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乏风瓦斯富集中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雄 张传钊 +4 位作者 孟宇 刘应书 李永玲 李坚 宋燕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6-491,共6页
针对煤矿乏风瓦斯浓度低,无法有效利用,并大量排放这一现状,对乏风瓦斯的富集开展了研究,建立了首套乏风瓦斯富集中试试验装置。试验装置瓦斯处理量为500 m3/h,采用三塔两级分离工艺,并引入了抽排和排放气充压的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利... 针对煤矿乏风瓦斯浓度低,无法有效利用,并大量排放这一现状,对乏风瓦斯的富集开展了研究,建立了首套乏风瓦斯富集中试试验装置。试验装置瓦斯处理量为500 m3/h,采用三塔两级分离工艺,并引入了抽排和排放气充压的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自主改性的椰壳活性炭可将甲烷浓度为0.2%的乏风瓦斯气体富集到1.2%以上;抽排流程用于乏风瓦斯富集中试系统可有效提高产品气浓度,如抽排比由0增大到0.224时,产品气中的甲烷浓度增大到了原来的1.89倍;吸附剂热效应对乏风瓦斯富集的影响较小,试验过程中吸附塔内温度波动不超过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吸附 乏风瓦斯 甲烷 活性炭
下载PDF
萘在介孔分子筛MCM-41与SBA-15上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权 刘应书 +3 位作者 李子宜 杨雄 王占营 姜理俊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82-1488,共7页
对低浓度气相萘在两种常见介孔分子筛MCM-41和SBA-15上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萘在两种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和不同初始浓度下的穿透曲线,并分别与吸附等温线模型(Langmuir、Freundlich、D-R)和恒定浓度波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结... 对低浓度气相萘在两种常见介孔分子筛MCM-41和SBA-15上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萘在两种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和不同初始浓度下的穿透曲线,并分别与吸附等温线模型(Langmuir、Freundlich、D-R)和恒定浓度波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能很好描述低浓度气相萘的吸附等温线(R2均在99%以上);具有微孔结构的SBA-15对萘的吸附能力要优于仅具备介孔结构的MCM-41。动力学模型在初始浓度较低时能较好地预测萘在吸附剂上的穿透曲线,且在SBA-15上的相关系数高于MCM-41;萘在2.76 mol/L时具有较大介孔的SBA-15的总传质系数K_a更高,表明萘在SBA-15上的总传质阻力更低,更能较快达到传质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分子筛SBA-15 介孔分子筛MCM-41 吸附等温线 穿透曲线
下载PDF
高压静态吸附仪的改进及吸附剂特性测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子宜 刘应书 +1 位作者 张辉 杨雄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166,共5页
采用518P仪表与固态继电器调压模块组合温控技术及快装接头密封手段对原有高压静态吸附仪进行了改进,推导了平衡吸附量计算公式,并分别在298、308、318 K下测试了2种活性炭对CH4、N2及2种沸石分子筛对N2、O2的吸附等温线,在低压段(<1... 采用518P仪表与固态继电器调压模块组合温控技术及快装接头密封手段对原有高压静态吸附仪进行了改进,推导了平衡吸附量计算公式,并分别在298、308、318 K下测试了2种活性炭对CH4、N2及2种沸石分子筛对N2、O2的吸附等温线,在低压段(<100 kPa)与美国康塔公司的Autosorb-1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4%和2.47%,表明改进后的高压静态吸附仪测量精度较高。同时计算出这4种吸附剂在不同温度下Langmuir特征参数qm和B及对二元气的分离系数。研究结果可为高压静态吸附仪的应用、变压吸附浓缩煤层气或微型制氧系统的吸附剂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仪 静态吸附 吸附等温线 活性炭 沸石分子筛 分离因子
下载PDF
我国变压吸附制氧吸附剂及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祝显强 刘应书 +1 位作者 杨雄 刘文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5,共7页
