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的性别差异
1
作者 陈柯萍 《心电与循环》 2014年第1期17-20,26,共5页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主要崩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了上述治疗的有效性,目前心脏起搏器已成为缓慢...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主要崩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了上述治疗的有效性,目前心脏起搏器已成为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而ICD治疗也成为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最有效方法,CRT更是失同步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不但可以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及左心室功能,而且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器械治疗 心血管 性别差异 电子 心力衰竭患者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缓慢型心律失常
下载PDF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主动脉左冠状窦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路长鸿 常瑜 +2 位作者 朱凌华 任晓庆 张奎俊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状窦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状窦的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及起搏标测相结合,靶点V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至少20ms,温控大头导管温度55...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状窦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12例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状窦的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及起搏标测相结合,靶点V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提前至少20ms,温控大头导管温度55℃,射频功率15~30w放电240s射频消融。随访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靶点位于主动脉左冠状窦左冠状动脉开口下方1~2cm,即刻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内,12例患者复查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室早)的次数由术前(15273±2056)次/24h,降为消融后的(656±135)次/24h,射频消融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11例患者室早消失,1例复发,再次行单导管法消融成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状窦的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并能根治该类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主动脉窦 导管消融
下载PDF
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体会 被引量:7
3
作者 吴晓羽 曲秀芬 +5 位作者 谭震 梁兆光 谷宏越 王召军 李为民 姚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7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报道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RFCA)体会。方法43例RVOT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男18例、女25例,年龄39.2±15.1(13~67)岁。经血液生化、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8例,... 目的报道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导管消融(RFCA)体会。方法43例RVOT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男18例、女25例,年龄39.2±15.1(13~67)岁。经血液生化、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8例,室性早搏(PVC)35例。38例采用传统的起搏与激动标测。5例VT是在非接触标测系统EnSite3000指导下进行消融治疗的。结果①间隔部起源40例,游离壁起源3例。42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7.7%,9例复发,再次标测消融后成功。②RVOT起源的VT和PVC具有典型的心电图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型伴电轴右偏。RVOT的起源点不同,其12导联心电图特征不同,Ⅰ、Ⅱ、Ⅲ和aVF导联呈RR′型,V1~V3具有深S波是游离壁起源的特征。③1例术中出现急性心包压塞,其心电图虽具有RVOT起源的特征,但Ⅱ、Ⅲ和aVF导联R波振幅异常增高。结论RVOT室性心律失常具有典型的心电图和电生理特征,RF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EnSite3000非接触标测系统定位快速准确,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复杂性心律失常的标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右室流出道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常规心电图对遗传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冯莉 浦介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1期15-19,共5页
遗传性心律失常是由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引起,其症状发生和心电图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其静态和动态心电图变化的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往往可对遗传性心律失常作出诊断。对QT间期的测量和观察可对长、短QT综合征作出诊断,对其心电图波... 遗传性心律失常是由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引起,其症状发生和心电图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其静态和动态心电图变化的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往往可对遗传性心律失常作出诊断。对QT间期的测量和观察可对长、短QT综合征作出诊断,对其心电图波形变化的分析可鉴别某些心律失常的亚型。Brugada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J波形成、ST-T抬高,其心电图表现有3个亚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也有其特征的心电图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遗传性心律失常 综述 心电图
下载PDF
挽救心脏性猝死——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5
作者 张澍 《中老年保健》 2007年第8期30-31,共2页
很多患者在医院外发生心脏性猝死,其元凶是恶性心律失常,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除颤治疗,患者死亡的可能性极大。目前,新一代心脏除颤器已经出现。
关键词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脏性猝死 恶性心律失常 心脏除颤器 除颤治疗
