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肿瘤的微创外科与快速康复外科 被引量:19
1
作者 季加孚 布召德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6期519-521,共3页
目前,人们常将微创外科与腹腔镜技术视为等同。其实不然,广义的微创外科是指一切减少手术中创伤的措施,腹腔镜技术仅仅是其中的一项,而且其优势也不仅仅体现在切口的长短上。手术中对软组织的牵拉挤压、邻近脏器和组织的保护、失血... 目前,人们常将微创外科与腹腔镜技术视为等同。其实不然,广义的微创外科是指一切减少手术中创伤的措施,腹腔镜技术仅仅是其中的一项,而且其优势也不仅仅体现在切口的长短上。手术中对软组织的牵拉挤压、邻近脏器和组织的保护、失血量的多少、手术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可能比单纯切口大小更重要。在微创外科技术普及发展的同时,微创的理念也在不断完善,当今较为准确的微创外科理念范畴应涵盖:①最受人们关注的手术切口及其创伤;②手术过程中对周围器官组织的创伤;③手术、麻醉过程对人体生理、内环境的影响;④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给病人带来的应激反应和心理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外科学 腹腔镜 综合疗法
下载PDF
343例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疗效及并发症 被引量:64
2
作者 陈敏华 严昆 +7 位作者 杨薇 高文 戴莹 王艳滨 张晖 霍苓 邢宝才 黄信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43例778个肝恶性肿瘤行582人次超声引导RFA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HCC)212例,448个癌灶,肿瘤最大径平均4.0 cm,根据国际抗癌协...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43例778个肝恶性肿瘤行582人次超声引导RFA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HCC)212例,448个癌灶,肿瘤最大径平均4.0 cm,根据国际抗癌协会的肿瘤分期,其中63例(29.7%)为Ⅰ~Ⅱ期,149例(70.3%)为Ⅲ~Ⅳ期(含43例手术切除后复发癌).肝转移癌(MLC)131例,330个癌灶,癌灶直径平均为3.9 cm,原发灶69.5%(91例)来自胃肠道.治疗原则为消融范围超过癌周0.5~1.0 cm;对较大肝肿瘤,采用较规范的计算方案指导射频治疗.治疗中密切观察图像异常改变,监测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出血及周围损伤.治疗后24 h内或1个月后增强CT检查肿瘤无活性为治疗成功.随访时间为2~62个月.结果:射频治疗成功率HCC为95.5%(428/448灶),MLC为96.4%(318/330灶);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5%(38/448灶),11.8%(39/330灶).共有138例(40.2%)由于肿瘤复发或新生而进行2~11次治疗.随访343例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HCC分别为87.7%,67.4%和56.8%,其中63例早期癌分别为92.9%,82.8%,74.5%;MLC分别为81.6%,50.8%,27.2%.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占2.4%(14/582人次),多发生于治疗中或治疗后即刻,主要为机械性损伤、热损伤等,分别为出血5例,肠穿孔1例,邻近脏器结构损伤5例,胆汁瘘2例,皮肤烫伤1例.结论:RFA作为一种肝肿瘤的局部微创治疗方法,对早期肝癌可获得手术治疗效果;对中晚期肝癌、肝癌术后复发、肝转移癌等临床治疗困难的病例,也可提供有效而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重视并发症的表现并采用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恶性肿瘤 射频消融 并发症 增强CT检查 治疗效果 处理措施 肝转移癌 射频治疗 原发性肝癌 手术切除后 局部复发率 机械性损伤 中晚期肝癌 超声引导 肿瘤分期 抗癌协会 Ⅲ~Ⅳ期 消融范围 治疗原则 异常改变 生命体征
下载PDF
肝脏恶性肿瘤扩散加权成像与T2加权成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英 张晓鹏 +2 位作者 唐磊 郝纯毅 孙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35-1838,共4页
目的比较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2WI反映肝脏恶性肿瘤扩散特征、病理特征及肿瘤范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肝脏恶性肿瘤44例48灶(肝细胞癌30例30灶,肝转移瘤10例14灶,胆管细胞癌4例4灶),比较DWI与T2WI图像液体(脑脊液,胆囊胆汁)和肝... 目的比较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2WI反映肝脏恶性肿瘤扩散特征、病理特征及肿瘤范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肝脏恶性肿瘤44例48灶(肝细胞癌30例30灶,肝转移瘤10例14灶,胆管细胞癌4例4灶),比较DWI与T2WI图像液体(脑脊液,胆囊胆汁)和肝脏恶性肿瘤的信号,肿瘤/肝脏信号强度比(SI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肿瘤范围,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在b=600s/mm2的图像中,所有病例的脑脊液均显示为低信号。肝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高信号,其信号分布特征与T2WI不同;肿瘤的信号强度和瘤/肝SIR,DWI与T2WI不相关;DWI信号强度与ADC值呈负相关。DWI的病灶对比噪声比高于T2WI,二者差异有显著性。DWI显示病灶范围与T2WI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600s/mm2的肝脏DWI图像受T2穿透效应影响较小,能够较好地反映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DWI肿瘤对比噪声比更高,有助于病灶边界的确定。DWI反映的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可作为其影像学特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肿瘤 扩散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
下载PDF
