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国际教育园地的先行者与守望者——以那坡里圣家中华书院汉语教师为核心
1
作者 任筱萌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90-96,共7页
中、西文化交流首先是由中国、意大利之间的交流开始的。本文追溯了意大利那坡里圣家中华书院存续的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以那坡里圣家中华书院的汉语教师为中心视角展开,重点撷取和回顾了王雅敬、李自标、柯宗孝、王佐才、郭栋臣、赵... 中、西文化交流首先是由中国、意大利之间的交流开始的。本文追溯了意大利那坡里圣家中华书院存续的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以那坡里圣家中华书院的汉语教师为中心视角展开,重点撷取和回顾了王雅敬、李自标、柯宗孝、王佐才、郭栋臣、赵多明以及钟理珍等七人对汉语国际教教育和推广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以期整理发掘,古为今鉴,促进人们对此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坡里 中华书院 汉语教师
下载PDF
汉语作为二语写作课程的语言功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双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80,共11页
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显示,二语学习者将语言功能视为二语写作课程中的首要功能,汉语或其他语言作为二语写作课程大纲都体现出这一认识。汉语或其他语言作为母语写作课程虽然也都素有重视语言功能的传统,但二语和母语写作课程对语言功能... 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显示,二语学习者将语言功能视为二语写作课程中的首要功能,汉语或其他语言作为二语写作课程大纲都体现出这一认识。汉语或其他语言作为母语写作课程虽然也都素有重视语言功能的传统,但二语和母语写作课程对语言功能的定位有所不同,母语者写作时往往认为语言不及内容重要,内容才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这反映出二语写作习得过程的特殊性。本文认为清楚地认识到语言功能在汉语作为二语写作课程中的重要性,将直接影响我们对汉语写作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发展方向的认知,并对确定汉语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行为起到规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写作课程 母语写作课程 汉语作为二语写作课程 语言功能
下载PDF
北语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
3
作者 赵琪凤 钱亮亮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2年第3期53-61,共9页
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是一项事业、一个学科存在的基本条件和成长的重要保障。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和学科框架构建初期,北京语言大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重镇,率先开启了学科理论框架的构建与探索,同时开创汉语测试研究,... 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是一项事业、一个学科存在的基本条件和成长的重要保障。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和学科框架构建初期,北京语言大学作为对外汉语教学重镇,率先开启了学科理论框架的构建与探索,同时开创汉语测试研究,引领汉语学习研究,提出“交际文化”理论,倡导汉语教学史研究,开启信息和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上述探索对揭示对外汉语教学的科学本质,提高学界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认识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指导和提高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水平,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对外汉语理论体系,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学科理论 汉语测试 汉语教学史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词表改进的分析——基于与《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词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华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1,共8页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2021)是国际中文教育进行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比该标准与《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词汇部分的异同,指出《等级标准》词表的改进主要体现在总体...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2021)是国际中文教育进行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比该标准与《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词汇部分的异同,指出《等级标准》词表的改进主要体现在总体结构均衡化、词语定级合理化以及对《等级划分》词语有所增删三方面,这些改进更符合汉语的词汇特征,符合学习者汉语表达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学习者系统掌握汉语语义类聚词和惯用表达,发展词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水平 等级标准 词表 汉语词汇教学
原文传递
韵律促发下的重新分析——论离合词的产生机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梅 庄会彬 冯胜利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70,共13页
离合词由"合"到"离"的过程,从严格的句法分析上看,经历的是"双音词→双音短语→扩展的短语(离析结构)"。其中,"双音词→双音短语"是由韵律促发产生的重新分析;"双音短语→扩展的短语(离... 离合词由"合"到"离"的过程,从严格的句法分析上看,经历的是"双音词→双音短语→扩展的短语(离析结构)"。其中,"双音词→双音短语"是由韵律促发产生的重新分析;"双音短语→扩展的短语(离析结构)"是为凸显核心重音而进行的句法运作。在韵律层上,该运作过程是:右重(等重)双音韵律词(Prosodic Word)负载核心重音,然后扩大为同样承载核心重音的韵律短语(Prosodic Phrase)。主要证据有二:1)汉语离合词的"离"只在句末发生;所处句法位置一直与核心重音范域对应。2)离合词为抑扬格,与汉语核心重音的轻重节律一致。从这个角度说,离合词的"离"是为扩大核心重音而采用的一种句法手段。离合词是一类可以经由重新分析变成短语的复合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词 核心重音 重新分析 韵律语法
