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窒息新生儿胃运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徐华 张俊红 +3 位作者 韦明 李侠 杨春敏 张映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研究窒息足月新生儿胃电运动、血浆胃动素及血清一氧化氮 (NO)变化规律 ,对窒息新生儿消化运动功能进行评价 ,为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足月窒息新生儿 2 9例餐后体表胃电图、血浆胃动素、血清NO进行检测 ,并... 目的 研究窒息足月新生儿胃电运动、血浆胃动素及血清一氧化氮 (NO)变化规律 ,对窒息新生儿消化运动功能进行评价 ,为探讨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足月窒息新生儿 2 9例餐后体表胃电图、血浆胃动素、血清NO进行检测 ,并以正常新生儿做对照。结果 窒息组正常胃慢波百分比 (PNSW )明显低于对照组 ,分别为 (3 5 .3 5± 2 2 .5 1) %与 (4 9.78±18.80 ) % ,两组比较P <0 .0 5 ,而异常慢波百分比 (PUSW)却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5 5 .66± 2 9.3 9) %与 (3 1.99± 13 .79) % ,两组比较P <0 .0 1。PNSW轻度窒息组明显高于重度窒息组 (P <0 .0 5 )。窒息组和对照组餐后血浆胃动素分别为 (3 0 1.47± 73 .3 1)ng/L和 (4 3 6.5 8± 185 .5 7)ng/L ,窒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窒息组餐后血清NO为 (110 .61± 13 .75 ) μmol/L ,对照组为(98.66± 0 .72 ) μmol/L ,窒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窒息组异常PUSW与血浆胃动素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0 1) ;PUSW与血清NO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血浆胃动素与血清NO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窒息新生儿存在胃电基本节律紊乱、胃动素水平降低和NO水平升高 ,提示窒息后新生儿的胃肠动力障碍与神经体液调节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窒息 胃电运动 胃电描记术 胃动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c-kit基因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胃肠道的表达 被引量:6
2
作者 郑倩 徐华 毕淑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70-574,共5页
目的探讨c-kit基因在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胃肠道的表达。方法选取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每日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8 mg/kg)灌胃制造STC模型,对照组予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5 d记录1次大鼠... 目的探讨c-kit基因在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胃肠道的表达。方法选取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每日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8 mg/kg)灌胃制造STC模型,对照组予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5 d记录1次大鼠大便粒数、大便干重及大鼠体质量。分别饲养60 d及90 d后停药1周,测定胃肠道传输时间。大鼠解剖后选取胃窦、小肠、结肠组织,运用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c-kit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日均粪便粒数小于对照组,平均每粒粪便质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大鼠胃窦组织c-kit基因60 d与90 d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大鼠小肠组织c-kit基因60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0 d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大鼠远端结肠组织c-kit基因60 d及90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STC模型中,胃窦c-kit基因表达变化不明显,小肠c-kit基因表达有减少趋势,远端结肠c-kit基因表达明显降低,可能是STC大鼠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大鼠 胃肠道 C-KIT基因 RT-PCR
下载PDF
类视黄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俊红 钱幼琼 郑德元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 : 观察了视黄醇、视黄酸、维生素 A醋酸酯三种类视黄醇在体外对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的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1 (IL- 1 )的影响。方法 : 测定 RRI患儿 PBMC... 目的 : 观察了视黄醇、视黄酸、维生素 A醋酸酯三种类视黄醇在体外对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的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 1 (IL- 1 )的影响。方法 : 测定 RRI患儿 PBMC分泌 IL- 1、IL- 2活性以及在 1 0 -9mol/ L浓度时上述三种类视黄醇作用下分泌 IL- 1、IL- 2活性 ,与正常儿童相比较。结果 : RRI患儿 PBMC分泌 IL- 1、IL- 2活性较正常儿童低 ,但经类视黄醇刺激后明显增高 ,可达到正常水平。三种类视黄醇均能明显促进 IL - 1、IL- 2分泌 ,其中视黄酸作用最强 ,VA醋酸酯次之 ,视黄醇最弱。结论 :  RRI患儿 PBMC分泌 IL - 1、IL - 2活性经类视黄醇刺激后能明显增高 ,达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视黄醇 反复呼吸道感染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2 儿童 细胞因子 维生素A
