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诗论》与孔子文学目的论的再认识 被引量:20
1
作者 方铭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36,共4页
2001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内容包括《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其中由29支竹简构成的《孔子诗论》,对于孔子及《诗经》研究乃至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国艺术史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2001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内容包括《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其中由29支竹简构成的《孔子诗论》,对于孔子及《诗经》研究乃至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国艺术史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本刊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联合于2002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了《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先秦诗学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从事古文字、文物考古、古文献、先秦文学史、先秦历史、先秦艺术史、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学者,共同就《孔子诗论》的整理与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文化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讨论。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繁荣学术的精神,从与会专家的论文中选录部分作为一组笔谈发表,以期促进对这批新出版竹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邦风 《孔子诗论》 国风 诗序 佚诗 中国文学史 诗篇 竹简 大夏 战国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合法性质疑 被引量:9
2
作者 路文彬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1-76,共6页
由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同其他学科在学科自身内部一直存在着界限暧昧的问题,诸多富有价值的理论课题因此无法得以展开。特别是文学史写作实践中存在的重历史、轻文学现象,及其研究过程中固有的国家意识缺席,以及视觉中心主义思维范式,则从... 由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同其他学科在学科自身内部一直存在着界限暧昧的问题,诸多富有价值的理论课题因此无法得以展开。特别是文学史写作实践中存在的重历史、轻文学现象,及其研究过程中固有的国家意识缺席,以及视觉中心主义思维范式,则从根柢上束缚和偏离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旨趣。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合法性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科界限 国家意识 视觉范式
下载PDF
老舍与“京味儿”文学的未来生长空间 被引量:5
3
作者 路文彬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71,共6页
我们今天一向津津乐道的"京味儿"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片面的。说其"片面",就是因为老舍所表征的那种"平民性"几乎全盘遮蔽了"京味儿"文化理应同时拥有的"贵族性"。此外,随着全球化... 我们今天一向津津乐道的"京味儿"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片面的。说其"片面",就是因为老舍所表征的那种"平民性"几乎全盘遮蔽了"京味儿"文化理应同时拥有的"贵族性"。此外,随着全球化时代趋同力量的渗透,"京味儿"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的现实在场必将濒临终结的命运,所有那些试图突破"京味儿"的时限而将其永恒化的努力都不过是一种变味儿的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京味儿” “平民说”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反抗·希望·拯救: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伦理性缺欠 被引量:4
4
作者 路文彬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8-174,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在崛起之时,尽管大力主张自由和个性的权利,却未能在真理意义上对其加以深刻探讨和追求,进而造成了自由后续力量的匮乏以及个性的未完成。结果,由此所该承担的一系列伦理责任在绝大多数作家那里也都遭到了一致性拒绝。
关键词 反抗 希望 拯救 自由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笔谈 被引量:1
5
作者 傅璇琮 邓绍基 +6 位作者 张海明 蒋寅 刘石 钱志熙 张晶 左东岭 韩经太 《湖南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96-96,共1页
2001年4月 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邀请北京部分高 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古典文学专家,就“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建构”的课题,围 绕“古典文学对华夏民族性、传统人格形成的影响、“古典文学... 2001年4月 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邀请北京部分高 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古典文学专家,就“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建构”的课题,围 绕“古典文学对华夏民族性、传统人格形成的影响、“古典文学中表现的社会思潮和时代精神”、 “古典文学中表现的文人心态”、“古典文学对于精神史研究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现 将部分学者的发言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史 传统人格 华夏民族 文学史 古代文学
下载PDF
爱情幻像下的女性本质疏离——女权主义文学新论 被引量:3
6
作者 路文彬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106,共5页
长久以来,女人始终就是作为男人的消费品而存在的;彼此之间的商业关系决定了所谓的爱情其实往往就是男人炮制出来的一种神话,其中渗透着男权主义的自恋思想。只要女性继续迷恋于这种爱情,她们便注定不可能发现自己的真正本质。
关键词 女权主义 爱情 痛苦 幸福 消费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羞耻感问题 被引量:8
7
作者 路文彬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2002年第4期173-181,共9页
