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小说海洋书写中的海洋意识——以“三言二拍”与《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为中心
1
作者 程雁群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明人小说中的海洋书写数量多、涉及面广,折射出明代海洋生活和明人的海洋意识,是研究明代海洋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明代人在海洋意识方面,呈现出官方与民间二元分野的状况,在明代小说中官方与民间对海洋认知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二者对... 明人小说中的海洋书写数量多、涉及面广,折射出明代海洋生活和明人的海洋意识,是研究明代海洋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明代人在海洋意识方面,呈现出官方与民间二元分野的状况,在明代小说中官方与民间对海洋认知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二者对海洋财富和海洋商贸活动认识方面的观念差异。明人小说中呈现的海洋书写重点突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海洋商业和海洋政治军事意识,二者分别体现在对私人海洋贸易多方面的认知,对倭寇的构成及其具体情况的了解。梳理回顾明人小说中的海洋书写具有抽离西方“殖民”视角、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小说 海洋书写 海洋意识 再认识
下载PDF
三维景观视域下的俄罗斯作家普里什文研究——以《大自然的日历》和《林中水滴》为例
2
作者 周丹丹 《关东学刊》 2024年第2期99-105,共7页
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自然文学”概念于20世纪下半叶兴盛于美国,它以描写自然为主,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写实的方式来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入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程虹认为欣赏自然文学作品应分为三个维度:风景、声景及心景... 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自然文学”概念于20世纪下半叶兴盛于美国,它以描写自然为主,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写实的方式来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入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程虹认为欣赏自然文学作品应分为三个维度:风景、声景及心景。三种维度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自然文学独特的魅力和审美情趣。俄罗斯作家普里什文一生将“自然”作为创作的唯一主题,被誉为俄罗斯大自然的歌手,俄罗斯自然文学的代表作家。本文以普里什文的自然文学作品《大自然的日历》《林中水滴》为例,通过风景、声景及心景三种维度来立体地诠释俄罗斯自然文学的审美情趣和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文学 三维景观 普里什文
下载PDF
“2023年屈原及楚辞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九届年会”综述
3
作者 于静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2023年4月8日至12日,屈原及楚辞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在湖北秭归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屈原学会、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宜昌市屈原文化研究院、秭归县人民政府承办,湖北省屈原研究会、湖南理工学院协办。来自中国内地... 2023年4月8日至12日,屈原及楚辞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在湖北秭归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屈原学会、宜昌市人民政府主办,宜昌市屈原文化研究院、秭归县人民政府承办,湖北省屈原研究会、湖南理工学院协办。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地的240余位楚辞学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会议共收到论文210余篇,内容涉及屈原及楚辞研究的各个方面,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学 楚辞研究 中国屈原学会 湖南理工学院 湖北秭归 屈原 港澳台地区 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从困顿的“人”到自由的“仙”:论民族舞剧《李白》中的李白形象
4
作者 卢莉 姚舒月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3,共9页
自古以来,各种文艺作品中存在丰富的李白形象书写,大多集中于李白傲岸、潇洒的个性和不可超越的才情。然而民族舞剧《李白》在塑造李白狂傲、洒脱等形象的同时,深入到李白内心,以诗、乐、舞相结合的形式,塑造了一位从“人”到“仙”转... 自古以来,各种文艺作品中存在丰富的李白形象书写,大多集中于李白傲岸、潇洒的个性和不可超越的才情。然而民族舞剧《李白》在塑造李白狂傲、洒脱等形象的同时,深入到李白内心,以诗、乐、舞相结合的形式,塑造了一位从“人”到“仙”转变的形象,表达了李白对于政治仕途的渴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李白 形象塑造
下载PDF
韩愈杂文首创成语的语言文化分析
5
