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例非典型异戊酸尿症患儿临床及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溪远 华瑛 +8 位作者 丁圆 吴桐菲 宋金青 刘玉鹏 王峤 张尧 李梦秋 秦亚萍 杨艳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探讨迟发型非典型异戊酸尿症患儿的临床、治疗及IVD基因突变特点。方法3例非典型异戊酸尿症患儿,经尿液有机酸、血液酯酰肉碱谱分析发现异戊酸尿症,并经IVD基因突变检测确诊。患儿给予左卡尼汀、甘氨酸补充治疗及限亮氨酸饮食... 目的:探讨迟发型非典型异戊酸尿症患儿的临床、治疗及IVD基因突变特点。方法3例非典型异戊酸尿症患儿,经尿液有机酸、血液酯酰肉碱谱分析发现异戊酸尿症,并经IVD基因突变检测确诊。患儿给予左卡尼汀、甘氨酸补充治疗及限亮氨酸饮食干预并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儿于1~2岁间发病,有不明原因呕吐、嗜睡,伴汗脚样体臭及代谢性酸中毒。3例患儿智力正常,均伴随显著的白细胞减少>症,其中1例伴红细胞减少症。3例患儿血液异戊酰肉碱水平显著增高(4.6~8.2μmol/L),尿液异戊酰甘氨酸水平显著增高(36.1~1783.56 mmol/mmol肌酐)。3例患儿IVD基因共检出6种突变,其中已知突变4种(c.157C>T,c.214 G>A,c.1183C>G,c.1208A>G),新突变2种(c.1039G>A,c.1076 A>G)。经治疗后患儿顺利康复,目前1岁7个月~14岁,智力、运动及体格发育正常。结论迟发性异戊酸尿症临床表现复杂,于婴幼儿期发病,可有反复呕吐、酸中毒,通过血液酰基肉碱谱、尿液有机酸分析及基因分析确诊,左卡尼汀及饮食干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酸尿症 IVD基因 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 有机酸尿症
下载PDF
婴儿脑肌病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陆相朋 李东晓 +6 位作者 段凤阳 李华伟 姚献花 马丙祥 秦亚萍 杨艳玲 郑宏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0-814,共5页
目的分析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患儿,男,生后4个月出现肢体无力,9个月就诊时呈营养不良貌,发育落后,四肢肌力、肌... 目的分析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基因检测资料。结果患儿,男,生后4个月出现肢体无力,9个月就诊时呈营养不良貌,发育落后,四肢肌力、肌张力低下,伴脊柱侧弯、后凸。血清乳酸、丙酮酸增高,肝功能、心肌酶谱异常;血液多种氨基酸降低,丁二酰肉碱增高;尿甲基丙二酸及其代谢产物浓度轻度增高,提示甲基丙二酸尿症。头颅MRI显示双侧豆状核及尾状核萎缩,伴长T2信号及脑萎缩样改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严重发育落后。基因测序示MUT、MMAA、MMAB等甲基丙二酸尿症相关基因未见可疑致病突变;SUCLG1基因存在c.961C>G(p.A321P)与c.713 T>C(p.D 238 G)两个杂合突变,分别来自表型正常的父母,其中c.961 C>G为已知致病突变,c.713 T>C为未报道新突变。外周血白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降低,为244/cell,为正常对照的68.4%。确诊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结论不明原因发育落后、肌张力低下、听力障碍伴高乳酸血症、轻度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应考虑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可能,基因分析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病 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 脑肌病 发育迟缓 甲基丙二酸尿症 SUCLG1基因
下载PDF
新生儿期发病的经典型异戊酸血症四例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溪远 华瑛 +9 位作者 丁圆 刘玉鹏 宋金青 王峤 吴桐菲 张尧 侯新琳 李梦秋 秦亚萍 杨艳玲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88-194,共7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发病的经典型异戊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分子诊断,及1例家系的产前诊断。方法4例患儿中男1例,女3例,于生后1~4d发病,均于200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和随访。经尿液有机酸、血液酯...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发病的经典型异戊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分子诊断,及1例家系的产前诊断。方法4例患儿中男1例,女3例,于生后1~4d发病,均于200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就诊和随访。经尿液有机酸、血液酯酰肉碱谱及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isovaleryl—CoA dehydrogenase,IVD)基因分析诊断异戊酸血症。3例存活的患儿接受了治疗,以左卡尼汀、甘氨酸、低蛋白饮食、祛除亮氨酸的特殊配方奶粉为主。结果4例患儿初诊年龄25d~4岁,主要表现为顽固性呕吐、嗜睡、昏迷、汗脚样体臭、代谢性酸中毒,其中3例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症或全血细胞减少症,3例血氨增高。