新型吸附剂和变压吸附工艺开发是提高变压吸附装置性能的主要途径。本文综述了我国变压吸附制氧吸附剂改性及变压吸附制氧工艺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存在问题:Li LSX型及Li+和其他离子的混合型吸附剂具有良好氧氮分离性能,但仍存在离子交... 新型吸附剂和变压吸附工艺开发是提高变压吸附装置性能的主要途径。本文综述了我国变压吸附制氧吸附剂改性及变压吸附制氧工艺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存在问题:Li LSX型及Li+和其他离子的混合型吸附剂具有良好氧氮分离性能,但仍存在离子交换利用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其他离子改性的吸附剂制备过程相对简单,但也有分离系数低或成本高等缺点;基于循环步骤改进的变压吸附制氧工艺优化研究大多以实验室规模制氧装置为主,未深入研究优化工艺的过程性能,难以有效地指导工业级制氧装置工艺优化;快速和双回流变压吸附制氧新工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相关研究欠深入;而多级和耦合变压吸附制氧工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存在流程复杂、能耗较高等缺点。指出未来制氧吸附剂和制氧工艺研究应进一步研究固相离子交换方法,提高LSX吸附剂Li+交换利用率,降低成本;开展优化工艺的过程性能研究,指导工业级制氧装置优化;加强快速变压吸附和双回流变压吸附制氧工艺研究,推动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分离 制氧 优化 耦合工艺
下载PDF
滚筒冷渣机料床温度分布及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孙立军 刘柏谦 +1 位作者 谭培来 姚嘉彬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68-573,共6页
为了分析滚筒内高温灰渣的传热过程,研究了不同转速及灰渣填充率下水冷滚筒中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灰渣的冷却过程,得到了不同转速下的最佳灰渣填充率.结果表明:灰渣料床内存在"高温核心区",其位置与"运动核心区"近... 为了分析滚筒内高温灰渣的传热过程,研究了不同转速及灰渣填充率下水冷滚筒中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灰渣的冷却过程,得到了不同转速下的最佳灰渣填充率.结果表明:灰渣料床内存在"高温核心区",其位置与"运动核心区"近似一致;被动层内灰渣运动圆周方向上,同一颗粒轨迹线上灰渣温度近似相等,可根据灰渣距筒壁的径向距离划分等温带;传热速率随灰渣填充率增大而增大,但增大速率逐渐减缓;随滚筒转速的增大,最佳灰渣填充率先增大后减小,在5r/min下,最佳灰渣填充率最大,为2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筒冷渣机 传热 温度分布 循环流化床
下载PDF
Ce-Li-LSX制氧分子筛增强吸附机理的DFT研究
6
作者 付耀国 刘应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6-432,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对N_(2)和O_(2)在构建的Ce-Li-LSX和Li-LSX2种分子筛模型上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Ce^(3+)替换Li-LSX分子筛SI’位置的Li^(+)后,N_(2)和O_(2)在Ce-Li-LSX上的吸附能较在Li-LSX上的吸附能分别提高了4...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对N_(2)和O_(2)在构建的Ce-Li-LSX和Li-LSX2种分子筛模型上的吸附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Ce^(3+)替换Li-LSX分子筛SI’位置的Li^(+)后,N_(2)和O_(2)在Ce-Li-LSX上的吸附能较在Li-LSX上的吸附能分别提高了40.8%和12.8%,且Li^(+)有向超笼中心移动趋势。通过吸附剂-吸附质模型的电子性质研究发现,由于SI’位置Ce^(3+)的加入,Ce^(3+)与相邻沸石框架上氧原子之间形成配位键,改变了沸石框架原子中的电荷分布,原子间电荷通过Ce^(3+)-O_(40)-Al_(11)-(O_(39)和O_(41))和Ce^(3+)-O_(40)-Si_(11)-(O_(18)和O_(37))影响路径传递至超笼中Li^(+)周围的沸石框架氧原子,使得沸石框架氧原子对Li^(+)屏蔽作用减弱。在2种作用的耦合条件下,Ce-Li-LSX对N_(2)和O_(2)具有增强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制氧分子筛 N_(2) O_(2)
下载PDF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因时而生,开启未来
7
作者 张欣茹 尹少武 +1 位作者 姜泽毅 冯妍卉 《金属世界》 2020年第5期74-77,94,共5页
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凭借着能源的伟大力量,推动了文明的演进。从远古时期的“钻木取火”、“煮海为盐”,到煤与蒸汽机应用催生的工业革命,再到电能助推电气时代与信息时代的繁荣,能源技术的发展... 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凭借着能源的伟大力量,推动了文明的演进。从远古时期的“钻木取火”、“煮海为盐”,到煤与蒸汽机应用催生的工业革命,再到电能助推电气时代与信息时代的繁荣,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变革,集结了人类智慧,引领了文明更替,彰显了社会进步。当今,随着全球化石能源储量的减少,各国间能源竞争愈演愈烈,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转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迫在眉睫。新能源产业“因势而兴”,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因时而生”,并被寄予了“有望开启未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厚望。那么,新能源专业的学生学些什么?北京科技大学新能源专业有何优势?新能源专业的就业前景怎样呢?本文将一一为您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前景 能源格局 钻木取火 能源技术 能源竞争 新能源产业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下载PDF
