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围血管疾病与肢体感染(附30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福先 边学志 +2 位作者 赵龙滨 陈官宏 封国生 《铁道医学》 1997年第6期380-380,共1页
目的探讨周围血管疾病致肢体感染的诊治。方法回顾1988年以来诊治因周围血管疾病致肢体感染30例。其中动脉疾病18例,静脉疾病9例,脉管炎3例。22例通过血管造影,8例通过彩色超声得到诊断。30例中行人造血管移植5例,... 目的探讨周围血管疾病致肢体感染的诊治。方法回顾1988年以来诊治因周围血管疾病致肢体感染30例。其中动脉疾病18例,静脉疾病9例,脉管炎3例。22例通过血管造影,8例通过彩色超声得到诊断。30例中行人造血管移植5例,自体静脉动脉移植6例,Fogarty导管动脉取栓3例,静脉动脉化2例,肌袢成形术3例,溶栓抗凝3例,大隐静脉剥脱伴交通支结扎2例,深静脉瓣膜缩窄术1例,5例截肢。结果30例中25例治愈,截肢5例中死亡3例。结论血管疾病致肢体感染是一种特殊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肢体感染 周围血管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与康复(附35例报告)
2
作者 张福先 边学志 +1 位作者 赵龙宾 封国生 《现代康复》 CSCD 1997年第3期213-21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外科手术 治疗康复 器质性心脏病 心律不齐
下载PDF
TCD监测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选择应用转流管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文宏 李菁 张福先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对判断何时使用转流管的意义。方法11例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接受CEA,均采用全麻,术中全程TCD监测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vMCA)结合阻断颈动脉测残端返流压(SP)选择是否使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对判断何时使用转流管的意义。方法11例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接受CEA,均采用全麻,术中全程TCD监测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vMCA)结合阻断颈动脉测残端返流压(SP)选择是否使用转流管(shunt)。结果5例SP≥50mmHg,TCD监测术侧mvMCA血流无明显变化,阻断颈动脉前后mvMCA分别下降10%、4%、29%、18%、12%均未使用shunt。2例SP40~50mmHg,其中1例无血流信号,使用shunt,另1例mvMCA下降仅17%,未用shunt。3例SP25~39mmHg,其中2例mvMCA下降49%、53%,使用shunt,1例mvMCA下降7%,未用shunt。1例SP<25mmHg,mvMCA下降53%使用shunt。全部1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任何与手术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在CEA手术中应用TCD与SP结合可以较为科学和理想地判定shunt的选择性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转流管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脑保护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福先 张昌明 +2 位作者 胡路 李青 刘文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期73-75,83,共4页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脑保护 颈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 麻醉 脑血流
下载PDF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6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昌明 张福先 +1 位作者 金英姬 马佐田 《铁道医学》 2001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980~ 1999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61例的诊治经过。结果 以Cooley疗效标准评价 :痊愈 40例 ,良好 19例 ,一般 2例 ,不良 9例 ,截肢 9例 ,死亡 8例。 12h内入... 目的 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 1980~ 1999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61例的诊治经过。结果 以Cooley疗效标准评价 :痊愈 40例 ,良好 19例 ,一般 2例 ,不良 9例 ,截肢 9例 ,死亡 8例。 12h内入院的患者经过及时正确处理后截肢率和病死率为 0 ,12h以上入院患者截肢率为 3 0 %、病死率为 2 7%。 11例上肢动脉栓塞 ,经治疗均获痊愈 ,无一例发生肢体坏死。结论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发病突然 ,发展迅速 ,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极为重要。下肢的发生率高于上肢 ,主要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取栓术 抗凝 诊断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 被引量:3
6
作者 金英姬 张福先 +1 位作者 马佐田 张昌明 《铁道医学》 2002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 6例Ⅰ~Ⅲ型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的诊治情况。结果  6例患者被成功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 ,无致死性肺动脉栓...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 6例Ⅰ~Ⅲ型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的诊治情况。结果  6例患者被成功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 ,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 ,原有肺动脉栓塞通过治疗痊愈 ;随访 6~ 38个月 ,无滤器移位和相关并发症 ,无再次出现肺动脉栓塞。结论 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致死性肺动脉栓塞 预防 深静脉血栓 置入术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阻断后预防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张福先 张昌明 +2 位作者 胡路 马佐田 金英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 研究胸腹主动脉手术时如何预防和减少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45只家兔被分成三期进行实验研究。一期实验,研究血管活性药物对脊髓缺血的影响。二期实验,研究脊髓减压对脊髓缺血的影响。三期实验,研究低温对脊髓缺血的影响。结... 目的 研究胸腹主动脉手术时如何预防和减少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45只家兔被分成三期进行实验研究。一期实验,研究血管活性药物对脊髓缺血的影响。二期实验,研究脊髓减压对脊髓缺血的影响。三期实验,研究低温对脊髓缺血的影响。结果 与各组相比低温组脊髓神经元细胞变化最小,预防脊髓缺血性损伤效果良好,前列腺素药物组和脊髓减压组也有一定有益作用,而其他药物组无明显作用。结论 在胸腹主动脉手术时,脑脊液引流减压、低温法和前列腺素对预防脊髓缺血性损伤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疾病 手术治疗 脊髓缺血性损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下肢静脉造影方法的改进──经皮股腘静脉置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张福先 边学志 +2 位作者 金英姬 马佐田 胡煜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93-293,共1页