胃癌中肿瘤/睾丸抗原的表达研究及NY-ESO-1蛋白的自身抗体检测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晓江 王俞欠 季加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 分析胃癌中11种CT抗原(cancer/testisantigen)基因的表达分布及NY ESO 1蛋白引发的自身体液免疫应答,为胃癌的特异性肿瘤疫苗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RT-PCR方法,检测101例胃癌患者肿瘤标本和对应正常胃黏膜中11种CT抗原基因的... 目的: 分析胃癌中11种CT抗原(cancer/testisantigen)基因的表达分布及NY ESO 1蛋白引发的自身体液免疫应答,为胃癌的特异性肿瘤疫苗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RT-PCR方法,检测101例胃癌患者肿瘤标本和对应正常胃黏膜中11种CT抗原基因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抗NY ESO 1抗体。利用NY ESO 1的单抗E978,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切片中NY ESO 1抗原物质。结果: 101例胃癌患者中, 74. 3%的患者至少表达1种检测的CT抗原基因。12例患者表达NY ESO 1mRNA, 5例可以检测到NY ESO 1抗原蛋白以及针对NY ESO 1抗原的体液免疫反应。结论: 胃癌中表达多种CT抗原基因,表达率较高的MAGE 3,SSX 4和NY ESO 1 /LAGE 1蛋白等可作为肿瘤疫苗的备选抗原,其中NY ESO 1蛋白的免疫原性得到验证。CT抗原的多价肿瘤疫苗在胃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睾丸抗原 自身抗体检测 表达研究 自身体液免疫应答 T抗原基因 ELISA方法 肿瘤疫苗治疗 免疫组化方法 体液免疫反应 MAGE-3 多价肿瘤疫苗 CT抗原 胃癌患者 PCR方法 表达分布 肿瘤标本 抗原物质 组织切片 mRNA 抗原蛋白
下载PDF
手术创伤对胸部肿瘤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宏志 胡永华 +3 位作者 宛凤玲 任宏 张弘 杨拔贤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 观察胸部手术创伤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患者自身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前、施术 2小时及术后 1、3、5天... 目的 观察胸部手术创伤对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患者自身为对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于麻醉前、手术开始前、施术 2小时及术后 1、3、5天分别检测 2 0例胸部肿瘤患者外周血SIL 2R、IL 6和TNF α的表达。结果 麻醉后SIL 2R、IL 6和TNF α的表达与麻醉前相比均无显著变化 ,施术 2小时各指标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 :SIL 2R(P <0 .0 1 )、IL 6(P <0 .0 1 )、TNF α(P <0 .0 5) ,术后第一天均达高峰 (SIL 2R :P <0 .0 0 1、IL 6 :P <0 .0 0 1、TNF α :P <0 .0 1 ) ,之后逐渐降低 (术后第 3天 :SIL 2R :P <0 .0 1、IL 6 :P <0 .1、TNF α:P <0 .0 5) ,术后第 5天接近术前水平。结论 外周血SIL 2R、IL 6及TNF α动态变化反映了手术创伤对机体免疫状况的抑制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 手术创伤 胸部肿瘤
下载PDF
胃癌外科治疗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4
6
作者 季加孚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1-346,共6页
当今 ,我国乃至世界各国 ,胃癌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 ,我国某些地区 ,如上海、广州和天津等城市 ,胃癌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 ,但其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因而格外受到关注。季加孚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肿瘤临床实践 ,是我... 当今 ,我国乃至世界各国 ,胃癌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 ,我国某些地区 ,如上海、广州和天津等城市 ,胃癌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 ,但其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因而格外受到关注。季加孚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肿瘤临床实践 ,是我国一位对胃癌诊治积累了宝贵经验的专家。本文内容丰富 ,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有关胃癌外科治疗领域中相关问题。本文对某些问题 (如胃 -食管交界癌、新辅助治疗等 )的论述有新意 ,具有探索和实用价值。虽然本文中提到的一些问题 (如淋巴结清扫范围、胰脾切除与否 )目前学术界仍存在争议 ,作者在文内除引述了相关资料外 ,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对胃癌临床治疗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科治疗 手术切除 生存率 死亡率
下载PDF
胃癌外科治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7
7
作者 季加孚 《医学研究杂志》 2008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外科治疗 胃癌 外科手术 肿瘤生物学 胃大部切除术 围手术期治疗 淋巴结清扫 脱落癌细胞
下载PDF
胃癌外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5
8
作者 季加孚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胃癌 黏膜切除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抗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晋峰 张力建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9-191,共3页
关键词 抗细胞生长因子药物 肿瘤治疗学 血管形成 信号传导 肿瘤细胞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记物在食管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柳宏 陈克能 赵玉元 《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96-99,共4页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抗原 临床应用 癌胚抗原 血清 肿瘤标记物 食管癌
