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32例护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闫春蕾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1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高龄、并存疾病、手术及应用脱水药物等是DVT的发病原因。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存深静脉血...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高龄、并存疾病、手术及应用脱水药物等是DVT的发病原因。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存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患者应提高警惕,一旦确诊,尽早实施抗凝、促溶药物加手术的综合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外科 原因 护理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管路护理
2
作者 孙晓飞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11期1272-1273,共2页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较多,在治疗和抢救过程中需要留置多种管路,如:静脉输液管路、鼻饲管路、吸氧管路、气管插管、导尿管、脑室引流管等,因管路护理不当而引起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窒息等并发症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较多,在治疗和抢救过程中需要留置多种管路,如:静脉输液管路、鼻饲管路、吸氧管路、气管插管、导尿管、脑室引流管等,因管路护理不当而引起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窒息等并发症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管路护理是本科护理重点。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可将管路护理分为4大类:即与输液、气道、引流、营养相关的管路。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管路护理 临床治疗
下载PDF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显微镜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尹宗杰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3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显微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显微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神经内...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显微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显微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颅内压、神经功能、预后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颅内压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3、7 d两组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NIHSS评分、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GCS评分均提升,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4%,低于对照组的23.53%(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相比显微镜手术具备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且康复速度快等优势,更有助于提升血肿清除率,降低术后颅内压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的改善,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显微镜手术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
作者 赵立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10期137-137,共1页
神经外科的护理是一项集专业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系统工作,主要服务对象是神经外科患者。因此,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神经外科患者的身体健康。本文将针对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进行简要的... 神经外科的护理是一项集专业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系统工作,主要服务对象是神经外科患者。因此,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神经外科患者的身体健康。本文将针对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为神经外科护理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护理 对策
下载PDF
支架置入结合药物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和血管狭窄的影响
5
作者 刘震 《医药前沿》 2023年第8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支架置入(SI)结合药物疗法,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AOS)的疗效以及对神经功能、血管狭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20例VAOS患者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均实行SI结合药物疗法。比较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前... 目的:观察支架置入(SI)结合药物疗法,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AOS)的疗效以及对神经功能、血管狭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20例VAOS患者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均实行SI结合药物疗法。比较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管狭窄等指标。结果:220例患者中,显效75.91%,有效21.82%,无效2.27%,治疗总有效率97.73%;220例患者中,发生血管全闭1.82%,脑缺血事件2.27%,卒中1.36%,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5.45%;其中死亡2例(0.91%)。治疗后,患者意识水平(1.02±0.46)分、上肢运动(1.42±0.52)分、共济失调(0.84±0.11)分、下肢运动(1.35±0.27)分以及血管狭窄率(11.08±1.04)%、狭窄长度(0.42±0.06)mm,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VAOS患者SI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改善血管狭窄情况,恢复神经功能损伤,控制病情发展,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 药物治疗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血管狭窄 神经功能损伤 血流动力学 疗效
下载PDF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血肿清除率的影响
6
作者 王陆 《医药前沿》 2023年第19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氧化应激和血肿清除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氧化应激和血肿清除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的手术指标和住院时间的恢复指标,手术前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氧化应激指标情况,患者术后7d血肿清除率以及发生硬膜下出血、颅内感染、硬膜下积液、颅内积气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手术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DA低于对照组,GSH-Px、SO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氧化应激指标,提高血肿清除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疗效 氧化应激 血肿清除率
