解释、目的解释、保护客体、与侵害商誉罪条款相协调等因素分析,认为应当采纳竞争对手适中说的观点,最终得出结论:诋毁商誉行为与侵害法人名誉权行为的边界在于被诉言论是否损害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意义上的“竞争对手”的商誉。进言之,只有损害的是具有竞争对手关系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被诉言论方可纳入商业诋毁行为予以规制;反之,如损害的不是具有竞争对手关系主体的商誉,被诉言论仅能通过侵害法人名誉权予以禁止。同时,竞争对手商誉的损害不限于同业竞争者的商誉损害,但也不能因互联网因素的加入而泛化为网络经营者均具有竞争对手关系,而应结合从主观意图、竞争利益争夺和损害后果三个维度判断是否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商誉。进言之,商业诋毁的行为人在主观上要有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意图,且在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损害的同时,其自身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并由此获得商业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 商业诋毁条款 法人名誉权条款
下载PDF
"自动抢红包"软件,涉及不正当竞争吗?
4
作者 张航 《法律与生活》 2021年第19期34-35,共2页
不少人都喜欢在微信群里抢红包,觉得这样做既沟通了感情,又活跃了气氛。但有些人不满足于抢红包的随机性,偏要给自己“开个挂”,利用一些自动抢红包软件,在抢红包上快人一步。这类行为导致抢红包这种“比手速、拼运气”的娱乐方式瞬间... 不少人都喜欢在微信群里抢红包,觉得这样做既沟通了感情,又活跃了气氛。但有些人不满足于抢红包的随机性,偏要给自己“开个挂”,利用一些自动抢红包软件,在抢红包上快人一步。这类行为导致抢红包这种“比手速、拼运气”的娱乐方式瞬间变了味儿。2021年7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结了一起与“自动抢红包”有关的新型互联网领域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不正当竞争 娱乐方式 抢红包 微信群 随机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