下载PDF
胃癌外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1
作者 季加孚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8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胃癌 胃大部切除术 消化道恶性肿瘤 区域淋巴结 围手术期治疗 外科治疗 肿瘤生物学 脱落癌细胞
下载PDF
肝癌的外科治疗策略
12
作者 邢宝才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8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治疗策略 外科 恶性肿瘤 肝区疼痛 临床表现 中晚期
下载PDF
糖尿病对老年肿瘤患者手术的影响及其处理 被引量:7
13
作者 郭静文 朱玉坤 李金锋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217-21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老年 肿瘤 手术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2种不同弹力纤维染色方法对肿瘤侵犯判读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文超 田禾 +3 位作者 程娜 薛丽燕 冯小龙 郑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22-125,共4页
目的比较Victoria blue法(A组)和Verhoeff法(B组)弹力纤维染色在染色过程、染色时间、染色效果方面对肺癌胸膜侵犯和结直肠癌浆膜或静脉侵犯判读的差异。方法A组、B组均分别纳入肺癌怀疑胸膜侵犯标本50例和结直肠癌怀疑浆膜或静脉侵犯标... 目的比较Victoria blue法(A组)和Verhoeff法(B组)弹力纤维染色在染色过程、染色时间、染色效果方面对肺癌胸膜侵犯和结直肠癌浆膜或静脉侵犯判读的差异。方法A组、B组均分别纳入肺癌怀疑胸膜侵犯标本50例和结直肠癌怀疑浆膜或静脉侵犯标本20例,进行弹力纤维染色。对比2组染色过程、染色时间、染色效果;根据染色稳定性、清晰度、对比度等综合评价胸膜侵犯和浆膜或静脉侵犯情况,并对染色质量及判读准确性进行评分。结果A组比B组操作简单,染色质量稳定,肿瘤细胞与脏层胸膜、浆膜或静脉的关系显示更清晰。A组判读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ctoria blue法染色有助于准确评估肺癌的胸膜侵犯和结直肠癌浆膜或静脉的侵犯,提高判读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结直肠癌 弹力纤维染色 胸膜侵犯 浆膜侵犯 静脉侵犯
下载PDF
胃癌的外科治疗胃癌的新辅助化疗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子禹 季加孚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10期651-652,共2页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最早由Frei提出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主要应用于头颈部癌、骨肿瘤、乳腺癌等实体肿瘤,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前给予的全身性化疗,又称为起始化疗,以示有别于术后辅助化疗。
关键词 胃癌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癌因性疲乏 被引量:44
16
作者 任晖 王建明 +1 位作者 马双莲 宋东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09-411,共3页
关键词 癌症 疲乏 病因 机制 评估 发病机制 癌因性疲乏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非手术适应证小肝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高文 陈敏华 +3 位作者 严昆 杨薇 孙谊 邢宝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4-257,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作为治疗非手术适应证原发性小肝癌(SHCC)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3cm的HCC行超声引导下RFA,肿瘤平均大小2.5cm,同期行手术切除治疗的34例<3cm的HCC作为对照组。肿瘤平均大小2.6cm。回顾性分析RFA组...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作为治疗非手术适应证原发性小肝癌(SHCC)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3cm的HCC行超声引导下RFA,肿瘤平均大小2.5cm,同期行手术切除治疗的34例<3cm的HCC作为对照组。肿瘤平均大小2.6cm。回顾性分析RFA组与手术切除组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及生存率。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两组间数值的差异性,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病例的生存率。结果平均生存时间RFA组为(54.9±3.8)个月,手术组为(55.6±5.0)个月;1、2、3、4年总生存率RFA组分别为95.9%、87.0%、74.5%和61.9%,手术组为94.1%、87.8%、75.3%和70.7%(P=0.743);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RFA组82.8%、70.1%、57.5%,手术组85.1%、69.7%、57.1%;二者间均无明显差异(P=0.935)。RFA组3年以上总生存率较手术组略低;RFA组局部复发率为4.8%(4/84灶)。结论RFA因用时短、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成为非手术适应证的SHCC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并可获得接近手术治疗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手术切除 原发性小肝癌 生存率
下载PDF
肝细胞癌256例射频消融治疗5年疗效报告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敏华 严昆 +5 位作者 杨薇 高文 戴莹 霍苓 张晖 黄信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1-672,共2页