下载PDF
儿童厌食伴消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侠 王洪 +5 位作者 郝良纯 江逊 张燕 徐华 尹燕兰 刘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55-255,共1页
为了探讨儿童厌食伴消瘦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作者对健康厌食者与厌食伴消瘦的儿童进行了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和胃粘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患儿来自1998-04/1999-06,我院、中... 为了探讨儿童厌食伴消瘦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作者对健康厌食者与厌食伴消瘦的儿童进行了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和胃粘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患儿来自1998-04/1999-06,我院、中国医大二院、463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厌食与厌食伴消瘦的患儿共96例,男54例,女42例,年龄分布为6岁~13岁,平均年龄为9.9岁。自制诊断标准:①厌食消瘦组,表现为进食行为不积极,无食欲,持续6mo以上,体重较正常发育指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厌食 营养障碍 儿童
下载PDF
伯基特淋巴瘤合并白血病1例
5
作者 郭子宽 姚秀英 王洪海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27-127,共1页
患儿,女,1岁7月。因两侧颈部及左颞部包块且逐渐增大1个月入院。查体:贫血貌。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如黄豆至蚕豆大小。左颞部可触及一直径约3.0cm包块,质硬且固定。肝脏右肋下3.0cm,脾脏左肋下刚及。辅助检查:Hb102g/L,WBC12×10~9/... 患儿,女,1岁7月。因两侧颈部及左颞部包块且逐渐增大1个月入院。查体:贫血貌。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如黄豆至蚕豆大小。左颞部可触及一直径约3.0cm包块,质硬且固定。肝脏右肋下3.0cm,脾脏左肋下刚及。辅助检查:Hb102g/L,WBC12×10~9/L,N0.39,L0.38,幼稚细胞0.23,血小板100×10~9/L。骨髓幼稚细胞0.935,淋巴结活检组织象上由未分化淋巴母细胞样细胞构成,巨噬细胞散在于肿瘤细胞之中,呈现星空现象。经COAP方案治疗1个周期后表浅淋巴结消失,骨髓达部分缓解,自动出院。病程5个月出现眼球突出及左侧肢体瘫痪,6个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基特淋巴瘤 骨髓幼稚细胞 浅淋巴结 左颞部 淋巴母细胞 淋巴结活检 眼球突出 左侧肢体 细胞构成 巨噬细胞
下载PDF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致小儿胃窦溃疡及狭窄1例
6
作者 毕淑英 徐华 +1 位作者 张旭 张俊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1-141,144,共2页
对1例小儿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地塞米松后引起胃窦溃疡及狭窄的病例进行分析,提示我们临床上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小儿应用此类药物后如果出现频繁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应高度重视,必要时可行胃镜检查。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地塞米松 胃窦溃疡并狭窄 小儿
下载PDF
类维生素A对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7
作者 张俊红 钱幼琼 郑德元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 观察视黄醇、视黄酸、维生素A 醋酸酯三种类维生素A(类VA)在体外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 受体(IL-2R)表达、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及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IL... 目的: 观察视黄醇、视黄酸、维生素A 醋酸酯三种类维生素A(类VA)在体外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 受体(IL-2R)表达、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及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IL-1)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10- 10~10- 6m ol/L浓度范围三种类VA作用下IL-2 受体表达、IL-1、IL-2 含量,再测定、比较三种类VA在10- 9浓度时上述作用大小。结果: 在一定浓度(10- 10~10- 7m ol)范围,三种物质能不同程度促进高亲和力IL-2R表达和IL-1、IL-2 分泌。结论: 类VA可能作用于PBMC活化早期,促进其功能,且作用大小与类VA种类及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细胞因子分泌 类维生素A 单核细胞
下载PDF
转乳期婴儿不同喂养方式对其碘营养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俊红 徐华 +2 位作者 詹玲 李侠 韩玉亭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83-485,共3页
目的 了解母乳喂养婴儿及其乳母碘营养水平 ;动态观察从 1个月月龄至 6个月月龄转乳期时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碘营养的影响。方法 对 97名 1个月月龄母乳喂养婴儿尿碘水平进行测定 ,同时检测其乳母乳碘、尿碘水平 ,比较二者关系 ;动态观... 目的 了解母乳喂养婴儿及其乳母碘营养水平 ;动态观察从 1个月月龄至 6个月月龄转乳期时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碘营养的影响。方法 对 97名 1个月月龄母乳喂养婴儿尿碘水平进行测定 ,同时检测其乳母乳碘、尿碘水平 ,比较二者关系 ;动态观察 97名婴儿从出生至 6个月月龄 ,按喂养方式分为母乳、混合、人工喂养三组 ,分别检测比较其尿碘水平 ,与 1个月月龄时尿碘水平进行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1个月月龄母乳喂养婴儿尿碘中位数为 183μg L ,提示碘营养状态良好 ,乳母尿碘、乳碘中位数分别为 12 2 μg L、2 0 1μg L ,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P <0 .0 0 1) ;6个月月龄尿碘水平与 1个月月龄比较 ,母乳喂养组较前升高 ,人工喂养组下降 (P均 <0 .0 0 1) ,混合喂养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3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0 5 ) ,母乳及混合喂养组明显高于人工喂养 (P均 <0 .0 0 1) ,母乳喂养组婴儿尿碘中位数最高。结论 母乳喂养儿碘营养状态良好 ,乳母碘营养不足 ;转乳期婴儿碘营养呈下降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乳期 婴儿 喂养方式 碘营养 影响 母乳喂养