4例患儿血液异戊酰肉碱显著增高(3.2~20.7斗mol/L,正常参考值〈0.5μmol/L),尿液异戊酰甘氨酸浓度显著增高(258.30~2535.76mmol/mmol肌酐,正常参考值〈0.4mmol/mmol肌酐)。4例患儿IVD基因共检出7种杂合突变,其中已知突变4种(c.158G〉A、c.1183C〉T、c.1193G〉A、c.1208A〉G),未检索到的新突变3种(c.145C〉T、c.611A〉G、c.676—677insA)。3例经治疗后逐渐好转,目前年龄3~14岁,其中2例发育正常,1例智力运动轻度落后。1例为死亡后诊断。死亡患儿之母于第2次妊娠19周时接受羊膜腔穿刺,羊水有机酸正常,羊水细胞IVD基因分析显示胎儿为c.158G〉A杂合突变携带者,未患异戊酸血症,新生儿生后尿液有机酸、血液酯酰肉碱谱分析结果正常,脐带血白细胞与羊水细胞IVD基因分析结果相同,验证了产前诊断结果。结论异戊酸血症新生儿接受合理的饮食与药物干预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在先证者基因诊断明确的基础上,羊水细胞基因分析及羊水代谢物分析是产前诊断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酸血症 IVD基因 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 有机酸尿症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枫糖尿症患儿13例临床、生化及基因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溪远 丁圆 +7 位作者 刘玉鹏 王峤 宋金青 吴桐菲 王立文 李梦秋 秦亚萍 杨艳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69-572,共4页
目的 研究枫糖尿症的临床、治疗及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 13例患儿中男6例,女7例,仅1例为新生儿筛查发现,12例于2 d~1岁6个月发病,分别因"呕吐、喂养困难、昏迷及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就诊,对患儿进行血液氨基酸、血清支链氨基... 目的 研究枫糖尿症的临床、治疗及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 13例患儿中男6例,女7例,仅1例为新生儿筛查发现,12例于2 d~1岁6个月发病,分别因"呕吐、喂养困难、昏迷及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就诊,对患儿进行血液氨基酸、血清支链氨基酸测定,并进行基因分析。 结果 13例患儿于16 d~1岁8个月时来院,其中11例为新生儿早期发病,符合经典型;1例为幼儿期发病,符合中间型;1例新生儿筛查检出的患儿于9 d时就诊,现2.5岁,无症状,发育良好,分型不明。11例经典型患儿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治疗前均伴有枫糖样体臭。患儿血清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别异亮氨酸)。10例患儿接受了基因分析,共检出14种突变,其中BCKDHA基因突变7种(c.178G〉T、c.491T〉C、c.659C〉T、c.740A〉G、c.1214_1219dupCCAACC,c.1234G〉A及IVS6+1delG),BCKDHB基因突变5种(c.482T〉G、c.508C〉T、c.767A〉G、c.768C〉G及IVS4,-2A〉C),DBT基因2种突变(c.1A〉G及c.1150A〉G)。3例患儿死亡,2例为死亡后诊断,1例于4岁6个月时因感染诱发代谢危象,死于呼吸衰竭。10例经治疗后病情好转,2例智力运动正常。 结论 枫糖尿症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氨基酸代谢病,以代谢紊乱及脑损害为主要特点,若不及时干预,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新生儿筛查、早期诊断、饮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糖尿症 支链氨基酸 BCKDHA基因 BCKDHB基因 DBT基因
原文传递
以痉挛性瘫痪首诊的精氨酸血症七例临床与基因分析及二例产前诊断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桐菲 李溪远 +6 位作者 丁圆 刘玉鹏 宋金青 王峤 李梦秋 秦亚萍 杨艳玲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5-430,共6页
目的 探讨7例以痉挛性瘫痪首诊的精氨酸血症患儿的疾病特点、诊断、治疗与产前诊断方法.方法 7例患儿(男3例,女4例)因痉挛性瘫痪就诊,通过血氨、肝肾功能、血液氨基酸、尿液有机酸及ARG1基因检测确诊为精氨酸血症,给予低蛋白饮食、瓜... 目的 探讨7例以痉挛性瘫痪首诊的精氨酸血症患儿的疾病特点、诊断、治疗与产前诊断方法.方法 7例患儿(男3例,女4例)因痉挛性瘫痪就诊,通过血氨、肝肾功能、血液氨基酸、尿液有机酸及ARG1基因检测确诊为精氨酸血症,给予低蛋白饮食、瓜氨酸、苯甲酸钠及对症治疗进行干预.其中2例患儿母亲于第2次妊娠中期时接受产前诊断,经羊膜腔穿刺获取羊水细胞检测,进行ARG1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7例精氨酸血症患儿发病年龄1个月至4岁,主要表现为痉挛性瘫痪与生长发育落后,1岁10个月至12岁时被确诊为精氨酸血症.其中5例患儿伴智力障碍,3例伴癫痫.7例患儿血清精氨酸浓度增高(86.66~349.83 μmol/L,正常参考范围5~25 μmol/L),6例患儿存在肝功能异常,5例血氨增高.脑核磁共振成像显示4例患儿存在脑萎缩.7例患儿ARG1基因被检出9种突变,其中c.703G>A和c.32T>C为已知突变,c.34G>T、c.53G>A、c.67delG、c.232dupG、c.374C>T、c.539G>C及c.646_649delCTCA为7种新突变.1例患儿母亲羊水细胞ARG1基因存在c.703G>A纯合突变,提示胎儿患病,行引产手术.1例母亲羊水细胞ARG1基因未检出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c.53G >A),提示胎儿未患精氨酸血症.新生女婴出生后脐带血ARG1基因分析未检出突变,血液精氨酸浓度正常,发育良好.结论 精氨酸血症是少数可治疗的导致儿童痉挛性瘫痪的遗传性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及饮食与药物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7例精氨酸血症患儿经血液氨基酸及ARG1基因分析确诊,检出7种新突变.两例孕妇通过羊水细胞基因分析成功进行胎儿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血症 尿素循环障碍 痉挛性瘫痪 ARG1基因 精氨酸
