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合麻醉时硬膜外腔注药影响腰麻平面的机理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于代华 岳云 罗颖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3-285,共3页
目的 研究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利多卡因对腰麻平面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 30例 ,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利多卡因组 ,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 ,腰麻平面固定后分别向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利多卡因 ,观... 目的 研究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利多卡因对腰麻平面的影响 ,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 30例 ,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利多卡因组 ,实施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 ,腰麻平面固定后分别向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利多卡因 ,观测最高腰麻平面。结果 生理盐水与利多卡因均不同程度地扩展腰麻平面 ,注射 2 .5ml的剂量 ,腰麻平面可升高 0 .8个脊髓节段 ( P<0 .0 5) ,注射 5、10 ml可升高 1~ 1.8个脊髓节段 ( P<0 .0 1)。但注射生理盐水和利多卡因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腰麻平面 利多卡因
下载PDF
麻醉中困难气道的管理 被引量:15
2
作者 田鸣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9年第3期178-182,共5页
麻醉医师在他们的日常临床实践中面对各种各样影响气道的复杂问题。因此,困难气道的管理是麻醉学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讨论困难气道的定义和分类,建立气道的专用技术,常用的术前估计方法以及处理困难气道的规则。 1 困难气道的定义和分... 麻醉医师在他们的日常临床实践中面对各种各样影响气道的复杂问题。因此,困难气道的管理是麻醉学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讨论困难气道的定义和分类,建立气道的专用技术,常用的术前估计方法以及处理困难气道的规则。 1 困难气道的定义和分类 1.1 困难气道的定义 1993年ASA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创造了困难气道的定义如下:①困难气道:是这样一种临床情形,即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在行面罩通气和(或)气道插管时遇到了困难。②困难气管内插管:即一个经过正规训练的麻醉医师使用常规喉镜正确地进行气管插管时,经3次尝试仍不能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困难气道 气道管理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内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麻醉处理
3
作者 赵秋华 金国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80-81,共2页
体外循环心内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麻醉处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麻醉科赵秋华金国光我院于1993年12月~1996年12月共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18例,其中术后再次开胸止血5例,现将其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体外循环心内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麻醉处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麻醉科赵秋华金国光我院于1993年12月~1996年12月共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18例,其中术后再次开胸止血5例,现将其麻醉处理报告如下。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手术 手术后 开胸止血 麻醉
下载PDF
异丙酚麻醉影响海马去甲基肾上腺素释放的微透析研究
4
作者 贺赛琳 岳芸 +2 位作者 郭宝琛 高建东 于代华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异丙酚麻醉与中枢神经系统海马去甲基肾上腺素(NA)的释放,以及与α2-NA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中枢性NA机制在异丙酚麻醉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外液NA含量。选择9只雄性SD大... 目的:观察大鼠异丙酚麻醉与中枢神经系统海马去甲基肾上腺素(NA)的释放,以及与α2-NA受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中枢性NA机制在异丙酚麻醉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脑内微透析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外液NA含量。选择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A组(单纯异丙酚组):用微量泵分别以10和60mg/(kg·h)的速度依次静注异丙酚各45min,然后停药直至动物清醒。B组(可乐定+异丙酚组)和C组(育亨宝+异丙酚组)在输注异丙酚(方法同A组)的同时,腹腔内分别注射可乐定0.5mg/kg或盐酸育亨宝0.5mg/kg。