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土:文史演绎与地景再造的新史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岳永逸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4,共15页
在其生前身后海量的诗、文、史、画中反复出现的杨贵妃,首先是一个常人,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的杰出艺人,其次才是身不由己、动移上意的贵妃。无论叹惋还是诅咒,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杨贵妃,更多指向的是人人挥之不去又向往的“情... 在其生前身后海量的诗、文、史、画中反复出现的杨贵妃,首先是一个常人,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的杰出艺人,其次才是身不由己、动移上意的贵妃。无论叹惋还是诅咒,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杨贵妃,更多指向的是人人挥之不去又向往的“情”。抛离爱恨夹杂的贵妃情结所支配的文史叙事诗学的层层陷阱,杨贵妃的常人和艺人面相就呼之欲出。作为一个雅俗共享的消费对象,贵妃的遗物也脱离唐明皇的专利属性。其故冢和传闻遗失在马嵬并引过客争相观瞻的锦靿,犹如显圣物将马嵬圣地化,也支撑了贵妃落户海外的“野野史”。悖谬的是,在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今天,马嵬已成为一个不再具有归属感、关系性和历史性的“非地点”。由此观之,文化就是在时空连续体中不同心性行动主体情与理的对撞、交融和辩证,抽象与具象的互生互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史学 常人 文化 非地点 顾颉刚
下载PDF
赋能抑或控制:数字时代劳动者的工作自主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彦冰 赵延东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4-75,共12页
技术与工作自主性的关系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分析研究互联网对当代中国劳动者工作自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接入对工作自主性具有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与技术扩散的过程密切相关;从事数字化工作的劳动者拥... 技术与工作自主性的关系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分析研究互联网对当代中国劳动者工作自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接入对工作自主性具有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与技术扩散的过程密切相关;从事数字化工作的劳动者拥有更高的工作自主性,这种效应在弱势群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在从事数字化工作的劳动者内部,工作数字化程度的提升一开始会增加工作自主性,但超过一定阈值后则呈现负面影响。数字嵌入工作为劳动者整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工作自主性赋能,其控制效应体现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工作群体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工作自主性 数字化工作 互联网
下载PDF
企业科研人员对科技伦理治理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3
作者 卢阳旭 肖为群 赵延东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68,共10页
企业是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主体,而企业科研人员对科技伦理治理的态度会影响企业伦理治理能力和成效。基于对一项全国企业科研人员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科研人员日常工作中碰到科技伦理议题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总体而言,与其他科研人... 企业是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要主体,而企业科研人员对科技伦理治理的态度会影响企业伦理治理能力和成效。基于对一项全国企业科研人员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企业科研人员日常工作中碰到科技伦理议题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总体而言,与其他科研人员相比,企业科研人员对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持更“消极”的态度;科技伦理失范行为风险感知、机构伦理(审查)委员会设置情况,以及科技伦理“大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企业科研人员对科技伦理治理的态度。并对研究发现的理论和政策含义及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科研人员 科技伦理 治理 态度
下载PDF
文化再生产与符号联想:数字时代的中国民俗与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8
4
作者 苏筱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作为民众共享的文化传统与国家文化资源的凝结标识,民俗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确认文化身份、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媒介的迭代,传统民俗与大众流行文化的深度嵌合推动了民俗的文化再生产,而民俗文化产品所具有的无形... 作为民众共享的文化传统与国家文化资源的凝结标识,民俗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确认文化身份、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媒介的迭代,传统民俗与大众流行文化的深度嵌合推动了民俗的文化再生产,而民俗文化产品所具有的无形属性和符号意义与原产国的国家形象息息相关。一方面,应当以“品牌化”策略推动民俗文化资源的数字转型、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国家形象打造为具有差异化特征的识别体系;另一方面,应重视中国民俗文化符号体系的建构,统筹对外传播路径,增强其对全球青年群体的吸引力,通过“符号化”联想来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助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文化 国家形象 文化再生产 文化符号
下载PDF
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伦理规范与运行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瞿晶晶 王迎春 赵延东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4-82,共9页
