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晚风·童年·池塘边
- 1
-
-
作者
傅玮萍
陆作静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
-
出处
《中国少年儿童(小记者版)》
2012年第11期31-31,共1页
-
文摘
晚风轻轻吹拂着我的脸颊,唤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福建南安是我的老家,我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那里度过的。老家的菜园是我的乐园,我常常跟爷爷一起去那里游逛。在菜园不远处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池塘,我最喜欢跟哥哥在那里钓鱼。
-
关键词
童年
池塘
菜园
-
分类号
S964.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难忘的四驱车比赛
- 2
-
-
作者
王峰伟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4年第4期61-61,共1页
-
文摘
看着那些赛车零件,不由让我想起了在全校比赛的我,当时我是10号队员,也可以说是个无名小卒。因此比赛时我一点也不慌张,我手中握紧着比赛时用的电池,然而,车内却装的是爸爸送给我的电池,我先用自己的电池来暖机。等评委叫道我的名字时,刚换好比赛用的电池。只听老师喊一声开始,我迅速启动按钮。
-
关键词
四驱车
启动按钮
时用
暖机
告诉我
失败是成功之母
二名
王峰
-
分类号
G624.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吊兰
- 3
-
-
作者
王璇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7年第3期33-33,共1页
-
文摘
我家阳台上栽着一盆翠绿的吊兰,它那长长的枝条,已经快垂到地面上。它在我家仅半年,就长得如此旺盛,真令人赞叹!那年夏天,我家那盆吊兰开花了,可美了。一天。
-
关键词
文章语言
文章结构
指导教师
家阳
三四
一朵朵
-
分类号
G624.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窃读
- 4
-
-
作者
张哲华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4年第22期8-8,共1页
-
文摘
“YES”太棒喽!暑假的一个晚上,我边举着刚买的新书边高兴地跳着,喊着,因为我找到“它”了。“别那么高兴,现在是晚上,明天再看。”妈妈严声厉气地对我说。“啊……”刚才的兴奋劲儿一下子就被妈妈“扫光”了。我拖着沉重的身体慢慢地走进了房间。
-
关键词
对我说
那就是我
爱的教育
梦想成真
门关
一本
-
分类号
G624.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体验卖报
- 5
-
-
作者
张展鹏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4年第20期18-18,共1页
-
文摘
假期的一天下午,我去爸爸单位旁边的报亭体验卖报。走进狭窄的小报亭,看到很多摆放整齐的书和报纸,我便兴高采烈地拿了几份报纸出去卖,看到街上人来人往,腼腆又害羞的我鼓起勇气刚想高喊一声“北京晚报”,可不知怎么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根本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我看到在报亭工作的爷爷一声声地喊着:“卖报了,卖报了。”就在这时,我身边走过一位叔叔,我轻声问:“
-
关键词
北京晚报
声地
鼓起勇气
一元钱
英超联赛
-
分类号
G624.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假如风有颜色……
- 6
-
-
作者
王凌妍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4年第6期26-26,共1页
-
文摘
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今天,我趴在窗台上。纵目眺望。窗外,北风呼啸,我的脑海一时闪现出一个念头:假如风有颜色,是看得见、摸得到的,那么大地会变成什么样呢? 假如风有颜色。
-
关键词
你我
丰收景象
石窗
海蓝色
神话世界
-
分类号
G624.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妈妈的老师
- 7
-
-
作者
李木子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4年第2期47-47,共1页
-
-
关键词
就这样
生活老师
建筑家
中爱
奋斗不息
-
分类号
G624.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晚风·童年·田野
- 8
-
-
作者
闫艺卓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年级(
-
出处
《天天爱学习(五年级)》
2013年第4期J0002-J0002,共1页
-
文摘
晚风吹来,轻拂我的脸颊。
我和伙伴们在田野里奔跑着,脚步声在宁静的村子中显得格外响亮。
捉迷藏是我们的游戏。抓人者被蒙上了眼睛,并倒数十个数:“十、九、八……”我和几个伙伴拼命地奔跑着。穿过草丛,躲进茅屋,钻进土坯房……各自隐藏起来。
-
关键词
童年
捉迷藏
伙伴
游戏
个数
-
分类号
G613.3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
-
题名最好的礼物
- 9
-
-
作者
李卓远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年级
-
出处
《天天爱学习(五年级)》
2016年第18期2-2,共1页
-
文摘
一提作文就挠头,老师不满,家长着急,怎么写也不能畅快淋漓。从现在开始,让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吧!我们就是要写出真心所想,不为分数,你来言我去语,能言擅写.写得漂亮!下面,就看你的啦!
