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科癫痫患者院内感染80例临床特点及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雪芳 张红梅 苗凤茹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4期1707-1709,共3页
癫痫是神经内科仅次于脑血管疾病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其具有高发病率及致残率的特点,能引起神经系统严重损伤。长期反复癫痫发作,易导致患者情感及智能障碍,不仅给患者亲属及朋友带来痛苦和焦虑,导致患者生活质量... 癫痫是神经内科仅次于脑血管疾病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其具有高发病率及致残率的特点,能引起神经系统严重损伤。长期反复癫痫发作,易导致患者情感及智能障碍,不仅给患者亲属及朋友带来痛苦和焦虑,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也是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院内感染 脑血管疾病 智能障碍 癫痫持续状态 发作类型 生活质量 癫痫病 并发感染 观察组
下载PDF
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贺大权 秦雪颖 +3 位作者 赵丹华 才丽娜 白晋 温宏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21-24,共4页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具有溶栓适应征的100例AI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各50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的临... 目的比较阿替普酶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具有溶栓适应征的100例AI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各50例,2组患者分别给予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3个月随访期间对患者的受累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2组疗效和临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14 d,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2组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发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或动脉溶栓治疗,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2种方法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肌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凌霄 温宏峰 +1 位作者 才丽娜 李文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929-1932,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肌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DPN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α-硫辛酸治疗,并控制饮食、...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及对肌电图、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DPN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α-硫辛酸治疗,并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评分(TSS)、肌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1.67%、81.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麻木、刺痛、抽筋、乏力等TSS评分及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运动传导速度(MNCV)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葛根素治疗DPN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及肌电图,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葛根素注射液 疗效 肌电图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栓塞颅内宽颈不规则动脉瘤 被引量:10
4
作者 温宏峰 赵春霞 +2 位作者 李继来 王培福 杜继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0-892,共3页
目的评估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不规则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DSA造影确认的颅内宽颈不规整动脉瘤6例,采用单侧股动脉入路,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由微导管内先后交替送入弹簧圈,待弹簧圈稳定后解脱,逐步达到致... 目的评估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宽颈、不规则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DSA造影确认的颅内宽颈不规整动脉瘤6例,采用单侧股动脉入路,把2支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腔内,由微导管内先后交替送入弹簧圈,待弹簧圈稳定后解脱,逐步达到致密填塞。结果6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瘤腔闭塞均〉90%。治愈5例,术中出血导致中残1例。随访6个月一2年,动脉瘤无复发。结论双微导管技术对于某些不规则的宽颈动脉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可解脱弹簧圈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马瑞 张晓惠 徐亚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920,共2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26例和静脉溶栓组29例,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溶栓前、溶栓后6 h、24 h和3 ... 目的探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26例和静脉溶栓组29例,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溶栓前、溶栓后6 h、24 h和3 d分别测定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活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溶栓后30 d行疗效判定。结果动脉溶栓组平均NIHSS评分结果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溶栓后6 h、24 h及3 d TT和PT与动脉溶栓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但FIB较动脉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总显效率分别为80.77%和68.97%。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均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前者临床疗效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MMP-9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马瑞 徐亚辉 +1 位作者 郭敏 李继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并给予脑梗死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疗程为2周。比较...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并给予脑梗死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指数及血清MMP-9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7%,显著优于对照组74.4%(P<0.05);治疗后梗死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而治疗组治疗后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I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NIHSS评分、MMP-9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指数及MMP-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程度,降低血清MMP-9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尤瑞克林 神经功能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治疗恶性肿瘤胸腔积液4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贾晓琳 蒋秋明 董松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69-470,共2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胸腔注射 恶性胸腔积液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宇 徐依成 +5 位作者 温宏峰 陈瑞伟 赵飞 张绿明 李继来 王培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1日-2016年6月30日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依据是否发...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1日-2016年6月30日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依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和非END组,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变量之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WI-ASPECTS评分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END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DWI-ASPECTS评分显著低于非END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WI-ASPECTS评分(OR=0.646,95%CI 0.466~0.895,P=0.009)低密度胆固醇LDL-C(OR=1.526,95%CI 1.006~2.316,P=0.047)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DWI-ASPECTS评分以7分为截点时,曲线下面积为0.769(95%CI=0.715~0.818),灵敏度61.54%,特异度88.04%。