下载PDF
联合应用磁共振扫描与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图像融合技术及Lasso导管标测技术指导环肺静脉隔离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7
6
作者 徐亚伟 唐恺 +4 位作者 马坚 张敬莹 周可 于学靖 陈艳清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4期194-197,共4页
目的报道联合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图像融合技术(Carto-Merge)及Lasso导管标测技术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结果。方法共入选56例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男性4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8·5±... 目的报道联合应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图像融合技术(Carto-Merge)及Lasso导管标测技术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结果。方法共入选56例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男性4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8·5±12·7岁。应用Carto-Merge技术定位肺静脉口,之后环双侧肺静脉前庭线形消融左心房,终点为Lasso导管所标测的同侧肺静脉电位消失或肺静脉电位与心房电活动的分离。结果全组患者的电解剖标测点与影像图像(MRI)的空间差距均值1·79±0·33mm。首次手术的肺静脉隔离率为92·9%(52/56)。经随访18·3±5·7个月,有73·2%的患者(41/56)仍维持窦性心律。10例患者接受再次消融;经再次随访8·2±6·9个月,8位患者仍维持窦性心律。无一例患者出现肺静脉狭窄。结论联合应用Carto-Merge及Lasso导管标测技术,可有效地确保肺静脉的隔离,降低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空间电学标测
下载PDF
零 X 线透视三维电场导航植入单腔及双腔起搏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炎 陈光志 +4 位作者 姚焰 郭平 薛玉梅 吴书林 汪道文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目的:研究三维电场导航下零 X 线透视植入单腔及双腔起搏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例严重心律失常需急诊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在导管室 X 线机被其它手术占用的情况下,完全脱离 X 线植入起搏器。患者背部贴 EnsiteTM参考电极,起搏电... 目的:研究三维电场导航下零 X 线透视植入单腔及双腔起搏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例严重心律失常需急诊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在导管室 X 线机被其它手术占用的情况下,完全脱离 X 线植入起搏器。患者背部贴 EnsiteTM参考电极,起搏电极建模,置入目标心腔位置,心房电极可直接固定,而心室电极再送入3~5 cm,测试并确认电极稳定后缝扎固定,并连接起搏器。结果在三维电场导航下,5例患者零 X 线透视成功植入单腔和双腔起搏器,X 线曝光时间为0 min,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1.3±13.1)min 和(97.5±16.3)min,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起搏器阈值检测正常。结论三维电场导航植入单腔和双腔起搏器安全可行,适用于须避免 X 线辐射的特殊人群或 X 线机手术台被其他患者占用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 线 三维电场 永久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 单腔起搏器
下载PDF
尼非卡兰和胺碘酮对心房及肺静脉肌细胞动作电位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昊 方丕华 +3 位作者 孙华毅 赵兴山 康健 王继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比较尼非卡兰和胺碘酮对心房及肺静脉组织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尼非卡兰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取15只大耳白兔右心房、左心房和肺静脉组织制成0.5 cm×1.5cm组织条,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各部位组织动作电位和有效... 目的比较尼非卡兰和胺碘酮对心房及肺静脉组织动作电位的影响,探讨尼非卡兰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取15只大耳白兔右心房、左心房和肺静脉组织制成0.5 cm×1.5cm组织条,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各部位组织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先基础台氏液灌注15 min后,测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为对照组,随后分别用含2.13 mg/L尼非卡兰(尼非卡兰组)和含3.75 mg/L胺碘酮(胺碘酮组)的台氏液灌流15 min后,采用同样方法引发动作电位和测定有效不应期,比较各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尼非卡兰组和胺碘酮组左心房、右心房、肺静脉肌袖组织动作电位时程均显著延长,胺碘酮组左心房和肺静脉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P<0.05,P<0.01)。结论尼非卡兰的延长心房和肺静脉肌袖组织动作电位时相及不应期的电药理作用与胺碘酮相近,可能是其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胺碘酮 心房 肺静脉 动作电位 抗心律失常药
下载PDF
脑利钠肽对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劲林 王方正 +1 位作者 张澍 浦介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4期295-297,共3页
观察脑利钠肽(BNP)对缝隙连接蛋白Cx43含量的影响,探讨BNP对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直接效应。以培养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为实验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不同浓度(1×10-8,1×10-7,1×10-6mol/L)的BNP处理心肌细胞... 观察脑利钠肽(BNP)对缝隙连接蛋白Cx43含量的影响,探讨BNP对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直接效应。以培养新生大鼠心室肌细胞为实验模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不同浓度(1×10-8,1×10-7,1×10-6mol/L)的BNP处理心肌细胞24h后,通过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反映心肌细胞Cx43总蛋白含量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J通道的密度变化。结果:Westernblot显示BNP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Cx43条带显色密度减弱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BNP的剂量越大,Cx43条带密度减弱越明显。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Cx43的特异性荧光经过强度定量分析后得出实验组GJ通道Cx43密度比对照组减弱(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BNP可使GJ蛋白Cx43的含量下调。BNP有可能参予心室肌细胞GJ的重构,从而在“致心律失常基质”的形成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脑利钠肽 缝隙连接 连接蛋白 新生大鼠
