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策展在博物馆运营中的关键作用--以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乔生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9,共7页
博物馆应该根据自身定位和办馆宗旨规划策展工作,在运营过程中将策展放在枢纽位置上。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成果、征集和保管藏品等都要通过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才能与观众见面,因此陈列展览的策划和制作要关照社会效果,根据观众的需求开展... 博物馆应该根据自身定位和办馆宗旨规划策展工作,在运营过程中将策展放在枢纽位置上。博物馆的学术研究成果、征集和保管藏品等都要通过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才能与观众见面,因此陈列展览的策划和制作要关照社会效果,根据观众的需求开展相应的社会教育活动。当前,陈列展览在博物馆受到高度重视,策展人制度也在逐步完善。本文结合博物馆、纪念馆策展实践经验,探讨策展如何在博物馆运营和发展中发挥其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展 博物馆 纪念馆 运营
下载PDF
在纪念鲁迅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暨北京鲁迅博物馆建馆6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乔生 郑亚 周令飞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4,共7页
尊敬的雒树刚部长、刘玉珠局长、令飞先生、各位来宾、各位同仁、朋友们:2016年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纪念,今天也是北京鲁迅博物馆对公众开放60周年纪念日。
关键词 北京鲁迅博物馆 周年纪念 诞辰 逝世 座谈会 中国新文学 中国现代 文学家
下载PDF
鲁迅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抵抗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姜异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1,共11页
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中,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与主将,即便是回归鲁迅自身,将个体生命从集体话语中剥离出来的学者,也肯定鲁迅以自己的方式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别样介入。鲁迅的确以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创作实绩率先支持了五四文学革... 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中,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与主将,即便是回归鲁迅自身,将个体生命从集体话语中剥离出来的学者,也肯定鲁迅以自己的方式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别样介入。鲁迅的确以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创作实绩率先支持了五四文学革命,那么,何来鲁迅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抵抗?本文将百年前以学生示威游行为标志的爱国反帝之五四事件蕴含于五四新文化启蒙潮流之中来展开论述,分析鲁迅如何以其文学性呈现独有的五四遗产。基于诗学本质的讨论核心,在此统摄下的抵抗性意指三个层面的内涵:对于五四事件的无记载、零叙述是对主流五四叙事逐渐敷演出渲染性与转喻性的抵抗;反讽叙述模态对蕴含着线性进化观的新文化思维的有力抵抗;对于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杂文诗性对抗时评式局限性表达之启蒙反思,而其抵抗的精神支点立基于自决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鲁迅 抗性 意识形态话语 五四文学革命 《狂人日记》 集体话语 个体生命
下载PDF
从“展示”到“阐释”: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生平陈列”策展理念浅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欣 黄乔生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62,共6页
基于阐释理念策划的展览,不仅更容易让观众理解展览内容,还能够提高博物馆信息的传播效果。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生平陈列”的策划在理念上经历了从“展示”到“阐释”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在展览内容体系的制定过程、文物信息的阐释方... 基于阐释理念策划的展览,不仅更容易让观众理解展览内容,还能够提高博物馆信息的传播效果。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生平陈列”的策划在理念上经历了从“展示”到“阐释”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在展览内容体系的制定过程、文物信息的阐释方法、“以鲁迅说鲁迅”的叙事策略等方面,最终实现从展览文本到鲁迅展览空间的转化。希望通过对策展经验的总结,探讨如何协调历史人物、观众与展示技术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陈列展览 策展 阐释 鲁迅
下载PDF
略论北京鲁迅博物馆基本陈列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欣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0-80,共11页
