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视域下新闻专业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新闻专业的教育实践
1
作者 李星儒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10期86-89,共4页
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我国在新形势下的传播需求发展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作为一门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专业,高校新闻学专业教育肩负着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培养后备人才的重大责任与历史使命,这进一步凸显了新闻... 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与我国在新形势下的传播需求发展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作为一门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专业,高校新闻学专业教育肩负着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培养后备人才的重大责任与历史使命,这进一步凸显了新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文章以课程思政视域下新闻专业如何进行实践育人为研究对象,明晰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理念、探索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路径,助力新闻专业教学发展创新。研究首先指出,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又是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特点;同时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既是推进新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又是检验新闻专业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标准。在分析课程思政作为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宏观的教育教学理念两种属性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新闻专业建设中思政育人与实践育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大思政观与大实践观结合的育人体系建设理念。最后,在此理念的指导下,文章提出了文化涵育与专业能力提升并重、校内外实践平台建设共举的新闻专业实践育人体系建设路径,力求取得技能锻炼与思想培育同步实现的实践育人效果,培养符合时代和国家发展需求的新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新闻专业 实践育人 专业建设 育人体系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外语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鹏 《电子世界》 2020年第12期18-19,共2页
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高校应通过创新网络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加强网络信息素养主题的实践教育功能,改善教育生态,构建相互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互配... 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高校应通过创新网络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加强网络信息素养主题的实践教育功能,改善教育生态,构建相互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互配合,共同构筑思想基础。科学推进,培育网络信息素养教育文化生态,增强内驱力,发挥网络新媒体信息传播优势等途径,开创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教育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信息素养 内驱力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外语院校 总体国家安全观 创新网络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 新的挑战
下载PDF
“三全育人”理念下全媒体型人才培养路径与对策研究——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新闻系为例
3
作者 宫月晴 宋昊轩 宋雨迪 《商情》 2022年第49期143-145,共3页
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即育人无人不育、育人无时不有、育人无处不在,开展了全媒体型人才培养特点与现状研究。根据高校存在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尚未健全、各类环节培养目标尚未明确、实习实践平台机遇尚不充沛等问题和挑战。相应提... 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即育人无人不育、育人无时不有、育人无处不在,开展了全媒体型人才培养特点与现状研究。根据高校存在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尚未健全、各类环节培养目标尚未明确、实习实践平台机遇尚不充沛等问题和挑战。相应提出了建立全校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明确全媒体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灵活调整全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等培养路径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四全媒体 全媒体人才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的影像协作生产与跨文化传播内在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薛翔 丁慕涵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8期46-49,共4页
数字时代,作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接群体,来华留学生积极投身于影像内容的协作生产与跨文化传播中,与多元行动者共同开辟了跨文化传播的视听路径,并结合转译构建了贯通中外的数字文化生态。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的影像协作生产与... 数字时代,作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桥接群体,来华留学生积极投身于影像内容的协作生产与跨文化传播中,与多元行动者共同开辟了跨文化传播的视听路径,并结合转译构建了贯通中外的数字文化生态。研究发现,来华留学生的影像协作生产与跨文化传播不仅促进了跨文化理解和互动,还增强了其与海外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生动展现了“Z世代”眼中的中华文化面貌,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数字影像 协作生产 跨文化传播 行动者网络
下载PDF
再媒介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理解与传播
5
作者 薛翔 高贵武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4年第10期23-27,共5页