A total of 267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nderwent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in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Oncology between1999 and 2005 (421 RFAsessions). Among them,254 patients ... A total of 267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nderwent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in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Oncology between1999 and 2005 (421 RFAsessions). Among them,254 patients were candidates for RFA treatment and the selective criteria were: (1) the greatest diameter of tumor≤8.0 cm;(2) tumor number≤4; (3) no obvious invasion into adjacent structures;(4) absence of extensivetumor thrombus in large vessels; (5) prothrombin time ratio greater than 60% and platelet count greater than 50×109/L. Of the 256 HCC patients, 206 were male and 50 were female (mean age, 56.8 years; range, 24 -80years). The mean size of the tumors was 3.8 cm (range, 1.2 -8.0 cm). Among the 256 HCC patients, 207(80.8%) were not amenable for surgery due to impairment of liver function,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multipletumors, senile, serious cardiac/respiratory damage or diabetes. According to the UICC-TNMstaging system, 61,90, 45, and 8 patients were in stagesⅠ,Ⅱ,Ⅲ, andⅣ, respectively. Fifty-two patients had recurrentHCC after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se 256 HCC patients, their Child-Pugh grades of A, B and C were 150, 94, and 12, re-spectively. Of all the subjects,151 patients had solitary tumors and 105 had multiple tumors, and 65, 127,and 64patients had tumors sized≤3 cm, 3.1 -5 cm, and >5 cm, 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umor size, shape and loca-tion, we adopted a defined treatment strategy, which consisted of a mathematical protocol, an individualized proto-col and adjunctive measures. And several methods were also used to prevent and deal with complications in tumorswith different features. In this series the tumor complete necrosis rate (CR)was95.2% (356/374 tumors). It washigher in≤3.5 cmtumors with a CR of98.5% (200/203 tumors) than in >3.5 cmtumors with a CR of91.3%(156/171 tumors). CR were 95.6% (44/46 tumors) for tumors near the gallbladder, 92.9%(79/85 tumors)fortumors near the diaphragm, 90.9%(40/44 tumors) for tumors near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91.2% (31/34tumors) for tumors near large vessel. In a follow-up period of 2 -69 months,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s were11.7% for HCC and 12.5% for recurrent HCC.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2.4% (10/409 sessions),including intraperitoneal hemorrhage (n=2), biliary duct stricture (n=1), hemothorax(n=1), bowel perfora-tion (n=1) and needle tract seeding (n=5). Of these cases, only3 required operation and the mortality relatedto RFA was zero in this series. We used Kaplain-Meier method and log-rank test to estimate and compare the sur-vival rate.The 1-,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after RFAwere 83.3%,66.9%,41.2%, respectively for all HCCpatients and 74.6%,41.3%,33.6%, respectively for recurrent HCC. Survivals based on TNMstage, Child-Pughgrade, tumor number and tumor size are shown in Table 1.In conclusion, RFA with standard protocol has evolvedas a minimally invasive local treatment that could achieve satisfactory outcomes for small liver tumors, and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and relatively safe alterna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tumors and recurrent tumors, whichare not suitable for traditional therapy. RFAhas broaded the treatment threshold for hepatic malignancies