下载PDF
球囊预扩张直径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患者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7
作者 刘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35-38,共4页
探析实验组的干预手段对该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其对患者的并发症预防意义以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人员实施两组不同治疗,依据球囊直径分为 4 mm 球囊组与 5 mm 球囊组。结果 两组神经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对比,... 探析实验组的干预手段对该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其对患者的并发症预防意义以及对其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人员实施两组不同治疗,依据球囊直径分为 4 mm 球囊组与 5 mm 球囊组。结果 两组神经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不同直径球囊的预扩张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据有一定差别,与 5mm球囊相比,4 mm 球囊预扩张可降低血管狭窄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预扩张直径 颈动脉狭窄介入 神经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西洛他唑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抗血栓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金永健 孙基栋 +3 位作者 刘海生 蔡三川 陈国强 左焕琮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联合应用在神经介入术中的抗血栓作用。方法19例颈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西洛他唑组(n=13)和氯吡格雷组(n=6)。17例未破裂动脉瘤行栓塞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西洛他唑组(n=12)和氯吡格雷...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联合应用在神经介入术中的抗血栓作用。方法19例颈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西洛他唑组(n=13)和氯吡格雷组(n=6)。17例未破裂动脉瘤行栓塞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西洛他唑组(n=12)和氯吡格雷组(n=5)。术前西洛他唑组口服西洛他唑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术后48h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评估缺血性病灶出现及术后两周内脑缺血事件发生的情况。结果在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及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中,西洛他唑组与氯吡格雷组出现缺血病灶及脑缺血事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西洛他唑与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及动脉瘤栓塞术中血栓形成,其效果并不亚于氯吡格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伊洛前列素 血栓形成
下载PDF
高血压性小脑出血外科治疗36例体会 被引量:8
9
作者 崔永胜 康全利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376-1377,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效果。方法对36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h内手术者12例,死亡2例,12~24h内手术者17例,死亡2例,24~72h内手术者7例,死亡2例。存活者6个...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小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手术效果。方法对36例高血压性小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h内手术者12例,死亡2例,12~24h内手术者17例,死亡2例,24~72h内手术者7例,死亡2例。存活者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I级16例,Ⅱ级7例,Ⅲ级7例。结论应根据血肿的大小、意识状态、有无梗阻性脑积水、第四脑室和/或基底池的形态综合评估手术适应证。及时有效的后颅窝减压具有良好的效果,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预后也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小脑出血 手术
下载PDF
青少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分析
10
作者 邹婉婧 徐丽 +2 位作者 苏玉金 刘震 王军梅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4年第5期341-347,共7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PLNTY)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例PLNTY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 目的分析青少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PLNTY)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例PLNTY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基因测序检测肿瘤组织形态学及分子遗传学变化,电话随访及查阅影像学资料了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有无放化疗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16例PLNTY患者中位发病年龄24岁,男女比例相当(1∶1);5例(5/16)呈急性起病(起病时间<3个月);临床症状以不同程度的癫痫发作为主;8例(8/16)肿瘤位于颞叶,5例(5/16)位于顶枕叶。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11例(11/16)无明显强化,3例(3/16)出现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2/16)明显不均匀强化。14例(14/16)患者术后癫痫症状改善,其中1例复发。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位于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可见多形性和少突样细胞形态,并见枝芽状细小血管,12例(12/16)伴钙化;其中1例复发再次手术切除的标本中呈现恶性转化,表现为局部细胞密度增高,可见核分裂象、微血管增生和栅栏样坏死。16例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及CD34弥漫阳性,突触素呈阴性表达,其中14例ki67增殖指数≤4%,恶性转化病例的Ki67增殖指数为20%。7例PLNTY二代测序结果显示,以BRAF或FGFR分子变异为主,其中3例(3/7)存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子(MGMT)甲基化;1例原发及复发的病例中均检测到FGFR3::TACC3融合,伴TERT启动子突变,且在复发病例中出现了10号染色体缺失及CDK4、MDM2扩增。结论PLNTY好发于青少年,为一种长期癫痫相关肿瘤,多见于颞叶及顶枕叶;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可见多形性细胞和少突样细胞成分,CD34弥漫阳性,分子改变以BRAF或FGFR变异为主。大部分预后良好,术后癫痫症状改善;个别病例复发后可发生恶性转化,分子病理结果显示FGFR3::TACC3融合并TERT启动子突变;临床医生需要对PLNTY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进行综合评估并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神经胶质瘤 病理学 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
原文传递