作者 武丽娜 《焦作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韩愈对丰富汉语成语有重要贡献。以《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为工具书,从《韩愈全集》八卷文集中共检索出韩愈首创成语151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47篇杂文(含杂著)中的53条首创成语进行了语法、语义和文化分析,总结出韩... 韩愈对丰富汉语成语有重要贡献。以《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为工具书,从《韩愈全集》八卷文集中共检索出韩愈首创成语151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对47篇杂文(含杂著)中的53条首创成语进行了语法、语义和文化分析,总结出韩愈杂文中首创成语的结构特点、语义变化和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杂文 首创成语 语言分析 文化分析
下载PDF
以“水”为线索看丰台中部地区发展的前世今生
6
作者 张嘉雯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76,共3页
北京自金中都建都以来已经走过870余年,其底蕴之深厚,文化之灿烂,彰显了首都自身强大的影响力。丰台区作为北京的城六区之一,自金中都始,一直在西南守护着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丰台区,原宛平县地,金中都时为大兴府治,元大都时为大都路治... 北京自金中都建都以来已经走过870余年,其底蕴之深厚,文化之灿烂,彰显了首都自身强大的影响力。丰台区作为北京的城六区之一,自金中都始,一直在西南守护着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丰台区,原宛平县地,金中都时为大兴府治,元大都时为大都路治,明、清时期为顺天府治。民国时期,宛平县划归河北省,县政府迁至拱极城。1952年撤宛平县制,宛平城归新更名的丰台区(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原第十二区更名为“丰台区”)管辖,并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宛平县 金中都 宛平城 元大都 大兴府 丰台区 前世今生 大都路
下载PDF
明清忆语体文学中的艳情因素及其情爱书写新变
7
作者 张帆 陈婷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66-172,184,共8页
忆语体是明末至民初由文人撰写,以“忆语”“琐语”等为题名的自传性抒情文学,内容多为悼念妻妾,追忆个人家庭婚恋生活。忆语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艳情描写,在内容题材、创作心理、细节描写等方面与中国古代艳情文学多有共同之处。然而,不... 忆语体是明末至民初由文人撰写,以“忆语”“琐语”等为题名的自传性抒情文学,内容多为悼念妻妾,追忆个人家庭婚恋生活。忆语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艳情描写,在内容题材、创作心理、细节描写等方面与中国古代艳情文学多有共同之处。然而,不同于寻常艳情作品对于男女欢爱的一味铺陈,忆语体对“情”的关注点不再是“艳”,而是强调其“真”与“深”,这决定了它的情爱书写于艳情之外更有新变。忆语体是一种“例外创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首次详尽叙述了男女间的相知相恋经过及婚后生活;忆语体文笔清雅克制,其情感描写具有以“清”正“情”、以“理”节“情”的特点;忆语体传主形象体现了传统文人的趣味好尚,作品内容充满文人意趣。这些新变影响了民初自叙传文言小说的创作,使得忆语体成为明清文学向近代文学转化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语体 情爱书写 艳情因素 新变
下载PDF
论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韩愈形象
8
作者 马怡茗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韩愈的名儒形象在唐五代笔记小说中走向了仙道化,其仙道化塑造有三大标志:能识丹篆、死后从圣讨伐敌国和牡丹现诗预知命运。韩愈形象仙道化塑造的历史依据,是韩愈生平经历与诗文文献中流露的亲道倾向。韩愈形象向仙道转化的深层原因是... 韩愈的名儒形象在唐五代笔记小说中走向了仙道化,其仙道化塑造有三大标志:能识丹篆、死后从圣讨伐敌国和牡丹现诗预知命运。韩愈形象仙道化塑造的历史依据,是韩愈生平经历与诗文文献中流露的亲道倾向。韩愈形象向仙道转化的深层原因是中晚唐战乱与庸政的社会背景下,士人无力兴国与求仙避世的矛盾心理。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韩愈形象是唐末士人孤独彷徨身影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笔记小说 韩愈 仙道
下载PDF
福建方志所见王阳明行迹与年谱的对读--兼议方志中文学资料的纪实性与虚构性
9
作者 李佳纹 《铜仁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王阳明一生两次半入闽。他游历武夷、征战汀漳、驻军上杭、置县平和,不仅在福建进行社会治理和军事活动,还施行德政、传道讲学、兴办文教,用心学思想教化闽中文人,与闽地结下不解之缘。因此,福建地方志中就保存了大量王阳明在闽地的行... 王阳明一生两次半入闽。他游历武夷、征战汀漳、驻军上杭、置县平和,不仅在福建进行社会治理和军事活动,还施行德政、传道讲学、兴办文教,用心学思想教化闽中文人,与闽地结下不解之缘。因此,福建地方志中就保存了大量王阳明在闽地的行迹、传记、诗文作品和后学信息。这些材料与《阳明先生年谱》《王阳明先生图谱》以及阳明后学的书写存在一定出入,尤其是关于王阳明在福建的第一次行迹的记载差异较大。对这些差异进行梳爬考证,一方面可以纠正和落实王阳明入闽的时间与路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探知地方志在传人记事方面的特殊机制,揭示其中文学资料纪实与虚构并存的价值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福建 地方志 年谱
下载PDF
王伯沆《红楼梦》评点中的互文性阐释
10
作者 李若然 《曹雪芹研究》 2024年第1期155-169,共15页
王伯沆《红楼梦》评点具有明显的互文性特点,他引用诗词曲赋、小说、散文等内容对《红楼梦》进行互文性的阐释:引用不同文本解读人物的性格与状态,分析人物塑造的技巧;点出书中的意境,还原小说情境,解读《红楼梦》的情节设计与建构;探... 王伯沆《红楼梦》评点具有明显的互文性特点,他引用诗词曲赋、小说、散文等内容对《红楼梦》进行互文性的阐释:引用不同文本解读人物的性格与状态,分析人物塑造的技巧;点出书中的意境,还原小说情境,解读《红楼梦》的情节设计与建构;探究字词来源与语言风格;将《红楼梦》与传统文化相联系,展现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内涵。不同文体的阐释功能彼此交叉,存在共性,但又略有侧重。但与其他评点家相比,王伯沆引用其他文本进行阐释的评点数量更多,功能区分也较为清晰,而这与他渊博的学识密不可分。但也需注意王伯沆引用的一些文献,出处并不准确,在阅读中需要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伯沆 评点 红楼梦互文性
