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语言同词化数据库与词汇类型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平 吴福祥 《当代语言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2-576,共15页
同词化指两义或者多义寄于一形的共时词汇现象,主要包括同音词和多义词。跨语言普遍存在的同词化模式,在定名层面的范畴化、符意层面的语义演变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类型学意义。专为研究同词化而设的跨语言同词化数据库(Database of Cross-... 同词化指两义或者多义寄于一形的共时词汇现象,主要包括同音词和多义词。跨语言普遍存在的同词化模式,在定名层面的范畴化、符意层面的语义演变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类型学意义。专为研究同词化而设的跨语言同词化数据库(Database of Cross-Linguistic Colexifications,简称CLICS),目前已升级到第三版(CLICS3),但国内尚未充分重视,未见重大成果产出。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该数据库:1)概况及其发展:数据库的开发团队及其在数据库规模等三个方面的改进;2)研究对象及其原理,表明该数据库的研究对象实为多义词,该数据库之实现,一是使跨语言词汇比较成为可能,二是使同词化现象可量化为数据;3)框架、功能及其实现,主要涉及同词化图的实现形式和功能。我们相信,CLICS3引入国内语言学界,必将为汉语语义演变研究提供更多的跨语言材料,并在世界语言变异范围内发现汉语语义演变共相和殊相的研究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词化 范畴化 语义演变 词汇类型学 区域类型学
原文传递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福祥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5,共6页
本文从普通语言学角度介绍语法化的若干基本概念和主要发现,并结合汉语实际讨论汉语语法化研究的若干视角和方法问题.文章认为,未来的汉语语法化研究,应该在理论语言学取向、语言类型学眼光、区域语言学视角和比较方言学方法等方面进一... 本文从普通语言学角度介绍语法化的若干基本概念和主要发现,并结合汉语实际讨论汉语语法化研究的若干视角和方法问题.文章认为,未来的汉语语法化研究,应该在理论语言学取向、语言类型学眼光、区域语言学视角和比较方言学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坚守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汉语历史语法 汉语历史语义 历史语言学
下载PDF
汉语中若干双向性的语义演变路径 被引量:4
3
作者 金小栋 吴福祥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49,95,96,共12页
语义演变的方向不是绝对的。汉语中存在一些双向性的语义演变路径,它们主要见于某类词内部(如介词或副词内部)相近的语义之间的演变,也见于两类词之间双向的语法化中(如介词?动词、介词?连词)。某类词内部发生双向性的语义演变的条件是... 语义演变的方向不是绝对的。汉语中存在一些双向性的语义演变路径,它们主要见于某类词内部(如介词或副词内部)相近的语义之间的演变,也见于两类词之间双向的语法化中(如介词?动词、介词?连词)。某类词内部发生双向性的语义演变的条件是语义相近、相通,词类相同、虚实程度一样,并且句法环境相同。两类词之间双向性的语义演变,应与汉语的类型学特征有关。在双向性的语义演变路径中,某个方向的语义演变可能会更常见些,而这个方向的语义演变往往与隐喻等级序列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义演变 双向性
下载PDF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4
作者 吴福祥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12期68-69,共2页
《汉语学报》2020年3期,9000字语法化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可见的语言现象,也是海内外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拟从普通语言学角度简介与语法化相关的若干基本概念和主要发现,并结合汉语实际讨论汉语语法化研究的若干视角和方法问题。... 《汉语学报》2020年3期,9000字语法化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可见的语言现象,也是海内外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拟从普通语言学角度简介与语法化相关的若干基本概念和主要发现,并结合汉语实际讨论汉语语法化研究的若干视角和方法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法化”,实际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尤其是语言演变现象),即语法范畴和语法成分产生、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演变 语法成分 语法范畴 语言学角度 语法化 基本概念 《汉语学报》
原文传递
从意愿动词到即行体:汉语方言中一条反复可见的语法化路径
5
作者 李桂兰 吴福祥 《方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7-267,共11页
汉语方言中,意愿动词“想、待、准备”等有即行体功能,相当于普通话的“快…了”。方言中这些即行体功能词的语法化程度基本相当,但句法表现略有区别。跨方言考察发现,这些词的即行体功能是意愿动词在特定条件下语法化的结果,即其主语... 汉语方言中,意愿动词“想、待、准备”等有即行体功能,相当于普通话的“快…了”。方言中这些即行体功能词的语法化程度基本相当,但句法表现略有区别。跨方言考察发现,这些词的即行体功能是意愿动词在特定条件下语法化的结果,即其主语的施为性降低,而且主要谓词的可控性或意愿性降低。实际上“意愿动词>即行体”这一演变路径也广泛分布于世界语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意愿动词 即行体 语法化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完成体和即行体助词“来(X)”“去(X)”及语义演变
6
作者 李桂兰 《语言学论丛》 2023年第3期80-101,共22页
文章考察广泛分布于汉语方言中的完成体和即行体助词“来(X)”“去(X)”的形式、功能和语义演变,思考趋向动词发展出完成体和即行体功能的类型学意义。“来(X)”“去(X)”在方言中表现不完全相同,形式上,部分方言有“来(X)”和“去(X)... 文章考察广泛分布于汉语方言中的完成体和即行体助词“来(X)”“去(X)”的形式、功能和语义演变,思考趋向动词发展出完成体和即行体功能的类型学意义。“来(X)”“去(X)”在方言中表现不完全相同,形式上,部分方言有“来(X)”和“去(X)”两种形式,而且有单、双音节形式的区别;语义和功能上,“来(X)”“去(X)”都可表示完成体和即行体。不过,二者有一定的功能倾向,即都倾向于表达完成体,而且即行体多由“去(X)”而非“来(X)”表达。演变路径上,单音节助词“来”“去”的演变路径为“趋向动词>趋向补语>动相补语>(位于句末时)完成体助词/即行体助词”,双音节助词“来X”“去X”源于助词“来”“去”与完成体助词X的叠用或连谓结构肉“VP来/去X”的语法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成体 即行体 来(X) 去(X) 语义演变