分别比较麻醉前、麻醉中及苏醒期的NA值,并在实验全程密切观察动物的苏醒时间。结果:A组于异丙酚60mg/(kg·h)注速时,海马NA含量为0.13±0.02μg,与基础值(0.18±0.04μg)相比明显降低(P<0.05);B组在异丙酚60mg/(kg·h)注速时海马NA含量为0.07±0.04μg,与基础值(0.14±0.04μg)相比明显降低(P<0.05);C组在异丙酚60mg/(kg·h)注速时海马NA含量焉0.14±0.02μg,与异丙酚10mg/(kg·h)注速时(0.13±0.0lμg)及基础值(O.12±0.03μg)相比逐渐升高(P<0.05)。结论:海马α2-NA能机制可能参与异丙酚麻醉状态的产生及异丙酚麻醉深度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麻醉 海马 去甲基肾上腺素 脑内微透析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
5
作者 王士雷 王世端 +3 位作者 王明山 袁莉 张林 田明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1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手术 麻醉管理 终末期慢性肝病 中心静脉导管 病理特点
下载PDF
谷氨酸与麻醉和记忆
6
作者 赵秋华 岳云 于代华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1年第2期156-158,共3页
关键词 谷氨酸 麻醉 记忆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传导作用
下载PDF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麻醉领域的应用
7
作者 岳云 《当代医学》 2000年第7期25-27,34,共4页
近年临床上检测大脑 的技术和设备发展很快,包括脑电图(EEG)、诱发电位(EP)、双频谱分析(BIS)、近红外光谱脑氧饱和度(rScO_2)、经颅多普勒脑血流速(TCD)以及强有力的脑功能研究工具-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功能型磁共振成像(MRI)。... 近年临床上检测大脑 的技术和设备发展很快,包括脑电图(EEG)、诱发电位(EP)、双频谱分析(BIS)、近红外光谱脑氧饱和度(rScO_2)、经颅多普勒脑血流速(TCD)以及强有力的脑功能研究工具-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功能型磁共振成像(MRI)。PET和MRI提供了研究各种刺激条件下和认知过程中局部功能的变化。然而这些复杂的研究工具尚不适用于麻醉下的脑检测。目前临床上能够直接检测脑功能状态变化的仍是EEG,特别是经计算机化处理的定量脑电图(qEEG)和诱发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脑电图 诱发电位 麻醉
下载PDF
静脉普鲁卡因麻醉作用的中枢神经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迎阳 岳云 +1 位作者 赵辉 隋大凯 《临床脑电学杂志》 1999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静脉普鲁卡因到底有无麻醉作用。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成普鲁卡因组和普鲁卡因加芬太尼组,观察脑电功率谱相对功率、90%谱边界频率(SEF)、中位频率(MPF)和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的变化...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静脉普鲁卡因到底有无麻醉作用。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成普鲁卡因组和普鲁卡因加芬太尼组,观察脑电功率谱相对功率、90%谱边界频率(SEF)、中位频率(MPF)和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的变化。结果:SEF、MPF不随剂量的逐级递增而进一步改变,呈快波β节律活动显著增加的脑干兴奋的去同步化EEG表现。但达2mg/kg·min时,SEF、MPF和β相对功率出现骤降(P<001),呈δ波占绝对优势(5060%)的EEG表现。MLAEPPa、Nb波潜伏期于1mg/kg·min即已明显延长,振幅降低更为显著,其变化与普鲁卡因剂量呈线性关系。加用芬太尼组的改变与普鲁卡因组在2mg时几乎一致。结论:普鲁卡因的麻醉作用是肯定的,但仅能达到相当于Ⅱ期的麻醉深度;加用芬太尼完全可以使静脉普鲁卡因麻醉的较浅状态得以加深,达到类似强效麻醉药的麻醉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卡因 麻醉 脑电功率谱 听觉诱发电位 电生理
下载PDF
外伤性急性心包填塞病人手术麻醉问题探讨
9
作者 吴雪媛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81-181,共1页
外伤性急性心包填塞病人手术麻醉问题探讨吴雪媛我院自1980年12月~1994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急性心包填塞病人17例,现将有关麻醉问题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7例,男16例,女1例。年龄18~50岁。其中穿透性心... 外伤性急性心包填塞病人手术麻醉问题探讨吴雪媛我院自1980年12月~1994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急性心包填塞病人17例,现将有关麻醉问题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7例,男16例,女1例。年龄18~50岁。其中穿透性心脏损伤16例,闭合性心脏损伤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心包填塞 外科手术 麻醉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期间快速输入血代对肾功能影响的比较
10