原文传递
浅表性胃炎患儿血浆和胃液生长抑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华 王茂贵 +1 位作者 韩秀贞 王宝西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5-217,共3页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和27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和胃液生长抑素(SSY)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观察组血浆及胃液SS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别进行自身比较,胃液SST含量高于血浆SS...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和27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和胃液生长抑素(SSY)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观察组血浆及胃液SS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别进行自身比较,胃液SST含量高于血浆SST含量(P<0.01);观察组胃液pH值与血浆SST之间呈负相关。提示SST可能在儿童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与转归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生长抑素 儿童 血液 胃液 浅表性胃炎
原文传递
2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胸片结果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晓宇 李晓梅 宋建平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4424-4424,共1页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胸片改变。结果:2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135例,支气管肺炎35例,节段性肺炎39例,混合型肺炎10例。结论:小... 目的: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胸片改变。结果:23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135例,支气管肺炎35例,节段性肺炎39例,混合型肺炎10例。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体征轻,胸片改变呈多样化,且严重程度与临床表现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 胸片
原文传递
CAP检测系统在儿童变态反应性及免疫性疾病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俊红 毕淑英 徐华 《中国综合临床》 2010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了解变应原过筛试验作为筛查吸入物抗原及常见食物抗原血清中特异性IgE(s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儿童常见变态反应性及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差异及意义。方法检测26例特异性皮炎、3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简称喘支)或哮喘... 目的了解变应原过筛试验作为筛查吸入物抗原及常见食物抗原血清中特异性IgE(s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儿童常见变态反应性及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差异及意义。方法检测26例特异性皮炎、3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简称喘支)或哮喘症、20例过敏性紫癜、15例川崎病患儿及20名健康同龄儿童血总IgE抗体、吸入过敏原特异抗体、食物过敏原特异抗体、ECP等并进行比较。结果26例特异性皮炎、33例喘支或哮喘、20例过敏性紫癜、15例川崎病患儿混合食物过筛试验(Fx5E)阳性率分别为73.1%、24.2%、25.0%、13.3%,吸入过敏原过筛试验(Phadiatop)阳性率分别为23.1%、69.7%、10.0%、6.6%。特异性皮炎组与喘支或哮喘纽比较,Fx5E、Phadiatop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妒值分别13.973、12.646,P均〈0.01);与过敏性紫癜组比较,Fx5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1,P〈0.01),Phadiat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6,P〉0.05);与川崎病组比较,Fx5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89,P〈0.01),Phadiato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09,P〉0.05)。喘支或哮喘组与过敏性紫癜组比较,Fx5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P〉0.05),Phadiat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08,P〈0.01);与川崎病组比较,Fx5E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4,P〉0.05),Phadiat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6.388,P〈0.01)。过敏性紫癜组与川崎病组比较,Fx5E、Phadiatop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29、0.122,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x5E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5),Phadiat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川崎病组与正常组比较,Fx5E、Phadiatop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2.828、0.122,P均〉0.05)。各疾病组血清ECP、T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从高到低分别为喘支或哮喘、特异性皮炎、过敏性紫癜、川崎病,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过敏原及食物过敏原在喘支或哮喘症、特异性皮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在川崎病、过敏性紫癜起一定作用。喘支或哮喘症以吸入性过敏为主,特异性皮炎以食物性过敏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特异性皮炎 哮喘症 过敏性紫癜 川崎病