下载PDF
留学生课外汉语分级阅读框架体系建设构想——以经贸类材料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鸿滨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6,共9页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目前没有分级框架体系来帮助教师和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几乎成为"盲区",直接影响到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本研究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分级阅读框架的做法,对分级阅读开展系统、科学的研...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目前没有分级框架体系来帮助教师和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几乎成为"盲区",直接影响到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本研究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分级阅读框架的做法,对分级阅读开展系统、科学的研究,制定科学的分级标准,把留学生的课外阅读尽快纳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体系之中,这将对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本文还对我们目前正在研制的《留学生汉语阅读行动指南》中的"经贸类阅读分级框架"进行介绍,以期得到同行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读物 分级体系 阅读框架 等级
原文传递
汉语类型学句法形态在及物结构配置中的调适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忠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71,共9页
词缺乏形态以及从词、短语到句子在组配功能上贯通一致,导致现代汉语利用句法形态"构成关系"贯通不同层级单位,并有条件借助趋向补语的结构伸缩作为一种句法配置手段象似不同终结程度,作为完全终结及物句式调适功能配置参数... 词缺乏形态以及从词、短语到句子在组配功能上贯通一致,导致现代汉语利用句法形态"构成关系"贯通不同层级单位,并有条件借助趋向补语的结构伸缩作为一种句法配置手段象似不同终结程度,作为完全终结及物句式调适功能配置参数和制约其结构完整条件的必要参项。这一对应性调适机制呈现出汉语句式配置的类型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自变量 功能因变量 配置参数 类型学句法形态
原文传递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日本研究
8
作者 韩立冬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52-59,共8页
中国的日本研究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高潮,其中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第三次日本研究高潮在规模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两次。本文从赴日留学、日本教材的编写、日语学校的兴起等多个角度再现了当时的情况,并分析了这次日本研究高潮出现的背... 中国的日本研究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高潮,其中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第三次日本研究高潮在规模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前两次。本文从赴日留学、日本教材的编写、日语学校的兴起等多个角度再现了当时的情况,并分析了这次日本研究高潮出现的背景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研究 日语学校 日语教材
下载PDF
翻转课堂“三步十环节”班级教学模式构建探索——以商务汉语翻转学习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沈庶英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30,共10页
翻转课堂主要围绕在线自主学习和班级课堂学习两个环境展开。设计和实践"三步十环节"的班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转"回班级课堂的友好学习环境,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内化、课程的再造和知识的深化及学习者能力的提升。&... 翻转课堂主要围绕在线自主学习和班级课堂学习两个环境展开。设计和实践"三步十环节"的班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转"回班级课堂的友好学习环境,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内化、课程的再造和知识的深化及学习者能力的提升。"三步十环节"教学模式由"聚心、放手、收口"三大步骤和"进入教学、自学反馈、探究引导、任务单讨论、微项目讨论、实践汇报、互动点评、课堂反思、本课总结、布置任务"十项课堂组织环节构成。实施过程中,需注意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保证真实的在线学习、科学合理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班级教学 三步十环节 商务汉语
原文传递
简评20世纪后期北语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蕾 赵琪凤 蒋荣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2年第3期37-44,共8页
