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祖昌 蒋继乐 +4 位作者 田伟 何达 茅剑平 刘波 宋卿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间因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或(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手术治疗的患者,搜集患者性别、诊断、年龄、术前颈肩...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间因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或(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手术治疗的患者,搜集患者性别、诊断、年龄、术前颈肩痛VAS评分、病程、有无根性症状、内科合并症等术前情况,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颈托制动时间、有无C5神经根麻痹症状,术前JOA评分及术后最佳JOA评分(多次随访取最高评分)等相关资料,术前中立位、前屈位、后伸位C2~C7 Cobb角并计算整体活动度等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8~134个月,平均为(89.5±18.4)个月。术后发生轴性症状者57例,总发病率为39.0%。除7例在术后6个月内症状缓解外,余50例(占总随访例数的34.25%,下同)的轴性症状均持续至末次随访。35例(23.97%)以僵硬症状为主,22例(18.49%)则表现为疼痛、牵拉、紧绷等症状。36例(24.66%)轴性症状出现在肩背部,10例(6.85%)出现在切口周围,11例(7.53%)同时出现在肩背部及切口周围。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P=0.019,OR(odds ratio)=1.857,95%Cl为1.107-3.116)和术后最佳JOA评分(P=0.008,OR=0.780,95%CI为0.650-0.936)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明显相关。采用逐步向前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最佳JOA评分外,还有以下因素同样影响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概率(P〈 0.05):诊断、术前年龄、术前后伸位C2~C7 Cobb角、手术破坏C7棘突肌肉止点。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前年龄、术前后伸位C2~C7 Cobb角是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保护因素,而诊断为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手术破坏C7棘突肌肉止点是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相对年轻、术前后伸位C2~C7 Cobb角小、手术破坏C7棘突肌肉止点、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最佳JOA评分低、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轴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狭窄 后纵韧带骨化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