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髓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义松 泮长存 +4 位作者 张鹏 吴震 季楠 张俊廷 张力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延髓胶质瘤的病理特点、显微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延髓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枕下后正中入路48例,远外侧入路16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45例,部分切除12例。WHO分级Ⅰ级6例,Ⅱ... 目的探讨延髓胶质瘤的病理特点、显微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延髓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枕下后正中入路48例,远外侧入路16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45例,部分切除12例。WHO分级Ⅰ级6例,Ⅱ级41例,Ⅲ级15例,Ⅳ级5例。术后并发症7.4%,术后2周内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10~84个月,平均33个月。根据寿命表法计算,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9%和39%。结论延髓胶质瘤多为低级别肿瘤,通过积极显微外科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延髓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儿童烟雾病颅骨多点钻孔术后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剑 王立淑 +5 位作者 张东 吴明星 何文 王硕 赵元立 赵继宗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7期481-486,共6页
目的观察儿童烟雾病(Moyamoya病)患者颅骨多点钻孔术手术前后钻孔处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及局部脑血流变化情况,评价儿童Moyamoya病患者颅骨多点钻孔术手术效果,并选择出最佳的随访方法。方法儿童Moyamoya病患者8例,采用颅骨多点钻孔术进行... 目的观察儿童烟雾病(Moyamoya病)患者颅骨多点钻孔术手术前后钻孔处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及局部脑血流变化情况,评价儿童Moyamoya病患者颅骨多点钻孔术手术效果,并选择出最佳的随访方法。方法儿童Moyamoya病患者8例,采用颅骨多点钻孔术进行治疗,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新生血管情况,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测定局部脑血流量。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6个月新生血管、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结果颅骨多点钻孔术后1周颅骨钻孔处开始血管生长,术后3个月钻孔处新生血管丰富,SPECT随访可见钻孔处脑局部血流量均有改善,而未行颅骨钻孔的大脑半球脑局部血流量较术前降低;所有患者术后缺血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儿童Moyamoya病患者行颅骨多点钻孔术后,可以看到新生血管形成及局部脑血流量增加,且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提示颅骨多点钻孔手术可能有助于治疗儿童Moyamoya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成为Moyamoya病手术后动态观察脑血流改善的有效的、无创的随访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局部血流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颅骨多点钻孔术
下载PDF
术前线段栓塞在手术切除小脑和高颈髓实性血管母细胞瘤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纪文军 辛宇 +3 位作者 康慧斌 刘爱华 李佑祥 吴中学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线段栓塞在手术切除小脑和高颈髓实性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小脑和高颈髓实性HB行手术切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术前栓塞组32例和对照组40例,术前栓塞组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成... 目的探讨术前线段栓塞在手术切除小脑和高颈髓实性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小脑和高颈髓实性HB行手术切除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术前栓塞组32例和对照组40例,术前栓塞组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成功将线段送至病变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后于1~7 d内行肿瘤切除术;对照组仅行肿瘤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手术切除时间、术中失血量、总输血量、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前栓塞组中完全栓塞10例,大部分栓塞12例,部分栓塞10例。术前栓塞组手术切除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总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预后良好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前线段栓塞小脑和高颈髓实性HB可缩短手术切除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量,较少手术并发症,提高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栓塞 治疗性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壁病理特点及血管内皮素-1在其中的表达
