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汉语课堂教学示范初级口语课的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文博 《语言与翻译》 2011年第2期73-77,80,共6页
本文基于汉语课堂教学示范初级口语课的分析,介绍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在用中学",通过向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任务进行课堂活动,达到在真实的语境中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 本文基于汉语课堂教学示范初级口语课的分析,介绍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强调"在做中学,在用中学",通过向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任务进行课堂活动,达到在真实的语境中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目的,适合以培养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为主旨的对外汉语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任务 对外汉语教学:交际能力
下载PDF
《诗经》的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伟 《枣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20-23,共4页
诗与思同源,《诗经》之思是无邪的,生态的,《诗经》之诗也是无邪的、生态的。《诗经》之诗人,运无邪、生态之思,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如此运思,如此作诗,如此对待自然,思考宇宙人生的态度... 诗与思同源,《诗经》之思是无邪的,生态的,《诗经》之诗也是无邪的、生态的。《诗经》之诗人,运无邪、生态之思,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如此运思,如此作诗,如此对待自然,思考宇宙人生的态度,恰恰是我们所汲汲以求的生态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诗经 人与自然
下载PDF
留学生篇章中后时连接成分的使用偏误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清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7年第6期51-56,共6页
通过收集、考察留学生作文语料,发现留学生在篇章中使用后时连接成分时容易出现五种偏误:一、误用,如“以后”前置成分误用、“然后”连接不恰当功能和语义成分的误用;二、混用,如“以后”、“后来”、“然后”混用及“以后”和“... 通过收集、考察留学生作文语料,发现留学生在篇章中使用后时连接成分时容易出现五种偏误:一、误用,如“以后”前置成分误用、“然后”连接不恰当功能和语义成分的误用;二、混用,如“以后”、“后来”、“然后”混用及“以后”和“……(的)时候”混用;三、滥用,如:“然后”、“后来”在篇章中的冗余;四、回避使用;五、同一连接成分重复使用。据此提出教学策略,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在讲解时可以从篇章角度对三者进行对比分析,在设计练习时应该重点鲜明、形式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 后时连接成分 偏误 教学策略
下载PDF
性别政治还是婚姻约束——《一小时的故事》的主题及其在当代中国读者中的接受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杰伟 唐伟胜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40-46,共7页
关于凯特.肖邦(Kate Chopin)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The Story of an Hour)的主题,以往的研究认为,该小说主要涉及反抗男权压迫的女性意识觉醒以及在男性中心主义背景下女性追求自由的困境。但近来又有学者提出,该小说并不涉及性... 关于凯特.肖邦(Kate Chopin)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The Story of an Hour)的主题,以往的研究认为,该小说主要涉及反抗男权压迫的女性意识觉醒以及在男性中心主义背景下女性追求自由的困境。但近来又有学者提出,该小说并不涉及性别政治,而仅涉及婚姻枷锁与单身自由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一小时的故事》的阅读调查,本文旨在揭示,多数当代中国读者(尤其是有较高文化层次的读者)认为该小说的主题是多层次的,但主要涉及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意识的觉醒,但对这种女性意识,男女读者又表现出相当复杂的伦理态度。我们认为,《一小时的故事》多层主题的起因在于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读者对小说人物的复杂伦理态度则是文本外框架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小时的故事》 主题 中国实际的读者
下载PDF
叶维廉比较诗学理论的独特建构 被引量:2
5
作者 于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7-20,共4页
叶维廉的比较诗学研究始终寻求异质文化中共同的美学规律和共同的美学据点,寻求中西诗学的汇通。他的"模子"理论,无疑为他对目的的追寻打通了道路,而他的互照、互识理论,虽然也是在对同一目的的追求过程中产生的,却已经超越... 叶维廉的比较诗学研究始终寻求异质文化中共同的美学规律和共同的美学据点,寻求中西诗学的汇通。他的"模子"理论,无疑为他对目的的追寻打通了道路,而他的互照、互识理论,虽然也是在对同一目的的追求过程中产生的,却已经超越了原来确定的目标,转向了异质文化和文学间的"同异全识",转向了异质文化间、文学间的对话。而这种转向的产生,固然是时代文化发展迫切需求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叶维廉对道家美学的参悟和领会不断加深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诗学 模子 互识 道家美学
下载PDF
《五灯会元》中副词“都”的用法
6
作者 周清艳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0-43,共4页
文章对《五灯会元》中的副词"都"作封闭式的调查统计研究,重点考察"都"的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语义指向问题。《五灯会元》中的"都"主要表示范围,与现代汉语中总括副词"都"用法相近,而表程度... 文章对《五灯会元》中的副词"都"作封闭式的调查统计研究,重点考察"都"的语法意义、句法功能和语义指向问题。《五灯会元》中的"都"主要表示范围,与现代汉语中总括副词"都"用法相近,而表程度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消失,并出现表示主观语气的新兴用法,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也大量存在;在句法上,"都"常与否定词或表示否定意义的肯定形式共现,它所修饰的中心成分结构形式多样;在语义上可指向主语、宾语、处置对象、状语、兼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灯会元》 “都” 语法意义 句法功能 语义指向
下载PDF
从《礼记》看儒家文质并重的审美情趣
7
作者 高洪艳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9-62,94,共4页
从《礼记》对仪礼的阐释中可以看到,儒家的审美情趣与其"中和"的审美理想是一致的———既重视外表的"文饰",也提倡内在的"质朴"。这有助于修正传统观念认为儒家尚绚丽华美、道家尚朴素自然的偏颇。
关键词 《礼记》 儒家 文质并重 审美情趣
下载PDF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考察——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接口探索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文博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6,共8页
近年来新兴的"有一种X叫Y"结构是一定修辞动因对语法构式重加塑造的修辞构式,其语义的认知要依赖转喻、隐喻以及在特定认知场景中对概念的重新解读和发现。这一结构从语法构式演变为修辞构式突破了原有语义的限制,产生了不可... 近年来新兴的"有一种X叫Y"结构是一定修辞动因对语法构式重加塑造的修辞构式,其语义的认知要依赖转喻、隐喻以及在特定认知场景中对概念的重新解读和发现。这一结构从语法构式演变为修辞构式突破了原有语义的限制,产生了不可推导性。该修辞构式中的X和Y所属的语义范畴本不相同,进入构式后在构式的压制下变为同一范畴,其认知机制是转喻、隐喻和特定场景中的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一种X叫Y 语法构式 修辞构式 认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