and mightbecome one of the regular treatment methods in focal liver tumor and find wide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导管消融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原发性结直肠癌氟尿嘧啶代谢相关酶类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华 董培德 +1 位作者 张连海 季加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代谢相关酶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2003年8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61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应用RT PCR方法检测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胸苷酸合成... 目的:研究氟尿嘧啶代谢相关酶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2003年8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61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应用RT PCR方法检测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synthase, TS)、二氢胸腺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dehydrogenase, DPD)、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orotate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OPRT)的基因表达。结果:每种酶在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存在正相关。肿瘤组织与非肿瘤组织相比,TS和DPD表达近似。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OPRT表达水平是非肿瘤组织中OPRT表达水平的4. 38倍(P=0. 000),OPRT的表达量在黏液腺癌中是最低的,在低分化腺癌中是最高的。肿瘤组织/非肿瘤组织OPRT表达量的比值(TOPRT/NOPRT)与淋巴结转移(r=0. 36;P=0. 005)、脉管转移(r=0. 26;P=0. 041)和组织学分化(r=-0. 33;P=0. 009)具有相关性。结论:采用RT-PCR法检测三种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切实可行,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提示OPRT可能是潜在的结直肠癌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结直肠癌 临床意义 氟尿嘧啶 代谢 非肿瘤组织 RT-PCR方法 2004年2月 2003年8月 酶类 胸苷酸合成酶 核糖基转移酶 基因表达水平 PCR法检测 临床应用前景 直肠癌患者 直肠癌组织 低分化腺癌 淋巴结转移 病理确诊 北京大学
下载PDF
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李洁 张晓鹏 +4 位作者 曹崑 唐磊 孙应实 单军 欧阳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821-1825,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临床或钼靶X线可疑恶性发现的病人,获得病理证实的4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28个。同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MR扫描采用3D快速扰...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临床或钼靶X线可疑恶性发现的病人,获得病理证实的4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28个。同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MR扫描采用3D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PGR)和单次激发EPI,b=1000s/mm2。由两名医生共同在ADW工作站Functool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病变形态和动态增强表现,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根据病变的形态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采用评分法对病变性质进行判断,分为恶性,可疑恶性及良性三种。参照动态增强病变位置确定扩散图像病变所在,描记扩散图像上病变的感兴趣区,由软件计算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ROC曲线法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进行性质判断。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和ADC值,采用评分法根据积分情况进行综合定性诊断。比较动态增强扫描、DWIADC值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结果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形态学表现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4%(26/27)、61.5%(8/13)和85.4%(35/41)。ROC曲线分析确定ADC诊断阈值为1.42×10-3mm2/s,曲线下面积为0.690。ADC值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61.5%(8/13)和80.5%(33/41)。动态增强扫描和DWI-ADC值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76.9%(10/13)和85.4%(35/41)。有50%(14/28)的恶性病灶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不典型,通过ADC值得到进一步确定诊断。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提高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特异性,可为动态增强扫描不能确定诊断的病灶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动态 对比增强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