原文传递
便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郑倩 徐华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89-191,共3页
便秘是一种病理改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步增加,约1/3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美国大学胃肠病学便秘小组定义便秘为“不满意的排便,大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两者兼而有之。便秘的原因很多:胃肠动力的... 便秘是一种病理改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步增加,约1/3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美国大学胃肠病学便秘小组定义便秘为“不满意的排便,大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两者兼而有之。便秘的原因很多:胃肠动力的缺乏;肠道所受刺激不足;摄入过少,或者其中的粗纤维和水分不足;肠黏膜的敏感性降低,不能适时地引起排便反射;精神神经因素;肠道内容物前进受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模型 药物 非药物
原文传递
Cajal间质细胞与慢传输型便秘之间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旭 徐华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1年第3期188-191,共4页
0引言 Cajal间质细胞(ICC)是分布于胃肠道平滑肌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类特殊细胞,它具有产生慢波,传导电兴奋和参与神经递质调节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 CAJAL间质细胞 慢传输型便秘 胃肠动力
原文传递
多巴胺D2受体与慢传输便秘大鼠结肠动力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晓媛 徐华 +2 位作者 毕淑英 郑倩 张旭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5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Drd2)在便秘大鼠结肠组织表达情况。[方法]: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予复方苯乙哌啶混悬液鼠灌胃,对照组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通过比较2组大鼠日均大便粒数、大便干... [目的]探讨多巴胺D2受体(Drd2)在便秘大鼠结肠组织表达情况。[方法]:24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予复方苯乙哌啶混悬液鼠灌胃,对照组予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通过比较2组大鼠日均大便粒数、大便干质量及测定黑便排出时间,判断造模情况。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结肠组织Drd2的表达。[结果]:2组大鼠日均粪便粒数、日均粪便质量及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建立成功。实验组Drd2在结肠组织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d2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表达升高,提示Drd2可能与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结肠动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多巴胺D2受体 结肠
原文传递
多巴胺及其受体与消化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晓媛 徐华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4年第5期309-311,共3页
多巴胺(dopamine ,DA )属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及外周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许多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证实DA 及其受体(receptor)与人体多种疾病,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药物依赖与成瘾、肝性脑病、多巴反应性肌张力... 多巴胺(dopamine ,DA )属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及外周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许多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证实DA 及其受体(receptor)与人体多种疾病,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药物依赖与成瘾、肝性脑病、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高血压等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脑肠轴的重要递质,DA及其受体在胃肠运动、胃酸分泌、胃黏膜血流的供氧、肿瘤等多种消化道疾病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已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胃黏膜保护因子。本文拟将DA及其受体与消化道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报道,为进一步研究胃肠性疾病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受体 消化道疾病
