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MUC1、MUC2及MUC5AC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晓辉 徐迎新 +2 位作者 李荣 刘洪一 张敏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制备黏蛋白(MUC)检测用蛋白芯片,应用该芯片定量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MUC1、MUC2及MUC5AC含量,探讨其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利用MUC1、MUC2及MUC5AC的单抗及多抗,制备黏蛋白芯片,采用免疫荧光原理进行检测,并用癌胚抗原(CEA)作... 目的制备黏蛋白(MUC)检测用蛋白芯片,应用该芯片定量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MUC1、MUC2及MUC5AC含量,探讨其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利用MUC1、MUC2及MUC5AC的单抗及多抗,制备黏蛋白芯片,采用免疫荧光原理进行检测,并用癌胚抗原(CEA)作为指标,检测3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及30例非肿瘤患者与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MUC的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UC1(5.25±2.37vs3.65±1.82U/ml,P<0.01),MUC2(4.28±2.14vs2.73±1.63U/ml,P<0.01),MUC5AC(5.04±3.20vs3.16±1.57U/ml,P<0.05)和CEA(8.58±3.48vs5.36±2.58μg/L,P<0.05)水平均显著增高。MUC1、MUC2、MUC5AC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分期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相关,MUC1、MUC5AC在低分化肿瘤中的表达高于高中分化肿瘤,而MUC2在高中分化肿瘤中阳性表达较多。定量检测血清MUC作为结直肠癌诊断指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单一MUC中MUC1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好,分别达到82.1%、78.1%,而联合诊断(即3种MUC中至少两种阳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96.2%、85.3%。结论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血清MUC1、MUC2及MUC5AC水平,此法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并对其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类 结直肠肿瘤 蛋白质阵列分析
下载PDF
外科微创化研究展望 被引量:6
2
作者 徐迎新 孟宪钧 黄志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3-293,共1页
关键词 外科微创化 研究 展望 小切口
原文传递
辅助腹腔复苏对休克大鼠肠系膜淋巴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王新友 李荣 徐迎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18-1320,共3页
目的探讨辅助腹腔复苏(IR)对失血性休克(HS)大鼠肠系膜淋巴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股动脉放血法制作HS大鼠模型,在HS或假休克(SS)后60min行传统方法(CR)或CR联合辅助腹腔复苏(CR+IR)。实验大鼠分为6组:①SS组(n=4),②SS+CR组(n=4),③SS+CR... 目的探讨辅助腹腔复苏(IR)对失血性休克(HS)大鼠肠系膜淋巴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股动脉放血法制作HS大鼠模型,在HS或假休克(SS)后60min行传统方法(CR)或CR联合辅助腹腔复苏(CR+IR)。实验大鼠分为6组:①SS组(n=4),②SS+CR组(n=4),③SS+CR+IR组(n=4),④HS组(n=4),⑤HS+CR组(n=5),⑥HS+CR+IR组(n=5)。所有HS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40mmHg,SS大鼠仅行动脉插管不放血,CR处理时静脉给予乳酸林格液(80ml/kg),IR处理时在CR的基础上同时腹腔注射腹膜透析液20ml/只。复苏后2h剖腹收集肠系膜淋巴液,测定与淋巴液共培养后的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取回肠组织,光镜下观察肠黏膜绒毛形态,评价肠黏膜损伤程度。结果HS组肠系膜淋巴活性显著高于SS组。与CR处理比较,CR+IR能显著抑制休克肠系膜淋巴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作用(P<0.05),降低休克淋巴的活性水平。HS组肠黏膜绒毛顶端损伤增多,与SS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与CR处理相比,CR+IR能明显减轻肠黏膜绒毛的损伤(P<0.01)。结论在CR基础上进行IR能有效保护肠道屏障的完整性,降低休克后肠系膜淋巴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肠系膜淋巴 中性粒细胞 呼吸爆发 液体复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