4
作者 牛弘川 王嵘 +3 位作者 王学江 薛晓伟 杨明 段然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观察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s)血管壁病理结构特点,半定量检测AVMs血管壁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以探讨其与AVMs破裂的关系。方法对31例AVMs患者(未破裂型15例,破裂型16例)手术切除的畸形血管内壁进行... 目的观察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s)血管壁病理结构特点,半定量检测AVMs血管壁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以探讨其与AVMs破裂的关系。方法对31例AVMs患者(未破裂型15例,破裂型16例)手术切除的畸形血管内壁进行Masson常规病理染色,观察对照组(其他颅脑手术中切除的正常血管组织)、未破裂型和破裂型AVMs血管壁结构及内皮完整度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半定量分析血管壁内ET-1分布.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AVMs未破裂组血管壁内皮细胞受损,中膜层平滑肌细胞减少,胶原纤维增生;AVMs破裂组血管壁内皮受损严重,平滑肌明显减少,几乎均为胶原纤维所替代。对照组、未破裂组和破裂组的ET-1平均灰度值依次为0.167±0.004、0.196±0.007和0.231±0.012,破裂组ET-1含量高于未破裂组(P=0.019)和对照组(P<0.001).未破裂组ET-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AVMs血管壁存在损伤,破裂型AVMs血管壁损伤更为严重。ET-1在破裂型AVMs血管壁中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病理结构 内皮素-1
下载PDF
婴幼儿硬脑膜外血肿 被引量:7
5
作者 谢坚 罗世祺 +1 位作者 马振宇 张玉琪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探讨婴幼儿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 3年来收治的婴幼儿硬脑膜外血肿 18例。占同期儿童 (15岁以下 )硬脑膜外血肿的 15 % ,年龄最小为 5个月 ,全部患儿均行CT或X线平片检查确诊。结果 受伤原因以坠落... 目的 探讨婴幼儿硬脑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 3年来收治的婴幼儿硬脑膜外血肿 18例。占同期儿童 (15岁以下 )硬脑膜外血肿的 15 % ,年龄最小为 5个月 ,全部患儿均行CT或X线平片检查确诊。结果 受伤原因以坠落伤为主 ,血肿部位以顶、枕为主。 10例 (5 5 .6 % 10 / 18)患儿合并有颅骨骨折 ,原发昏迷者仅 1例 ,所有患儿均有呕吐。除急诊手术者外 ,其他于首次发现血肿 1d后及 2~ 3d左右再复查CT。手术者占 5 0 % ,发现大多数血肿来源于硬脑膜表面微小血管出血。结论 硬脑膜剥离致表面微小血管出血为婴幼儿硬膜外血肿形成的首要原因 ,有必要行多次CT检查 ,治疗恰当则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硬脑膜外血肿 头部损伤 血肿 辅助检查
原文传递
三年以上生存期的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石祥恩 王忠诚 +1 位作者 张俊庭 师维红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2-214,共3页
作者对80例手术治疗后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进行随访,其中9例生存期3年以上,占11%,且有1例生存期6年。结合临床资料,将生存期3年以上病人与其它随访病人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提示,胶质母细胞瘤病人生存期较长者与下列因... 作者对80例手术治疗后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进行随访,其中9例生存期3年以上,占11%,且有1例生存期6年。结合临床资料,将生存期3年以上病人与其它随访病人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提示,胶质母细胞瘤病人生存期较长者与下列因素有关:(1)手术切除肿瘤的范围,P<0.01。(2)直线加速放疗,剂量40~60Gy,P<0.05。(3)术后BCNU化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外科手术 神经胶质瘤
原文传递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震颤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宁 孟凡刚 +5 位作者 马羽 葛燕 张凯 胡文瀚 张鑫 张建国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虽然丘脑腹中间核(Vim)是治疗特发性震颤(ET)首选靶点,但是由于存在刺激耐受和其他副作用,因此需要探索新靶点。本文旨在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治疗ET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 目的虽然丘脑腹中间核(Vim)是治疗特发性震颤(ET)首选靶点,但是由于存在刺激耐受和其他副作用,因此需要探索新靶点。本文旨在探讨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治疗ET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的ET病人的资料。病人接受立体定向手术,根据神经解剖图谱、术前MRI,术中微电极记录和测试以确定靶点。术后调节刺激参数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和电池寿命。术后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例患者术中记录到典型的电信号,测试震颤明显减轻。术后震颤评分(FTMTRS)分别提高66.7%和75.5%。电极植入术后没有感染、出血、感觉异常、构音困难、认知和平衡障碍以及复视等副作用。结论丘脑底核也可以作为特发性震颤脑深部电刺激的备选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 丘脑腹中间核 丘脑底核 特发性震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