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清华简《耆夜》看毛诗《蟋蟀》之成因与《诗经》早期的流传 被引量:2
1
作者 段颖龙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0-85,共6页
出土文献清华简《耆夜》所保留的周诗《蟋蟀》与《诗经》中的《唐风·蟋蟀》到底属于同源不同支,还是完全彼此独立的两个版本,在学术界有广泛的争论,甚至对于《蟋蟀》诗的作者也有争议。我们深入研究分析此问题后,提出简本《蟋蟀》... 出土文献清华简《耆夜》所保留的周诗《蟋蟀》与《诗经》中的《唐风·蟋蟀》到底属于同源不同支,还是完全彼此独立的两个版本,在学术界有广泛的争论,甚至对于《蟋蟀》诗的作者也有争议。我们深入研究分析此问题后,提出简本《蟋蟀》确为周公所作,而《唐风·蟋蟀》则与简本同源,系晋釐侯时经改编而归入《唐风》。进而推断,《蟋蟀》诗自周公始作起一直保留在宗周,至西周后期由周卿、大夫、列士和乐官传播至晋国,成为晋国乐诗。而西周时已有的其他诸诗亦如此类,在大约春秋初期由周王室传播至各诸侯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耆夜》 《蟋蟀》 周公 毛诗 晋釐侯 大师
下载PDF
从三晋方足布的分布情况看战国中原人口的迁徙
2
作者 段颖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2-78,共7页
战国时期的三晋方足布的分布情况相当复杂,最令专家不解的是,方足布的出土地几乎都与其面文所示地名毫不相干,甚至与其他国家货币窖藏同出。这在以往被认为是因商品经济发达而出现的不同国家货币彼此间汇兑的现象。然而文章通过研究先... 战国时期的三晋方足布的分布情况相当复杂,最令专家不解的是,方足布的出土地几乎都与其面文所示地名毫不相干,甚至与其他国家货币窖藏同出。这在以往被认为是因商品经济发达而出现的不同国家货币彼此间汇兑的现象。然而文章通过研究先秦货币的流通特点、出土分布特征以及货币汇兑原理后发现,战国时期不同形制的钱币间并不存在汇兑关系,而是每种钱币为各自所属的族群专门使用。运用货币地理学与战国军事史综合分析后,可发现三晋方足布的空间分布与人口的迁徙有着直接的联系。在这一结论的指引下,我们约略可将战国时期三晋之民的迁徙历程大致勾勒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晋 方足布 汇兑 流通 迁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