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文化研究到文学研究——若干问题的再澄清 被引量:7
1
作者 黄卓越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9-111,共3页
在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曾经是一门“显学”。特别是上个世纪 80年代 ,文学研究界热点话题层出不穷 ,以至于许多从事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的学者也纷纷著文参加文学理论的讨论。然而 90年代中期以来 ... 在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曾经是一门“显学”。特别是上个世纪 80年代 ,文学研究界热点话题层出不穷 ,以至于许多从事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的学者也纷纷著文参加文学理论的讨论。然而 90年代中期以来 ,这门学科却渐渐沉寂下来了 ,不仅不再出现热门话题 ,不能形成有影响的学术讨论 ,而且大批文学理论的研究者争先恐后地逃离自己耕耘已久的园地 ,向四处出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令人兴奋的是 ,最近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界又出现了久违了的热闹局面 :学术会议相继召开 ,讨论文章不断见诸报刊杂志。然而令人沮丧的是 ,这次讨论的核心却是文学理论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人们关心的是 :面对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泛文化现象的冲击 ,纯文学日益边缘化 ,而且被边缘化的文学也不再坚持以往的创作模式 ,而是进行着前所未闻的新尝试 ,诸如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美女写作、美男写作等等 ,新花样不胜枚举。在这样的情况下 ,传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如何应对呢 ?人们发现 ,对于这些新的、可以被称为消费文化的现象 ,从西方引进的文化研究似乎更具有解释的有效性。于是有人认为文学理论已经死了 ,应该让位给文化研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后现代主义 文化消费
下载PDF
文学史写作的一个挑战——唐伯虎之文化意义论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宇辉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唐伯虎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这个形象、这个题材具有持久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他又被现行的文学史写作所轻蔑所漠视。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是唐伯虎"生涯画笔兼诗笔",在他的生命中丹青价重、诗赋擅场与浪漫传... 唐伯虎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这个形象、这个题材具有持久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他又被现行的文学史写作所轻蔑所漠视。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是唐伯虎"生涯画笔兼诗笔",在他的生命中丹青价重、诗赋擅场与浪漫传奇紧紧啮合在一起,引起了后人广泛的兴趣;同时也强化了他在文学史写作者心目中的"非我族类"的印象。唐伯虎之被文学史冷落的另一个原因,同样也是他在通俗作品中的被热捧的原因。这就是他的"俗"。事实上,唐伯虎在文学批评史上并非冷门话题,他之被忽视,只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著出现以来近几十年间的事。如何看待他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如何看待他的形象被不断地"再创造"的现象等等。这些都对我们现行的文学史的写作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伯虎现象 文学史写作 挑战
下载PDF
王艮“淮南格物”论概念系统的再疏释——并论其对《大学》文本的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卓越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年第2期47-54,共8页
王艮“淮南格物”说源于对《大学》文本的独特自解,由此而使其学说体系与阳明分途而行,并借之确立了泰州学派特有的理论旨向。虽然学界也曾尝试对之做过一些解释,但因对这一论说实际存在的复杂性缺乏估计,未曾涉入对其概念布局、概念间... 王艮“淮南格物”说源于对《大学》文本的独特自解,由此而使其学说体系与阳明分途而行,并借之确立了泰州学派特有的理论旨向。虽然学界也曾尝试对之做过一些解释,但因对这一论说实际存在的复杂性缺乏估计,未曾涉入对其概念布局、概念间纠缠关系等的切实了解,以至也难以掌握其内在运行的规则与特点等。本文即以这一念虑为基本的出发点,对作为淮南格物论重要支点的其中四组概念做了细致分析,以望能借此重构出淮南格物论的一个深度理解模式,及重新追踪王艮在塑型这一理论模式时的真实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艮 “淮南格物”论 《大学》 泰州学派 “修身”
下载PDF
郑州市店铺名的语言学调查
4
作者 路沥云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81-84,共4页
商铺一般青睐于选择四音节的店铺名,其次是六、三、五音节的店铺名,注意音节的平仄相间;店铺名词汇具有丰富、灵活的特征,传统与流行兼备,有些店铺名个性十足,故意使用难解字词作为店铺名;店名存在崇洋、粗俗化、怪异化、滥用修辞格等... 商铺一般青睐于选择四音节的店铺名,其次是六、三、五音节的店铺名,注意音节的平仄相间;店铺名词汇具有丰富、灵活的特征,传统与流行兼备,有些店铺名个性十足,故意使用难解字词作为店铺名;店名存在崇洋、粗俗化、怪异化、滥用修辞格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店铺名 语言规律 对策
下载PDF
现代性:胡风、路翎与鲁迅传统正脉 被引量:3
5
作者 高旭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14,7,共8页
关键词 文学传统 路翎 胡风 五四文学革命 新文学 反叛 鲁迅 陈独秀 胡适 大师
下载PDF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9
6
作者 吕文华 《海外华文教育》 2002年第3期32-36,31,共6页
