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株果实采后葡萄孢属真菌ITS区rDNA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姚婷 陈其葳 +3 位作者 张燕 张萌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与366#在一个大的分支上,而菌株233#在一个分支上。菌株138#鉴定结果与Botrytis cinerea(KJ937044.1)在同一分支上亲缘性达100%,且与366#亲缘性达99%;菌株233#鉴定结果与Botrytis elliptica(EU519207.1)在同一分支上且亲缘性达100%。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3株葡萄孢属病原菌对吐温80、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和苦杏仁苷等67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6种最适碳源、1种可利用碳源和10种不可利用碳源,Biolog系统中鉴定出3株丝状真菌均与B.cinerea Pers.BGA相近,其中菌株233#与B.cinerea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葡萄孢菌 ITS区rDNA序列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K25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姜云芸 蔡淼 +5 位作者 邵淑娟 付冰冰 黎润坤 李晓琬 张健 杨贞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4,共10页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可赋予发酵乳制品独特的质构和风味,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生物活性,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植物乳杆菌EPS的产量偏低,而影响其产量...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可赋予发酵乳制品独特的质构和风味,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生物活性,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植物乳杆菌EPS的产量偏低,而影响其产量的因素具有菌株特异性,有关添加植物乳杆菌EPS对产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也较少。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确定了植物乳杆菌K25产EPS的优化培养基组成:每升含胰蛋白胨10 g、酵母浸粉5 g、葡萄糖20 g、磷酸氢二钾2.0 g、无水乙酸钠5.0 g、柠檬酸钠5.0 g、硫酸镁0.2 g、硫酸锰0.05 g和吐温80 1.0 mL。优化的发酵条件:发酵温度30℃、发酵时长24 h和培养基初p H值6.5。在此条件下EPS产量为250.21 mg/L。流变学研究表明,该EPS水溶液的黏度具有随着浓度和剪切速率升高而升高,以及剪切变稠的特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该EPS具有长方形块状微观结构,有利于稳定溶液的质构并保持水分。将该EPS加入到酸性乳饮料中,进一步验证了其具有良好的保水特性,表明植物乳杆菌K25产生的EPS可以作为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食品稳定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胞外多糖 产量 影响因素 乳饮料
下载PDF
一株嗜热链球菌乳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曹永强 余志坚 +2 位作者 陈超 张健 杨贞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51,共10页
微生物来源的乳糖酶应用广泛,具有酶源丰富、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周期短等特点,备受生产企业关注。基于一株分离自传统乳制品的产乳糖酶的嗜热链球菌GST-6,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影响该菌株产乳糖酶的碳源、氮源、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培养... 微生物来源的乳糖酶应用广泛,具有酶源丰富、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周期短等特点,备受生产企业关注。基于一株分离自传统乳制品的产乳糖酶的嗜热链球菌GST-6,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影响该菌株产乳糖酶的碳源、氮源、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培养基初始pH值及金属离子等进行研究,确定影响产乳糖酶的主要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产酶的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确定最佳产酶的发酵条件,基于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制取粗酶液。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75层析柱对提取的乳糖酶粗酶液进行纯化,得到乳糖酶的纯酶。进一步对该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嗜热链球菌GST-6产乳糖酶最主要的3个因素分别为培养基初始pH值、接种量和乳糖浓度,其存在显著影响且有交互作用。乳糖质量浓度为25.00 g/L,pH值为6.78,接种量为1%时,酶活性最大,为112.63 U/m L。酶学特性研究表明,乳糖酶的最适硫酸铵分级沉淀的饱和度为10%~50%;乳糖酶活性与温度成正比,在30~40℃热稳定性最好;最适pH值为6,pH值在5~6时酶的稳定性最好;锰离子对酶的激活作用最强,铜离子对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剂中,SDS对酶的抑制作用最强,α乳糖次之,EDTA最差。该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结果为Vmax=2.20μmol/min,Km=0.27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乳糖酶 优化 发酵 酶学特性