关键词 静脉造影 Guo静脉造影 置管 下肢静脉高压
下载PDF
自体静脉移植血管内皮细胞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福先 金英姬 +4 位作者 马佐田 张昌明 胡煜强 高超 高志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9期550-552,共3页
目的 研究用自体静脉移植做动脉重建后 ,血管内皮细胞早期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方法  70只犬分成两批进行实验。第 1批实验 :40只犬按肢体远端动脉输出道不同、扩血管药物前列腺素投入与否分成 8组。第 2批实验 :30只犬按空白和抗凝... 目的 研究用自体静脉移植做动脉重建后 ,血管内皮细胞早期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方法  70只犬分成两批进行实验。第 1批实验 :40只犬按肢体远端动脉输出道不同、扩血管药物前列腺素投入与否分成 8组。第 2批实验 :30只犬按空白和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肝素 ,培达的投入分成6组。移植静脉分别在术后第 1天与第 5天被取出 ,经处理后 ,在图像分析系统下测定血管内皮细胞覆盖与脱落面积。结果 术后 5d解剖检查发现静脉移植血管内皮细胞覆盖面积在肢体动脉远端输出道良好组为 85 %、肝素和培达药物投入组为 78% ,82 % ,明显高于空白组 41% (P <0 0 5 )。另外 ,无论哪一组 ,静脉移植中瓣膜部位内皮细胞覆盖面积都为 90 %以上。结论  (1)被建动脉输出道良好与否对静脉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有明显影响。 (2 )静脉移植瓣膜部位是内皮细胞再生与修复之源 ,故做血管移植时应尽量保护。 (3)培达药物有保护静脉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 ,防止脱落作用。(4 )培达和肝素药物对静脉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 自体移植 血管内皮
原文传递
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0
10
作者 张福先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外科治疗 急性下肢缺血 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肢体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栓塞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06
11
作者 张福先 金英姬 +2 位作者 马佐田 张昌明 谢亦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31-533,共3页
目的 研究肢体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栓塞的关系。方法 对 1996~ 1998年间 ,10 0例肢体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以及与静脉血栓的部位、患者年龄、伴随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0 0例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 45 % (4... 目的 研究肢体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栓塞的关系。方法 对 1996~ 1998年间 ,10 0例肢体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以及与静脉血栓的部位、患者年龄、伴随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0 0例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 45 % (4 5 /10 0 )发生肺动脉栓塞 ,4% (2 /4 5 )发生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结论 肺动脉栓塞高发于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肢体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70例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福先 张昌明 胡路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在深静脉血栓(DVT)病人中植入腔静脉滤器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的有效性。方法 1998~2 0 0 4年,北京铁路总医院共为70例DVT病人植入腔静脉滤器。其中5 9例在滤器植入前进行肺部检查,CT血管成像(CTA) 4 0例,同位素... 目的 回顾性分析在深静脉血栓(DVT)病人中植入腔静脉滤器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的有效性。方法 1998~2 0 0 4年,北京铁路总医院共为70例DVT病人植入腔静脉滤器。其中5 9例在滤器植入前进行肺部检查,CT血管成像(CTA) 4 0例,同位素肺血流灌注显像(LPS) 2 4例,彩色心超检查14例,肺动脉造影4例。结果 全部70例病人中,5 3例在滤器植入前被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其中有11例有相应的临床症状,2例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积极抢救得以复苏,10例因某些原因不能进行有效抗凝和溶栓治疗,7例主动要求植入滤器。6 0例随访至今,未发生致死性肺动脉栓塞,2例病人术后出现健侧肢体静脉血栓,3例病人1年后腔静脉因血栓机化而闭塞。结论 对于DVT病人,科学正确的选择腔静脉滤器植入能有效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死性肺动脉栓塞 腔静脉滤器 北京铁路总医院 肺血流灌注显像 CT血管成像 呼吸心跳骤停 深静脉血栓 回顾性分析 2004年 肺动脉造影 肺部检查 临床症状 溶栓治疗 血栓机化 后腔静脉 有效预防 滤器植入 DVT 植入前 病人
原文传递
血清酶谱检查在家兔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福先 张昌明 胡路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30-432,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肠系膜缺血后各时段酶谱变化规律,为临床早期诊治该病提供帮助。方法 将36只家兔分为动脉阻断、静脉阻断、动静脉阻断3组,每组12只。每组动物分别于阻断前、阻断后1、3、6、9h抽静脉血,检验血清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目的 研究急性肠系膜缺血后各时段酶谱变化规律,为临床早期诊治该病提供帮助。方法 将36只家兔分为动脉阻断、静脉阻断、动静脉阻断3组,每组12只。每组动物分别于阻断前、阻断后1、3、6、9h抽静脉血,检验血清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酰转酞酶(γ-G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同时观察肠管的颜色变化。结果 各组家兔肠管在血管被阻断3h后开始发生坏死,同时ALT、AST、ALP、γ- GT、LDH均有明显升高。结论 血清酶谱检查有助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酶谱检查 家兔 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 谷酰转酞酶 肌酸激酶
