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下肢骨折围手术期肺动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冯莉 韩昊 +3 位作者 赵兴山 孙华毅 赵莉 蒋协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77-979,共3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并发肺动脉血栓栓塞(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创伤性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7352例,其中合并肺栓塞患者37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肺栓塞发生的临床... 目的分析创伤性下肢骨折围手术期并发肺动脉血栓栓塞(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创伤性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7352例,其中合并肺栓塞患者37例。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肺栓塞发生的临床特点。结果 37例患者肺栓塞发病时间为创伤骨折后5~30 d,平均1 5 d。发病距离手术时间为即刻~15 d。4例(10.8%)猝死;14例(37.8%)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及呼吸困难。14例(37.8%)患者心电图显示典型S_ⅠQ_ⅢT_Ⅲ,22例(59.5%)患者仅出现Q_Ⅲ或S_Ⅰ心电图改变。动脉血气分析显示,9例(24.3%)PaO_2<60 mm Hg(1 mm Hg=0.133 kPa),1 9例(51.4%)PaCO_2<40 mm Hg。D-二聚体:5例(13.5%)<0.5 mg/L,7例(1 8.9%)0.5~1.0 mg/L,25例(67.6%)>1.0 mg/L。结论肺栓塞是创伤性下肢骨折围手术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浆D-二聚体是临床诊断便捷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骨折 腿损伤 手术中并发症 血气分析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下载PDF
内踝间隙随踝关节背伸与跖屈角度而变化的测量 被引量:2
2
作者 毛玉江 李敬祥 +1 位作者 杨慎达 公茂琪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1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内踝间隙(media clear space,MCS)随踝关节背伸与跖屈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13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在踝关节中立位、背伸15°位、跖屈30°位的MCS及踝上间隙(superior clear space,SCS)数值,分析各组数据,并对其差... 目的探讨内踝间隙(media clear space,MCS)随踝关节背伸与跖屈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13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在踝关节中立位、背伸15°位、跖屈30°位的MCS及踝上间隙(superior clear space,SCS)数值,分析各组数据,并对其差异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踝关节中立位平均MCS(3.48±0.36)mm,MCS随踝关节跖屈加大而增宽。自中立位至背伸15°位,MCS平均减少0.24mm,自中立位至跖屈30°位,MCS平均增加0.39mm。MCS随踝关节跖屈而增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13例志愿者中,7例(53.8%)内踝间隙与踝上间隙的差值(media clear space-superior clear space,MCS-SCS)增加超过0.5mm,3例超过0.6mm,1例超过0.8mm。结论本文的测量证实了MCS随踝关节跖屈加大而增宽的现象,此种增宽可称之为MCS的生理性增宽。大部分MCS的生理性增宽幅度较小,部分人群存在较大幅度的增宽,可干扰对于踝关节骨折时MCS病理性增宽的判断,影响临床决策。因此,对于需要准确观察MCS是否增宽的病例,拍片时应确保踝关节处于中立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踝间隙 踝上间隙 踝关节 骨折
下载PDF
骨科和老年科共同管理模式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杨明辉 王颢 +2 位作者 李文菁 王满宜 吴新宝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12-1315,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和老年科共同管理(共管)模式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间连续治疗的年龄≥65岁患者49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年龄65~99岁,平均79.6岁;女性344例(69.9%)。统计分析多科室协作、骨科和老年科共管... 目的探讨骨科和老年科共同管理(共管)模式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间连续治疗的年龄≥65岁患者49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年龄65~99岁,平均79.6岁;女性344例(69.9%)。统计分析多科室协作、骨科和老年科共管模式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至手术时间、病死率和活动能力。结果49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434例(88.2%),49.8%(216/434)的患者在住院48h内完成手术,手术距离住院时间平均66.5h(6~246h),院内病死率为0.7%(3/434)。382例(88.0%)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2个月(16~27个月)。期间共死亡38例(9.9%),1年内死亡25例(6.5%)。344例存活患者平均Parker活动能力评分由伤前8.4分降到最终随访时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2例(47.1%)患者恢复到伤前的活动能力。8例(2.1%)患者进行了骨折部位的二次手术。结论骨科和老年科共管模式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有较低的院内死亡率和1年病死率,但患者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多数患者不能恢复到伤前的活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疾病管理