-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语文
作文
《最好的礼物》
-
分类号
G62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读《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有感
- 10
-
-
作者
王峰伟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4年第10期61-61,共1页
-
文摘
今天晚上6:30自习时,范老师让我们读三篇文章,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主要内容是:一个银行家在离死时打了三个电话,分别给了他的助手,他的私人律师,最后,给自己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说了一声,妈妈,我爱你!
-
关键词
私人律师
我爱你
我一
学习成绩
-
分类号
G624.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最后一条短信
- 11
-
-
作者
张馨予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年级(
-
出处
《天天爱学习(五年级)》
2015年第6期28-28,共1页
-
文摘
5月12日中午,一切是那么宁静祥和。
这一刻,地动山摇;这一刻,山崩地裂。
年轻的母亲抱起熟睡的孩子往屋外逃。
-
关键词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
分类号
G62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写作,这回事
- 12
-
-
作者
王云海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4年第22期59-59,共1页
-
文摘
去年的我还是一个小毛孩,很调皮,但这调皮里又透着一股文静,我就是靠着这股文静来写作的。“作文”,一听到这个词就感到头大。每次都捧着一本作文书。倒在床上,坐在沙发上。正着看,歪着看。眨眨眼,但还是一点头绪也没有。往往不等个一小时是想不出来的,其实我的作文水平还不低。只是作文的主要内容实在令我难想,都说一篇好作文重要的是选材,我说:“要找到材料简直比登天还难。”有时,无意中看到哪本书上的某个题目,突发奇想,一篇好的作文就像流水一样写出来。
-
关键词
就这样
火山喷发
心情舒畅
-
分类号
G624.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没有见过面的老师
- 13
-
-
作者
窦铂文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7年第4期18-18,共1页
-
文摘
在我6岁那年,妈妈把一个袖珍收音机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我。我对这个“小家伙”真是爱不释手,每天都要听它里面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听的节目就是“小喇叭”。因为“小喇叭”讲的都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因此,它也成为了我那时的启蒙老师。在这个“小喇叭”节目里我知道了白雪公主、青蛙王子、大人国、小人国。
-
关键词
袖珍收音机
生日礼物
小人国
大人国
启蒙老师
青蛙王子
热爱生活
文章语言
就是你
我在
-
分类号
G624.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天为我们而蓝
- 14
-
-
作者
田珗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7年第4期14-14,共1页
-
文摘
今天是个平凡而令人激动的日子,为什么呢?这是一个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清晨,晨风从我的脸边拂过,非常凉爽;阳光从云中射过来,星星点点地照射着大地。天也格外蓝,蓝得像清泉,蓝得奔放,蓝得让人产生梦想。我和往常一样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教室。
-
关键词
中射
张老师
体操比赛
时间伯伯
令人
五年级
比赛过程
指导教师
体育项目
张苏
-
分类号
G624.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我那可爱的“红绿灯”
- 15
-
-
作者
赖思成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7年第3期27-27,共1页
-
文摘
原来我曾养过一群可爱的“红绿灯”。它们全身呈银色,在腮旁有红红绿绿的斑纹,所以取名“红绿灯”。“红绿灯”小巧玲珑,十分惹人喜爱,听人说,如果它们的个数是偶数的话就不会有事,是奇数的话往往会打成一团。
-
关键词
就这样
天都
指导教师
水上
缸底
-
分类号
G624.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春天的脚步
- 16
-
-
作者
林琪琛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4年第12期30-30,共1页
-
文摘
万物复苏的春天,给人们带来生机,带来希望,带来美好的幻想。当我们走进一个弥散春的气息与绿的希冀的世界,那么舒畅,那么惬意,那么富有诗意。春天来了,她带着生命和希望,
-
关键词
春天来了
鸟叫
我爱
耕耘者
-
分类号
G624.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筷子的启示
- 17
-
-
作者
万千千
-
机构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五(
-
出处
《希望月报(下)》
2004年第12期37-37,共1页
-
文摘
我们家有许多筷子,有木筷子,有竹筷子,还有不锈钢筷子。爸爸的筷子是绿色的,妈妈的筷子是桔黄色的,我用的则是粉色的,而且比大人用的要短些。我家还有一根大约一尺半长的筷子,那是妈妈炸鱼时专用的。吃西餐的时候,我们用从韩国买回来的不锈钢筷子;吃中餐时,我们就用竹筷子。
-
关键词
班集体
竞技比赛
大群
-
分类号
G624.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