从伦理哲学的角度来看 ,羞耻感之于人类是一种具有本能自我保护作用的心理现象 ,亦是显示人类优越于动物的高贵生命意识 ,其中潜藏着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念。然而时至今日 ,羞耻感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却已经格外淡漠 ,甚至遭到了人们的蓄意敌... 从伦理哲学的角度来看 ,羞耻感之于人类是一种具有本能自我保护作用的心理现象 ,亦是显示人类优越于动物的高贵生命意识 ,其中潜藏着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念。然而时至今日 ,羞耻感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却已经格外淡漠 ,甚至遭到了人们的蓄意敌视。这种情状的发生 ,固然是由多种原因促成 ,但文学所起的作用尤其不可低估。本论文的旨意就是试图明确文学在这一问题上应该负有的责任 ,通过对 2 0世纪以降中国文学事实的剖析 ,透视出它究竟是如何参与对于人类羞耻感的解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学 羞耻感
下载PDF
试论澳门女性文学 被引量:4
8
作者 阎纯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46-61,共16页
澳门是中国一个曾经特殊、现在依然有些特殊的地域;但是她的文学历史则由近于元典的中华文化作为"脐带"所连接。澳门女性文学的星火肇始于民初,历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缓慢发展,至80年代才借大陆文学之春风而欣欣向荣,其小说... 澳门是中国一个曾经特殊、现在依然有些特殊的地域;但是她的文学历史则由近于元典的中华文化作为"脐带"所连接。澳门女性文学的星火肇始于民初,历经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缓慢发展,至80年代才借大陆文学之春风而欣欣向荣,其小说、散文、诗歌均有可以跻身中华文学历史之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女性文学 历史与现状 作家与创作
下载PDF
凝视与倾听——试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视听审美范式问题 被引量:15
9
作者 路文彬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2-87,共6页
视觉与听觉属于审美消费过程中的两种范式,前者偏重于理性,后者偏向于感性。以古希腊哲学为基准确立起来的西方形而上学正是以视觉为本位的,而中国古代老庄哲学构建起的则恰是与其截然相反的听觉中心主义传统。如此两种哲学传统直接促... 视觉与听觉属于审美消费过程中的两种范式,前者偏重于理性,后者偏向于感性。以古希腊哲学为基准确立起来的西方形而上学正是以视觉为本位的,而中国古代老庄哲学构建起的则恰是与其截然相反的听觉中心主义传统。如此两种哲学传统直接促成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学艺术样式。但“五四”启蒙运动对于西方理性的推崇和借用,消弭了中国这种听觉范式的文学艺术品格,将其引向了视觉中心主义的道路。这一道路通向当代之后,愈走愈远,致使文学艺术严重疏镦了情感,转向欲望的无节制膨胀。文学艺术不再是丰富人们的感受,而是剥夺人们的感受,将读者训练成冷漠的“凝视”者和“窥视”者,进而遏抑住他们想象的冲动。特别是当下这个所谓“读图时代”的来临,更是表明了人们仍然还没有意识到视觉对于我们的无情剥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听觉 审美范式 中国当代文学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与教学中的伦理维度缺失 被引量:1
10
作者 路文彬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25-30,共6页
传统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与教学无一例外地忽略了该门课程的伦理学意义,这使得那些在美学层面已然失却当下意义的文本因此遭遇了重新讲授的尴尬。而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从伦理学这一维度入手,就不难发现,这些正在休眠的大量文本里其实... 传统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与教学无一例外地忽略了该门课程的伦理学意义,这使得那些在美学层面已然失却当下意义的文本因此遭遇了重新讲授的尴尬。而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从伦理学这一维度入手,就不难发现,这些正在休眠的大量文本里其实处处潜藏着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写作 教学 伦理问题
下载PDF
论林海音的文学史地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阎纯德 《华文文学》 2003年第5期51-56,共6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段,而20世纪的“台湾文学”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组成部分的灿烂光环。林海音在20世纪的台湾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成就不仅表现在为台湾女性文学奠基之重大作用,还表现在身为... 在中国文学史上,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段,而20世纪的“台湾文学”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组成部分的灿烂光环。林海音在20世纪的台湾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成就不仅表现在为台湾女性文学奠基之重大作用,还表现在身为编者、出版者,为培育、发展和繁荣台湾文学所作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海音 台湾文学 台湾女性文学
下载PDF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忧郁气质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路文彬 《珠海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9,共7页
人物的忧郁气质抑或说文本的忧郁风格,在文学作品中本属于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情感形式,但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随着“普罗”文学的兴起,这种情感形式开始遭临挤抑。特别是在进入新中国的当代语境之后,文学中的忧郁情感被愈发... 人物的忧郁气质抑或说文本的忧郁风格,在文学作品中本属于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情感形式,但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随着“普罗”文学的兴起,这种情感形式开始遭临挤抑。特别是在进入新中国的当代语境之后,文学中的忧郁情感被愈发严重地意识形态化了,致使文学的书写几乎彻底疏离了个人的身体直觉体验,从而陷入完全观念化的幻觉之中,由此导致的一个最严重的后果便是,人们丧失了起码的现实判断能力,进而发生“大跃进”之类的虚幻迷狂。本文在论述这一问题时,还具体指出了忧郁情感所蕴涵的形而上学层面的价值。这是为20世纪中国文学迄今一直未能意识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 形而上学 审美价值 忧郁风格 忧郁气质
下载PDF
林庚先生著作系年稿
13
作者 彭庆生 方铭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61-484,共24页
