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云水库水质变化规律初探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蕾 杨敏 +3 位作者 郭召海 张昱 姜颖 樊康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45-48,共4页
在对2001年—2003年密云水库的藻类及相关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水库水质的变化规律及水质参数对藻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藻类生长出现两个峰值,3月—4月为其第一个生长峰期,以硅藻为优势藻;9月—10月为第二个生长峰期,... 在对2001年—2003年密云水库的藻类及相关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水库水质的变化规律及水质参数对藻类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藻类生长出现两个峰值,3月—4月为其第一个生长峰期,以硅藻为优势藻;9月—10月为第二个生长峰期,优势藻种为硅藻和蓝藻等;第二峰期的藻浓度明显高于第一峰期。2001年—2003年的水温变化趋势与藻类浓度变化趋势非常吻合,说明水温可能是诱发蓝藻水华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水库 水华 水质特征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北京市饮用水中溴酸盐、卤代乙酸及高氯酸盐研究 被引量:63
2
作者 刘勇建 牟世芬 +2 位作者 林爱武 崔建华 杜兵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55,共5页
调查了北京市饮用水厂源水及出厂水中消毒副产物溴酸盐、卤代乙酸及典型污染物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 ,研究了其来源及环境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北京市饮用水中基本不含溴酸盐 ;含有 5种卤代乙酸和高氯酸盐 .饮用水加氯消毒是产生卤代乙酸... 调查了北京市饮用水厂源水及出厂水中消毒副产物溴酸盐、卤代乙酸及典型污染物高氯酸盐的污染现状 ,研究了其来源及环境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北京市饮用水中基本不含溴酸盐 ;含有 5种卤代乙酸和高氯酸盐 .饮用水加氯消毒是产生卤代乙酸的主要原因 .在所调查水厂出厂水中卤代乙酸的平均浓度为 4 2 1~ 14 9 5 μg/L ;其中含氯卤代乙酸占总量的 90 %以上 5种卤代乙酸的含量顺序为三氯乙酸 >二氯乙酸 >氯溴乙酸 >二溴乙酸 >一溴二氯乙酸 .饮用水中卤代乙酸受季节影响较大 ,9月份浓度最高 ,4月份浓度最低 .高氯酸盐主要存在于以地下水为源水的水厂中 ,受地下水污染影响较大 .各水厂出厂水中高氯酸盐含量为 0 1~ 6 8μg/L .饮用水中高氯酸盐在 11月份含量最高 ,7月份含量最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消毒副产物 溴酸盐 卤代乙酸 高氯酸盐
下载PDF
给水管网中管材对水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蕾 杨敏 +2 位作者 石宝有 顾军农 樊康平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213-216,共4页
研究了给水管网中镀锌钢管、铝塑管等常用管材中水质变化的规律,得出了三种管材中游离氯和化合氯的衰减规律,分析了金属离子溶出的影响因素。发现三种管材中旧镀锌钢管的余氯衰减最快,新镀锌钢管比铝塑复合管余氯衰减要快,旧镀锌钢管中... 研究了给水管网中镀锌钢管、铝塑管等常用管材中水质变化的规律,得出了三种管材中游离氯和化合氯的衰减规律,分析了金属离子溶出的影响因素。发现三种管材中旧镀锌钢管的余氯衰减最快,新镀锌钢管比铝塑复合管余氯衰减要快,旧镀锌钢管中余氯衰减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新镀锌钢管和塑料管余氯衰减呈现零级动力学特征。随着管网水停留时间的增加,锌、铁等金属离子浓度增加,溶出铁的含量与浊度、色度呈现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管材 余氯衰减 金属离子释放
下载PDF
我向习总书记汇报城市供水水质安全
4
作者 林爱武 《城镇供水》 2014年第2期2-3,共2页
2月25日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我十分荣幸地被安排负责接待习总书记到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水质监测中心的视察.之前的几天时间里,我和水质中心的全体同志怀着期待的心情,精心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希望让总书记看到我们供水水质保障工作最... 2月25日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我十分荣幸地被安排负责接待习总书记到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水质监测中心的视察.之前的几天时间里,我和水质中心的全体同志怀着期待的心情,精心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希望让总书记看到我们供水水质保障工作最精彩的部分,因为这不仅是代表了京水人,更是代表了全国的供水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安全 城市供水 监测中心 保障工作 供水水质 供水行业 自来水 北京市
