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电加热过程中凡纳滨对虾虾肉糜核苷酸及关联产物的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谷文静 金英善 +2 位作者 郑睿林 程裕东 金银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9-209,共11页
探究通电加热过程中凡纳滨对虾虾肉糜电导率及呈味核苷酸的变化,考察通电加热对虾肉糜滋味的影响。测定了不同通电加热温度(25、40、55、65、75、85和95℃)和金属离子添加物(1、5和10 mmol/L的Zn^2+、Cu^2+、Al^3+和Fe^3+)下凡纳滨对虾... 探究通电加热过程中凡纳滨对虾虾肉糜电导率及呈味核苷酸的变化,考察通电加热对虾肉糜滋味的影响。测定了不同通电加热温度(25、40、55、65、75、85和95℃)和金属离子添加物(1、5和10 mmol/L的Zn^2+、Cu^2+、Al^3+和Fe^3+)下凡纳滨对虾虾肉糜的电导率(50 Hz^20 kHz)以及核苷酸及关联产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其电导率与频率成对数关系,与温度(低于65℃)呈线性关系(P<0.05);添加金属离子会增加凡纳滨对虾虾肉糜的电导率,10 mmol/L Fe^3+是虾肉糜样品的最佳导体。通电加热中,一磷酸鸟苷(guanosine monophosphate,GMP)含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60 mg/100 g);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和次黄嘌呤核苷(inosine,HxR)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7 mg/100 g);高温时腺苷(adenosine,AdR)含量更高。通电加热纯虾的温度应控制在55~65℃,有利于其鲜味的产生。金属离子处理的虾肉糜在不同加热温度下均产生少量Hx和大量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IMP),IMP的产生与金属离子浓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添加10 mmol/L Fe^3+并通电加热至85℃时产生的IMP含量最高[(201.39±3.83)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电加热 核苷酸 凡纳滨对虾 滋味 金属离子
下载PDF
水产品加工贮藏中ATP及其关联产物的变化概述 被引量:5
2
作者 谷文静 金银哲 +2 位作者 金英善 郑睿林 程裕东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2-257,共6页
三磷酸腺苷(ATP)及其关联产物是水产品中重要的鲜度及滋味判断指标,其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综述水产品中ATP及其关联产物的影响因素、降解途径及其含量在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旨在对水产品加工和贮藏方法的改进提供建设性意见,并对水产... 三磷酸腺苷(ATP)及其关联产物是水产品中重要的鲜度及滋味判断指标,其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综述水产品中ATP及其关联产物的影响因素、降解途径及其含量在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旨在对水产品加工和贮藏方法的改进提供建设性意见,并对水产品风味的保持和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ATP及其关联产物 影响因素 加工及贮藏 降解途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