北京鲁迅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鲁迅先生而建立的,自1956年建成开放以来,起着宣传鲁迅、教育大众的作用。虽然鲁迅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集体记忆中,但是在以博物馆空间为媒介的展示... 北京鲁迅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鲁迅先生而建立的,自1956年建成开放以来,起着宣传鲁迅、教育大众的作用。虽然鲁迅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集体记忆中,但是在以博物馆空间为媒介的展示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鲁迅博物馆 陈列 中国现代文化 集体记忆 奠基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下载PDF
木刻诗人的不懈吟唱——从北京鲁迅博物馆收藏的卢鸿基抗战木刻作品谈起
6
作者 常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96,F0002,F0003,共13页
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胡风文库,收藏着著名版画家、雕塑家、艺术理论家卢鸿基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25幅黑白木刻版画。艺术家的构图简洁、刀法凝练,擅于用整体的黑白色块进行组合对比,于方寸之间蕴含无限的动感和张力。这些已经微微泛黄的... 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胡风文库,收藏着著名版画家、雕塑家、艺术理论家卢鸿基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25幅黑白木刻版画。艺术家的构图简洁、刀法凝练,擅于用整体的黑白色块进行组合对比,于方寸之间蕴含无限的动感和张力。这些已经微微泛黄的抗战木刻作品,既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珍贵的抗战文献和时代记忆。它们以粗犷而真诚的笔触,记录了一位命运多舛、饱经忧患的艺术家在硝烟弥漫、颠沛流离的抗战岁月中对理想和艺术的顽强坚守和不懈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木刻版画 艺术理论家 抗日战争时期 木刻 方寸之间 鸿基 时代记忆
下载PDF
质木中的烟火气——从北京鲁迅博物馆胡风文库所藏力群木刻作品说起
7
作者 常楠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3,80,共10页
力群是20世纪中国著名现代版画家,其创作历程从鲁迅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开始,经历了抗战初期木刻艺术的快速发展和“延安画派”的最终形成,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力群的版画艺术创作几经波折,最终形成了... 力群是20世纪中国著名现代版画家,其创作历程从鲁迅倡导的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开始,经历了抗战初期木刻艺术的快速发展和“延安画派”的最终形成,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力群的版画艺术创作几经波折,最终形成了面向大众、颇具日常生活情趣的风格特色。他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木刻版画代表作品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胡风文库均有收藏,印证了其在木刻艺术创作方面长期以来的探索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群 木刻 鲁迅 延安画派 人民
下载PDF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鲁迅著译版本述略
8
作者 秦硕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92,96,共12页
本文从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数千种“鲁迅著译版本”中择取一些较具代表性的藏品,析为“图书”类著译版本及“遗物”类著译版本两部分概述之。“图书”部分分为“全集”“著作”“译作”“外文”四大类;“遗物”部分分为“文稿、信稿及日... 本文从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数千种“鲁迅著译版本”中择取一些较具代表性的藏品,析为“图书”类著译版本及“遗物”类著译版本两部分概述之。“图书”部分分为“全集”“著作”“译作”“外文”四大类;“遗物”部分分为“文稿、信稿及日记”“诗稿”“译稿”“鲁迅题赠许广平著译签名本”“油印本《生理学》讲义”“《中国小说史略》五种”六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著译版本 出版物 遗物 史料
下载PDF
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中文藏书概说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96,共8页
鲁迅藏书是北京鲁迅博物馆最早一批收藏,也是最基础的馆藏之一,奠定了鲁博的馆藏体系。鲁博收藏了绝大部分鲁迅生前藏书,在诸多鲁迅遗物中,藏书相对具有整体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鲁迅藏书、读书的若干基本问题。本文以鲁迅藏中文书为... 鲁迅藏书是北京鲁迅博物馆最早一批收藏,也是最基础的馆藏之一,奠定了鲁博的馆藏体系。鲁博收藏了绝大部分鲁迅生前藏书,在诸多鲁迅遗物中,藏书相对具有整体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鲁迅藏书、读书的若干基本问题。本文以鲁迅藏中文书为例,将藏品实际情况与鲁迅在日记、书帐中的记录作对比,展现鲁迅对藏书的记录情况。整理书籍的具体信息,通过数据和图表,分析鲁迅藏中文书籍的来源及相关内容,并由此进一步讨论他的文学事业、人际交往和收入与藏书之间的相互影响,书籍本体所反映的鲁迅阅读习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文 藏书 平装书 线装书
下载PDF
施北沧与南通新文化运动
10
作者 田丹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04-109,124,共7页
南通人施北沧早年在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学习,学成毕业后在海门任教,此间不断接触新思想。后他回到南通,进入张謇创办的伶工学社任教,并广泛参与南通的文化、教育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在各地的迅猛发展,施北沧受... 南通人施北沧早年在张謇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学习,学成毕业后在海门任教,此间不断接触新思想。后他回到南通,进入张謇创办的伶工学社任教,并广泛参与南通的文化、教育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在各地的迅猛发展,施北沧受《新青年》影响,不仅赞成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所倡导的文学革命、新诗革命及戏剧改良等主张,而且积极在南通改版后的刊物《公园日报》上撰写文章,大力倡导白话新文学、新文艺创作,在南通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北沧 南通 新文化运动 《公园日报》