下载PDF
生活饮用水户内管线串水现象的分析与防控 被引量:1
5
作者 付文征 苏悰 路旺达 《城镇供水》 2024年第3期38-42,共5页
随着北京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管道系统正不断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基础设施的提升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加剧了管道错接导致生活饮用水被污染的风险。本文运用分析法对近五年发生过的管网串接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发现管道... 随着北京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的管道系统正不断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基础设施的提升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加剧了管道错接导致生活饮用水被污染的风险。本文运用分析法对近五年发生过的管网串接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发现管道间互相串接的问题发生概率达到了17%,其中暖气水串接占比47%,生活热水串接占比33%,自备井串接占比12%,中水串接占比8%。本文通过研究既往串水案例,分析得出不同串水案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同时结合案例处置经验,进一步优化完善处置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串水现象 风险防控 供水安全
下载PDF
自动电位滴定法检测水中总碱度的应用
6
作者 李沛镡 张雨晨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76-82,共7页
研究进行手工滴定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检测水中总碱度的方法对比分析,对空白样品、质控样品和不同类型实际水样的总碱度进行检测,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试验要求,检测结果可靠。检测空白样品计算出手工滴定法检出限为2.4 mg/L,测定下限为9.5... 研究进行手工滴定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检测水中总碱度的方法对比分析,对空白样品、质控样品和不同类型实际水样的总碱度进行检测,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试验要求,检测结果可靠。检测空白样品计算出手工滴定法检出限为2.4 mg/L,测定下限为9.5 mg/L。自动电位滴定法检出限为0.5 mg/L,测定下限为2.1 mg/L,明显低于手工滴定法。检测不同浓度质控样品,自动电位滴定法相对标准偏差≤0.46%,相对误差≤0.22%,手工滴定法相对标准偏差≤1.46%,相对误差≤2.79%;对实际样品进行平行双样分析,自动电位滴定法相对偏差为0.05%~0.43%,手工滴定法相对偏差为0~2.99%,皆可表明自动电位滴定法有更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检测结果更稳定。对33组实际水样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为P=0.146(>0.05),表明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手工滴定法不同人员间检测结果相对偏差为0.30%~2.03%,人员偏差明显。对不同浑浊度水样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手工滴定法加标回收率为90.0%~108.0%,自动电位滴定法加标回收率为95.8%~104.2%。55 NTU以下水样摇匀和静置后检测结果间相对偏差,手工滴定法<3.7%,自动电位滴定法<1.5%,表明是否摇匀对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相比于手工滴定法易被检测人员熟练程度、专业技术水平、对颜色敏感程度等因素影响,自动电位滴定法更能兼顾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实现智能化检测。生活饮用水领域需要尽快弥补总碱度国家标准方法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碱度 自动电位滴定法 手工滴定法 高浑浊度水样 智能化检测
下载PDF
新型水中总大肠菌群与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方法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曹新垲 张琦 +2 位作者 张明明 尹宝国 张宝华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83-88,共6页