下载PDF
论柳宗元永州散文中的“缧囚意识”——兼论其对时空观的影响
11
作者 吴敏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7-42,共6页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创作的散文具有强烈的“缧囚意识”,这种“缧囚意识”是指柳宗元在永州散文创作中体现的罪人观念。这种“缧囚意识”是与屈原、贾谊等前人“骚怨精神”一脉相承。它具体表现在柳宗元在行文过程中不断地强调自己的“拘...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创作的散文具有强烈的“缧囚意识”,这种“缧囚意识”是指柳宗元在永州散文创作中体现的罪人观念。这种“缧囚意识”是与屈原、贾谊等前人“骚怨精神”一脉相承。它具体表现在柳宗元在行文过程中不断地强调自己的“拘囚”困境和自身的“囚人”的身份,这深刻地影响了他对永州空间符号和时间观念的建构。在空间建构方面,他一方面受困于永州的狭小空间,一方面以文明者的身份凝视永州山水。在时间观念方面,一方面他以被贬永州为时间节点,将自己生命阶段划分为前后两期;一方面他对时间流逝,自己却受困于永州一事无成表示无奈和焦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缧囚意识” 罪人观念 永州空间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生的认识与实践
12
作者 任丽梅 王黎黎 《观察与思考》 2021年第6期65-73,共9页
文化民生是民生改善的关键领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动文化民生的探索与实践,逐渐走出了一条"以文育民""以文化民&quo... 文化民生是民生改善的关键领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动文化民生的探索与实践,逐渐走出了一条"以文育民""以文化民""以文惠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生的路径,夯实了立国之基,铸造了兴国之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民生建设面临着社会知识化、经济文化化与创新大众化的新环境和人民对文化的个性化、多元化与品质化的新要求,未来文化民生建设仍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抓好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扎实推进文化强国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民生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老年流动人口语言学习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娟娟 《中国成人教育》 2021年第18期26-30,共5页
本文调查了在京非务工经商型的老年流动人口的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和语言能力方面的状况。结果显示,老年流动人口流入北京后,其语言经历了再社会化的过程,普通话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但老年流动人口普通话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仍有一... 本文调查了在京非务工经商型的老年流动人口的语言使用、语言态度和语言能力方面的状况。结果显示,老年流动人口流入北京后,其语言经历了再社会化的过程,普通话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但老年流动人口普通话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仍有一定难度,家庭方言代际传承也出现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流动人口 老年教育 语言学习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孝文化国际传播策略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妍 《新媒体研究》 2019年第2期108-109,共2页
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中华传统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内容。身处新媒体时代的有利背景下,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中国孝文化国际传播的可能性及孝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新媒体时代我国孝文化国际传播的可行性策... 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中华传统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内容。身处新媒体时代的有利背景下,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中国孝文化国际传播的可能性及孝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新媒体时代我国孝文化国际传播的可行性策略,努力构建孝文化多角度、多渠道、多路径的跨文化传播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孝文化 国际传播
下载PDF
杨万里诗学中的意、象、言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瑞卿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33,共9页