下载PDF
“文艺青年的圣地——纪念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100周年特展”暨“鲁迅的西三条时代——人生、思想与文艺的重启”学术研讨会综述
11
作者 李静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00,共7页
2024年5月25日为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院100周年纪念日。在西三条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鲁迅著述200余篇,完成了《野草》《华盖集》的全部文章及《彷徨》《朝花夕拾》《华盖集续编》《坟》中的大部分作品,还收集拓片、整理古籍,译介外... 2024年5月25日为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院100周年纪念日。在西三条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鲁迅著述200余篇,完成了《野草》《华盖集》的全部文章及《彷徨》《朝花夕拾》《华盖集续编》《坟》中的大部分作品,还收集拓片、整理古籍,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留下了宝贵的文学和思想遗产。同时,他创办进步期刊,重启思想革命,扶植文学青年,支持设立文艺社团,锻造新的文艺战士,西三条故居也因此成为“文艺青年的圣地”。为此,5月25日上午,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以下简称“北京鲁迅博物馆”)举办了“文艺青年的圣地——纪念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100周年特展”系列活动开幕式;5月25日下午至26日上午,与中国鲁迅研究会在前门建国饭店联合召开了“鲁迅的西三条时代——人生、思想与文艺的重启”学术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青年 中国鲁迅研究会 《朝花夕拾》 《野草》 《彷徨》 外国文学作品 建国饭店 文艺社团
下载PDF
在以鲁迅为源头的新文艺空间落锚——北京时期冯雪峰的创作与翻译
12
作者 姜异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26,共10页
最初以湖畔诗人闻名的冯雪峰于1925年2月开始到北大红楼旁听,期间修过鲁迅的中国小说史,并创作发表了12篇文学作品,出版了三部苏联文论译著。他于1927年入党,1928年南下从事革命工作。沙滩红楼及其所辐射的宫门口周宅、莽原社、未名社... 最初以湖畔诗人闻名的冯雪峰于1925年2月开始到北大红楼旁听,期间修过鲁迅的中国小说史,并创作发表了12篇文学作品,出版了三部苏联文论译著。他于1927年入党,1928年南下从事革命工作。沙滩红楼及其所辐射的宫门口周宅、莽原社、未名社、北新书局,这一系列新文化景观成为冯雪峰永远的记忆之地、创造之地和铭刻之地。他在此寻觅民魂诗力,期盼革命文艺,开始了对“窃火者”鲁迅立人精神、民众立场和文艺最深层本质的遥远呼应。而通过日语翻译苏联文论的训练,也涵养了他的批评能力,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时代的来临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雪峰 沙滩红楼 苏俄文论 新文化 翻译
下载PDF
社会美育视域下的博物馆课程设计探析——以“走进鲁迅的艺术世界”系列课程为例
13
作者 高薇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87,共7页
相比于家庭美育、学校美育,依托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的社会美育是一种全民化、浸润式的美育。博物馆因向公众提供展览、教育等公共服务的独特优势而成为社会美育的重要载体。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走进鲁迅的艺术世界”... 相比于家庭美育、学校美育,依托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的社会美育是一种全民化、浸润式的美育。博物馆因向公众提供展览、教育等公共服务的独特优势而成为社会美育的重要载体。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走进鲁迅的艺术世界”系列课程,围绕“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育人宗旨,发掘自身美育资源,结合场馆真实情境,阐释传统文化丰厚内涵,以多元形式、生动体验激发受众的审美兴趣,持续实现社会美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社会美育 课程设计 鲁迅 社会教育
下载PDF
鲁迅与胡适北京时期交往考(1918-1926)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8-113,共6页
鲁迅与胡适,分别是留日知识分子和留学英美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之间一直既有认同的一面,又有分歧的一面。在《新青年》时期,是各自有保留意见的合作。他们之间的认同更多是在文学层面,他们之间的分歧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和学术观... 鲁迅与胡适,分别是留日知识分子和留学英美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之间一直既有认同的一面,又有分歧的一面。在《新青年》时期,是各自有保留意见的合作。他们之间的认同更多是在文学层面,他们之间的分歧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方面。鲁迅日记中共有四十多处记有与胡适的交往,他们之间交往的主要联系方式是信件往来。鲁迅与胡适的日记和书信往来是研究他们北京时期交往的重要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胡适 日记书信 交往
下载PDF
名人旧居陈列的理念和实践——以北京鲁迅旧居为例兼谈“鲁迅书房”的建设
15
作者 黄乔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49,共8页