作为文化传播中介的媒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具有多重社会意义。梳理传统文化媒介化生存的变迁动态,从内容、技术、平台三方面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进而提出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 作为文化传播中介的媒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具有多重社会意义。梳理传统文化媒介化生存的变迁动态,从内容、技术、平台三方面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进而提出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播的核心逻辑——“再媒介化”,即巧用具象与联结、跨媒介融通联动、激发情感共鸣,打造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社会文化的交流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再媒介化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在京外国留学生自媒体跨文化内容生产及其创意劳动研究
6
作者 王浩昆 刘畅 +1 位作者 孙瑞凝 郑好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17期78-82,共5页
近年来,在华外国留学生活跃于自媒体平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聚焦在京外国留学生自媒体,运用网络民族志、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考察在京留学生自媒体跨文化内容生产类型及其创意劳动过程。过往研究多将作为桥接群体... 近年来,在华外国留学生活跃于自媒体平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研究聚焦在京外国留学生自媒体,运用网络民族志、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考察在京留学生自媒体跨文化内容生产类型及其创意劳动过程。过往研究多将作为桥接群体的外国留学生放在受众的位置,忽视了他们进行跨文化内容生产的主体潜力;而对于创意劳动的研究,则多关注劳动的异化问题,对跨文化传播中劳动的复杂性鲜有关注。研究发现,在京外国留学生自媒体的跨文化内容包括生活、知识、兴趣三种主要类型,通过内容采集、分发、消费等多个环节实现跨文化创意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在京外国留学生自媒体呈现出两种创意劳动模式,即主动式创意劳动和被动式创意劳动。前者受劳动主体个人愿望、需求等影响,后者则更多被平台的算法、劳动主体所面临的现实条件等因素所限制,劳动者的主体性难以体现。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自媒体跨文化传播中关于生产主体的疑问,探讨何为跨文化内容生产者及其以何种方式向受众呈现这些内容,从而为强化跨文化内容传播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自媒体 内容生产 创意劳动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双奥之城”的建构逻辑与对外传播--基于对2022北京新闻中心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曲茹 张嘉印 《对外传播》 2022年第7期40-43,共4页
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2022北京新闻中心创新传播形式,以互构逻辑、叙事逻辑、技术逻辑实现对“双奥之城”形象的成功建构。依托丰富的传播内容、多元的传播形态与高效的传播技术,成为对外传播的成功实践。以“双奥之城”的形象建构为经,... 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2022北京新闻中心创新传播形式,以互构逻辑、叙事逻辑、技术逻辑实现对“双奥之城”形象的成功建构。依托丰富的传播内容、多元的传播形态与高效的传播技术,成为对外传播的成功实践。以“双奥之城”的形象建构为经,以冬奥盛事为纬;以传统文化为切入口纵横古今,与时代对话;以冬奥的台前幕后为焦点滴水窥海,与受众共情;以打破常规的高科技形式,让互动真实,由此为后疫情时代的城市品牌国际传播提供了经典示范与可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北京新闻中心 对外传播 形象建设
下载PDF
传统文化的在地性连结、现代化转型和生活化升维 被引量:1
8
作者 曲茹 亢艳丽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1期58-61,共4页
在当下传播语境中,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兼具自身特性和受众接受等方面的融合。以往,常以传播者和受众互为主客体进行对象性研究。在如今注重文化交流互融的“软”传播中,重点在于将主客之间的强对象性让渡于两个主体之... 在当下传播语境中,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兼具自身特性和受众接受等方面的融合。以往,常以传播者和受众互为主客体进行对象性研究。在如今注重文化交流互融的“软”传播中,重点在于将主客之间的强对象性让渡于两个主体之间的强相关性,注重二者之间可以转换的文化内容,在尊重彼此独立性与独特性的前提下,寻找主体间、国家间、文化间的易理解地带和可沟通空间。本文以此为研究依据,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中更易被接受的在地性、现代化、生活化特质,作为传统文化自身革新的向度,为传统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提升与发展提供可能倾向和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国际传播 文化间性 生活化
下载PDF
创造的张力:郑敏对美国后现代诗歌的跨文化翻译与阐释
9
作者 刘燕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57-66,共10页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九叶派诗人兼批评家郑敏(1920-2022)编译出版的《美国当代诗歌》(1987)为崛起中的朦胧诗派与后朦胧诗派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刷新了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与写作方向。作为诗人译诗的学院派译者,郑敏在“归化”与...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九叶派诗人兼批评家郑敏(1920-2022)编译出版的《美国当代诗歌》(1987)为崛起中的朦胧诗派与后朦胧诗派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刷新了现代汉语诗歌的语言与写作方向。作为诗人译诗的学院派译者,郑敏在“归化”与“异化”之间尽可能保持着某种平衡,又基于跨文化翻译、结构—解构批评的视角,适当地进行了译文的“改写”与“操纵”。实际上,对美国后现代诗歌的译介与阐释也成为晚年郑敏开启诗歌转型的“创造的张力”或诗人自我更新的他者之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郑敏 美国后现代诗歌 跨文化翻译 改写与操纵 创造的张力
下载PDF
文化与科技融合:打造让世界心动的中国文化品牌
10