人工智能正推动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社会实验被认为是系统性认识人工智能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但其本身又叠加了多重风险,急需科学研判并形成共识性实验规范。本文从技术、社会以及二者双向互动的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潜在风险... 人工智能正推动社会进入智能化时代。社会实验被认为是系统性认识人工智能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但其本身又叠加了多重风险,急需科学研判并形成共识性实验规范。本文从技术、社会以及二者双向互动的角度分析了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潜在风险,并结合生命医学、心理学、社会科学与人类学的代表性实验及其伦理规范,从实验对象权利保护、实验因素制约、实验过程可控性以及实验效益伦理性等维度提出9条实验规范。在此基础上,尝试性提炼形成了涉及主体参与、运行反馈和程序公正等层面的人工智能社会实验运行机制,以期助力实现人工智能稳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验 人工智能 实验规范 技术治理
下载PDF
“基因治疗”还是“基因增强”?——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娟娟 卢阳旭 +1 位作者 赵延东 何光喜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23年第2期107-122,共16页
本文利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开展的一项公众态度调查数据,细致探讨公众在该事件上的认知评价,尤其是对于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态度。结果显示,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持较为积极的态度,对基因治疗和基因增强技术均表示接... 本文利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开展的一项公众态度调查数据,细致探讨公众在该事件上的认知评价,尤其是对于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态度。结果显示,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应用持较为积极的态度,对基因治疗和基因增强技术均表示接受的比例占到近半数,对两种技术均表示反对的比例占到两成,仅支持基因治疗技术的占到近三成,几乎没有受访者只支持增强技术。公众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了解程度越高、风险/伦理意识越强,则越不支持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和增强方面的应用;对科学家越信任、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公众,则更支持单纯的基因治疗和治疗与增强的双重应用。科学家和临床医生要在基因编辑技术这类涉及人类安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风险与受益、伦理问题等)展开更为广泛的科普和伦理讨论,提升前沿技术应用的公众感知度及面向科学家的制度性信任,充分把握新技术认知接受上的群体异质性及保障实践应用上的群体公平性,让这项技术的应用在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轨道上安全有序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伦理风险感知 科学家信任 接受度
下载PDF
非洲慢性病流行与防治的医学人类学述评
7
作者 富晓星 尧元宜 +3 位作者 OMAR Juma 郭春宁 马思语 高良敏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79,共7页
非洲慢性病负担逐年加剧,需要包括医学科学在内的跨学科视角共同处理医学和社会难题。医学人类学强调“生物—人—社会”的整体性理解,在疾病流行的解释与防治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系统梳理非洲慢性病相关的医学人类学理论,并以... 非洲慢性病负担逐年加剧,需要包括医学科学在内的跨学科视角共同处理医学和社会难题。医学人类学强调“生物—人—社会”的整体性理解,在疾病流行的解释与防治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系统梳理非洲慢性病相关的医学人类学理论,并以坦桑尼亚为例探讨这些理论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为理解非洲慢性病提供跨学科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慢性病 医学人类学 评论
下载PDF
盘活学术遗产:经典译读的几点说明 被引量:1
8
作者 岳永逸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3年第3期5-12,共8页
时至今日,20世纪前半叶不少中国学者以外文发表的论著仍有明珠埋没之憾。盘活这些学术遗产,既有益于“复数”学科史的写作,也有益于当前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建设。本次译述选取李安宅、赵承信、廖泰初三人的三篇论著。尽管这些研究针对的... 时至今日,20世纪前半叶不少中国学者以外文发表的论著仍有明珠埋没之憾。盘活这些学术遗产,既有益于“复数”学科史的写作,也有益于当前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建设。本次译述选取李安宅、赵承信、廖泰初三人的三篇论著。尽管这些研究针对的具体问题不同,但都体现出实地研究的方法论和作者利用学术服务国家、人民而观天下、忧天下的人文情怀。公民原则、多元一体、社会学实验和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的学徒等概念的提出,对当今学科发展、非遗运动、教育改革等不无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遗产 公民原则 社会学实验室 学徒 多元一体
下载PDF
制度衍生还是主观驱动——中国城市有劳动能力低保家庭的福利依赖类型
9
作者 韩克庆 赵晰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6,F0002,177,共13页
福利依赖是各国福利政策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具有多维内涵表现。“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城市调查数据和主客观多维指标的聚类分析显示,城市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存在长期性、持续性受助依赖现象,但低保家庭多数并不... 福利依赖是各国福利政策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具有多维内涵表现。“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城市调查数据和主客观多维指标的聚类分析显示,城市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存在长期性、持续性受助依赖现象,但低保家庭多数并不存在零就业的情况。福利依赖整体上体现在制度设计层面而非个体行为层面。城市低保家庭的福利依赖主要表现为六种类型,包括主观依赖型、长期依赖型、持续依赖型、典型依赖型、短期依赖型、深度依赖型。为应对制度衍生性福利依赖,政策部门可从制度建设上着力优化,推动低保制度的减负松绑,建立定期轮换制度,提高低保对象的工作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依赖 类型划分 城市低保 聚类分析 社会救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