原文传递
语义演变与词汇演变 被引量:22
7
作者 吴福祥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0,103,共10页
本文讨论语义演变与词汇演变的概念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主要观点是:(1)语义演变指的是义位的增加(添加新义)或消失(丢失旧义),而非某个义位本身的改变;(2)词汇演变主要是指词汇单位的产生、更替、消亡以及词汇系统或词库结构的变迁;(3)语... 本文讨论语义演变与词汇演变的概念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主要观点是:(1)语义演变指的是义位的增加(添加新义)或消失(丢失旧义),而非某个义位本身的改变;(2)词汇演变主要是指词汇单位的产生、更替、消亡以及词汇系统或词库结构的变迁;(3)语义演变有时会引发词汇演变,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演变 词汇演变 历史语言学
原文传递
也谈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 被引量:35
8
作者 吴福祥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2,共12页
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上讨论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主张语法化的基本机制有五个,即隐喻、转喻、重新分析、类推和语法复制,其中前四个是语法化的内部机制,最后一个是语法化的外部机制;语法化的动因有四个,即效率性动因、创新性动因、互动性动... 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上讨论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主张语法化的基本机制有五个,即隐喻、转喻、重新分析、类推和语法复制,其中前四个是语法化的内部机制,最后一个是语法化的外部机制;语法化的动因有四个,即效率性动因、创新性动因、互动性动因和接触性动因,其中前三个是语法化的内部动因,最后一个是语法化的外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机制 动因
原文传递
语义演变与主观化 被引量:22
9
作者 吴福祥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13,共11页
本文认为主观化并非语义演变的机制,而只是语义演变的一种结果或类型;主观化亦非语义演变的单向性过程,最多只是语义演变的一种倾向或趋势;很多语义演变过程与主观化无涉,既非主观化亦非客观化。
关键词 语义演变 主观化 交互主观化
原文传递
东南方言多功能介词“趁”的语义演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福祥 金小栋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3-469,共7页
东南方言中,介词“趁”除了表示利用时机,还表示经由、源点、依据、方向与伴随。这些功能都是从追逐义动词“趁”直接或间接演变而来的。文章构拟了“趁”的语义演变路径:“追逐>利用时机”、“追逐>跟随>经由/依据/伴随”、... 东南方言中,介词“趁”除了表示利用时机,还表示经由、源点、依据、方向与伴随。这些功能都是从追逐义动词“趁”直接或间接演变而来的。文章构拟了“趁”的语义演变路径:“追逐>利用时机”、“追逐>跟随>经由/依据/伴随”、“经由>处所源点>时间源点”、“追逐>赶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方言 多功能介词 “趁” 追逐义 跟随义 语义演变
原文传递
甘青方言若干附置词“伴随-工具-方所”多功能模式的来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福祥 金小栋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5-381,384,共18页
甘青方言中有些附置词(前置词和后置词)具有"伴随-工具(-方所)"这样的多功能模式。本文认为,这种多功能模式并非这些方言自身独立演变的结果,而是源自周边阿尔泰语言相同多功能模式的区域扩散,析言之,是复制了阿尔泰语言"... 甘青方言中有些附置词(前置词和后置词)具有"伴随-工具(-方所)"这样的多功能模式。本文认为,这种多功能模式并非这些方言自身独立演变的结果,而是源自周边阿尔泰语言相同多功能模式的区域扩散,析言之,是复制了阿尔泰语言"伴随-工具(-方所)"这一多功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方言 多功能虚词 语义演变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晋语复数词尾“每(弭、们)”的多功能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福祥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部分晋语的“每(弭、们)”既可以用作人称代词及指人名词的复数词尾,也能以词根身份直接用如第一人称代词。文章认为:第一,这种多功能模式导源于这些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复数排除式“我每(弭、们)”在亲属领格位置上发生了“我每(弭、们... 部分晋语的“每(弭、们)”既可以用作人称代词及指人名词的复数词尾,也能以词根身份直接用如第一人称代词。文章认为:第一,这种多功能模式导源于这些方言的第一人称代词复数排除式“我每(弭、们)”在亲属领格位置上发生了“我每(弭、们)→每(弭、们)”这样的删略,从而产生了“每(弭、们)”这种新的亲属领格代词;而在有些方言里,这种亲属领格代词“每(弭、们)”进一步扩展为非领格第一人称代词复数排除式。第二,删略而来的第一人称代词复数排除式“每(弭、们)”如果逐渐替代了原先的排除式复数代词“我每(弭、们)”,那就会造成特定方言里第一人称代词单复数形式不规则的“异根”交替现象。第三,“我每(弭、们)→每(弭、们)”这类删略性演变是一种语法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删略 人称代词 复数词尾 方言语法 晋语
原文传递
山东费县方言“漫”的多功能用法及语义演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全华 吴福祥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1-450,共10页
山东费县方言的“漫”可用作动词和介词,语义上具有多功能性,文章在描写“漫”各项功能的基础上,结合蕴涵关系和同类词的演变共性构拟了“漫”的语义演变过程。
关键词 山东费县方言 中原官话 多功能用法 语义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