本文就对外汉语教学是否形成了体系,是否需要体系进行了讨论,并对欧美来华锦绣教师集中关心的汉语主语和补语问题,以及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从现行的词、词组、句子的三级单位向两头——语素和句群教学——扩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语法体系 语法规则 主语问题 补语问题
下载PDF
爱情缺席时代的性别遭遇——论池莉近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6
7
作者 路文彬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3-67,共5页
池莉近期小说中蕴涵着鲜明的性别意识 ,这种意识正是通过对于爱情话语的否定显露出来的。在池莉的这些作品里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性别较量的不和谐的世界 ,性别之间的紧张关系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不安定因素。本文试图通过... 池莉近期小说中蕴涵着鲜明的性别意识 ,这种意识正是通过对于爱情话语的否定显露出来的。在池莉的这些作品里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性别较量的不和谐的世界 ,性别之间的紧张关系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不安定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池莉近期小说文本的分析 ,洞视其在性别问题上的倾向与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 近期小说 女性意识 性别问题
下载PDF
论老舍小说中的反希望母题 被引量:3
8
作者 路文彬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8-33,共6页
反希望是老舍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在相当程度上 ,老舍的小说创作即是对于希望不断加以解构的写作实践。这一作为使老舍同现代历史初期积极探求民族、国家希望的知识分子主流 ,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 ,老舍反希望的创作动机 ,不仅... 反希望是老舍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在相当程度上 ,老舍的小说创作即是对于希望不断加以解构的写作实践。这一作为使老舍同现代历史初期积极探求民族、国家希望的知识分子主流 ,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 ,老舍反希望的创作动机 ,不仅来自时代、社会的多重合力因素 ,而且也有来自老舍个人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小说创作 创作动机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二马》
下载PDF
新闻的定义——从接受者角度思考新闻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军茹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0-23,共4页
文章从接受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新闻的基本问题即新闻的定义。着重在于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新闻就是公众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接受程度。提出这一新的定义的意义在于重新考察新闻媒介、媒介控制者与公众的关系 ,以及与之相关的几个新闻理... 文章从接受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新闻的基本问题即新闻的定义。着重在于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新闻就是公众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接受程度。提出这一新的定义的意义在于重新考察新闻媒介、媒介控制者与公众的关系 ,以及与之相关的几个新闻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信息 接受者 偏袒 控制
下载PDF
《红楼梦》隐秘曹家历史考——元妃判词考释(下)
10
作者 王玉林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95-599,共5页
通过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北师本、蒙府本、戚序本、甲辰本、全抄本中有关元妃省亲章节判词的考证,得出了《红楼梦》隐秘曹雪芹家族之史的结论,并指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于辩罪。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家族史
下载PDF
英语听力教学中故事的运用
11
作者 李碧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91-93,共3页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 ,选用故事来作听力素材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所听材料的理解 ,达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目的。故事的娱乐性和欣赏价值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扩充他们的知识面。本文分析了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故事...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 ,选用故事来作听力素材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所听材料的理解 ,达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目的。故事的娱乐性和欣赏价值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扩充他们的知识面。本文分析了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故事的好处 ,结合听力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阐述了如何利用故事来进行听力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听力教学 故事 吸收 输出