静脉滴注及脑室内注射美罗培南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11
作者 尹宗杰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5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及脑室内注射美罗培南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及脑室内注射美罗培南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实施静脉滴注及脑室内注射美罗培南治疗,对照组实施静脉滴注美罗培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脊液生化指标变化(白细胞计数、葡萄糖、蛋白质)、术后恢复指标情况(退热时间、脑室外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6.78%(30例),高于对照组80.65%(2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 d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葡萄糖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脑室外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3.23%(1例),低于对照组19.35%(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应用静脉滴注及脑室内注射美罗培南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脑脊液生化指标,促进术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静脉滴注 脑室内注射 重症颅脑损伤 颅内感染
下载PDF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爱国 康全利 张剑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第6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方法: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16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介入组(60例)和夹闭组(56例),介入组实行全麻下经股动脉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术,夹闭组在全麻下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2组...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方法: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16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介入组(60例)和夹闭组(56例),介入组实行全麻下经股动脉颅内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术,夹闭组在全麻下行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2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随访观察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再出血率。结果:夹闭组术后恢复良好32例,功能障碍17例,死亡7例,再出血2例;介入组恢复良好46例,功能障碍13例,死亡1例,无再出血病例;介入组死亡率低于夹闭组(P<0.05)。夹闭组和介入组均为患者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P<0.05)。夹闭组大脑中动脉瘤预后优于介入组,其他部位动脉瘤介入组预后更好(均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总体预后优于开颅夹闭术,疗效受到病情等级、年龄和动脉瘤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血管内介入 疗效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3
作者 尹宗杰 康全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1460-1461,共2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为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提高临床救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一直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1]。本文回顾总结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来采用颅内血肿微创...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为神经系统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提高临床救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一直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1]。本文回顾总结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以来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2种临床常用手术治疗方案对HICH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疗效 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 HICH 常见疾病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再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宗杰 康全利 吴桐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8期1145-1146,共2页
创伤性脑损伤,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临床病死率较高,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若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预后较差且死亡风险急剧上升[1]。现对我科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3例创伤... 创伤性脑损伤,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临床病死率较高,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若并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预后较差且死亡风险急剧上升[1]。现对我科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3例创伤性脑损伤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病的临床特点、预见因素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颅内血肿 创伤性脑损伤 再手术治疗 开颅手术 重型颅脑损伤 迟发颅内血肿 临床病死率 脑挫裂伤 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迟发性血肿
下载PDF
颅骨缺损修补术后癫痫5例报告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剑峰 康全利 +1 位作者 陈爱国 崔永胜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1期82-82,共1页
继发性癫痫是颅脑损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进展缓慢,病程较长,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力。国内外对于继发性癫痫的治疗研究颇多,但有关颅骨修补术后致痫因素方面的报道较少。我院2004年8月至2010年5月行颅骨缺损修... 继发性癫痫是颅脑损伤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进展缓慢,病程较长,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力。国内外对于继发性癫痫的治疗研究颇多,但有关颅骨修补术后致痫因素方面的报道较少。我院2004年8月至2010年5月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发生癫痫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修补 术后癫痫 继发性癫痫 修补术后 严重并发症 颅脑损伤后 社会生产力 进展缓慢
下载PDF