作者 曲茹 崔梦彦 +2 位作者 张树辉 尹鸿 徐帆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8期66-70,共5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化品牌的国际传播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一环。新时代,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赋能文化发展。在这场数字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中,新型文化业态层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文化品牌的国际传播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一环。新时代,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赋能文化发展。在这场数字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中,新型文化业态层出不穷,文化品牌形态日益丰富,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注入新的活力。在国际传播方面,数字化的发展为文化品牌提供了更多活化利用和国际传播的新模式。因此,深入探讨数字化时代中国文化品牌国际传播的策略与实践,不仅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具有积极响应,更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文化对话的重要举措。未来文化品牌的国际传播如何利用数字化驱动的方式创新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传播实践、增强中国文化品牌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具有重要研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品牌 数字化 国际传播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跨媒介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远 刘泽筠 +1 位作者 袁梓能 盘任刚 《记者摇篮》 2023年第10期57-59,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瑰宝。本文通过对Z世代的深度访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理其在主体、形式、载体和效果等方面的“活态”传承过程,提出跨媒介参与、跨媒介叙事和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瑰宝。本文通过对Z世代的深度访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理其在主体、形式、载体和效果等方面的“活态”传承过程,提出跨媒介参与、跨媒介叙事和跨媒介交互的传播策略,进而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活态传承 跨媒介传播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电影文化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紫研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69,共3页
新媒体环境下,促进线上线下电影共同发展成为构筑健康电影文化传播市场的有效手段。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线下电影市场受到巨大冲击,线上电影迎来新一波发展高峰。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线上与线下观影模式的异同,立足自... 新媒体环境下,促进线上线下电影共同发展成为构筑健康电影文化传播市场的有效手段。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线下电影市场受到巨大冲击,线上电影迎来新一波发展高峰。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线上与线下观影模式的异同,立足自身,互相借力,实现制作、传播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寻求合作共赢,成为我国电影发展需要面临的又一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电影 院线电影 流媒体平台 观影模式
下载PDF
新媒体场域下敦煌文化价值传承及传播创新路径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庞林瑶 范子菁 +1 位作者 熊涵睿 刘人华 《文化产业》 2022年第32期129-132,共4页
为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和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政策内容,现针对敦煌文化传承主体单一、传播平台缺失、传播深度不足等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文化+科技”的新型传播方式,以便完善现阶段敦煌文化价值传承存在的传播痛点,推... 为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和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政策内容,现针对敦煌文化传承主体单一、传播平台缺失、传播深度不足等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文化+科技”的新型传播方式,以便完善现阶段敦煌文化价值传承存在的传播痛点,推动传统文化与媒介进行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创新 价值传承 敦煌文化 新媒体场域 深度融合 传播平台 文化传承主体 路径探析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 着力提升国际传播“五力”--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例
14
作者 魏舫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第8期54-56,共3页
新时期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是重大的时代命题。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为理论指导,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为范例,从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 新时期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是重大的时代命题。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为理论指导,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际传播为范例,从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五个维度进行分析总结,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提供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2022北京冬奥会 “五力”
下载PDF
如何利用中外合作办学整合教育资源及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以新闻传播学专业为鉴
15
作者 李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第25期15-16,49,共3页
本文以新闻传播学为例,选取中英多所大学合作办学案例,系统地展示了他们如何利用各自优质的教育资源,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量身打造”课程体系,以及如何结合多渠道实习、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本文认为,在强调“国际化... 本文以新闻传播学为例,选取中英多所大学合作办学案例,系统地展示了他们如何利用各自优质的教育资源,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量身打造”课程体系,以及如何结合多渠道实习、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本文认为,在强调“国际化办学理念”及“一流学科带动一流大学”的大背景下,国内高校尤其是旗下各个学科,应明确自我定位、找准合作伙伴,发挥双方各自优势,从而最大程度上利用各自优质资源,实现双方课程体系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课程设置 课堂教学及实践 新闻传播学