添加剂对煤粉燃烧过程活化能变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辉 邹念东 +2 位作者 刘应书 房连增 湛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1-465,共5页
采用热重法研究不同添加剂对煤粉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积分法计算加入添加剂煤样的燃烧反应活化能,考察DTA曲线中燃烧放热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向煤中加入2%的MnO_2,CaO和CeO_2,燃烧放热温度由535℃降至480~490℃,活化能由98 kJ/mol... 采用热重法研究不同添加剂对煤粉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积分法计算加入添加剂煤样的燃烧反应活化能,考察DTA曲线中燃烧放热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向煤中加入2%的MnO_2,CaO和CeO_2,燃烧放热温度由535℃降至480~490℃,活化能由98 kJ/mol降至70~80 kJ/mol;而加入等量的K_2CO_3,燃烧放热温度降至460~470℃,活化能降至50~60 kJ/mol。燃烧反应活化能E与燃烧放热峰对应温度T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两者遵循玻尔兹曼方程E=106.22-323.37/[1+exp(T/35.45-1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法 差热分析 添加剂 活化能
下载PDF
活性炭脱除SO_2吸附动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海鸿 刘应书 +1 位作者 李子宜 杨雄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3-211,共9页
由于内扩散阻力的影响,对于粒径在3 mm及以上的活性炭颗粒脱除SO2,采用以气膜控速为基础的LDF模型存在很大的误差。建立了适合3 mm以上活性炭颗粒脱除SO2的气固床传质模型,考察了活性炭吸附不同SO2浓度时几种吸附动力学模型的相关性系数... 由于内扩散阻力的影响,对于粒径在3 mm及以上的活性炭颗粒脱除SO2,采用以气膜控速为基础的LDF模型存在很大的误差。建立了适合3 mm以上活性炭颗粒脱除SO2的气固床传质模型,考察了活性炭吸附不同SO2浓度时几种吸附动力学模型的相关性系数,讨论了影响活性炭颗粒吸附SO2的控制步骤;以固相扩散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单颗粒下不同吸附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的吸附速率方程吸附速率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以Vermeulen模型作为粒内推动力模型,建立了穿透曲线模型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SO2主要为内扩散控制,可以使用Boyd模型进行描述;以Boyd模型为基础的Vermeulen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活性炭颗粒吸附速率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以Vermeulen模型为推动力建立的穿透曲线模型可以精确地预测3 mm及以上活性炭颗粒在不同SO2浓度和不同空塔线速度下的出口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动力学 烟气脱硫
下载PDF
乙二酸和苯甲酸在活性炭上的脱附行为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占营 刘应书 +3 位作者 李子宜 杨雄 杨权 姜理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016-4024,共9页
低挥发性有机酸不仅自身污染环境而且显著促进颗粒污染物形成,对其吸脱附性能的研究有助于这类物质的控制。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对乙二酸、苯甲酸在活性炭(AC)上的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主要发生在粗微孔(0.7~2... 低挥发性有机酸不仅自身污染环境而且显著促进颗粒污染物形成,对其吸脱附性能的研究有助于这类物质的控制。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技术对乙二酸、苯甲酸在活性炭(AC)上的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主要发生在粗微孔(0.7~2 nm)、细微孔(〈0.7 nm)中,对应TPD曲线中的吸附位Ⅰ、Ⅱ。粗微孔对乙二酸、苯甲酸的脱附活化能为101.63、112.43 k J·mol^-1,吸附量均大于总吸附量的91%。细微孔对乙二酸、苯甲酸的脱附活化能为118.01、130.87 k J·mol^-1,吸附量均小于总吸附量的9%。细微孔吸附强度高于粗微孔,但吸附量远低于粗微孔,因为细微孔对吸附质的迁移阻力较大,仅少量吸附质能进入细微孔中。苯甲酸在迁移中受到阻力较乙二酸大,在细微孔中吸附量更小,表现为分子筛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酸 苯甲酸 活性炭 动力学 脱附 吸-脱附机理