原文传递
我国创伤流行病学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30
4
作者 姜钰 吴新宝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5-168,共4页
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很多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创伤患者有增无减。目前,全世界每年创伤患者数量超过千万,2012年因创伤导致的死亡人数有500余万,约占全球总死亡人教的8.8%[1]。
关键词 创伤流行病学 死亡人数 创伤患者 患者数量
原文传递
肘关节创伤时是否一期修复或重建内侧副韧带的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查晔军 蒋协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93-897,共5页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collateralligament,MCL)对肘关节外翻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而外翻不稳定是最常见的肘关节不稳,在急性创伤和运动损伤中较为多见。目前公认投掷运动员的MCL慢性损伤需进行手术重建,但急性创伤时是否需要一... 肘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collateralligament,MCL)对肘关节外翻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而外翻不稳定是最常见的肘关节不稳,在急性创伤和运动损伤中较为多见。目前公认投掷运动员的MCL慢性损伤需进行手术重建,但急性创伤时是否需要一期修复则尚无统一意见,争议很大。目前主要根据术者的经验在术中决定是否进行修复。本文对MCL的功能解剖、生物力学、常用诊治方法、以及肘关节单纯脱位和复杂骨折脱位时是否需要一期修复MCL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创伤 内侧副韧带 一期修复 手术重建 肘关节外翻 急性创伤 骨折脱位 肘关节不稳
原文传递
警惕严重开放性骨折后隐匿的骨折相关感染 被引量:2
6
作者 滕星 杨胜松 +3 位作者 王陶 公茂琪 蒋协远 黄雷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观察临床和血清炎性标志物均正常的GustiloⅢb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后期遗留的骨缺损,及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9例GustiloⅢb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后期遗留... 目的:观察临床和血清炎性标志物均正常的GustiloⅢb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后期遗留的骨缺损,及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9例GustiloⅢb型开放性胫骨骨折后期遗留骨缺损患者资料。男15例,女4例;年龄(41±11)岁。病例纳入标准:Ilizarov技术(短缩-延长术或骨运输术)治疗,软组织修复手术创面闭合且没有临床感染征象至少3个月,血清炎性标志物均正常,随访超过取外固定支架后3个月。研究患者术前均进行三相骨扫描检查。第一次术中均行骨缺损端的扩创、细菌培养、外固定支架固定,一期或二期行截骨进行肢体延长或骨运输术。培养阳性患者术后全身应用6周敏感抗生素。记录患者术中缺损部位是否有脓液、培养结果、治疗的缺损长度、治疗过程中感染的发生比例、感染出现时间、骨折愈合率、骨愈合指数、骨性结果和功能结果。结果:19例患者从原始损伤至第一次手术间隔(10±8)个月,术前骨扫描结果:8例感染阴性,4例不除外感染,7例慢性骨髓炎。所有患者术中在折端周围均未见脓液。术中培养结果:1例培养出1份阳性结果(骨扫描提示无感染),3例培养出≥2份阳性结果(骨扫描提示无感染、可疑感染和慢性骨髓炎各1例)。骨缺损长度(8±3)cm,第一次术后随访(37±15)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骨愈合指数(1.7±0.5)月/cm。治疗期间6例患者于第一次术后1(1,1)个月出现临床感染征象,均是术中培养阴性的患者。6例患者中5例经过全身应用经验抗生素保守治疗,1例经过再次扩创治疗。6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无临床复发表现。所有患者骨性结果优16例,良3例;功能结果优10例,良9例。结论:针对GustiloⅢb型严重开放性骨折后期遗留的骨缺损,即使临床和血清炎性标志物检查均正常,仍要警惕存在低毒性感染。重视扩创术前和术中的标准取材流程,在精细操作下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对诊断骨折相关感染是非常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骨折 不愈合 微生物学 骨折相关感染 胫骨骨缺损 伊利扎罗夫技术
原文传递
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膝内翻畸形 被引量:1
7
作者 滕星 杨胜松 +3 位作者 王陶 黄雷 公茂琪 蒋协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215-1222,共8页