作者 卢芳 鲍虹 +1 位作者 岳云 梁韶军 《中国厂矿医学》 2005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观察血代及其他2组液体在硬膜外麻醉期间快速输入时肾脏的生理变化,比较它们对肾功能的影响和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平衡盐(RL)组、血代(H35)组、低分子右旋糖酐(D40)组,硬... 目的观察血代及其他2组液体在硬膜外麻醉期间快速输入时肾脏的生理变化,比较它们对肾功能的影响和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平衡盐(RL)组、血代(H35)组、低分子右旋糖酐(D40)组,硬膜外麻醉期间分别输入3组液体,收集血、尿标本,观察并比较3组肾功能几项指标及与之相关的动脉血压、血清电解质的变化。结果肾功能几项指标均低于正常值,其中尿量H35组为最多,D40组最少,3组间有显著差异;肾小球滤过率RL组下降最为显著,H35组较D40组更为接受正常值;尿比重RL组较正常值低,D40组较正常值高,H35组接近正常值,3组间有显著差异;钠重吸收率D40组较另2组有增高趋势;水重吸收率RL组较其他2组有显著性降低。各组观察期间动脉血压,H35组维持平稳,其余2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血清电解质,RL与H35组观察前后无显著性差异,D40组则较观察前有显著性降低。结论与RL和D40相比,H35可作为手术麻醉中扩容液,较单纯晶体液输入或以往术中常用血浆代用品的输入为优,它不但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平衡,而且有利于术中肾脏的保护及术后肾脏生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血代 肾功能 低分子右旋糖酐 动脉血压
下载PDF
体感诱发电位N20波能否反映全麻中的镇痛成份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建军 岳云 +1 位作者 张鲁 贺赛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比较非镇痛性麻醉药异丙酚与镇痛性麻醉药芬太尼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N20波影响的差异。方法:2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依异丙酚和芬太尼的给药顺序不同分为两组监测SLSEPN20波的变化。结果:异丙... 目的:比较非镇痛性麻醉药异丙酚与镇痛性麻醉药芬太尼对上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N20波影响的差异。方法:2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依异丙酚和芬太尼的给药顺序不同分为两组监测SLSEPN20波的变化。结果:异丙酚使N20波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显著升高。芬太尼对N20波潜伏期及波幅均无显著影响。异丙酚芬太尼复合使用时N20波潜伏期显著延长,波幅则无明显改变。结论:SLSEPN20波不能反映全麻中的镇痛成份。异丙酚静脉麻醉适于需用SEP监测感觉传导通路完整性的手术时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N20波 全身麻醉 镇痛
下载PDF
动物实验中微透析技术在全麻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贺赛琳 郭宝琛 岳云 《当代医学》 2000年第7期28-31,共4页
脑内微透析技术 (brain microdialy-sis)是一种新型的研究神经递质活动的在体方法,可精细测定动物在清醒状态或麻醉状态下的特定脑区内的神经递质浓度变化情况,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实验中全麻深度监测的研究。作者认为微透析效率... 脑内微透析技术 (brain microdialy-sis)是一种新型的研究神经递质活动的在体方法,可精细测定动物在清醒状态或麻醉状态下的特定脑区内的神经递质浓度变化情况,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实验中全麻深度监测的研究。作者认为微透析效率主要与灌流速度、灌流时间、温度及透析灌流液的成分等因素有关,此外动物的意识变化及麻醉深度的变化对此也有很大的影响。微透析技术的应用使神经递质与全麻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微透析 全麻深度 全身麻醉 监测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单次静注氯胺酮qEEG的θ波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韶军 岳云 +1 位作者 隋大凯 杨永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77-179,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单次静注氯胺酮 (Ket)的定量脑电图 (qEEG)分析来进一步加深认识此药的麻醉性能 ,探求可以反映其麻醉深度的指标。方法 :9例ASAⅠ~Ⅱ级 ,年龄 2 2~ 2 7岁 ,Ket 4mg/kg单次静脉注射 ,分术前、ket静注后第 5分钟及第 2 0分... 目的 :通过对单次静注氯胺酮 (Ket)的定量脑电图 (qEEG)分析来进一步加深认识此药的麻醉性能 ,探求可以反映其麻醉深度的指标。方法 :9例ASAⅠ~Ⅱ级 ,年龄 2 2~ 2 7岁 ,Ket 4mg/kg单次静脉注射 ,分术前、ket静注后第 5分钟及第 2 0分钟三个时段作qEEG监测并采集各项参数值 ,行前后自身对照。结果 :①REL :可见术前各导联均以α波为主 ,θ波成份最小。但给药后 5分钟却完全以θ波为主 ,至第 2 0分钟仍以θ波为主。②δ比率 :术前处于低比率状态 ,给药 5分钟后比率显著上升 (P <0 0 1 ) ,第 2 0分钟时比率回落 ,其中F7、F8导联已与术前无显著差异。③θ比率 :术前低 ,给药第 5分钟时比率骤升 ,2 0分钟时回落不显著 ,维持时间长于δ比率。而用反θ比率则更能清楚地显示这一特征 ,术前的高比率在给药第 5分钟时骤然崩解 ,第 2 0分钟时略有上升趋势。结论 :EEG持久高功率的θ波活动是单次静注Ket 4mg/kg麻醉的特征表现 ;δ比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患者的临床初醒状态 ,而“θ比率”与“反θ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单次静注 定量脑电图 θ波
下载PDF
止血芳酸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安石 邓硕曾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17-119,共3页