下载PDF
婴幼儿置入心内膜主动电极导线永久心脏起搏1例
10
作者 谭琛 任晓庆 +5 位作者 刘建国 姚建民 赵向东 崔振田 陆龙 崔俊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36-236,共1页
患儿1.5岁,因发现心脏畸形11月入院。入院时查体:脉搏136次/min,呼吸22次/min,身高76cm,体重7.5kg。四肢血压:右上肢95/55mm Hg(1mm Hg=0.133kPa),右下肢115/65mm Hg,
关键词 永久心脏起搏 电极导线 心内膜 婴幼儿 置入 心脏畸形 四肢血压 右上肢
下载PDF
双心室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附三例报告)
11
作者 顾建明 王方正 +2 位作者 宋和鉴 徐惠民 尹德录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3-14,共2页
目的评价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例伴左束枝阻滞或室内阻滞的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男2人,女1人,平均年龄67岁,所有患者植入三腔双心室起搏器,左室电极经冠状窦置入冠状静脉侧支或后侧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 目的评价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例伴左束枝阻滞或室内阻滞的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男2人,女1人,平均年龄67岁,所有患者植入三腔双心室起搏器,左室电极经冠状窦置入冠状静脉侧支或后侧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三名患者于植入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延长,体表心电图QRS时限由166±25ms缩短至110±8.2ms。随访10~18个月,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由32.6±3.3%增至44.6±5.2%。但二例病人在随访期间,死于心室颤动。结论双心室起搏可以改善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窒起搏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149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24h内患者家属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秋丽 张京煜 张淑艳 《护理学报》 2013年第9期44-47,共4页
目的了解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24 h内的患者家属的需求,为该特殊人群的护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改进医院护理管理和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49名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24 h内的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采用家属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危重患者... 目的了解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24 h内的患者家属的需求,为该特殊人群的护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改进医院护理管理和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49名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24 h内的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采用家属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进行调查,包括病情保证、获取信息、接近患者、获得支持和自身舒适5个维度的需求。结果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家属最重要的需求是病情保证的需求(3.44±0.33)分,其次为接近患者的需求(3.08±0.34)分,获取信息的需求(3.00±0.37)分,自身舒适的需求(2.38±0.50)分和获得支持的需求(2.34±0.43)分。多元回归分析(stepwise法)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是患者家属的总体需求、接近患者需求及获得支持需求的影响因素(P<0.01);此外,患者有无起搏器植入的经历为家属自身舒适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心律失常中心护士应理解和重视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24 h患者家属的不同需求,针对每位家属实行个体化护理,使其更好配合患者的治疗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患者家属 需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非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型起搏器——心脏收缩力调节起搏器
13
作者 王靖 华伟 李广平(审校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5期504-508,共5页
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目前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都有了巨大发展。文章针对一种新兴的非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心脏收缩力调节,总结了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相关... 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目前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都有了巨大发展。文章针对一种新兴的非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心脏收缩力调节,总结了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相关结果。全面地阐述了这种新方法的有效性和治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非药物治疗 心脏收缩力调节 起搏器
下载PDF
心脏性猝死ICD治疗最新循证证据
14
作者 殷康 华伟 《心电与循环》 2014年第6期472-478,共7页
大量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有效预防心律失常所致心脏性猝死。2006年至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心律协会(HRS)、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共颁布了4部涉及ICD临床应... 大量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有效预防心律失常所致心脏性猝死。2006年至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心律协会(HRS)、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共颁布了4部涉及ICD临床应用的指南,以及1部指南未涉及的有关患者ICD治疗的专家共识[1-5]。我国电生理医师主要依据以上指南的推荐,指导患者选择、器械植入、程控随访等ICD治疗完整过程。ICD疗效确切,近年来世界范围内ICD植入量大幅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1年美国每月新植入ICD已超过12000例[6-7]。ICD相关实践经验持续积累的同时,临床工作者经常面临新出现的实际问题,针对新问题而设计临床试验不断涌现。目前关于IC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筛选ICD治疗获益最大人群(心脏性猝死高风险者);(2)“真实世界”中ICD的应用及对心脏性猝死预防情况。下面就ICD治疗的最新循证证据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D植入 心脏性猝死 循证证据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治疗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美国心脏病学会 美国心脏协会
