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北京地区景观农业应用的赏茶兼用型菊花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林 顾钊宇 +1 位作者 时祥云 祁俊锋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9期87-90,共4页
菊花具有良好的产业融合潜力,在景观农业建设中应用日益广泛,但目前存在种性退化、抗性降低、观赏性较差等问题。为筛选出适用北京地区景观农业应用的赏茶兼用型菊花品种,本试验引进6个菊花品种(‘中农夏妆’、‘雪映霞光’、‘中农杏... 菊花具有良好的产业融合潜力,在景观农业建设中应用日益广泛,但目前存在种性退化、抗性降低、观赏性较差等问题。为筛选出适用北京地区景观农业应用的赏茶兼用型菊花品种,本试验引进6个菊花品种(‘中农夏妆’、‘雪映霞光’、‘中农杏芳’、‘太行皇菊’、‘黄山贡菊’和‘徽州黄菊’),以‘玉台’为对照,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方法开展田间观测,对物候期进行记录,对株高、冠幅、产量构成及绿原酸含量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雪映霞光’和‘中农杏芳’在观赏性及适应性等方面综合表现较好,头状花序产量分别为27984.60,26575.50 kg·hm^(-2),较对照品种‘玉台’分别增产159%,146%,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农杏芳’绿原酸含量与对照品种‘玉台’相当,可以作为未来北京地区的赏茶兼用菊花品种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赏茶兼用型菊花 景观农业 品种筛选
下载PDF
适用于北京地区规模化景观农田应用的地被菊品种筛选研究
2
作者 杨林 朱莉 +5 位作者 李琳 石颜通 赵菲 时祥云 佘小玲 祁俊锋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32-35,共4页
近年来北京地区景观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地被菊凭借其良好的覆盖性和栽培适应性被广泛应用在生态恢复及景观营造中。但目前适用于景观农田规模化应用的地被菊品种较少,且老品种存在种性退化、抗性降低等问题。故开展此引种筛选工作,以筛... 近年来北京地区景观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地被菊凭借其良好的覆盖性和栽培适应性被广泛应用在生态恢复及景观营造中。但目前适用于景观农田规模化应用的地被菊品种较少,且老品种存在种性退化、抗性降低等问题。故开展此引种筛选工作,以筛选出适用于规模化景观农田种植的地被菊新品种。本试验引进6个地被菊新品种,通过开展田间观测进行综合分析评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农吉庆’在覆盖性、观赏性、成活率、抗性表现等方面综合表现最佳,可以作为未来北京地区景观农田规模化种植主推品种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被菊 景观农田 品种筛选
下载PDF
北京冷凉山区茶用菊不同覆盖越冬模式研究
3
作者 杨林 朱莉 +5 位作者 李琳 祁俊锋 李雪丽 时祥云 佘小玲 赵菲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5期100-102,共3页
茶用菊是一类在我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具有较大潜力的特色作物,近年来在北京冷凉山区产业规模发展稳步提升。但茶用菊传统的种植模式中每年需要育苗复种,而山区种植地块分散且规模较小并不利于推广机械化种植,定植环节人工和种苗投入较... 茶用菊是一类在我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具有较大潜力的特色作物,近年来在北京冷凉山区产业规模发展稳步提升。但茶用菊传统的种植模式中每年需要育苗复种,而山区种植地块分散且规模较小并不利于推广机械化种植,定植环节人工和种苗投入较高,对产业效益影响较大。因此开展此覆盖越冬模式试验研究,以探讨北京冷凉地区茶用菊发展节本增收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园艺地布可有效提高茶用菊越冬成活率,次年长势旺盛,并且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产能水平降低幅度较小,在北京山区具有一定的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用菊 越冬 覆盖模式
下载PDF
适用于机械化移栽的茶用菊育苗期打顶方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林 朱莉 +4 位作者 李琳 石颜通 时祥云 佘小玲 祁俊锋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5期155-156,184,共3页
茶用菊是一类具有良好产业融合特性的景观作物,近年来在北京地区发展比较迅速,但其田间管理环节人工投入过大已经制约产业良性发展,传统的种植模式中茶菊定植缓苗后需要进行1~2次田间摘心,否则容易徒长降低产量。因此有必要开展此试验研... 茶用菊是一类具有良好产业融合特性的景观作物,近年来在北京地区发展比较迅速,但其田间管理环节人工投入过大已经制约产业良性发展,传统的种植模式中茶菊定植缓苗后需要进行1~2次田间摘心,否则容易徒长降低产量。因此有必要开展此试验研究,探讨适合于机械化移栽的育苗期打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茶用菊进行育苗期打顶处理后可以较好地适用于机械化移栽,并且基本可以维持跟传统模式一致的生长状态。但是从测产结果看,打顶留节数如果少于6节会明显降低产量。综合来看,茶菊种苗在育苗阶段打顶是可行的,保留6节打顶可以适应机械化移栽并保证产量。该方法可以减少后期田间打顶人工投入,未来具有较大的产业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用菊 育苗期 打顶 机械化
下载PDF
粘虫迁飞的种群动态监测与夜间扑灯节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智 张云慧 +6 位作者 刘杰 江珊珊 汤清波 李祥瑞 李为争 程登发 祁俊锋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4-842,共9页
【目的】明确北京北部山区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种群动态和扑灯规律,探索粘虫的早期监测预警技术。【方法】2011年,在北京延庆利用时控开关控制探照灯诱虫器对粘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对整夜诱虫数量自动分时段取样。获得... 【目的】明确北京北部山区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的种群动态和扑灯规律,探索粘虫的早期监测预警技术。【方法】2011年,在北京延庆利用时控开关控制探照灯诱虫器对粘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对整夜诱虫数量自动分时段取样。获得逐日种群动态数据和相关的生物学参数,使用Grads分析粘虫数量与空中风场的关系。【结果】全年诱集粘虫蛾9 699头,单日诱蛾最高1 366头。全年诱蛾可分为3个世代,各个世代种群均由多个高峰组成,并非陆续增加。性比分析发现雌虫数量显著多于雄虫。分时段数据显示粘虫整夜的扑灯节律可分为迁入型、迁出型或本地繁殖型、过境型和迁入迁出混合型。风场分析表明,诱虫高峰与空中风场偏南气流的频率与持续时间高度一致。【结论】北京延庆全年发生粘虫3个世代,二代幼虫造成的危害最大。一代和二代诱蛾数与空中是否存在偏南气流密切相关。雌虫可能具有更强的迁飞能力。对粘虫扑灯节律数据深入分析,可为迁飞种群是否在本地降落繁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探照灯诱虫器 种群动态 性比 扑灯节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