目的 :研究止血芳酸 (PAMBA)对体外循环心肺转流 (CPB)心脏手术中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 2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于麻醉后切皮前经中心静脉给予给予PAMBA 2 0mg/kg(其中的40 0mg预充体外循环机内 ) ,... 目的 :研究止血芳酸 (PAMBA)对体外循环心肺转流 (CPB)心脏手术中血小板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 2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于麻醉后切皮前经中心静脉给予给予PAMBA 2 0mg/kg(其中的40 0mg预充体外循环机内 ) ,对照组不给药。在CPB前、CPB后 30分钟、CPB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 2 0分钟四个时点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和GPⅡb/Ⅲa。结果 :对照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GPⅠb明显减少 ,同时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 ,GPⅡb/Ⅲa表达增加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 ,血小板GPⅠb减少和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程度明显减轻 (P <0 0 5 )。但对GPⅡb/Ⅲa表达无影响。结论 :PAMBA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芳酸 血小板受体 体外循环 CPB
下载PDF
Sonoclot标记曲线用于体外循环后凝血功能的监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延 岳云 +1 位作者 田鸣 陈瑛琪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3期166-167,共2页
目的:选用Sonoclot标记曲线监测CPB结束后的凝血功能,观察其特点与效果。方法:选择择期CABG病人9例,于CPB前后抽取血样,分别测定PT、APTT、Fbg、ACT、血小板计数(Plt)和Sonoclot标记曲线。结果:CPB结束用鱼精蛋白1:1拮抗后,ACT... 目的:选用Sonoclot标记曲线监测CPB结束后的凝血功能,观察其特点与效果。方法:选择择期CABG病人9例,于CPB前后抽取血样,分别测定PT、APTT、Fbg、ACT、血小板计数(Plt)和Sonoclot标记曲线。结果:CPB结束用鱼精蛋白1:1拮抗后,ACT值恢复正常,PT、APTT有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和Fbg含量明显下降。Sonoclot标记特征值仍保持正常。结论:病人可以接受在常规CPB方法下的凝血功能变化。Sonoclot标记曲线是一种直接判断凝血功能的便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oclot标记曲线 体外循环 凝血功能 血小板计数 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NMDA受体拮抗药氯胺酮对内隐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贾宝森 岳云 +1 位作者 芮燕 周权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不同剂量氯胺酮对患者逆行性遗忘及内隐记忆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硬膜外麻醉择期下肢手术病人,ASAⅠ~Ⅱ级,年龄30~55岁,随机均分为三组。术中单剂静注氯胺酮25mg(Ⅰ组)、50mg(Ⅱ组)或安慰剂(Ⅲ组)。术中监测EC...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不同剂量氯胺酮对患者逆行性遗忘及内隐记忆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硬膜外麻醉择期下肢手术病人,ASAⅠ~Ⅱ级,年龄30~55岁,随机均分为三组。术中单剂静注氯胺酮25mg(Ⅰ组)、50mg(Ⅱ组)或安慰剂(Ⅲ组)。术中监测ECG、BP、HR、SpO2、RR和BIS、SEF95%。观察氯胺酮用药后是否产生术中逆行性遗忘作用;术后8h调查使用氯胺酮后的模糊辨听率,分析氯胺酮对患者内隐记忆的影响。结果:注射氯胺酮后,BP、HR均比入室后上升(P<0.05);神志清醒后,患者对用药前的事情均能回忆;Ⅰ组、Ⅱ组术后模糊辨听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中单剂静注氯胺酮,不致出现逆行性遗忘,对内隐记忆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拮抗药 氯胺酮 内隐记忆 静脉注射 逆行性遗忘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如何在提高PCA镇痛效应的同时减少其副作用 被引量:37
17
作者 柳娟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9年第2期89-91,共3页
近年来随着PCA的广泛应用,阿片类受体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相当高。本文就如何在提高阿片药镇痛效应的同时减少其副作用从三方面进行阐述:①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②联合应用可乐定;③术前硬膜外腔给予钙离子拮... 近年来随着PCA的广泛应用,阿片类受体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相当高。本文就如何在提高阿片药镇痛效应的同时减少其副作用从三方面进行阐述:①联合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②联合应用可乐定;③术前硬膜外腔给予钙离子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 镇痛药 镇痛效应 副作用
下载PDF
定量脑电图监测全麻状态下意识的变化
18
作者 孙永海 岳云 +4 位作者 王凤学 刘晓江 王朝仁 唐胜平 朱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74-176,共3页
