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检测戊型肝炎病毒核酸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的建立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晨燕
阎宝山
+3 位作者
张峰
李卓
张春涛
王佑春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32-936,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速、敏感地检测戊型肝炎病毒(HEV)核酸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RT-PCR)。方法基于HEVORF3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从22对引物和4条探针中进行筛选,并对选出的引物和探针的浓度、反应体系、反应条件、核...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速、敏感地检测戊型肝炎病毒(HEV)核酸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RT-PCR)。方法基于HEVORF3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从22对引物和4条探针中进行筛选,并对选出的引物和探针的浓度、反应体系、反应条件、核酸抽提方法等进行优化。采用常规套式RT-PCR和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不同样品,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优化出1对引物和探针的组合。优化的30μl反应体系中,上、下游引物浓度均为0.10mmol/L,探针浓度为0.20mmol/L,Taq酶的浓度为3U,AMV逆转录酶浓度为2U。优化的反应条件为:50℃30min;95℃3min;95℃10s,50℃30s,72℃60s,5个循环;95℃10s,57℃40s,40个循环。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常规套式RT-PCR特异性符合率为100%,两种方法检测HEV1型样品的敏感性均为104,检测人和猪的HEV4型样品时,实时荧光RT-PCR敏感性均为104,明显高于常规套式RT-PCR的103和102。结论所建立的检测HEV核酸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较高以及不易被污染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核糖核酸
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戊型肝炎病毒各生物标志物之间关系分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赵晨燕
李卓
+4 位作者
阎宝山
张峰
郝娃
张春涛
王佑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戊型肝炎病毒(HEV)各生物标志物之间关系以及各标志物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从临床收集急性散发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用酶联免疫(EIA)试剂检测HEV IgG抗体、IgM抗体和抗原,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核酸,比较其相关关系...
目的分析戊型肝炎病毒(HEV)各生物标志物之间关系以及各标志物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从临床收集急性散发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用酶联免疫(EIA)试剂检测HEV IgG抗体、IgM抗体和抗原,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核酸,比较其相关关系。结果在121例急性散发性肝炎中,HEV IgM抗体阴性者为51例,其中抗原或/和核酸阳性者占45.1%;IgM抗体阳性者70份,其中抗原或/和核酸阳性者占67.1%。HEV IgG抗体在IgM抗体、抗原和核酸均阴性的患者中阳性率为53.6%;在IgM阴性而抗原或/和核酸阳性者中阳性率为73.9%;在IgM阳性的HEV感染者中阳性率为92.9%。HEV抗原与核酸的符合率为81.8%,抗原与IgM抗体的符合率为58.7%,而IgM抗体与核酸的符合率为53.7%。结论在HEV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增加抗原和核酸的检测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实时荧光RT-PCR
IGM抗体
IGG抗体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检测戊型肝炎病毒RNA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2
3
作者
严艳
赵晨燕
+5 位作者
李卓
牛京勤
阎宝山
郝娃
殷继明
王佑春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戊型肝炎病毒(HEV)RNA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HEVORF3基因保守区进行扩增和检测。收集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和门诊43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甲型肝炎患...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戊型肝炎病毒(HEV)RNA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HEVORF3基因保守区进行扩增和检测。收集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和门诊43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甲型肝炎患者40例、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健康献血员110名作为对照组;提取HEVRNA进行荧光RT—PCR检测。结果43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232例(53.5%)为HEVRNA阳性。对照组血清HEVRNA检测均为阴性。与血清抗-HEVIgM检测比较,43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HEVRNA检测的总符合率为67.1%,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308,P=0.000)。5例患者的首份血清检测为HEVRNA阳性,但抗.HEVIgM为阴性,系列追踪检测,相继出现抗-HEVIgM阳性。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EVRNA的检出多在发病的2~10d内。结论荧光lit—PCR方法有较高的特异性,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能对Ⅰ和Ⅳ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血清中的RNA进行定性检测。在临床使用可以提高对HEV早期诊断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戊型
肝炎病毒
戊型
RNA
病毒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题名
检测戊型肝炎病毒核酸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的建立
被引量:
2
1
作者
赵晨燕
阎宝山
张峰
李卓
张春涛
王佑春
机构
中国药品
生物
制品检定所细胞室
北京金豪生物医药公司
研发部
北京
市佑安医院肝炎研究所
出处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32-936,共5页
基金
国家863课题基金资助(2006AA02Z453).