下载PDF
第二信使环腺苷酸和环鸟苷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友升 王胜杰 马国为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48-54,66,共8页
3',5'-环腺苷酸(cAMP)和3',5'-环鸟苷酸(cGMP)是真核细胞内常见的调节众多功能的第二信使,最近以cAMP/cGMP信号通路为靶点研发的功能食品也越来越多,因此检测cAMP/cGMP的含量至关重要。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法、均相非放... 3',5'-环腺苷酸(cAMP)和3',5'-环鸟苷酸(cGMP)是真核细胞内常见的调节众多功能的第二信使,最近以cAMP/cGMP信号通路为靶点研发的功能食品也越来越多,因此检测cAMP/cGMP的含量至关重要。介绍了放射性同位素法、均相非放射性同位素法、非均相非同位素法等近年来广泛使用的cAMP/cGMP检测方法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灵敏度。其中,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极化荧光检测技术等均相非放射性同位素法因其操作便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而适用于cAMP/cGMP的高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 CGMP 检测方法 灵敏度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晒制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范梦蝶 肖群飞 +5 位作者 杜文斌 王雅欣 王天泽 梁晶晶 谢建春 孙宝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43,共9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嗅闻对晒制前后山西老陈醋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基于保留指数、质谱、标准品,气-质联机共鉴定出8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气相色谱-嗅闻鉴定出42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包括含硫化合物、...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嗅闻对晒制前后山西老陈醋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基于保留指数、质谱、标准品,气-质联机共鉴定出8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气相色谱-嗅闻鉴定出42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氮杂环、含氧杂环、醛类、酮类、醇类、酸类、酯类、酚类、其他类。其中2种醋中含量较高的为乙酸、四甲基吡嗪、糠醛、糠醇、2,3-丁二酮等20种化合物,检测频率较高的为3-甲硫基丙醛、2-乙基-3,5-二甲基吡嗪、2-呋喃丙烯醛、香兰素、乙酸、3-甲基丁酸等16种化合物。从化合物种类看,晒后新出现了3-甲硫基丙醇、2-乙酰基呋喃、苯甲醇、丙酸等14种化合物,但有二甲基二硫醚、苯丙酮、丁酸、3-甲基戊酸、丁酸乙酯、2-乙酰基吡咯、5-羟甲基糠醛等19种化合物消失。从化合物含量变化看,晒后四甲基吡嗪、糠醇、苯乙醇、丙酸、乙酸苯乙酯等11种香气活性化合物含量升高,而乙酸、糠醛、己酸、二苯甲酮等29种香气活性化合物的含量降低。总体上,晒制后有杂味的化合物种类及含量降低,而具有良好香气特性的化合物种类或含量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山西老陈醋生产工艺的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晒制 香气物质 气相色谱-嗅闻 香气活性
下载PDF
微小毛霉G-3凝乳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6
作者 邵淑娟 曾庆真 +1 位作者 朱丽君 杨贞耐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24期85-88,90,共5页
本文主要对微小毛霉凝乳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微小毛霉凝乳酶的最适凝乳温度为65℃,35~45℃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适凝乳pH为5.0,pH为6.0时凝乳酶最稳定;最适底物质量分数为5%。Ca^(2+)、Mg^(2+)、Fe3+、Fe^(2+)和Mn^(2+)对... 本文主要对微小毛霉凝乳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微小毛霉凝乳酶的最适凝乳温度为65℃,35~45℃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适凝乳pH为5.0,pH为6.0时凝乳酶最稳定;最适底物质量分数为5%。Ca^(2+)、Mg^(2+)、Fe3+、Fe^(2+)和Mn^(2+)对凝乳酶活力有明显促进作用,且Mg^(2+)、Mn^(2+)和Ca^(2+)的最适作用浓度为0.025 mol/L、0.025 mol/L和0.02 mol/L。Co^(^(2+))、Ni^(2+)、Cu^(2+)、Zn^(2+)对凝乳酶活力有抑制作用,而Na^(+)、K^(+)、Li^(+)对凝乳酶的活力作用不明显。此外,乙醇、SDS溶液可抑制凝乳酶活力,而β-巯基乙醇可促进凝乳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毛霉 凝乳酶 酶学特性 金属离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