下载PDF
留学生: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使者
16
作者 薛翔 王浩昆 《今日中国》 2024年第5期72-74,共3页
近些年,留学生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年轻、有活力,用青年人所习惯的方式,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使者之一,留学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年轻、有活力,用青年人所习惯的方式,推动不... 近些年,留学生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年轻、有活力,用青年人所习惯的方式,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使者之一,留学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年轻、有活力,用青年人所习惯的方式,推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文化交流 留学生 互鉴 使者 青年人 习惯 角色 活力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中国古代美育文化
17
作者 古丽茹合萨·扎米尔 《海外文摘》 2024年第10期0044-0046,共3页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不仅在文化领域流芳百世,影响深远,而且在美育方面也开创了先河。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的美育思想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孔子美育思想的分析,探讨孔子的美育...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不仅在文化领域流芳百世,影响深远,而且在美育方面也开创了先河。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的美育思想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孔子美育思想的分析,探讨孔子的美育思想的内涵及其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下载PDF
国际汉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97,共8页
随着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汉语教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国际传播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出来。文章着重研究近20年来中华文化因素与国际汉语教材结合的情况,按照呈现内容及方式进行分类并归纳其特点。在此基础上,从... 随着国家“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汉语教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国际传播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出来。文章着重研究近20年来中华文化因素与国际汉语教材结合的情况,按照呈现内容及方式进行分类并归纳其特点。在此基础上,从重视程度、文化教学大纲、文化内容的古今倾向、跨文化交际意识与策略、新媒体形式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探索建构中华文化传播体系的新途径,提出具体的汉语教材编写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汉语教材 中华文化 跨文化交际 新媒体 多模态
下载PDF
跨文化适应性视阈下媒介接触行为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庚 田嵩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3-148,共6页
从跨文化传播的学术视角,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不断发展的媒介环境下,以在京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调查,通过对留学生媒介接触行为的分析,揭示了媒介使用在语言学习、人际交往、对留学生活满意度及对中国社会好感度等方面的作... 从跨文化传播的学术视角,在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不断发展的媒介环境下,以在京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调查,通过对留学生媒介接触行为的分析,揭示了媒介使用在语言学习、人际交往、对留学生活满意度及对中国社会好感度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建立路径分析模型来探究在华留学生活的适应性、满意度和好感度对文化认同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提升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能力建言,建议挖掘社交媒体优势、发掘智能手机在汉语教学及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作用,以及在国际教育中重视人际传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适应性 社交媒体 留学生
下载PDF
“时间之花”:郑敏诗歌在海内外的译介与传播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燕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1期125-139,共15页
作为百年现代汉语诗歌的亲历者,郑敏(1920—2022)的现代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首先在美国被翻译为英语,后逐渐被译为法、荷、瑞典、日、韩等多种语言,入选《兰舟:中国女诗人集》《哥伦比亚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集》等权威的世界文学经典... 作为百年现代汉语诗歌的亲历者,郑敏(1920—2022)的现代诗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首先在美国被翻译为英语,后逐渐被译为法、荷、瑞典、日、韩等多种语言,入选《兰舟:中国女诗人集》《哥伦比亚现代中国文学作品选集》等权威的世界文学经典选集。这得益于许芥昱、张明晖、叶维廉、也斯、钟玲、奚密、汉乐逸、杜博妮、赫伯特·巴特、谢尔顿·齐特纳、艾哈迈德·阿里、何丽明、秋吉久纪夫、黄智裕等翻译家、诗人、学者的大力译介与推崇。由郑敏诗歌在海内外的译介语境、译者身份、学术评价、传播机构的研究可窥见,华裔汉学家、翻译家与各国诗人或学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传播角色,诗人的自我传播也有助于提升其国际声誉。此外,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与友好的出版环境,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与语文教科书,作者、译者、学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对话机制等等,都有助于提高中国作家在世界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同时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国际文坛的译介、接受与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敏 中国现代诗歌 “九叶派” 诗歌翻译 现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