为应对水质突发情况,减少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文章对全自动微生物检测分析仪法的检测准确度、检测时间做了针对性的研究,并与国标中检测方法(酶底物法、滤膜法)检测实际样品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分析仪法分别... 为应对水质突发情况,减少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文章对全自动微生物检测分析仪法的检测准确度、检测时间做了针对性的研究,并与国标中检测方法(酶底物法、滤膜法)检测实际样品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分析仪法分别检测高、低两种浓度的质控样品发现,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质控真值要求,检测结果可靠。利用梯度稀释并记录检测结果与时间发现,当样品浓度为0~1.0×10^(8)CFU/(100 mL)时,检测时间为2~18 h,样品浓度越高,检测时间越短。实际水样检测对比发现,全自动微生物检测分析仪法分别与国标中检测方法(滤膜法、酶底物法)检测结果配对t检验,总大肠菌群的配对t检验结果为P=0.122(>0.05)与P=0.351(>0.05),无显著性差异;大肠埃希氏菌的配对t检验结果为P=0.086(>0.05)与P=0.082(>0.05),无显著差异性。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利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分析仪法检测可以大幅缩短检测时间,适宜检测各类应急水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大肠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 全自动微生物检测分析仪 滤膜法 酶底物法
下载PDF
GC-MS/MS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乙草胺、六氯苯、溴氰菊酯的方法研究
8
作者 闫妍 常希玥 +3 位作者 王欣莹 骆鹏 赵宇 王怿婷 《城镇供水》 2024年第4期33-38,共6页
为推动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的执行,本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SPE)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检测水中乙草胺、六氯苯和溴氰菊酯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HLB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 为推动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的执行,本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SPE)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检测水中乙草胺、六氯苯和溴氰菊酯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HLB固相萃取柱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然后进行色谱-质谱分析,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并依据国标分别采用外标法和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0.004~0.10μg/L的低检出限,对三种农药的回收率为89.6%~105.0%,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8.0%之间,符合水质检测的要求。此外,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市饮用水的检测和筛查,未检测到上述农残。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并具有优异的灵敏度、精确度和准确度,为确保我国饮用水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乙草胺 六氯苯 溴氰菊酯 饮用水
下载PDF
水中总大肠菌群滤膜检测法影响因素
9
作者 张琦 曹新垲 +2 位作者 尹宝国 张宝华 张明明 《城镇供水》 2024年第3期43-48,共6页
总大肠菌群作为水体受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出情况可以反映水体被粪便污染的程度,是评价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指标。滤膜法操作简便、价格相对较低,是检测总大肠菌群的常用方法。本文依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12—2023... 总大肠菌群作为水体受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出情况可以反映水体被粪便污染的程度,是评价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指标。滤膜法操作简便、价格相对较低,是检测总大肠菌群的常用方法。本文依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12—2023)总大肠菌群滤膜法进行检测,探讨了检测试剂和耗材对总大肠菌群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使用品牌C培养基和混合纤维素滤膜可以获得菌落形态清晰、计数结果较好的结果,杭州某品牌的滤膜检测结果有较好的稳定性。对比后选择品牌C培养基、孔径为0.45μm的杭州某品牌混合纤维素滤膜进行检测,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0.0%~107.5%,适用于总大肠菌群的检测,可以获得易于观察、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大肠菌群 滤膜法 培养基 亲水性滤膜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PACl)混凝絮体的破碎与恢复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忠国 栾兆坤 +3 位作者 赵颖 崔建华 陈朝阳 李燕中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6-351,共6页