当下全国各地名人旧居建设如火如荼,但存在问题也不少。有些名人旧居的建设事先没有经过充分的学术论证,有的更是无中生有。一些古代名人的旧居遗物,时间久远,毁坏严重,恢复重建,只能按照现代人的想象,往往千篇一律,甚至时代错乱。这里... 当下全国各地名人旧居建设如火如荼,但存在问题也不少。有些名人旧居的建设事先没有经过充分的学术论证,有的更是无中生有。一些古代名人的旧居遗物,时间久远,毁坏严重,恢复重建,只能按照现代人的想象,往往千篇一律,甚至时代错乱。这里当然有利益驱动,正像有人在积极地拆除名人旧居,因为知道地皮的价值一样,也有人热衷新建名人旧居,因为名人有宣传或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生有 时代错乱 古代名人 恢复重建 利益驱动 鲁迅 理念和实践
下载PDF
木刻“怪人”的执着耕耘——北京鲁迅博物馆藏马达抗战木刻作品与马达其人其事
16
作者 常楠 《上海鲁迅研究》 2021年第4期40-53,共14页
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胡风文库所收藏的美术作品中,含有著名版画家、美术教育家马达所创作的17幅抗战木刻版画(含16幅原作和1幅印刷品)。这些版画线条细腻、造型大方,带有鲜明的现场感和动态冲击力,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是版画家马达在... 在北京鲁迅博物馆胡风文库所收藏的美术作品中,含有著名版画家、美术教育家马达所创作的17幅抗战木刻版画(含16幅原作和1幅印刷品)。这些版画线条细腻、造型大方,带有鲜明的现场感和动态冲击力,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是版画家马达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中留给后人的一份馈赠,他以刀为笔,忠实记录下整个民族在国难当头之际的种种伤痛、愤怒和不屈不挠的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刻版画 美术作品 美术教育家 以刀为笔 现场感 其人其事 冲击力 版画家
原文传递
“中国新文学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陈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1-93,共3页
2017年11月28—30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主办的“中国新文学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与科研院所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围绕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语言的现代变革与中... 2017年11月28—30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主办的“中国新文学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与科研院所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围绕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语言的现代变革与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经典作家与中国新文学、翻译与中国新文学、中国新文学史料研究等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 学术研讨会 百年纪念 研讨会综述 北京鲁迅博物馆 新文化运动 文学的现代性 专家学者
下载PDF
《北平笺谱》:“中国木刻史上之一大纪念”——鲁迅致郑振铎信札管窥
18
作者 黄乔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2-52,共11页
鲁迅具有深湛的美术修养,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他倡导过新兴木刻版画,并与郑振铎等一道保护和弘扬传统木刻水印技术。郑振铎参加过五四运动,参与创建文学研究会,在中国文学史、艺术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抗日战争期间,他为... 鲁迅具有深湛的美术修养,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他倡导过新兴木刻版画,并与郑振铎等一道保护和弘扬传统木刻水印技术。郑振铎参加过五四运动,参与创建文学研究会,在中国文学史、艺术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抗日战争期间,他为保存中华典籍,发起组织'文献保存同志会',节衣缩食,购买古籍善本和珍贵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竹斋 《北平笺谱》 木刻版画 古代版画
下载PDF
鲁迅辑录之博物类古籍
19
作者 秦硕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9-90,共12页
现存鲁迅辑录古籍手稿中,有一部分是鲁迅1909年自日本归国后至民国初年辑录的博物类古籍,凡十九种。本文将这十九种古籍及鲁迅手稿①作一整理简述。
关键词 古籍 鲁迅 辑录 民国初年 手稿
下载PDF
从“呐喊”到《呐喊》:论“破恶声”之鲁迅文学的发生
20
作者 姜异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7,81,共14页
鲁迅之呐喊始于东京文艺运动时期,未完之《破恶声论》昭示了后来鲁迅文学的本质,即破恶声,白心声,光内曜。北京沉默期的荒原感绵延于东京文艺运动时期,不在于彼时的中国寂漠无声,而在于言议汹涌、扰攘有声,世界因之更显荒凉。第一部小... 鲁迅之呐喊始于东京文艺运动时期,未完之《破恶声论》昭示了后来鲁迅文学的本质,即破恶声,白心声,光内曜。北京沉默期的荒原感绵延于东京文艺运动时期,不在于彼时的中国寂漠无声,而在于言议汹涌、扰攘有声,世界因之更显荒凉。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的出版,是鲁迅以虚构文学形式践行文艺理想的肇始,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实绩。作品可分出黑暗与内曜两种境界,亦可辨听恶声、心声两种声音。正如《域外小说集》是《新生》的乙编,《呐喊》可视为《破恶声论》之下篇。思想者周树人呐喊于东京的文艺行动,文学家鲁迅以新文学实绩《呐喊》呼应于北京。“呐喊”终于证之以《呐喊》,鲁迅第一次实现了思想与文学的交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呐喊 《呐喊》 《破恶声论》 文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