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陆敏秋 褚彬 +7 位作者 白砚霞 左杏果 吴梦青 石磊 付丽娜 高珊 房立娟 项秋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8-665,共8页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2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初治MM并行化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化疗,42例合并放疗。记录患者的性别...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2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初治MM并行化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化疗,42例合并放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型、有无重度贫血、血β2微球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有无低蛋白血症、血钙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骨病分级(MBD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评分)、有无复杂核型(G显带核型分析)、有无淀粉样变、有无肾损伤、有无截瘫及是否达到完全缓解(CR)、有无沙利度胺维持治疗(治疗≥6个月)。随访至2015年3月,随访时间1.0-180.0个月。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因素及采用生存曲线分析DS分期、ISS分期与MM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19例患者在确诊后6个月内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根据OS和PFS的共同影响因素及ISS分期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分层患者的预后。结果 202例MM患者中53例(26.2%)达到CR,96例(47.5%)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9例(14.4%)达到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88.1%。截至随访时间死亡120例。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7%、70.6%、36.1%、7.6%。OS为1.0-180.0个月,中位OS为51.0个月;PFS为1.0-91.0个月,中位PFS为38.0个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复杂核型、淀粉样变、截瘫、沙利度胺维持治疗与OS有回归关系(P0.05)。不同DS分期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2,P〈0.05)。不同ISS分期患者OS、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037及32.22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重度贫血〔32%(8/25)与6.2%(11/177),χ-2=0.512,P=0.039〕、有无淀粉样变〔66.7%(4/6)与7.7%(15/196),χ-2=11.460,P=0.007〕患者早期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淀粉样变是早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β=2.178,SE=0.915,Waldχ-2=5.669,P=0.017,OR=8.826,95%CI(1.470,53.002)〕。不同危险因素分层患者OS、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M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高龄、合并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复杂核型、淀粉样变、截瘫的患者预后较差,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患者可获得更长的生存期,ISS分期较DS分期更有预测预后的意义,合并淀粉样变患者早期死亡风险大。根据OS和PFS的共同影响因素及ISS分期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对预测患者预后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地西他滨单药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2
作者 陆敏秋 鲍立 +7 位作者 禇彬 石磊 高珊 项秋晴 房立娟 王宇彤 刘晰 丁月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5期4443-4447,4453,共6页
背景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差,不能耐受高强度的传统化疗,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成为新的治疗选择。目的观察地西他滨单药治疗中高危MDS和老年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 背景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差,不能耐受高强度的传统化疗,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成为新的治疗选择。目的观察地西他滨单药治疗中高危MDS和老年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7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收治并应用地西他滨单药治疗的中高危MDS和老年AML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均应用地西他滨单药20 mg·(m^2^)-1·d^-1×5 d治疗。从地西他滨第1疗程开始随访,每28 d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血常规检查、骨髓穿刺,随访终点事件为死亡,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10-13。结果2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0例、病情稳定(SD)1例、病情进展(PD)1例、死亡2例,疾病控制率85.0%(17/20),总有效率80.0%(16/20)。18例老年患者中CR 6例、PR 8例、SD 1例、疾病控制率83.3%(15/18),总有效率77.8%(14/18)。其中7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6例,5例达到CR,1例SD。不同诊断、性别、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ECOG)评分、白细胞计数、是否高危、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患者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接受≥3个疗程治疗患者CR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总生存时间2~27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30.0%(6/20)、2年生存率为20.0%(4/2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4.1±3.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7.4±2.5)个月。15例患者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15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血流感染。结论地西他滨单药治疗中高危MDS和老年AML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地西他滨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陆敏秋 陈文明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17-423,共7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以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损伤器官或组织为特征。尽管在既往10余年中,新药治疗策略提高了MM患者的生存率,但是目前MM仍然无法治愈,亟待寻找新的治疗靶点。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肿瘤,以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损伤器官或组织为特征。尽管在既往10余年中,新药治疗策略提高了MM患者的生存率,但是目前MM仍然无法治愈,亟待寻找新的治疗靶点。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调控等多层面调控基因表达,在肿瘤中发挥致癌和(或)抑癌作用,逐步成为肿瘤治疗相关研究热点。lncRNA,如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MALAT)1、母源性印记基因(MEG)3等在MM中异常表达,促进MM的发生、发展,并且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eRNA)竞争结合微小RNA(miRNA),参与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在MM中发挥致癌作用的lncRNA,可以作为MM的潜在治疗靶点。笔者拟就lncRNA在MM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lncRNA作为MM诊断、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与治疗靶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长链非编码 多发性骨髓瘤 基因表达调控 分子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