通过烧杯实验以及在线粒度监测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l)混凝所生成絮体的破碎以及随后絮体的恢复情况.结果发现,絮体的破碎以及恢复情况因混凝区域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规律.在稳定区,絮体的强度较大,不易破碎,且破碎后的絮体可进一步增长... 通过烧杯实验以及在线粒度监测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l)混凝所生成絮体的破碎以及随后絮体的恢复情况.结果发现,絮体的破碎以及恢复情况因混凝区域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规律.在稳定区,絮体的强度较大,不易破碎,且破碎后的絮体可进一步增长,其恢复因子高达259%;在电中和混凝区,絮体的强度最小,易于破碎,但破碎后可完全恢复;在再稳区和卷扫混凝区,絮体的强度较大,不易破碎,但破碎后不能完全恢复,其中后者的恢复因子仅为18.6%.再搅拌强度越大,对絮体的破碎及恢复程度的影响越大.对于卷扫混凝,经再搅拌破碎后而得到部分恢复的絮体,相对于未经再搅拌的絮体而言,其絮体层与水体间界面的沉降高度及平均沉降速率均较低,且在絮凝沉降区和区域沉降区,该絮体界面的瞬时沉降速率在同一絮体浓度下均较低,但在压缩沉降区,二者的瞬时沉降速率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PACl) 絮凝 絮体 电中和 卷扫混凝 再搅拌
下载PDF
嗅味层次分析法对饮用水中嗅味的识别 被引量:32
11
作者 于建伟 郭召海 +5 位作者 杨敏 裴义山 李宗来 邬晓梅 林爱武 林财富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9-83,共5页
介绍了嗅味层次分析法(FPA)培训程序及其在饮用水嗅味识别中的应用案例。结果表明,按照FPA方法选择并培训的测试小组,对于实际水样中的异嗅味能够进行明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FPA小组经嗅阈值及强度训练后,对典型土霉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 介绍了嗅味层次分析法(FPA)培训程序及其在饮用水嗅味识别中的应用案例。结果表明,按照FPA方法选择并培训的测试小组,对于实际水样中的异嗅味能够进行明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FPA小组经嗅阈值及强度训练后,对典型土霉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MIB)和氯味物质NaClO的嗅阈值可分别达到4.82 ng/L和0.03 mg/L,同时检测出的嗅味强度与嗅味物质浓度间的关系符合Weber-Fechner Law关系式(R2分别为0.97、0.99),且具有较好的重现性。采用该方法测定了北方某水厂各工艺段水样的嗅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FPA法可较好地用于评价水厂工艺对常见嗅味物质的处理效果,能够为水厂的运行提供可靠的感官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味 感官分析 嗅味层次分析法 土霉味 氯味
下载PDF
直接进样-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痕量溴酸盐 被引量:27
12
作者 刘勇建 刘京生 +3 位作者 牟世芬 崔建华 林爱武 杜兵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5-618,共4页
对直接测定饮用水中痕量溴酸盐的离子色谱方法进行了优化 .选用高容量的碳酸盐选择性离子色谱柱 ,以 7 2mmol·l- 1 Na2 CO3+ 2mmol·l- 1 NaOH为流动相 ,可消除样品中碳酸盐、次氯酸根和高浓度氯离子的干扰 ,直接进样测定饮用... 对直接测定饮用水中痕量溴酸盐的离子色谱方法进行了优化 .选用高容量的碳酸盐选择性离子色谱柱 ,以 7 2mmol·l- 1 Na2 CO3+ 2mmol·l- 1 NaOH为流动相 ,可消除样品中碳酸盐、次氯酸根和高浓度氯离子的干扰 ,直接进样测定饮用水中 2 μg·l- 1 溴酸盐 ,其检出限为 0 6μg·l- 1 .样品经微波浓缩后 ,对溴酸盐的检出限可降为 0 0 6μg·l- 1 .方法用于北京市饮用水中溴酸盐浓度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溴酸盐 饮用水 水质监测 碳酸盐选择性离子色谱柱
下载PDF
微波浓缩-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的痕量溴酸根和高氯酸根 被引量:62
13
作者 刘勇建 牟世芬 +1 位作者 杜兵 林爱武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建立了一种简便的用于浓缩水中痕量BrO3 -和ClO4 -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水样经OnGuardAg柱过滤 ,用微波炉在 15min内可浓缩 2 0倍 ,所测离子的回收率均高于 90 %。又采用IonPacAS16型亲水性色谱柱 ,用 15 0 μL定量环 ,以NaOH为流动相、... 建立了一种简便的用于浓缩水中痕量BrO3 -和ClO4 -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水样经OnGuardAg柱过滤 ,用微波炉在 15min内可浓缩 2 0倍 ,所测离子的回收率均高于 90 %。又采用IonPacAS16型亲水性色谱柱 ,用 15 0 μL定量环 ,以NaOH为流动相、梯度淋洗方式 ,在 35min内测定了包括BrO3 -和ClO4 -在内的 8种离子。BrO3 -和ClO4 -的检测限分别为 0 10 μg/L和 0 2 0 μg/L。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离子色谱 溴酸根 高氯酸根 饮用水 浓缩 测定 微量分析