下载PDF
环肺静脉加辅助径线消融治疗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育 刘少稳 +4 位作者 马长生 鲁端 马坚 黄从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评估环肺静脉加辅助径线消融治疗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房颤消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注册研究的方式收集全国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行环肺静脉加辅助径线消融治疗持续性和永... 目的评估环肺静脉加辅助径线消融治疗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房颤消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多中心临床注册研究的方式收集全国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行环肺静脉加辅助径线消融治疗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的127例病例资料,分析环肺静脉加辅助径线消融治疗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的成功率和复发率,对心脏功能和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将临床和超声影像学指标作为待选变量,探讨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平均(9±4)个月随访期间,成功率为68.5%,复发率为31.5%。消融成功的患者术后左心房内径[(41±8)mm vs(43±7)mm]、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494-7)mm vs(48±6)mm]和左心室射血分数[(61±8)%vs(624-10)%]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均P〉0.05)。消融后房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有所增加(P〈0.05和P〈0.01)。消融并发症为皮下血肿3例(2.4%)。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女性(P〈0.05)和左心房增大(P〈0.05)。结论环肺静脉加辅助径线消融治疗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颤动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辅助径线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术治疗主动脉无冠窦房性心动过速方法学特点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述斌 吴忠东 +4 位作者 帕尔哈提 姚焰 孙英来 单文生 许力舒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14-818,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无冠窦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方法学特点。方法:分析14例无冠窦房速患者发作时体表心电图P波特点,展示发作时无冠窦、左房前间隔和希氏束最早激动的时间差异,5例患者采用三维(EnSite 3000NavX)建模标测。结果:房...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无冠窦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方法学特点。方法:分析14例无冠窦房速患者发作时体表心电图P波特点,展示发作时无冠窦、左房前间隔和希氏束最早激动的时间差异,5例患者采用三维(EnSite 3000NavX)建模标测。结果:房速发作时P波时限(83±4)ms明显短于窦性心律时P波时限(106±9)ms,P<0.05;右房最早激动点位于希氏束或其附近;无冠窦内最早心房激动较希氏束提前(10.8±7.2)ms,先于体表心电图P波提前(20.8±7.2)ms,5例患者通过房间隔穿刺术在左房前间隔测及的最早激动点较右房晚(4±2)ms。12例患者均在无冠窦内消融成功,2例患者在无冠窦内和希氏束后上方与无冠窦相对应处同时消融成功。随访4~3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根治无冠窦房速的有效方法,对于房速消融不成功者,可选择在无冠窦内和希氏束后上方与无冠窦相对应处同时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无冠窦
原文传递
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和8mm消融导管在心房颤动消融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军 郑栋 +2 位作者 姚焰 张爱东 李自成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评价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和8mm消融导管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Coe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4年3月,纳入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和8mm消融导管治疗房颤的临床... 目的:评价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和8mm消融导管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Coe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4年3月,纳入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和8mm消融导管治疗房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 6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比较,房颤消融术中采用8mm消融导管的心包填塞发生率无显著差异(OR=0.31,95%CI0.09-1.11,P=0.07),脑血管栓塞发生率二者无显著统计学意义(OR=0.66,95%CI:0.18-2.41,P=0.53),术后肺静脉狭窄发生率二者无显著统计学意义(OR=1.42,95%CI:0.17-12.20,P=0.75)。术后随访发现使用8mm消融导管的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盐水灌注消融导管(OR=0.63,95%CI:0.42-0.94,P=0.02)。结论: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和8mm消融导管在房颤消融的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但8mm消融导管的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并发症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动脉硬化无创检测提示成人主动脉缩窄致继发性高血压1例
18
作者 罗仁 杜晓强 +1 位作者 茶春喜 贾玉和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9-399,共1页
患者,男,47岁,因反复头痛、头晕20年,加重10 d入院。高血压史20余年,最高血压达220/120mmHg(1 mmHg=0.133 kPa),间断性口服尼群地平、卡托普利,血压控制不佳,平素血压波动于170/100 mmHg左右。既往吸烟20支/d×20年,否认饮酒史及... 患者,男,47岁,因反复头痛、头晕20年,加重10 d入院。高血压史20余年,最高血压达220/120mmHg(1 mmHg=0.133 kPa),间断性口服尼群地平、卡托普利,血压控制不佳,平素血压波动于170/100 mmHg左右。既往吸烟20支/d×20年,否认饮酒史及糖尿病史。体检:体温36.5℃,脉搏71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0/70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高血压 肾性 动脉硬化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