结论DWI-ASPECTS评分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END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DWI-ASPECTS评分 预测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温宏峰 杜继臣 李继来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对比评价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收集40例经临床和MRI、MR静脉造影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分为A组(单纯抗凝治疗组,20例),方法为静脉内输入肝素100mg/24h,持续3d后长期口服华法林,维持至半... 目的对比评价血管内治疗与单纯抗凝治疗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收集40例经临床和MRI、MR静脉造影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分为A组(单纯抗凝治疗组,20例),方法为静脉内输入肝素100mg/24h,持续3d后长期口服华法林,维持至半年;B组(血管内治疗组,20例),行静脉内局部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其中12例采用了球囊扩张,2例行支架置入,1例联合动脉溶栓。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后(3d及3、6、12个月)的不同时点对患者的主要症状——头痛,通过目测类比法(VAS)评分;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不同时期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①在治疗后3d,A组患者VAS评分为8.2±2.3,B组患者为3.5±1.6;治疗后3个月时,A组患者VAS评分为4.9±1.4,B组为2.2±1.5,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②在治疗后3d及3、6、12个月时,A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4.7±2.0、10.4±1.4、9.5±1.9和7.1±1.2;B组患者评分分别为9.0±0.8、7.0±1.7、6.1±2.2和5.5±2.1。同时间点两组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较单纯抗凝治疗,能够较快地缓解患者的主要症状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抗凝药
下载PDF
眼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婧 杨旭 吴子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是起源于椭圆囊的能够客观反映前庭-眼反射通路完整性一种无创电生理检查,是一项新的前庭功能检查技术,与眼震电图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用于眩晕相关疾... 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是起源于椭圆囊的能够客观反映前庭-眼反射通路完整性一种无创电生理检查,是一项新的前庭功能检查技术,与眼震电图和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用于眩晕相关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全面评价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上神经 椭圆囊 前庭-眼反射
下载PDF
标准化F波潜伏期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天祎 李延峰 +4 位作者 沈忱 李继来 徐晓彤 蔡征硕 王培福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F波潜伏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DPN患者48例,另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自愿者48名为对照组。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 目的探讨标准化F波潜伏期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DPN患者48例,另选择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自愿者48名为对照组。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F波最短潜伏期(FLmin)、F波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潜伏最长期(FLmax),并结合臂长和腿长计算标准化FLmin、标准化FLmean、标准化FLmax。比较两组间F波潜伏期及标准化F波潜伏期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F波潜伏期在DPN中的诊断价值。结果除尺神经身高标准化FLmax外,DPN组4条神经的肢长和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1或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除尺神经常规F波潜伏期及身高标准化FLmean和FLmax外,4条神经常规F波潜伏期、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及肢长标准化F波潜伏期对DPN均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31~0.995(P<0.05),其中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肢长标准化FLmin的诊断价值最高,其AUC分别为0.995、0.934、0.940、0.969(均P<0.01)。结论针对神经传导检查正常的DPN患者,标准化F波潜伏期优于常规F波潜伏期,其中肢长标准化F波潜伏期的诊断价值优于身高标准化F波潜伏期。标准化F波潜伏期可作为临床诊断DPN的一个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系统病 F波 标准化F波潜伏期 ROC曲线
下载PDF
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与口服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苏红燕 靳维华 +1 位作者 王斌 梁国威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与口服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对10名健康志愿受试者采用开放交叉随机试验,分别予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540mg(相当于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或口服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均用药7日...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与口服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对10名健康志愿受试者采用开放交叉随机试验,分别予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540mg(相当于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或口服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均用药7日。于用药前、用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6小时、12小时、24小时及第7日晨抽取受试者的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观察用药前后两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后15分钟、30分钟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38±5)%、(23±4)%,口服阿司匹林为(48±5)%及(33±5)%,两者比较及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的作用最高峰出现在用药后30分钟,而口服阿司匹林作用最高峰出现在用药后60分钟。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无明显不良反应,口服阿司匹林2例出现反酸。结论: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赖氨酸盐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且比口服阿司匹林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不能口服且要求起效快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赖氨酸盐 血小板聚集率 静脉注射 口服给药
下载PDF
褐藻多糖硫酸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珊珊 徐志伟 +2 位作者 桑文文 王伟英 杨旭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FPS低剂量组(MCAO+FPS 50 mg/kg)、FPS高剂量组(MCAO+FPS 100 mg/kg),每组12只。假... 目的探讨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FPS低剂量组(MCAO+FPS 50 mg/kg)、FPS高剂量组(MCAO+FPS 100 mg/kg),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MCAO组、FPS低剂量组、FPS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后FPS低、高剂量组予鼠尾静脉注射FPS50、100 mg/kg。对所有大鼠按照Longa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TC法测量脑梗死体积;蛋白印迹法测定Nrf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比较,FPS低、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F-E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FPS高剂量组神经功能评分、Nrf2蛋白表达改变得更为显著(P<0.05,P<0.01);FPS高剂量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结论 FPS通过提高Nrf2的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多糖硫酸酯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钙敏感受体、拟钙剂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心血管钙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红杰 肖跃飞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11期22-25,共4页