下载PDF
大体积直接进样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9种卤代乙酸和6种阴离子 被引量:88
14
作者 刘勇建 牟世芬 +2 位作者 林爱武 杜兵 崔建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1-183,共3页
建立了一种采用大体积直接进样离子色谱测定饮用水中9种卤代乙酸和6种阴离子的新方法。采用高容量的IonPacAS9HC阴离子色谱柱,在进样量为500μL时,以28mmol/LNa2CO3为淋洗液,采用流速梯度洗脱,可在35min内同时测定上述15种被测物。对9... 建立了一种采用大体积直接进样离子色谱测定饮用水中9种卤代乙酸和6种阴离子的新方法。采用高容量的IonPacAS9HC阴离子色谱柱,在进样量为500μL时,以28mmol/LNa2CO3为淋洗液,采用流速梯度洗脱,可在35min内同时测定上述15种被测物。对9种卤代乙酸的检测限为1 91~49 98μg/L,其中对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的检测限分别为4 62和5 11μg/L。应用该方法对北京市9个自来水厂的源水及出厂水中的卤代乙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测水样中仅含有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其他卤代乙酸均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直接进样 离子色谱法 测定 饮用水 卤代乙酸 阴离子
下载PDF
铜均相和非均相催化氯化消毒反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波 曲久辉 +2 位作者 刘会娟 雷鹏举 顾军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62-1967,共6页
在不同的入水pH值条件下,考察了铜离子存在时的均相情况和铜氧化物存在时的非均相情况下,水中余氯的分解和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与不含铜的情况相比,铜的存在,无论是均相还是非均相,对余氯的分解均有促进作用.不同的pH值条件... 在不同的入水pH值条件下,考察了铜离子存在时的均相情况和铜氧化物存在时的非均相情况下,水中余氯的分解和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与不含铜的情况相比,铜的存在,无论是均相还是非均相,对余氯的分解均有促进作用.不同的pH值条件下,铜均相和非均相对挥发性氯化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的生成和非挥发性氯化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酸(DCAA)和三氯乙酸(TCAA)生成的影响不同,这主要是由于pH值影响了水中可溶性铜离子的浓度造成的.随着pH值的升高,在铜均相和非均相催化下,水中可溶性铜离子的浓度均降低.可溶性铜离子的浓度会影响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对于挥发性氯化消毒副产物THMs来说,当铜离子浓度小于2.5mg.L-1时,随着铜离子浓度增加,对THMs生成的促进作用加强;当铜离子浓度大于2.5mg.L-1后,对THMs生成的促进作用减弱;对于非挥发性氯化消毒副产物DCAA和TCAA,随着铜离子浓度增加,DCAA的生成量逐渐增加,TCAA的生成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相 非均相 THMS DCAA TCAA
下载PDF
给水管网管垢中铝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玥 石宝友 +3 位作者 宛云杰 孙慧芳 顾军农 王东升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1-156,共6页
以实际给水管网中采集的大量不同类型的管垢样品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不同水源条件下形成的管垢表层沉积物和底层硬质垢中的铝元素含量及其存在形态,同时分析了铝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管垢表层沉积物中铝含量明显高于底层硬质... 以实际给水管网中采集的大量不同类型的管垢样品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不同水源条件下形成的管垢表层沉积物和底层硬质垢中的铝元素含量及其存在形态,同时分析了铝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管垢表层沉积物中铝含量明显高于底层硬质垢,且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而含铝晶体矿物成分主要存在于底层硬质垢中。地表水条件下形成的管垢铝含量高于地下水条件下形成的管垢铝含量。对于表层沉积物,地下水对应的样品中含铝晶体检出率高于地表水对应的样品;而对于底层硬质垢,地表水对应的样品中含铝晶体检出率高于地下水对应的样品。地表水管垢样品中含铝晶体以斜长石、微斜长石和铝酸钙为主,而地下水管垢样品中含铝晶体主要类型为斜长石、微斜长石和云母。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管垢样品中铝与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硅元素、钾元素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管垢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水中菌落总数3种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新垲 张琦 +2 位作者 尹宝国 张宝华 张雨晨 《净水技术》 CAS 2022年第11期173-178,共6页