文摘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速、敏感地检测戊型肝炎病毒(HEV)核酸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RT-PCR)。方法基于HEVORF3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从22对引物和4条探针中进行筛选,并对选出的引物和探针的浓度、反应体系、反应条件、核酸抽提方法等进行优化。采用常规套式RT-PCR和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不同样品,比较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优化出1对引物和探针的组合。优化的30μl反应体系中,上、下游引物浓度均为0.10mmol/L,探针浓度为0.20mmol/L,Taq酶的浓度为3U,AMV逆转录酶浓度为2U。优化的反应条件为:50℃30min;95℃3min;95℃10s,50℃30s,72℃60s,5个循环;95℃10s,57℃40s,40个循环。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常规套式RT-PCR特异性符合率为100%,两种方法检测HEV1型样品的敏感性均为104,检测人和猪的HEV4型样品时,实时荧光RT-PCR敏感性均为104,明显高于常规套式RT-PCR的103和102。结论所建立的检测HEV核酸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较高以及不易被污染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核糖核酸
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优化
Keywords
Hepatitis E virus
RNA
Real-time fluorescent RT-PCR
Optimization
分类号
R512.6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戊型肝炎病毒各生物标志物之间关系分析
被引量:
9
2
作者
赵晨燕
李卓
阎宝山
张峰
郝娃
张春涛
王佑春
机构
中国药品
生物
制品检定所细胞室
北京
佑安医院
北京金豪生物医药公司
出处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基金
国家863课题基金资助(2006AA02Z453)
文摘
目的分析戊型肝炎病毒(HEV)各生物标志物之间关系以及各标志物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从临床收集急性散发性肝炎患者的血清,用酶联免疫(EIA)试剂检测HEV IgG抗体、IgM抗体和抗原,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核酸,比较其相关关系。结果在121例急性散发性肝炎中,HEV IgM抗体阴性者为51例,其中抗原或/和核酸阳性者占45.1%;IgM抗体阳性者70份,其中抗原或/和核酸阳性者占67.1%。HEV IgG抗体在IgM抗体、抗原和核酸均阴性的患者中阳性率为53.6%;在IgM阴性而抗原或/和核酸阳性者中阳性率为73.9%;在IgM阳性的HEV感染者中阳性率为92.9%。HEV抗原与核酸的符合率为81.8%,抗原与IgM抗体的符合率为58.7%,而IgM抗体与核酸的符合率为53.7%。结论在HEV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增加抗原和核酸的检测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实时荧光RT-PCR
IGM抗体
IGG抗体
Keywords
Hepatitis E virus
Real-time fluorescent RT-PCR
IgM antibody
IgG antibody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检测戊型肝炎病毒RNA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2
3
作者
严艳
赵晨燕
李卓
牛京勤
阎宝山
郝娃
殷继明
王佑春
机构
北京
市卫生局肝炎研究所
中国药品
生物
制品检定所细胞室
北京金豪生物医药公司
出处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78,共4页
基金
基金项目: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6AA022453)
文摘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戊型肝炎病毒(HEV)RNA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HEVORF3基因保守区进行扩增和检测。收集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和门诊43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甲型肝炎患者40例、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健康献血员110名作为对照组;提取HEVRNA进行荧光RT—PCR检测。结果43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232例(53.5%)为HEVRNA阳性。对照组血清HEVRNA检测均为阴性。与血清抗-HEVIgM检测比较,43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HEVRNA检测的总符合率为67.1%,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308,P=0.000)。5例患者的首份血清检测为HEVRNA阳性,但抗.HEVIgM为阴性,系列追踪检测,相继出现抗-HEVIgM阳性。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EVRNA的检出多在发病的2~10d内。结论荧光lit—PCR方法有较高的特异性,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能对Ⅰ和Ⅳ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血清中的RNA进行定性检测。在临床使用可以提高对HEV早期诊断的水平。
关键词
肝炎
戊型
肝炎病毒
戊型
RNA
病毒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Keywords
Hepatitis E
Hepatitis E virus
RNA, viral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检测戊型肝炎病毒核酸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的建立
赵晨燕
阎宝山
张峰
李卓
张春涛
王佑春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戊型肝炎病毒各生物标志物之间关系分析
赵晨燕
李卓
阎宝山
张峰
郝娃
张春涛
王佑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9
原文传递
3
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检测戊型肝炎病毒RNA的临床应用
严艳
赵晨燕
李卓
牛京勤
阎宝山
郝娃
殷继明
王佑春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