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瘢痕疙瘩遗传基因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赵竟伊 祁佐良 蔡景龙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瘢痕疙瘩是一种创伤后局部皮肤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以及胶原异常聚集所致的良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遗传基因、细胞因子、炎症递质、免疫应答、环境因素等均起一定作用。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导致瘢痕疙瘩发病的重... 瘢痕疙瘩是一种创伤后局部皮肤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以及胶原异常聚集所致的良性疾病。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遗传基因、细胞因子、炎症递质、免疫应答、环境因素等均起一定作用。其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导致瘢痕疙瘩发病的重要原因。瘢痕疙瘩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存在家系多个成员患病、双胞胎同时患病、有色人种发病率较高等现象。有关瘢痕疙瘩基因表达、遗传易感性及基因多态性等方面的研究将为发现易感人群、早期预防及研究理想的防治策略提供宝贵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易感基因 遗传特性
下载PDF
聚集蛋白多糖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竟伊 靳小雷 +5 位作者 宗宪磊 杨晓楠 都乐 宋国栋 蔡景龙 祁佐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聚集蛋白多糖(Aggrecan)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临床收集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各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其中Aggrecan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ggrecan在瘢痕疙瘩及正... 目的:探讨聚集蛋白多糖(Aggrecan)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临床收集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各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蛋白印迹方法检测其中Aggrecan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ggrecan在瘢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皆有表达,但在瘢痕疙瘩中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集蛋白多糖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其可能参与瘢痕疙瘩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蛋白多糖 瘢痕疙瘩 细胞外基质 表达
下载PDF
微等离子射频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浅表性和增生性瘢痕 被引量:10
3
作者 全根 孙红河 +1 位作者 任文明 蔡景龙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微等离子射频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浅表性和增生性瘢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面部和四肢浅表性瘢痕和轻度增生性瘢痕患者,进行微等离子射频治疗,每2个月治疗1次,治疗2~3次后,进行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每月1次,共治疗2~3次;全疗程... 目的探讨微等离子射频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浅表性和增生性瘢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面部和四肢浅表性瘢痕和轻度增生性瘢痕患者,进行微等离子射频治疗,每2个月治疗1次,治疗2~3次后,进行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每月1次,共治疗2~3次;全疗程结束后3个月对瘢痕进行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瘢痕治疗痊愈率12.5%,显效率50%,有效率34.3%,无效率3.2%,总有效率为62.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微等离子射频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瘢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微等离子射频 窄谱强脉冲光
下载PDF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在家族性瘢痕疙瘩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竟伊 靳小雷 +2 位作者 宗宪磊 蔡景龙 祁佐良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2-128,共7页
目的 通过比较家族聚集性瘢痕疙瘩(FK)和散发性瘢痕疙瘩(SK)、增生性瘢痕(HS)、正常皮肤(NS)组织样本间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筛选出与FK关系密切的蛋白,以期找到其特异性标志物,探索相关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 目的 通过比较家族聚集性瘢痕疙瘩(FK)和散发性瘢痕疙瘩(SK)、增生性瘢痕(HS)、正常皮肤(NS)组织样本间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筛选出与FK关系密切的蛋白,以期找到其特异性标志物,探索相关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对FK、SK、HS、NS 4组,每组6例样本,分别进行酶解、标记及串联质谱分析,进行分子生物学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随机挑选2种差异蛋白以蛋白质印迹法进行验证.采用SPSS 16.O软件,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4组蛋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出变化倍数在1.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结果 测定到蛋白质共2 450种,其中各组间差异蛋白数量及情况:与NS相比,FK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250种,下调的蛋白有281种;SK中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281种,下调的蛋白有232种;HS中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199种,下调的蛋白有233种.与SK相比,FK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64种,下调的蛋白有164种;HS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79种,下调的蛋白有169种;与HS相比,FK特异性表达上调的蛋白共124种,下调的蛋白有115种.这些差异蛋白在细胞外基质、细胞黏附及生物代谢等多条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中集中分布.蛋白印迹法验证结果表明2种差异蛋白(P3H1和RCN-3)变化趋势与iTRAQ技术检测结果相同.结论 iTRAQ技术能较好地显示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将有助于揭示其发病机制,找到其特异性标志物用于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蛋白质组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