20世纪8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开始了事业和学科框架的建设期。为适应形势发展,应对教学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需求,北京语言大学在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界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中的一些全局性、关键性问题,在词汇... 20世纪80年代,对外汉语教学开始了事业和学科框架的建设期。为适应形势发展,应对教学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需求,北京语言大学在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界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针对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中的一些全局性、关键性问题,在词汇与句型统计、双语词典编纂、汉语水平考试、语料库建设、教学大纲研制等方面完成了一批推动事业和学科发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但解决了教学实践、事业发展、理论建设等方面急需应对的一些问题,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水平,也为后续相关研究探索了道路,提供了启发。本文拟评介其中几项对学界影响较大的成果,希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同时致敬筚路蓝缕、潜心开拓的学界先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学科建设 标志性成果
下载PDF
基于聚合统整的汉语在线学习资源认知模型建设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庶英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49,共7页
在线资源建设的基本内核是构建资源认知模型。研发认知模型的前提是进行学情自适应分析、学科知识特征自适应分析和汉语资源数据库建设。汉语学习资源个性化认知模型可建设途径有多种,基于词的汉语在线学习资源认知模型为其典型代表。... 在线资源建设的基本内核是构建资源认知模型。研发认知模型的前提是进行学情自适应分析、学科知识特征自适应分析和汉语资源数据库建设。汉语学习资源个性化认知模型可建设途径有多种,基于词的汉语在线学习资源认知模型为其典型代表。词是汉语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是汉语学习网络建构的重要起点,是连通汉语立体化多维视角的重要元素。汉语词的在线资源认知模型由自然范畴、社会范畴、认知范畴、使用范畴四大基本范畴和书写维度、语音维度、语义维度、人文维度、环境维度、对象维度、展示维度、交互维度、规则维度、交际维度十个认知维度组成,由此可延展出场景-功能、话题-主题等单元认知环境。模型通过统整、融通实现信息聚合。在线汉语学习资源认知模型评估,可从内检和外验两个维度进行,建立起包括资源内容和形式、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内的4类16项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在线学习资源 聚合思维 认知模型 自适应评估 数据库
原文传递
屏幕录像场域教学模态的缺失及其代偿途径——以初级阶段汉语教学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琳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2-274,共13页
本文在分析“课堂”场域师生交际系统的基础上对比不同场域交际模态,发现“录屏”场域模态缺失主要表现为教师态势语的全部缺失及口头话语的部分缺失。缺失模态虽各自体现为不同形式,但功能主要集中在引起注意、优化认知负荷、诱发积极... 本文在分析“课堂”场域师生交际系统的基础上对比不同场域交际模态,发现“录屏”场域模态缺失主要表现为教师态势语的全部缺失及口头话语的部分缺失。缺失模态虽各自体现为不同形式,但功能主要集中在引起注意、优化认知负荷、诱发积极情绪三个方面。缺失模态的功能应由尚存健全模态及其他模态代偿。这些代偿途径应当成为网络教学的应然与必要,而不是或然与可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屏 教学模态 初级汉语 教学话语 代偿
原文传递
全球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概况”在线课程的领域模型设计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闻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0年第3期22-30,共9页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海外学子无法进入校园正常上课,因此许多课程转为线上进行。目前纯粹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留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低,而以专业学习、文化体验为学习目的的留学生比例则逐年升高。随着我国孔子学院在海外的不断发展...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海外学子无法进入校园正常上课,因此许多课程转为线上进行。目前纯粹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留学生所占比例越来越低,而以专业学习、文化体验为学习目的的留学生比例则逐年升高。随着我国孔子学院在海外的不断发展,海外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现在的留学生群体则大多有过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汉语学习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学子 在线课程 留学生群体 领域模型 文化体验 汉语水平 孔子学院 汉语学习
下载PDF
晋语入声研究的新角度
14
作者 王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49-52,共4页
晋语是目前唯一保留入声的北方方言,入声也是晋语区别于其他北方方言的最显著特征。随着普通话的影响日益扩大和深入,晋语入声的特点在各个晋语方言中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入声特征日渐消失。然而,传统的方言研究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晋语... 晋语是目前唯一保留入声的北方方言,入声也是晋语区别于其他北方方言的最显著特征。随着普通话的影响日益扩大和深入,晋语入声的特点在各个晋语方言中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入声特征日渐消失。然而,传统的方言研究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晋语的研究需要,试提出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角度出发,结合语言变异的变项规则分析法探讨晋语入声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语 入声 社会语言学 语言变异 变项规则分析法
下载PDF
老庄思想在留学生教学管理中的借鉴意义
15
作者 肖长春 《求知导刊》 2014年第6期64-66,共3页
笔者结合外国留学生选课、学分和考勤等方面工作,阐发对外汉语教学管理由刻板僵硬的"家长式"到"自助化、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嬗变历史,与老庄思想"无为自化"的治世精神相契合,适逢其时。当今中国教育环境... 笔者结合外国留学生选课、学分和考勤等方面工作,阐发对外汉语教学管理由刻板僵硬的"家长式"到"自助化、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嬗变历史,与老庄思想"无为自化"的治世精神相契合,适逢其时。当今中国教育环境日益国际化,应有意识地发掘老庄思想中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因素,这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管理理念的进一步提升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 自助化管理 无为自化 国际化