安全型留置针与分隔膜输液接头预防针刺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广英 王利利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9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与分隔膜输液接头联合应用是否对护士有保护作用。方法比较安全型留置针与分隔膜输液接头联合应用380例、普通型静脉留置针与肝素帽合用360例的针刺伤发生率。结果普通型留置针与肝素帽合用组针刺伤发生率为2.5...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与分隔膜输液接头联合应用是否对护士有保护作用。方法比较安全型留置针与分隔膜输液接头联合应用380例、普通型静脉留置针与肝素帽合用360例的针刺伤发生率。结果普通型留置针与肝素帽合用组针刺伤发生率为2.5%。安全型静脉留置针与分隔膜输液接头合用组未发生针刺伤。结论安全型静脉留置针与分隔膜输液接头联合应用对操作者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的预防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型留置针 分隔膜输液接头 针刺伤 感染
下载PDF
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对胼周动脉瘤破裂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翟晓东 李传捷 +2 位作者 于嘉兴 任健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5-230,共6页
目的探讨胼周动脉瘤(PAAs)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PAAs破裂的形态学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PAAs患者40例,于术前经全脑血管DSA确诊。根据PAAs是否破裂,将40例患者分为破裂组... 目的探讨胼周动脉瘤(PAAs)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PAAs破裂的形态学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PAAs患者40例,于术前经全脑血管DSA确诊。根据PAAs是否破裂,将40例患者分为破裂组(22例,共22个动脉瘤)和未破裂组(18例,共23个动脉瘤)。采用二维或三维旋转造影的动脉瘤数数据计算形态学参数,包括动脉瘤的直径、高度、宽度、瘤颈宽度,载瘤动脉直径以及流入角度等,并进一步计算每个动脉瘤的纵横比、尺寸比和长宽比(动脉瘤直径/动脉瘤宽度)。纵横比分别采用动脉瘤高度/瘤颈宽度和动脉瘤直径/瘤颈宽度计算,尺寸比分别采用动脉瘤高度/载瘤动脉直径和动脉瘤直径/载瘤动脉直径计算。比较两组PAAs形态学参数的差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探讨PAAs破裂的形态学影响因素。结果 (1)两组患者年龄及男性、多发动脉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破裂组不规则动脉瘤比例、长宽比均高于未破裂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0.9%(20/22)比39.1%(9/23),χ~2=8.01;(1.35±0.36)比(1.01±0.22),t=-3.85;均P <0.01];两组动脉瘤直径、高度、宽度、载瘤动脉直径、纵横比、入射角度、瘤颈、尺寸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3) 45个动脉瘤中,A3前段分叉处动脉瘤比例为53.3%(24个),其中破裂组和未破裂组A3前段分叉动脉瘤数比例分别为68.2%(15/22)和39.1%(9/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P=0.051)。(4) 45个PAAs长宽比均值为1.18,以此为界定值将长宽比转换为二分类变量,以PAAs破裂为因变量,将形态学参数的单因素分析中长宽比(>1.18)、不规则动脉瘤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宽比值> 1.18(OR=1.84,95%CI:1.42~28.11,P=0.016)、不规则动脉瘤(OR=2.06,95%CI:1.66~37.11,P=0.009)为PAAs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AAs的高长宽比值和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提示PAAs的易破裂倾向,临床中应注重对PAAs形态学参数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胼周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形态学参数
下载PDF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善文 康全利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微骨窗血肿清除术和CT引导血肿吸引术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7,0.087);高血压... 目的探讨微骨窗血肿清除术和CT引导血肿吸引术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7,0.087);高血压病史及脑缺血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0.785),脑出血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入院时收缩压及舒张压(P=0.411,0.603)、术前GCS评分(P=0.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部位(P=0.000)、出血量(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血侧别和中线移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9,0.609)。发病距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血肿量、出血侧别、中线移位、手术方式对预后无显著影响(P=0.215、0.631、0.550、0.279、0.947、0.296、0.296)。Logistic Backward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脑出血病史、术前GCS评分、出血部位、发病距手术时间为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P=0.000、0.018、0.004、0.006、0.041,OR=0.917、10.059、1.287、0.464、1.420)。结论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可达到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骨窗 CT引导血肿吸引 疗效
下载PDF
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崔永胜 康全利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87-488,492,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疗效和机制。方法:7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格拉斯格昏迷评分(GCS)、昏迷时间及6个月后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疗效和机制。方法:7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格拉斯格昏迷评分(GCS)、昏迷时间及6个月后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评价高压氧治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作用。结果:高压氧治疗组第1周、第2周、第3周及第4周GCS平均值及6个月后GOS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昏迷时间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昏迷时间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弥漫性轴索损伤 脑预后
下载PDF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崔永胜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疗6个月后GOS评分为良好23例(17.96%)、中残23例(17.96%)、重残25例(19.53%)、植物生存11例(8.59%)、死亡46...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疗6个月后GOS评分为良好23例(17.96%)、中残23例(17.96%)、重残25例(19.53%)、植物生存11例(8.59%)、死亡46例(35.93%)。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死率高;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其诊断MRI检查优于CT;积极合理的治疗能提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颅脑损伤 预后 昏迷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