目的 :判断定量脑电图在全麻下监测意识的价值。方法 :无神经系统损伤的健康志愿者 ,按 0、0 2、0 3、0 4MAC递增呼末异氟醚浓度 ,观察 qEEG及指令反应变化 ,通过事后调查麻醉中的外显及内隐记忆。结果 :按全麻下意识水平的 1~ 4个... 目的 :判断定量脑电图在全麻下监测意识的价值。方法 :无神经系统损伤的健康志愿者 ,按 0、0 2、0 3、0 4MAC递增呼末异氟醚浓度 ,观察 qEEG及指令反应变化 ,通过事后调查麻醉中的外显及内隐记忆。结果 :按全麻下意识水平的 1~ 4个阶段 ,第 2与第 1阶段相比 ,qEEGF7、F8、A1 导联θ波相对功率明显降低 (P <0 0 5) ;第 3与第 2阶段相比 ,O1 、及O2 导联的α波相对功率明显降低 (P <0 0 5) ,O2 导联δ波功率明显升高 (P <0 0 5)。余 qEEG参数包括SEF、MPF及δ比率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所有qEEG参数变异较大 ,不能定出界值。结论 :qEEG在判断按意识分级的麻醉深度上只能作为一种趋势的预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浓度 定量脑电图 全身麻醉
下载PDF
哌库溴铵的效应监测
19
作者 温洪 岳云 龙健晶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2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监测哌库溴铵的临床时效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腹部手术30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期应用哌库溴铵0.1mg/kg,持续监测肌松效应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哌库溴铵的起效时间(给哌库溴铵至T1达最大抑制... 目的:监测哌库溴铵的临床时效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腹部手术30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期应用哌库溴铵0.1mg/kg,持续监测肌松效应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哌库溴铵的起效时间(给哌库溴铵至T1达最大抑制的时间)、临床时效(T1达最大抑制时间至T1恢复到对照值(TC)25%的时间)、插管条件和肌松维持时间;同时记录哌库溴铵用药后的血压和心率改变。手术中当T1恢复至对照值(TC)的25%时,追加哌库溴铵2mg以维持肌松。术毕用新斯的明2mg+阿托品0.5-1.0mg拮抗肌松残余作用,观察哌库溴铵对新斯的明的敏感性(以T1/Tc=75%作为肌松恢复的标准)。结果:哌库溴铵0.1mg/kg的起效时间为166.6±24.2s,临床时效为127.8±22.7min。A组为术中未追加哌库溴铵者,共19例,应用新斯的明拮抗的肌松恢复时间为9.3±2.6min;B组为术中曾追加一次哌库溴铵者,共11例,应用新斯的明的肌松恢复时间为8.2±2.7min,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应用哌库溴铵前的心纺(HR)为78.9±11.8bpm,给药后3min、5min和10min时的HR分别为78.9±11.8、77.3±10.1和76.7±8.7bpm,与用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应用哌库溴铵前的平均动脉压(MAP)为91.7±14.9mmHg,给药后3min、5min和10min时的MAP分别为84.4±11.6、86.9±12.9和88.9±11.0mmHg,与用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哌库溴铵的临床时效相对稳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无论术中追加或未追加哌库溴铵,对新斯的明拮抗均敏感,肌松逆转确切;哌库溴铵的肌松效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库溴铵 骨骼肌松弛药 血流动力学 新斯的明 临床时效
下载PDF
用脑电及心率变异性评价局麻甲状腺手术病人自控镇静的效果
20
作者 王晖 温洪 岳云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0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运用脑电变频指敷(BIS)和心率变异性(HRV)比较病人自控镇静(patient-controlled scdation,PCS)与医生控制镇静(doctor-controlled sedation,DCS)在甲状腺手术病人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 Ⅰ~Ⅱ级局麻甲状腺择期手术病人,... 目的:运用脑电变频指敷(BIS)和心率变异性(HRV)比较病人自控镇静(patient-controlled scdation,PCS)与医生控制镇静(doctor-controlled sedation,DCS)在甲状腺手术病人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 Ⅰ~Ⅱ级局麻甲状腺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PCS组(20例):PCA镇静药方为芬太尼2mg+氟哌啶10mg,稀释为100ml混合液,持续输注量0.2ml/h,每次注药量0.5ml,间隔时间3min,病人自己掌握操纵柄,按照需要自己按钮给药。DCS组(20例):镇静药选用氟芬合剂(氟哌啶5mg+芬太尼0.1mg),每间隔30min静注半量合剂。两组均于切皮前5min静注芬太尼0.75μg/kg和氟哌啶40μg/kg。术中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BIS和HRV。结果:两组间比较,BIS、HRV和HR在各时点均无统计学差异。BIS于PCS组在给药后20min出现显著性降低,较DCS组提前10min,HRV两组均在给药后30min开始明显下降。两组病人均未出现镇静过度和呼吸抑制。术后满意度无差别。结论:用BIS和HRV评价PCS用于甲状腺手术病人的效果并未显示出较DCS有多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局部麻醉 甲状腺手术 病人自控镇静 脑电变频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