原文传递
肺动脉栓塞的预防与诊治进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福先 张昌明 胡路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75-576,共2页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预防 诊断 治疗 分型
原文传递
主动脉弓型覆膜支架的设计与实验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福先 金英姬 +3 位作者 马佐田 张昌明 刘福全 汪忠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96-497,共2页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主动脉弓瘤的腔内微创治疗。方法  10头小型猪首先被制作成主动脉弓瘤的动物模型 ,用自制主动脉弓型覆膜支架在DSA电视屏幕监视下 ,将输送器送入主动脉弓瘤体部位定位后释放 ,通过血管造影确定覆膜支架释放情况。结果...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主动脉弓瘤的腔内微创治疗。方法  10头小型猪首先被制作成主动脉弓瘤的动物模型 ,用自制主动脉弓型覆膜支架在DSA电视屏幕监视下 ,将输送器送入主动脉弓瘤体部位定位后释放 ,通过血管造影确定覆膜支架释放情况。结果  10头动物模型中除 2头因麻醉意外死亡 ,其余均获成功。血管造影提示瘤体影象消失 ,主动脉弓发出各分枝显影良好 ,支架周围无漏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瘤 主动脉弓型覆膜支架 治疗 腔内微创治疗 实验观察
原文传递
肺栓塞39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金英姬 张福先 +1 位作者 张昌明 胡路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33-1634,共2页
关键词 肺栓塞 临床特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血栓栓塞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全程脑保护概念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福先 刘文宏 +2 位作者 张昌明 胡路 李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探讨全程脑保护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在全程脑保护概念指导下对20例患者行CEA手术。术前所有患者中仅1例行颈动脉造影,其余均行颈部彩超和CTA检查。给予全身麻醉、选择性颈动脉转流... 目的 探讨全程脑保护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在全程脑保护概念指导下对20例患者行CEA手术。术前所有患者中仅1例行颈动脉造影,其余均行颈部彩超和CTA检查。给予全身麻醉、选择性颈动脉转流、血管彩色Duplex( TCD)脑血流监测,术后脑保护方法是保留气管插管,脑冰袋、维持血压平稳,在TCD指导下应用脱水药物。结果 20例患者中,7例行颈动脉转流,转流率为35%。15例(85%)用补片做成形术。全部病例手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系统合并症发生,无手术死亡。结论 全程脑保护概念应用于CEA手术,能有效减少神经系统合并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保护 全程 转流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患者 CEA 术中 TCD 神经系统 手术
原文传递
预防胸腹主动脉阻断后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张福先 张昌明 胡路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研究预防和减少胸腹主动脉手术中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4 5只家兔用于三个部分实验 ,实验一 ,研究血管活性药物对脊髓缺血的影响。实验二 ,研究脊髓减压对脊髓缺血的影响。实验三 ,研究低温对脊髓缺血的影响。结果各组相比 ,... 目的研究预防和减少胸腹主动脉手术中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4 5只家兔用于三个部分实验 ,实验一 ,研究血管活性药物对脊髓缺血的影响。实验二 ,研究脊髓减压对脊髓缺血的影响。实验三 ,研究低温对脊髓缺血的影响。结果各组相比 ,低温组脊髓神经元细胞变性数最少 (均值 3 0 )、预防脊髓缺血损伤效果良好 ,前列腺素药物组和脊髓减压组也有一定有益作用。结论在胸腹主动脉手术时 ,低温、前列腺素药物投入可以有效预防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胸腹主动脉阻断 脊髓缺血性损伤 实验 血管活性药物
原文传递
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髂动脉狭窄性疾病
19
作者 金英姬 张福先 +1 位作者 张昌明 胡路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0-741,共2页
目的探讨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髂动脉狭窄性疾病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采用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髂动脉狭窄性疾病15例(17条肢体)的诊治经验.结果 15例均行髂动脉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髂动脉支架置入术,其中4例同时... 目的探讨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髂动脉狭窄性疾病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采用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髂动脉狭窄性疾病15例(17条肢体)的诊治经验.结果 15例均行髂动脉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髂动脉支架置入术,其中4例同时行股-腘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踝肱指数增加0.13~0.35,平均0.21.随访6~32个月,近期通畅率(术后6个月以内)100%,远期通畅率93.3%(14/15),再狭窄率6.7%(1/15),均未发生闭塞和移位.结论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狭窄性疾病是微创、安全的,掌握其适应证可得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支架置入术 髂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中风的预防与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福先 《山西老年》 2004年第8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脑中风 预防与治疗 缺血性 脑缺血发作 颈动脉 血管外科 血管发生 预防和治疗 影像学检查 下水管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