下载PDF
反应条件对MEA溶液提纯沼气传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虎 刘应书 +2 位作者 张辉 焦璐璐 李皓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5-191,共7页
对吸收剂浓度、进气流量及CO2体积分数、进液温度等反应条件对MEA溶液吸收沼气中CO2过程的八田数Ha、增强因子E及总体积传质系数KGae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吸收过程中反应对传质性能的影响及拟一级反应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对吸收剂浓度、进气流量及CO2体积分数、进液温度等反应条件对MEA溶液吸收沼气中CO2过程的八田数Ha、增强因子E及总体积传质系数KGae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吸收过程中反应对传质性能的影响及拟一级反应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吸收过程中的八田数Ha、增强因子E及总体积传质系数KGae随吸收剂浓度增加而增大;随进气中CO2体积分数增加而减小;当进气流量增加时,Ha、E减小,KGae先增大后减小;Ha、E及KGae随吸收温度增加而增大,当吸收温度高于57.4℃时,KGae逐渐减小。在此条件下,仅当吸收剂浓度高于2.5 mol/L或者进气流量低于5.73 kmol/(m2·h)时,MEA与CO2的反应可用拟一级反应描述。研究结果可为沼气提纯工艺的优化及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提纯 一乙醇胺 传质系数 八田数 增强因子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LDF模型及其在活性炭吸附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海鸿 刘应书 +1 位作者 李子宜 杨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953-3959,共7页
以固相表面扩散模型为基础,研究了活性炭在不同吸附质浓度下单颗粒的吸附速率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颗粒内浓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结合文献对LDF模型的假设,认为吸附初期对吸附剂颗粒内浓度分布做抛物线假设误差较大,吸附初期颗... 以固相表面扩散模型为基础,研究了活性炭在不同吸附质浓度下单颗粒的吸附速率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颗粒内浓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结合文献对LDF模型的假设,认为吸附初期对吸附剂颗粒内浓度分布做抛物线假设误差较大,吸附初期颗粒表面浓度分布梯度偏低,使得吸附速率降低,并提出了改进后的LDF模型,最后结合固相表面扩散模型和活性炭颗粒吸附SO2固定床穿透实验曲线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LDF模型作为推动力方程的穿透曲线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实验过程。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活性炭吸附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模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吸附 粒内扩散 LDF模型 脱硫
下载PDF
含氧煤层气在碳分子筛上的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应书 张二林 +1 位作者 杨雄 李永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4-870,共7页
为探究基于动力学分离效应的碳分子筛对含氧煤层气的吸附分离特性,对煤层气中CH_4,N_2,O_2三种气体在两种商业碳分子筛(CMS-1,CMS-2)上的吸附动力学和平衡吸附特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碳分子筛对CH4的平衡吸附量均大于N_2和O_2... 为探究基于动力学分离效应的碳分子筛对含氧煤层气的吸附分离特性,对煤层气中CH_4,N_2,O_2三种气体在两种商业碳分子筛(CMS-1,CMS-2)上的吸附动力学和平衡吸附特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碳分子筛对CH4的平衡吸附量均大于N_2和O_2,为甲烷选择性吸附剂;通过扩散模型的模拟和分析指出,采用分段微孔扩散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3种气体在碳分子筛上的动态吸附过程;CH4,N_2,O_2三种气体分别在Fc为0.5,0.6,0.7之前呈现较快的扩散速率,随后扩散速率明显变慢。CMS-1,CMS-2两种碳分子筛均存在动力学吸附特性和平衡分离特性相互抑制的现象,N_2,O_2与CH4的综合分离因子分别为5.84,18.75,4.20,16.82,表明这两种碳分子筛均具有较好的煤层气的脱氧浓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分子筛 平衡吸附 动力学吸附 含氧煤层气