目的探讨采用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膝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膝内翻畸形患者11例,均为男性,年龄(42±16)岁。其中左侧8例、右侧3例;均为骨折术后骨... 目的探讨采用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膝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膝内翻畸形患者11例,均为男性,年龄(42±16)岁。其中左侧8例、右侧3例;均为骨折术后骨缺损,节段性骨缺损长度为(7.9±2.1)cm;10例为先天性膝内翻、1例为胫骨近段骨折畸形愈合致膝内翻。术前胫骨-股骨解剖轴外侧角为179°(178°,180°),股骨远端解剖轴外侧角为82°(81°,83°),膝关节关节线相交角为0°(0°,1°),胫骨近端解剖轴内侧角为83.1°±3.9°。7例应用单边外固定架、3例应用环形外固定架、1例应用混合式外固定架,采用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骨缺损及内翻畸形。其中3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者额外通过摆动夹钳矫正内翻、1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者在胫骨近段外侧安装铰链通过延长内侧的螺纹杆矫正内翻。术后测量单边和混合式外固定架近端固定针或环形外固定架的近端环与膝关节面的夹角、下肢机械轴偏向、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关节面的位置、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畸形矫正的角度、骨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Paley的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种类。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拆除外固定架后的随访时间为11(3,25)个月。7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和1例采用混合式外固定架者近端固定针与关节面的夹角为0°(-1°,1°),3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者近端固定环和关节面的夹角分别为0°、0°、2°。治疗结束时,下肢机械轴偏向(-6±6)mm、下肢机械轴经过胫骨平台的58%±9%、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为90°(89°,92°)、矫正角度为7.2°±3.9°。治疗后所有患者骨缺损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为(12±4)个月(范围7~20个月),骨愈合指数(1.6±0.6)个月/cm(范围1.2~2.9个月/cm);Paley功能评分结果为优7例和良4例。其中3例针道感染和2例软组织感染口服抗生素达到治愈,1例对接端皮肤卡入采用在新鲜化手术中切除卡入的软组织并处理骨折端后达到切口与对接端愈合。结论顺行性骨搬移术可在治疗骨缺损的同时矫正膝内翻畸形,术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膝内翻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缺损
原文传递
先天性上尺桡融合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辰 蒋协远 +2 位作者 公茂琪 查晔军 陈山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75-879,共5页
先天性上尺桡融合(congenital proximal radioulnar synos-tosis,CPRUS)是一种尺、桡骨近端存在先天性骨性或软骨性连接的罕见上肢畸形。由于尺、桡骨近端存在融合,患者前臂固定于某一位置,造成旋转功能明显受限。前臂过度旋前畸... 先天性上尺桡融合(congenital proximal radioulnar synos-tosis,CPRUS)是一种尺、桡骨近端存在先天性骨性或软骨性连接的罕见上肢畸形。由于尺、桡骨近端存在融合,患者前臂固定于某一位置,造成旋转功能明显受限。前臂过度旋前畸形时,患者生存及生活自理能力严重障碍,无法完成吃饭、端碗、书写、打字及穿衣等日常活动。Sandifort在1793年首次报告该病,并命名为先天性上尺桡融合[1],截至1994年,该病的文献报道已有350例。近年来,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及手术技术的成熟,该病的相关报道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尺桡 治疗 生活自理能力 骨性连接 上肢畸形 旋转功能 日常活动
原文传递
吲哚美辛联合局部放疗预防髋臼骨折异位骨化切除术后复发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明辉 吴新宝 +3 位作者 朱仕文 曹奇勇 吴宏华 王满宜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联合局部放疗预防髋臼骨折异位骨化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因髋臼骨折术后重度异位骨化(Brooker分级为Ⅲ、Ⅳ级)和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而行异位骨化切除的18例患者资料,男17...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联合局部放疗预防髋臼骨折异位骨化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因髋臼骨折术后重度异位骨化(Brooker分级为Ⅲ、Ⅳ级)和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而行异位骨化切除的18例患者资料,男17例,女l例;骨化切除时平均年龄为36.8岁(22 ~ 54岁).骨化切除至髋臼骨折手术时间平均为9.9个月(3~ 30个月).所有患者均联合应用吲哚美辛和局部放疗以预防骨化复发.吲哚美辛为口服,25 mg/次,3次/d,持续6周.放疗为局部单次,剂量为7~8 Gy. 结果 1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4.5年(2.1~7.8年)随访.6例患者异位骨化复发,均为轻度(Brooker分级为Ⅰ、Ⅱ级).在髋臼骨折术后6个月内行异位骨化切除的7例患者中,2例患者复发;在髋臼骨折术后超过6个月行异位骨化切除的11例患者中,4例患者复发.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可4例,差2例.髋关节活动度平均为194°(90°~260°).并发症包括:异位骨化切除术中股骨颈骨折l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l例,股骨头坏死2例.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未发现与吲哚美辛和局部放疗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联合应用吲哚美辛和局部放疗可以有效预防髋臼骨折患者异位骨化切除术后复发,早期切除可能并不会增加异位骨化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骨化 异位性 复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