原文传递
胃肠动力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6
作者 索静宇 徐华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年第4期249-250,共2页
2002年2月世界胃肠病大会提出了胃肠动力疾病的新分法,并将胃肠动力异常的概念从单纯的运动障碍扩展到运动及感知异常.于是,胃肠动力的研究再一次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而胃肠动力的影响因素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胃肠动力是消化系统生理... 2002年2月世界胃肠病大会提出了胃肠动力疾病的新分法,并将胃肠动力异常的概念从单纯的运动障碍扩展到运动及感知异常.于是,胃肠动力的研究再一次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而胃肠动力的影响因素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胃肠动力是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胃肠动力主要由平滑肌细胞介导,通过消化道管壁的纵行肌和环形肌使食物和消化道充分混合,最后将未被吸收的废物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多处皮肤肿胀 破溃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媛 徐华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25-628,共4页
1病历资料 患儿男,8岁,以“反复多处皮肤肿胀、破溃8个月余.伴令身疼痛”为主诉于2014—05—02入院:患儿于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外侧皮肤肿胀,压痛不明显,皮温正常,继之破溃、溢脓。随后多处皮肤包括右侧顶枕区、有下眼... 1病历资料 患儿男,8岁,以“反复多处皮肤肿胀、破溃8个月余.伴令身疼痛”为主诉于2014—05—02入院:患儿于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外侧皮肤肿胀,压痛不明显,皮温正常,继之破溃、溢脓。随后多处皮肤包括右侧顶枕区、有下眼睑、右无名指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多病灶 溃疡性 皮肤结核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与重症肺炎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晓宇 高和 《国际呼吸杂志》 2006年第12期920-923,共4页
一氧化氮(NO)是近年发现的第一个高活性气体信号分子,除舒张血管外还是重要的参与炎症反应、感染免疫调控活动、神经传导的介质。在体外对多种细菌有抗细菌作用,体内试验发现NO可上调激素受体减轻炎症反应过程。外源性NO具有广谱杀... 一氧化氮(NO)是近年发现的第一个高活性气体信号分子,除舒张血管外还是重要的参与炎症反应、感染免疫调控活动、神经传导的介质。在体外对多种细菌有抗细菌作用,体内试验发现NO可上调激素受体减轻炎症反应过程。外源性NO具有广谱杀微生物和抗炎作用。体外抗菌在于直接严重损害细胞的能量代谢、复制过程;体内抗菌在于诱导以激活巨噬细胞为主的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此过程中的严重氧化损伤。近年来,其杀菌、抗病毒、抗炎作用受到高度重视。重症肺炎导致的急性肺损伤(ALI)、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人类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死亡率高达40%~50%。抗生素对内毒素的清除及其诱发的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无效,临床耐药现象越来越多。因此,NO能否用于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是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细菌性肺炎 急性肺损伤 抗炎 抗菌
原文传递
新生儿胃肌电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华 杨春敏 +2 位作者 张映辉 张俊红 韦明 《新生儿科杂志》 2004年第2期56-57,72,96,共4页
目的 观察新生儿胃肌电发育过程,并初步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 对23例健康新生儿生后1周、2周及1月进行胃肌电描记。采用皮肤表面电极,从腹壁体表用PCPOLYCRAP-HR多功能胃肠检测仪记录胃电,观察主频率(DF)、主频率不稳定系数(DFIC)、正... 目的 观察新生儿胃肌电发育过程,并初步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 对23例健康新生儿生后1周、2周及1月进行胃肌电描记。采用皮肤表面电极,从腹壁体表用PCPOLYCRAP-HR多功能胃肠检测仪记录胃电,观察主频率(DF)、主频率不稳定系数(DFIC)、正常胃慢波百分比(PNSW)。结果 餐前、餐后正常呈随周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餐后PNSW明显高于餐前。DF和DFIC各阶段无明显差异,但自身比较,餐后DF高于餐前,餐后DFIC低于餐前。结论 研究显示出新生儿胃电肌运动的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胃肌电 胃肠活动 胃功能 胃电图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段胃肌电变化的研究
20
作者 徐华 韦明 +2 位作者 杨春敏 张映辉 张俊红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5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健康人胃肌电变化,以了解人胃肌电的发展过程。方法 对 23例正常足月新生儿、20例健康儿童及 22例健康成人于空腹后进食标准餐,并分别于餐前、餐后记录胃电图 (EGG)。观察主频率 (DF)、主频率不稳定系数 (DFIC)及...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健康人胃肌电变化,以了解人胃肌电的发展过程。方法 对 23例正常足月新生儿、20例健康儿童及 22例健康成人于空腹后进食标准餐,并分别于餐前、餐后记录胃电图 (EGG)。观察主频率 (DF)、主频率不稳定系数 (DFIC)及正常胃慢波百分比(PNSW)的变化。结果 各组餐前、餐后胃电参数比较:新生儿组餐前、餐后PNSW均明显低于儿童组及成人组;儿童组餐前PNSW与成人组无显著差异,但餐后明显高于成人组; 3组数据显示,餐前、餐后DF均呈随年龄增加而增快的趋势,而DFIC则随年龄增加而减低。结论 胃电运动随年龄的增长及食物的变化而呈现出逐渐成熟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电图 标准餐 年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