下载PDF
真空变压吸附提浓煤矿乏风瓦斯的排放气充压过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应书 张传钊 +2 位作者 李永玲 杨雄 孟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72-1976,共5页
针对传统的变压吸附循环不能很好地适应乏风瓦斯提浓的问题,建立了以活性炭为吸附剂的三塔真空变压吸附实验装置,提出了一种适合煤矿乏风瓦斯提浓的三塔排放气充压流程,以此提高煤矿乏风瓦斯的提浓效果,并对该流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 针对传统的变压吸附循环不能很好地适应乏风瓦斯提浓的问题,建立了以活性炭为吸附剂的三塔真空变压吸附实验装置,提出了一种适合煤矿乏风瓦斯提浓的三塔排放气充压流程,以此提高煤矿乏风瓦斯的提浓效果,并对该流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变压吸附回收重组分甲烷的过程中,采用排放气从吸附塔上端充压可以有效降低排放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在排放气甲烷体积分数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排放气充压可以延长穿透时间,提高产品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随着排放气充压比的增大,产品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排放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则先下降,后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变压吸附 乏风瓦斯 充压 活性炭
下载PDF
密闭空间内模块式冰蓄冷控温传热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应书 贾彦翔 +1 位作者 孙淑凤 宋魏鑫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85-2091,共7页
针对密闭空间内无源控温问题,通过数学建模和实验验证对模块式冰蓄冷控温传热过程及热力学特性展开研究。从冰蓄冷相变制冷理论入手,建立了蓄冷模块相变制冷数学模型,得到了蓄冷模块壁面综合传热系数、有效制冷时间以及制冷率的数学表达... 针对密闭空间内无源控温问题,通过数学建模和实验验证对模块式冰蓄冷控温传热过程及热力学特性展开研究。从冰蓄冷相变制冷理论入手,建立了蓄冷模块相变制冷数学模型,得到了蓄冷模块壁面综合传热系数、有效制冷时间以及制冷率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实验验证该模型的有效制冷时间理论值和实验值相对误差在5%以内。绘制了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蓄冷模块壁面综合传热系数、有效制冷时间及制冷率的影响关系曲线,表明环境温湿度与壁面综合传热系数和制冷率呈正比例变化关系;与有效制冷时间呈反比例变化关系。建立了环境温湿度相关修正系数方程,并运用该方程对蓄冷模块制冷率和有效制冷时间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修正。研究结果为密闭环境中无源相变制冷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空间 冰蓄冷控温 相变 传热 热力学
下载PDF
基于CFD双a型燃气辐射管燃烧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俊小 曹亚平 +2 位作者 满毅 吴启明 向顺华 《冶金能源》 2014年第1期14-19,共6页
运用亚音速烧嘴技术和烟气循环技术,设计了一种烟气高循环倍率的新型双a型辐射管,采用涡耗散燃烧模型和离散坐标辐射模型计算其燃烧传热过程。结果表明:42.6%的CH4在烧嘴内燃烧,57.4%的CH4在辐射管中心管内长度为800mm、直径为40m... 运用亚音速烧嘴技术和烟气循环技术,设计了一种烟气高循环倍率的新型双a型辐射管,采用涡耗散燃烧模型和离散坐标辐射模型计算其燃烧传热过程。结果表明:42.6%的CH4在烧嘴内燃烧,57.4%的CH4在辐射管中心管内长度为800mm、直径为40mm的区域内燃烧;辐射管中心管内,循环烟气使火焰和气体等温线呈“椭圆型”分布,三通管和支管内,流动惯性使气体等温线呈“偏心圆”分布;双a型辐射管热效率为70.8%,壁面最高温度1065℃,最大温差79℃,中心管壁周向温差0~21℃,三通管及支管管壁周向温差0~15℃,整个辐射管管壁径向温差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管 烟气循环 温度分布 温差
下载PDF
螺旋槽止推气体轴承承载能力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柏庄 孙淑凤 +3 位作者 孙立佳 孙郁 任小坤 王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8,63,共5页