下载PDF
汉语的声调应何时教?怎么教?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文 《韵律语法研究》 2018年第2期112-122,共11页
本文主张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应当'声调先行'。教学与教材编写需考虑如下因素和内容:(1)载调音节的选择;(2)连调与轻声;(3)声调和语调中的边界调;(4)声调和句重音。
关键词 声调 语调 重音 对外汉语教学
原文传递
中文教师测评素养的培养层次与提升路径
17
作者 杨翼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2年第4期14-22,共9页
加强中文教师测评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推动中文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建立审辨式测评思维意识是中文教师测评素养提升的高级层次。本文定义了中文教师测评素养的概念,归纳提炼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作为外语)教师测评素养结构的三种主... 加强中文教师测评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是推动中文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建立审辨式测评思维意识是中文教师测评素养提升的高级层次。本文定义了中文教师测评素养的概念,归纳提炼出(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作为外语)教师测评素养结构的三种主要视角类型,最后提出中文教师测评素养分阶段培养与提升的层次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教师 测评素养 测评素养的层次 测评素养的提升路径
下载PDF
线上汉语教学三步走
18
作者 赵菁 《语言规划学研究》 2021年第1期67-73,共7页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互联网+教育”“云教育”“在线教育”成为汉语教学的常态。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线上教学看似只是教育空间的转换,实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线上学习的交互方式不再是面对面的人际交互,没有教师直接连...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互联网+教育”“云教育”“在线教育”成为汉语教学的常态。相比传统课堂教学,线上教学看似只是教育空间的转换,实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线上学习的交互方式不再是面对面的人际交互,没有教师直接连续的关注,没有同伴的行为参照,学生靠学习任务来驱动。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如何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维,重构教学逻辑?本文归纳了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线上汉语教学自开展至今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及所实现的跨越式转变,由尝试阶段线下教学线上化,建立起多模态的教学平台,到翻转阶段实现教学模式的突破,再到深化阶段教育技术与教学的进一步融合,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探讨了有关线上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的交互性、碎片化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关系、学习能动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构建系统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型、拓展合作学习的模式、使思维可视化、为学生减负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教学 碎片化学习 深度学习 学习支持服务 教学交互性
原文传递
词汇类型学视野下动词“吹”的共词化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冬冬 于洋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9-112,共14页
本文从词汇类型学符意学视角出发,运用“共词化一语义地图”模型分析了18种语言“吹”概念的21个意义,并构建了“吹”的概念空间。不同语言“吹”义动词呈现出基于动作相似、状态变化结果、声音变化结果、形状变化结果、位置变化结果以... 本文从词汇类型学符意学视角出发,运用“共词化一语义地图”模型分析了18种语言“吹”概念的21个意义,并构建了“吹”的概念空间。不同语言“吹”义动词呈现出基于动作相似、状态变化结果、声音变化结果、形状变化结果、位置变化结果以及信息传递的共性语义框架扩展,这是人类普遍的转喻和隐喻机制作用的结果。具有亲缘关系的语言在语义地图上呈现出大致相似的分布走向,可能是受到了词语本源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义动词“吹” 词汇类型学 共词化 语义地图
原文传递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修改及发表始末 被引量:2
20
作者 连敏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6-162,共7页
20世纪80年代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经历了数月修改、被退稿、被索稿、被加"按语"在《诗刊》发表及被批判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留下了当年看待诗歌的眼光和独特方式,这其中的变化反映出作者、作品、读者、刊物、... 20世纪80年代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经历了数月修改、被退稿、被索稿、被加"按语"在《诗刊》发表及被批判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留下了当年看待诗歌的眼光和独特方式,这其中的变化反映出作者、作品、读者、刊物、时代环境之间互相选择、相互规避的错综复杂的内在冲突。笔者试图把《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置于具体的文化历史时空的各种关系中去理解,通过"原稿本"和"《诗刊》本"的不同及发表始末勾勒特定年代诗歌批评的生产及其复杂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改 20世纪80年代 美学原则 《诗刊》 诗歌批评 内在冲突 历史时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