下载PDF
美国军控单边主义对美欧安全关系的影响
12
作者 刘华平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8-32,共5页
布什政府执政以来在军控领域奉行单边主义政策,频频挑战国际多边军控条约。这一立场使美欧在军控问题上的分歧暴露无疑,严重影响了大西洋两岸的关系。今后美欧安全关系在继续维持的同时,同盟内部的不信任感也将不断加剧。美国在军控领... 布什政府执政以来在军控领域奉行单边主义政策,频频挑战国际多边军控条约。这一立场使美欧在军控问题上的分歧暴露无疑,严重影响了大西洋两岸的关系。今后美欧安全关系在继续维持的同时,同盟内部的不信任感也将不断加剧。美国在军控领域的单边主义,不利于美国的长期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军控 单边主义 美欧安全关系 影响
下载PDF
山东泗水方音与普通话声母系统的差异及其历史溯源
13
作者 杨慧真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6期108-112,共5页
本文描述了泗水方音的声、韵、调系统,分析了泗水方音的声母系统和普通话的声母系统的共时差异,联系中古语音系统对这些共时差异作了历史溯源。
关键词 山东 泗水方音 普通话 声母系统 共时差异 原因分析
下载PDF
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被引量:27
14
作者 阎纯德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中国文学初始 ,就有“女性写作”。虽然这种写作被称为是“第二性”的 ,但却是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胚胎型或幼婴型的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创作 ,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 中国文学初始 ,就有“女性写作”。虽然这种写作被称为是“第二性”的 ,但却是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胚胎型或幼婴型的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创作 ,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群的集体突击 ,整体性地完成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奠基工程 ,并成为女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2 0世纪的 80年代 ,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二个高峰 ;而 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完成了臻于成熟的多元发展 :其表现 ,一是文本的多样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 中国新文学 女性写作 女性作家 中国文学 女性意识 高峰 多样化 多元发展 整体性
原文传递
中国诗学的语言哲学内核与语言艺术模式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经太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2-168,共7页
中国诗学的民族文化特质,是由汉语诗歌创作与理论批评所独有的语言哲学的内在精神和语言艺术的实践模式历史地决定的。以《老子》首章之立言方式为标志,思想领域的"名道"学说,以其两端同出而相互生成的名物玄同观念,导致了中... 中国诗学的民族文化特质,是由汉语诗歌创作与理论批评所独有的语言哲学的内在精神和语言艺术的实践模式历史地决定的。以《老子》首章之立言方式为标志,思想领域的"名道"学说,以其两端同出而相互生成的名物玄同观念,导致了中国诗学的语言哲学内核——"言难言"和"言无言"互动的语言艺术精神。这一艺术精神贯注于诗学传统,经历了三次关键性的实践塑造。中国诗歌语言艺术的经典模式,是对应于语言哲学之名物玄同观的"赋兼比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中国诗学 艺术模式 内核 语言艺术 艺术精神 文化特质 内在精神
原文传递
定义“文化”:前英国文化研究时期的表述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卓越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09年第1期91-123,共33页
新的文化概念肇始于雷蒙·威廉斯于20世纪50年代所作的理论阐述,但是如果落实到英国既有的思想语境上来看,"文化"的概念实于威廉斯以前便甚为流行,并已成为解释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语符。本文主要考察威廉斯以前,也就... 新的文化概念肇始于雷蒙·威廉斯于20世纪50年代所作的理论阐述,但是如果落实到英国既有的思想语境上来看,"文化"的概念实于威廉斯以前便甚为流行,并已成为解释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语符。本文主要考察威廉斯以前,也就是在我们所称的"前英国文化研究"时期中,文化的概念得以塑型的过程。本文选择三位人物的著述作为样本,即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的《文化与无政府状态》(Cultureand Anarchy,1869)、F.R.利维斯(F.R.Leavis)的《大众文明与少数人的文化》(Mass Civilization and Minority Culture,1930)、T.S.艾略特(T.S.Eliot)的《文化定义的札记》(Notes towards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e,1948),来考察他们对文化的表述。在他们三人对文化概念的确认中,可以看到一组反差性观念的运动及由此形成的曲线,即人文主义与宗教的交锋;其中,"文化"的概念是他们共同使用并以之表达自己不同立场的关键术语,"文化"为此既是理想的旗帜,也是战斗的口号,贯穿着意识形态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人文主义 宗教 文化保守主义
原文传递
易性想象与男性立场——茅盾前期小说中的性别意识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玲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53,共7页