杨万里通过阐释《易》中的意、象、言符号系统,生发出"因辞求象,象不能外乎辞,因象求道,道不能外乎象"的意、象、言理论。在其诗学中,这一哲学逻辑得以转换为诗学逻辑,而有"万象毕来""意在句中"之论,从... 杨万里通过阐释《易》中的意、象、言符号系统,生发出"因辞求象,象不能外乎辞,因象求道,道不能外乎象"的意、象、言理论。在其诗学中,这一哲学逻辑得以转换为诗学逻辑,而有"万象毕来""意在句中"之论,从而形成内蕴儒家言意传统、结构谨严邃密的诗学体系。"万象毕来"论基于杨万里建构的独特的心物关系,更源于他对自然物象的青睐;他论证并建立了凭借自然现象以窥见事理悔吝、入于道境的逻辑,类推于诗学,通过感发自然物象而进入到审美自由便属水到渠成。"意在句中"论建立在杨万里认为事理或意义可以被象与辞表达这一观念之上,将意义通过句子的细致表达与言外之意的生成是并行不悖的,言外之意的存在依赖于辞藻字句的精心结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理 穷神而知化 自然现象 句法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辛鹏宇 《天津电大学报》 2021年第2期11-15,共5页
充分发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在讲授专业知识时,教师可以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借助雨课堂、问卷星等技术手段,采用实景教学、主题辩论、作品演绎、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建构... 充分发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在讲授专业知识时,教师可以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借助雨课堂、问卷星等技术手段,采用实景教学、主题辩论、作品演绎、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建构“交互式”课堂。通过加大过程性评价,可使评价方式实现多元化与信息化,实现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交互式教学 过程性评价
下载PDF
伪满日语文献《满洲评论》与中日领土领海问题研究
17
作者 祝力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5-170,共6页
伪满时期的日语文献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为追根溯源地解读当代中日关系提供了史料依凭,同时也为今天的中日领土领海等现实问题的研究开拓了全新的视野。本文以伪满时期日语文献中较为典型的《满洲评论》作为切入点,尝试厘清该文献... 伪满时期的日语文献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为追根溯源地解读当代中日关系提供了史料依凭,同时也为今天的中日领土领海等现实问题的研究开拓了全新的视野。本文以伪满时期日语文献中较为典型的《满洲评论》作为切入点,尝试厘清该文献资料中所记载的中日领土领海问题的历史线索,从前人未曾触及的日文史料角度来解析中日领土领海争端的历史形成及其背后成因,进而阐明伪满日语文献之于当代中日关系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探讨以文献推进当代研究多维度视角的全新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中日领土领海问题 伪满洲国 《满洲评论》
下载PDF
“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18
作者 黄园园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1-185,共5页
2019年12月28日至29日,"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多名学者参加会议研讨,200多位来自社会各界的红迷听会。会议围绕作者家世、版本成书、文化艺术、文物文献等议题展... 2019年12月28日至29日,"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多名学者参加会议研讨,200多位来自社会各界的红迷听会。会议围绕作者家世、版本成书、文化艺术、文物文献等议题展开讨论。作为"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的重要延伸活动,本次研讨会意在借展览之机,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博物馆 曹雪芹《红楼梦》 会议研讨 学术交流 最新研究成果 文化展 学术研讨会 学术成果
下载PDF
唐代宫怨七绝中的空间书写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园园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第1期12-18,共7页
宫怨是唐代七绝中的一大重要主题,七绝的艺术特点是诗人将情感倾注于凝练的典型空间之中,宫怨七绝在营造空间时呈现出一种特殊性。宫怨七绝代言体的本质是男性诗人对女性生存空间的想象与描摹,这种空间想象是对宫怨赋中的物象以及空间... 宫怨是唐代七绝中的一大重要主题,七绝的艺术特点是诗人将情感倾注于凝练的典型空间之中,宫怨七绝在营造空间时呈现出一种特殊性。宫怨七绝代言体的本质是男性诗人对女性生存空间的想象与描摹,这种空间想象是对宫怨赋中的物象以及空间架构的一种借鉴。相比于宫怨赋中对后宫实体空间的描摹,男性代言体诗人由于缺乏后宫生存的现实经验,所以宫怨七绝中对后宫空间的构造多是粗笔勾勒,缺少细节刻画。然而男性诗人凭借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用静态空间并置、虚实空间转换以及动态媒介的空间点染等方法,使得以单一怨情为主的宫怨题材在唐代七绝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宫怨七绝 空间想象 空间转换
下载PDF
考镜源流 守正开新——读方铭先生《孔子暨儒学文化研究文集》
20
作者 冯茂民 《阴山学刊》 2021年第6期47-51,67,共6页
方铭先生所著《孔子暨儒学文化研究文集》分为三个部分:上编是道与道统问题研究,中编是经学与文学问题研究,下编是思想史与文化问题研究。方铭先生的研究重视历史的复原和出土文献的利用,正本清源,推阐幽微,以期接续传统,开出新的学术风... 方铭先生所著《孔子暨儒学文化研究文集》分为三个部分:上编是道与道统问题研究,中编是经学与文学问题研究,下编是思想史与文化问题研究。方铭先生的研究重视历史的复原和出土文献的利用,正本清源,推阐幽微,以期接续传统,开出新的学术风气,这既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的远见卓识,又体现了他作为一名人文学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铭 《孔子暨儒学文化研究文集》 学术研究 人文学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