文章采用酶底物法(SimPlate法)、EasyDisc法及平皿计数法对水中菌落总数进行检测。通过检测高浓度质控样品与低浓度指控样品发现,SimPlate法与EasyDisc法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更小,更接近于真值,结果更为准确;这两种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 文章采用酶底物法(SimPlate法)、EasyDisc法及平皿计数法对水中菌落总数进行检测。通过检测高浓度质控样品与低浓度指控样品发现,SimPlate法与EasyDisc法检测结果的相对误差更小,更接近于真值,结果更为准确;这两种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低于平皿计数法,表明SimPlate法和EasyDisc法连续检测的稳定性优于平皿计数法。通过检测实际样品,并对3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3种方法在统计学上均具有相关性,无显著差异。采用SimPlate法和EasyDisc法测定水中菌落总数具有操作更简便、人为误差较少、稳定性更好等优势,满足了实验室水中菌落总数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底物法 EasyDisc 平皿计数法 菌落总数 准确 简便
下载PDF
紫外/氯消毒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慧婷 张明明 +1 位作者 王敏 顾军农 《净水技术》 CAS 2018年第10期44-48,共5页
饮用水处理中常用的消毒方式是氯消毒。氯消毒在控制微生物量的同时势必会增加消毒副产物产生的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将紫外/氯消毒方式应用到饮用水处理过程中。本试验以炭池出水及紫外消毒系统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紫外线对炭池... 饮用水处理中常用的消毒方式是氯消毒。氯消毒在控制微生物量的同时势必会增加消毒副产物产生的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将紫外/氯消毒方式应用到饮用水处理过程中。本试验以炭池出水及紫外消毒系统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紫外线对炭池出水微生物的灭活效果和添加不同浓度消毒剂(次氯酸钠)后的微生物灭活效果,以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饮用水消毒处理过程中,采用紫外/氯消毒方式,在较低的氯消毒剂投加量下,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水中的微生物数量,进而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氯消毒 紫外/氯消毒 三卤甲烷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步测定水中多种亚硝胺类物质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宇 杨潘青 +3 位作者 孟君丽 王蕾 王万峰 郭庆园 《净水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21-27,共7页
饮用水中的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因其毒性强,近年来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以8种亚硝胺为对象,针对仪器分析中环境基质干扰和多种物质同时分析的难点,利用一根活性炭固相萃取(AC-SPE)柱实现同时富集,并结合不同的前处理纯化方法,有效消除了分... 饮用水中的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因其毒性强,近年来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以8种亚硝胺为对象,针对仪器分析中环境基质干扰和多种物质同时分析的难点,利用一根活性炭固相萃取(AC-SPE)柱实现同时富集,并结合不同的前处理纯化方法,有效消除了分析过程中基质对响应信号的抑制作用,建立了UPLC-ESI-MS/MS分析方法。8种亚硝胺物质的回收率达到52.2%~113%,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8%,方法检出限(MDLs)在0.2~0.9ng/L,能满足实际的水质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亚硝胺 SPE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炸药类物质的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蕾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环境样品 致癌物质 炸药 环三亚甲基三硝胺 美国环境保护署 周边环境 三硝基甲苯 重污染 突发事件 奥克托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