作家塑造异性形象是否成功 ,往往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在某一层面上完成心理易性。茅盾在塑造慧女士 -孙舞阳 -章秋柳这些热情、性感的时代女性时 ,受阻于自我的男性立场 ,忽视女性生命逻辑 ,使得人物失去性格的内在统一性而成为“狂乱的混... 作家塑造异性形象是否成功 ,往往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在某一层面上完成心理易性。茅盾在塑造慧女士 -孙舞阳 -章秋柳这些热情、性感的时代女性时 ,受阻于自我的男性立场 ,忽视女性生命逻辑 ,使得人物失去性格的内在统一性而成为“狂乱的混合物”。在塑造静女士 -方太太 -琼华这些性格相对弱一点的女性形象时 ,茅盾表现出出色的易性想象能力 ,塑造了一批符合女性生命逻辑的圆形人物 ,有效地弥补了封建等级文化所制造的性别鸿沟。茅盾卓越的艺术才华还体现在《蚀》与《野蔷薇》中男性立场与女性立场的对话关系上 ,尽管其男性性别立场中既有现代人的生命真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前期小说 人物 女性立场 时代女性 性别立场 《蚀》 塑造 对话关系 想象能力
原文传递
新词新义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程娟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9,共12页
The term of neologism means both new words and new meanings of words, however, the recent studies of neologism pay more attention to new words rather than new meanings. This paper holds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valu... The term of neologism means both new words and new meanings of words, however, the recent studies of neologism pay more attention to new words rather than new meanings. This paper holds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immediate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study of new meanings of words, which have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language with greater vitality than new words. The decoding and knowledge match in na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XU Jie Abstract Following a brief review of the current theorizations of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natural language production and comprehension, we in this article argue that two significant properties of na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s have been largely neglected: (1) information loss in language encoding and information recovery by listeners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2) the advance knowledge match in language decoding. We emphasize that they are two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s, which have a wide range of consequences over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 词义 现代汉语词典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生命的超越性追求与女性日常人生——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落后于男性的女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玲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67,共4页
关键词 男性叙事 超越性 日常生活 女性 《伤逝》 隐含作者 社会事业 历史理性 国家意识形态 涓生
原文传递
试论屈原悲剧的必然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道明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118,共8页
本文认为 ,屈原的人生悲剧有其必然性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 ,屈原的祖国———楚国作为封建庄园制国家代表了落后的政体 ,而秦国却建立了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新制度 ,屈原坚持由楚国统一天下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次 ,屈原始终是... 本文认为 ,屈原的人生悲剧有其必然性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 ,屈原的祖国———楚国作为封建庄园制国家代表了落后的政体 ,而秦国却建立了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新制度 ,屈原坚持由楚国统一天下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次 ,屈原始终是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楚王紧密连在一起的 ,而楚王又不可能实行屈原的所谓美政 ;其三 ,对屈原来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他不可能离开祖国而去别国建功立业 ;其四 ,屈原既不愿出仕它国 ,也不愿独善其身 ,更不想消极避世 ,而在失败时选择死则是楚民族历来的传统。以上这些原因决定了屈原悲剧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人生悲剧 建功立业 天下 避世 出仕 命运 楚国 封建庄园 秦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