林庚先生是当代著名诗人、学者。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燕京大学,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他的新诗创作和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探讨,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在中国文学史、楚辞、唐诗与古典小说等领域... 林庚先生是当代著名诗人、学者。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燕京大学,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他的新诗创作和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探讨,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在中国文学史、楚辞、唐诗与古典小说等领域的研究,有深刻、系统、独特的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庚 新诗 楚辞 唐诗 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明清文学史讲演录》的问题中心论
14
作者 张德建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4-125,共2页
郭英德先生近些年为古典文学和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一门“明清文学史研究”的课程,本书就是他在郑州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两次讲演及其他学术讲座的录音整理。全书自始至终贯穿着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思考方式,并形成了一整套提出... 郭英德先生近些年为古典文学和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了一门“明清文学史研究”的课程,本书就是他在郑州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两次讲演及其他学术讲座的录音整理。全书自始至终贯穿着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术思考方式,并形成了一整套提出、处理问题的学术方法,并上升到思维论的高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讲演 明清 中心论 北京师范大学 以问题为中心 学术讲座 硕士研究生
下载PDF
论美德话语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遏抑
15
作者 路文彬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04,共6页
现代性启蒙招致了视觉理性对于听觉情感的压抑,表现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即是对于诸多美德的误读和遏制。通过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刻省思,有助于对中国当代伦理价值观的积极性重构。
关键词 美德 中国当代文学 视觉 听觉 现代性遏抑
下载PDF
论“十七年”文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16
作者 路文彬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23,共6页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革命获取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它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有效性,奠定了其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权威地位。基于此,身为无产阶级一员的作家们在返观这段英雄时代的历史时,只能把辩证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中国革命获取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它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有效性,奠定了其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权威地位。基于此,身为无产阶级一员的作家们在返观这段英雄时代的历史时,只能把辩证唯物史观作为透视历史景观的唯一合法窗口。无产阶级以胜利者的姿态坚信,辩证唯物史观是有史以来最为科学、最为合理的历史观,只有藉此历史观考察出来的历史才可能称得上是真实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忠仆:文学或现实中的权力与主体
17
作者 路文彬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43-52,共10页
没有权力就没有主体,没有服从同样也不可能产生主体;但在对于主体的认同方面,我们的历史习惯往往是反抗而非服从。我们知道反抗表征的是权力,却忽视了服从表征的也是权力。就文学中的某些忠仆形象加以甄别和考察,结合新中国初期公仆与... 没有权力就没有主体,没有服从同样也不可能产生主体;但在对于主体的认同方面,我们的历史习惯往往是反抗而非服从。我们知道反抗表征的是权力,却忽视了服从表征的也是权力。就文学中的某些忠仆形象加以甄别和考察,结合新中国初期公仆与公民的社会现实状况,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主体同服从间的本质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主体 服从 忠仆
下载PDF
伦理维度给出的文学意义——评路文彬《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20世纪中国文学伦理问题研究》
18
作者 刘延红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伦理问题 视觉时代 文学意义 伦理维度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路文彬
下载PDF
当代文学作品中“爱情”问题的探讨
19
作者 胡东海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1-77,共7页
文章立足于新时期的文化结构和文学氛围,通过对当代文学代表作品的爱情描写及与爱情相牵连的性爱问题的探讨,阐明了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以来文学作品性爱描写的利弊问题。
关键词 当代 文学作品 爱情描写 性爱描写 爱情观 写作题材
下载PDF
硝烟中的孩子们——论刘真笔下儿童形象的特殊性及其文学史意义
20
作者 张帆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75-81,共7页
中国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一批以儿童在战争中的生活为题材的“战争儿童小说”,从而也产生了一类时代特有的“小战士”、“小英雄”儿童形象。其中,刘真作为一个女作家,她所塑造的儿童形象与其同时代同题材的作品相比,在人物性格、创... 中国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一批以儿童在战争中的生活为题材的“战争儿童小说”,从而也产生了一类时代特有的“小战士”、“小英雄”儿童形象。其中,刘真作为一个女作家,她所塑造的儿童形象与其同时代同题材的作品相比,在人物性格、创作观念、以及对于战争和暴力的处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她所塑造的儿童形象的特殊性在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真 暴力 儿童形象 儿童视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