原文传递
Danon病所致肥厚性心肌病LAMP2基因新突变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圆 李溪远 +7 位作者 刘玉鹏 宋金青 张尧 王峤 吴桐菲 李梦秋 秦亚萍 杨艳玲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46-749,共4页
目的分析以肥厚性心肌病为主要表现的Danon病患儿临床及LAMP2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 2013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3岁男性儿童(先证者),以肥厚性心肌病为主要表现,为明确病因进行了临床调查及基因分析。结果患儿(先证者)... 目的分析以肥厚性心肌病为主要表现的Danon病患儿临床及LAMP2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方法 2013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3岁男性儿童(先证者),以肥厚性心肌病为主要表现,为明确病因进行了临床调查及基因分析。结果患儿(先证者)智力运动及体格发育正常,入托体检发现肝酶异常。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升高。心电图显示左室高电压,Q-T间期延长。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及左室壁增厚,左室心尖部肌小梁增多,二尖瓣关闭不全,符合肥厚性心肌病诊断。LAMP2基因分析显示:患儿存在c.973-974insC(p.L325fs)纯合突变。母亲患不明原因的肥厚性心肌病,为c.973-974insC杂合突变携带者。其父亲健康,LAMP2基因正常。c.973-974insC为新发现突变,导致框移突变,并产生1个提前终止翻译的密码子。结论 Danon病是一种少见的致死性遗传性心肌病,本文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了中国首例Danon病患者。LAMP2基因分析不仅有助于诊断Danon病,对于指导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病 Danon病 LAMP2基因 肥厚性心肌病
原文传递
MMACHC c.609G>A纯合变异cbl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的表型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贺薷萱 莫若 +25 位作者 张尧 沈鸣 康路路 陈哲晖 刘怡 宋金青 张宏武 姚红新 刘玉鹏 董慧 金颖 李梦秋 秦炯 郑宏 陈永兴 卫海燕 李东晓 李溪远 郑荣秀 张会丰 黄敏 张春燕 姜玉武 梁德生 田亚平 杨艳玲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65-570,共6页
探讨MMACHC c.609G>A纯合变异cbl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的复杂表型差异,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164例MMACHC c.609G>A纯合变异cbl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 探讨MMACHC c.609G>A纯合变异cbl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的复杂表型差异,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164例MMACHC c.609G>A纯合变异cbl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经生化及基因分析确诊,对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64例MMACHC c.609G>A纯合变异cblC型患者中,2例为胎儿期诊断,日龄1天时开始治疗,现3岁和12岁,智力运动发育正常。21例经新生儿筛查发现,其中15例于生后2周无症状时开始治疗,发育正常;6例于1~3个月发病后开始治疗,发育落后。141例为发病后临床诊断,于出生后数分钟到6岁发病,其中早发型110例(78.0%),晚发型31例(22.0%)。5例患者死亡,24例失访。在发病后临床诊断的患者中,130例(92.2%)发育迟滞,69例(48.9%)合并癫痫,39例(27.7%)贫血,30例(21.3%)视力损伤,27例(19.1%)合并脑积水,26例(18.4%)喂养困难,7例(5.0%)肝损害,5例(3.5%)合并代谢综合征。早发型中癫痫和脑积水发生率高,晚发型多因发育迟滞就诊。合并癫痫的患者尿甲基丙二酸浓度明显升高。在长期随访中,癫痫未控制组患者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癫痫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ACHC c.609G>A纯合变异所致cblC型患者多为早发型,致死及致残率很高。如未能及时获得症状前治疗,多数患者发生神经系统损害,导致癫痫、智力运动落后、脑积水及多脏器损害。早期诊断和及时规范化的治疗是避免脑损害的关键。新生儿筛查和产前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二酸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尿症 MMACHC基因 cblC型 c.609G>A纯合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