运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求解螺旋槽止推气体轴承气膜压力分布,将计算得到的承载力与文献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分析螺旋槽槽数、螺旋角、槽深、槽长比及槽宽比对轴承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槽区气体因受到压缩存在高... 运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求解螺旋槽止推气体轴承气膜压力分布,将计算得到的承载力与文献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分析螺旋槽槽数、螺旋角、槽深、槽长比及槽宽比对轴承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槽区气体因受到压缩存在高压区并因此形成承载力;随着槽数的增加承载力逐渐增大并趋于定值;而对于螺旋角、槽深、槽长比和槽宽比,均存在最佳值使承载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槽 气体轴承 压力场 承载力
下载PDF
有序介孔碳对低浓度气相萘的吸附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苗苗 刘应书 +3 位作者 李子宜 姜理俊 杨雄 刘文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09-3118,共10页
对3种常见有序介孔碳(OMCs)吸附脱除典型气相多环芳烃——萘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吸附等温线模型(Langmuir、Freundlich、Sips)和恒定浓度波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等温线和穿透曲进行拟合分析。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通过失重曲线分析了吸附剂... 对3种常见有序介孔碳(OMCs)吸附脱除典型气相多环芳烃——萘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吸附等温线模型(Langmuir、Freundlich、Sips)和恒定浓度波动力学模型对吸附等温线和穿透曲进行拟合分析。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通过失重曲线分析了吸附剂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和Sips模型能很好地描述低浓度气相萘在OMCs上的静态吸附行为(R^2>99%),吸附量呈CMK-5>CMK-3>FDU-15排列。恒定浓度波动力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介孔促使3种吸附剂对萘分子具有较高的吸附扩散系数。具有微通孔结构的CMK-5和FDU-15表现出更好的再生性能。综合吸脱附动力学分析,CMK-5在3种吸附剂中表现出更好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平衡 吸附动力学 有序介孔碳 多环芳烃 再生性能
下载PDF
滚筒冷渣器内颗粒床运动状态的离散单元法模拟 被引量:8
19
作者 白珏明 刘柏谦 +1 位作者 白珏莹 谭培来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80,85,共7页
研究通过离散单元法(DEM)模拟直观获得滚筒中的颗粒运动情况,分析滚筒中处于滚落状态下颗粒床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1)颗粒运动周期、主动层颗粒最大速率、主动层最大厚度、主动层最大厚度与料床最大深度之比的模拟值与理论模型的计算... 研究通过离散单元法(DEM)模拟直观获得滚筒中的颗粒运动情况,分析滚筒中处于滚落状态下颗粒床的结构特点。结果表明:1)颗粒运动周期、主动层颗粒最大速率、主动层最大厚度、主动层最大厚度与料床最大深度之比的模拟值与理论模型的计算值相吻合;2)颗粒运动周期随转速的增加而减小,随填充率、滚筒直径的增加而增大;3)主动层颗粒最大速率随转速、填充率、滚筒直径的增加而增大;4)主动层最大厚度随转速、填充率、滚筒直径的增加而增大,δ/h随转速和滚筒直径的增加而减小,随填充率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筒冷渣器 颗粒运动 滚落状态 填充率 离散单元法
下载PDF
可倾瓦径向气体轴承支点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大成 孙淑凤 +1 位作者 孙立佳 高元景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2-26,共5页
为了确定可倾瓦整体弹性支点的尺寸对轴承运转的影响,对可倾瓦径向动压气体轴承的支点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求解气体润滑方程得到气膜压力分布,模拟四组不同支点尺寸的瓦块受力情况,分析瓦块支点处的受力和受力前后支点的变形情况,得出不... 为了确定可倾瓦整体弹性支点的尺寸对轴承运转的影响,对可倾瓦径向动压气体轴承的支点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求解气体润滑方程得到气膜压力分布,模拟四组不同支点尺寸的瓦块受力情况,分析瓦块支点处的受力和受力前后支点的变形情况,得出不同支点宽度所对应的最大位移量。对模拟结果进行实验,结合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说明瓦块支点宽度的大小对轴承稳定运转的影响,发现存在最佳宽度0.4mm,使瓦块支点在此宽度下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同时扭转刚度也能满足瓦块偏转的需求,使轴承能够稳定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倾瓦 气体轴承 支点 宽度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