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人造心血管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阳 呼春晖 +3 位作者 曾衍钧 黄福华 郑军 孙立忠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对法国产InterGard针织人造心血管和苏州产机织人造心血管这两种人造心血管试样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人造血管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两种人造心血管试样分别进行拉伸强度、应力应变、应力松弛以及蠕变的力学性能测试,... 目的对法国产InterGard针织人造心血管和苏州产机织人造心血管这两种人造心血管试样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人造血管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两种人造心血管试样分别进行拉伸强度、应力应变、应力松弛以及蠕变的力学性能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法国产InterGard针织人造心血管的力学性能优于苏州产机织人造心血管的力学性能结论人造心血管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它所用的材料、结构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心血管 应力应变 应力松弛 蠕变
下载PDF
764-3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茜 丁金凤 +1 位作者 张琪 高润霖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为寻找新型有效的AⅡ拮抗剂,本实验应用细胞计数、 ̄3H-TdR掺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放射免疫实验方法,研究了中药单体764-3对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及其对照(WKY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 为寻找新型有效的AⅡ拮抗剂,本实验应用细胞计数、 ̄3H-TdR掺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放射免疫实验方法,研究了中药单体764-3对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及其对照(WKY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764-3可显著抑制ASMC增殖,并有剂量依赖性。20mg/L的764-3可极显著地抑制ASMC上AⅡ受体(AT_1)的mKNA表达(SHRsp下降76.3%,WKY大鼠下降61.6%),并可降低SHRspASMC内AⅡ含量(下降20%)。推测764-3对A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部分地是由于降低了AT_1受体的基固表达引起。比较其对两种大鼠ASMC的抑制效率,发现它对SHRsp的ASMC的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64-3 RT-PCR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AⅡ拮抗剂
下载PDF
我国成人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的分布 被引量:43
3
作者 段秀芳 吴锡桂 顾东风 《高血压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00-503,共4页
目的了解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在我国成人中的分布状况。方法在第3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上,选用18岁及以上868131名成年人的资料进行分析。高血压的亚型分为3类,分别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和收缩期舒... 目的了解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在我国成人中的分布状况。方法在第3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数据基础上,选用18岁及以上868131名成年人的资料进行分析。高血压的亚型分为3类,分别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和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SDH)。结果在我国人群中,ISH、IDH和SDH的患病率分别为5.1%、2·8%和5·0%。55岁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占高血压总人数的53·2%。在高血压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ISH的比例显著增高和IDH的比例显著降低,在≥55岁的高血压患者中ISH占52·7%。而<55岁的患者则以舒张期高血压为主(占75·2%),它们分别是IDH(占36·9%)和SDH(占38·3%)。结论我国的中老年(≥55岁)患者占18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在中老年患者中ISH是较为常见的高血压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面研究 收缩期高血压 舒张期高血压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分布状况 高血压患者 中老年患者 成人 ISH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 被引量:18
4
作者 禹纪红 黄连军 +3 位作者 蒋世良 金敬琳 吕滨 常宗平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9期532-535,共4页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分析、探讨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002年4月至2009年1月,346例连续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降主动脉夹层患者,包括B型夹层303例,B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不典型夹层)39例,A...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分析、探讨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002年4月至2009年1月,346例连续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的降主动脉夹层患者,包括B型夹层303例,B型主动脉穿通性溃疡(不典型夹层)39例,A型夹层术后并发症4例;男性304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50.6岁。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每年行CTA影像随访。统计不同时间段的并发症,计算其发生率及死亡率,按各并发症的发生与否分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术中无死亡,技术成功率99.7%。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6%和1.7%。随访31.3±23.7月,并发症率及死亡率分别为4.6%为2.1%。主要并发症包括逆行型A型夹层(n=5)、支架一端新破口形成(n=13)、缺血性脑卒中(n=2)等。内漏的总发生率21.4%,随访中59.5%消失。结论尽管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疗效显著,但严重并发症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逆行性A型夹层 内漏
下载PDF
感染性心内膜炎104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岩 孙寒松 +5 位作者 胡盛寿 潘世伟 唐跃 谢涌泉 王巍 许建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40例,平均年龄40.8岁,血培养阳性47例(45.2%)。超声心动... 目的探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40例,平均年龄40.8岁,血培养阳性47例(45.2%)。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90例(86.5%)心脏瓣膜或流出道有赘生物,赘生物位于主动脉瓣36例,二尖瓣32例,三尖瓣11例,右心室流出道3例,多个瓣膜6例。据血培养结果行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结果全组33例行内科药物治疗,病死率为33.3%(11/33);72例行外科手术清除赘生物及进行心脏基础病变治疗,病死率为4.1%(3/72)。死亡原因1例为低心排血量,1例感染,1例脑梗塞。赘生物培养均为阴性。体外循环时间(117.5±63.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2.7±44.8)min。总的中位住院时间30.9 d,术后住院时间13(6~41)d。术后有3例感染再发,2例因为瓣周漏引起感染再发,1例行瓣膜成形术后感染再发。结论基础心脏病仍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病因。早期、有效、规律的抗生素治疗仍是治疗基础,及时的外科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手术 血培养
原文传递
实时三维超声评价左室室壁瘤外科治疗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浩杰 宋云虎 +7 位作者 胡盛寿 孙寒松 许建屏 王巍 王水云 凤玮 段福建 叶赞凯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超声(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估左心室室壁瘤(LVA)外科治疗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连续1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左心...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超声(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估左心室室壁瘤(LVA)外科治疗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连续1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形成患者(LVA组)接受手术治疗。LVA组患者术前和术后4个月随访期间均行二维超声(2DE)、RT-3DE,通过Qlab软件分析计算获得左心室局部射血分数(EF);同时测量12例正常人的左心室局部EF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利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LVA组(术前、术后4个月)与对照组左心室局部EF。结果 LVA组患者术前左心室局部EF呈心尖部至基底部递增方向,与对照组方向相反;除下基底段、下侧基底段和前侧基底段外,其余14个节段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4个月左心室局部EF恢复从基底部至心尖部的方向递增,前基底段和侧壁节段的EF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节段的E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3DE是评估LVA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有效检查方法。LVA患者手术治疗后早期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恢复正常递增方向,部分非室壁瘤节段收缩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室壁瘤 实时三维超声 局部收缩功能 局部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三尖瓣前叶血性囊肿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严华 付志达 +3 位作者 富强 王小启 郭宏伟 熊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8期777-777,共1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发现心脏杂音15年。查体: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室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厚。胸部X线片示左向右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可能,伴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提示:...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发现心脏杂音15年。查体: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电图示室性早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肥厚。胸部X线片示左向右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可能,伴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提示:右房室扩大,房间隔中后部回声脱失约33 mm,三尖瓣环扩大,前叶腱索距前叶瓣尖约6 mm处可见15 mm×13 mm的囊性球体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性囊肿 心脏瓣膜病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