肾功能损害伴随着钙、磷和维生素D代谢紊乱,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这些矿物质代谢紊乱与软组织钙化相关,特别是动脉、心脏瓣膜和心肌,最终增加CKD患者死亡风险。SHPT导致心血管钙化可能通过甲状旁腺激素(PTH)作用受影响... 肾功能损害伴随着钙、磷和维生素D代谢紊乱,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这些矿物质代谢紊乱与软组织钙化相关,特别是动脉、心脏瓣膜和心肌,最终增加CKD患者死亡风险。SHPT导致心血管钙化可能通过甲状旁腺激素(PTH)作用受影响和心血管钙敏感受体(CaR)表达下降[1]。本文就钙敏感受体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敏感受体 拟钙剂 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血管钙化
下载PDF
位置矢量分析在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明 代欣 +1 位作者 李炜垣 宋桂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0期913-914,共2页
目的探讨位置矢量分析在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评定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平衡仪分别对30例健康志愿者和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静止、睁眼条件下,双脚站立位时的平衡功能进行检查。其中10例偏瘫患者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后进行检查。结果正常组位置... 目的探讨位置矢量分析在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评定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平衡仪分别对30例健康志愿者和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静止、睁眼条件下,双脚站立位时的平衡功能进行检查。其中10例偏瘫患者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后进行检查。结果正常组位置矢量图以前-后型为主;脑卒中偏瘫患者左-右型最多,斜型次之。脑卒中患者的位置矢量值均明显大于正常人(P<0.01)。1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站立时姿势控制能力部分改善,治疗前后6个方向的检测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位置矢量分析在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诊断和跟踪康复训练疗效方面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 位置矢量
下载PDF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抢救重症急性中毒29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艺萍 任之翔 常玲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891-892,共2页
关键词 肾透析 血液灌注 中毒 治疗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因氯吡格雷低反应性改为高维持量及替格瑞洛后血小板抑制率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温宏峰 白晋 +3 位作者 才丽娜 贺大权 李继来 王培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31-934,共4页
目的探讨用血栓弹力图评价符合双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因氯吡格雷低反应性,改为高维持剂量及改服替格瑞洛后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双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应用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氯吡格... 目的探讨用血栓弹力图评价符合双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因氯吡格雷低反应性,改为高维持剂量及改服替格瑞洛后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双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应用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氯吡格雷75 mg/qd)前及后7 d,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患者的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性者96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剂量组(氯吡格雷75 mg/qd,32例)、高维持量组(氯吡格雷150 mg/qd,32例)和替格瑞洛组(替格瑞洛90 mg/bid,32例),3组阿司匹林继续按原剂量服用。分组后3组按新方案治疗7 d,再次复查血栓弹力图。结果分组后高维持量组及替格瑞洛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较常规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均未发生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替格瑞洛组发生1例轻度呼吸困难。替格瑞洛组高于同一时间点高维持量组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P<0.05)。结论针对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低反应性,替格瑞洛及双倍剂量的氯吡格雷均能有效降低血小板的高反应性,并且替格瑞洛的作用更为明显,且未增加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替格瑞洛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急性期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瑞 付英 +2 位作者 杜继臣 李继来 王培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64-2265,共2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急性期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普罗布考,分别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急性期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普罗布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及6月测定血脂和oxLDL水平,并以神经功能评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显效率分别为76.67%和93.33%,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治疗组TC、TG、LDL-C及oxLD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而HDL-C明显增高(P<0.05)。结论普罗布考通过降低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急性期血清oxLDL水平来减少神经元的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脑梗死 代谢综合征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
下载PDF
4F与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行冠脉造影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鹏 李镝 +2 位作者 靳维华 曲涛 王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9期1602-1603,共2页
目的研究使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及与5F共用型造影导管的区别。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54例,按其造影开始时选用的共用型造影导管不同分为4F导管组(n=143)和5F导管组(n=211)。对比观察两组... 目的研究使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及与5F共用型造影导管的区别。方法选择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患者354例,按其造影开始时选用的共用型造影导管不同分为4F导管组(n=143)和5F导管组(n=211)。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痉挛和闭塞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造影成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平均X线透视时间及手术操作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导管打折率及痉挛发生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血管闭塞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使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与常用的5F造影导管相比造影成功率无明显差异;采用4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明显延长,且导管打折率增加,但痉挛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桡动脉 共用型造影导管
下载PDF
心电图墓碑形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及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肖毅 李镝 +1 位作者 闫德春 王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3期209-20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 左心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