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CV不同基因型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瑶 孙亚臣 +2 位作者 王爱平 张鹏飞 董岚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1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RBV 800~1200 mg/d的标准治疗,并完成治疗后24周随访,同时分析HCV基因型、HCV-RNA定量对持续病毒...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1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RBV 800~1200 mg/d的标准治疗,并完成治疗后24周随访,同时分析HCV基因型、HCV-RNA定量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应用罗氏试剂检测丙肝病毒定量,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T-PCR)法检测HCV基因型.结果在110例进行标准联合治疗、并完成治疗后24周随访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68例患者获得SVR.其中,HCV基因1b型感染者SVR率为51.4%(37/72),HCV基因N-1b型感染者SVR率为81.5%(31/38);基线HCV-RNA水平〈1.0×10~5IU/m L的患者SVR率为71.2%(42/59),基线HCV-RNA水平≥1.0×10~5IU/m L的患者SVR率为50.9%(26/51).结论非1b基因型SVR率高于1b基因型;基线低病毒RNA水平(血清HCV-RNA水平〈1.0×10~5IU/m L)SVR率高于基线高病毒RNA水平(血清HCV-RNA水平≥1.0×10~5I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HCV) 干扰素Α 利巴韦林 HCV基因型
下载PDF
肝癌患者微创治疗前后血清AFP、SF、DCP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巍 温春阳 +5 位作者 王爱平 董岚 陈倩 王瑶 孙亚臣 郝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630-663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微创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血清铁蛋白(SF)和γ-羧基凝血酶原(DCP)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收录了43例HCC患者,其中包括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患者24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的患者19例,...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微创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血清铁蛋白(SF)和γ-羧基凝血酶原(DCP)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收录了43例HCC患者,其中包括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患者24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的患者19例,分别于术前2 d及术后7 d测定血清AFP、SF和DCP的值,用酶联免疫法检测DCP的值,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SF、AFP的值。将患者治疗前血清AFP、SF和DCP的值作为基线,以变化50%作为分组标准,分为术后AFP、SF和DCP的值下降超过50%组(A1、B1和C1组),术后AFP、SF和DCP的值升高及降低变化在50%范围以内组(A2、B2和C2组),分别比较A1和A2、B1和B2、C1和C2之间的总生存时间(OS)。结果 43例患者中,有22例术后血清AFP值下降超过50%,25例术后血清SF值下降超过50%,25例术后血清DCP值下降超过50%。平均随访(20.26±6.50)个月,A1组OS明显长于A2组(P<0.05);C1组明显长于C2组(P<0.05);B1组和B2组的OS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CC患者微创治疗前后血清AFP和DCP水平的变化对判断HCC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作为影响HCC患者术后的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血清铁蛋白 γ-羧基凝血酶原 微创治疗
下载PDF
肝细胞癌诊治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爱平 温春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随着肝细胞癌(HCC)肿瘤标志物和CT/MRI诊断的应用、手术切除及局部消融等治疗方法的进步,使HCC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63.4%。但是由于我国HCC早期诊断水平的不均衡,可进行手术切除的病例仅仅有20%~30%。对于高危人群定期开展血清肿瘤标志... 随着肝细胞癌(HCC)肿瘤标志物和CT/MRI诊断的应用、手术切除及局部消融等治疗方法的进步,使HCC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63.4%。但是由于我国HCC早期诊断水平的不均衡,可进行手术切除的病例仅仅有20%~30%。对于高危人群定期开展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肝脏超声检查;提高三期动态增强CT和Gd-DTPA增强MRI等影像学诊断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多学科会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等若干问题,是提高我国HCC早期诊断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诊断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对老年肝癌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符亮 温春阳 +6 位作者 王爱平 吴洋洋 许艳 王瑶 董岚 孙亚臣 郝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895-4897,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术(PEIT)治疗老年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肝癌患者60例,根据接受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30例行RFA+PEIT,对照组30例行RFA。对比分析两组完全消融...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术(PEIT)治疗老年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肝癌患者60例,根据接受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30例行RFA+PEIT,对照组30例行RFA。对比分析两组完全消融率、一般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功能、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个月实验组及对照组完全消融率分别为73. 3%、46.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术后出现发热、腹痛、腹胀、肝区不适等不良反应,持续3~10 d,经内科积极对症治疗,上述症状可缓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后1 w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经内科对症治疗后1个月AST、ALT、TBIL与治疗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1个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RFA联合PEIT治疗老年肝癌安全、有效、仅引起短暂的肝脏损伤、明显改善机体免疫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无水酒精注射术 肝癌
下载PDF
单独与联合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洋洋 王爱平 +4 位作者 董岚 孙亚臣 王瑶 王海莉 郝锐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9期80-83,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单独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12月因肝癌到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患者58例,RFA+TACE 25例(为实验组),单独TACE33例(为对照组)。统计学方法对... 目的分析比较射频消融术(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单独TACE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12月因肝癌到北华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患者58例,RFA+TACE 25例(为实验组),单独TACE33例(为对照组)。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个月的肝功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CT/MRI,并随访1年。结果 (1)两种治疗方法未明显加重肝脏的损伤;(2)两组NLR较治疗前均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PIVKA-Ⅱ较治疗前减低,实验组降低更明显,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FP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P=0.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0%、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6)1年生存率分别为76.0%(19/25)、72.7%(2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并未明显加重肝脏的损伤,能更好地维持促肿瘤炎性状态与抗肿瘤免疫状态的平衡性,比单独治疗肝癌的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消融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洋洋 王爱平 +5 位作者 董岚 温春阳 符亮 王瑶 许艳 孙立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36期4033-4036,共4页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用于评价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行射频消融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好转组40例和进展组24例,检测2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血清PIVKA-Ⅱ及甲胎蛋白(AFP)水... 目的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用于评价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价值。方法选择行射频消融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4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好转组40例和进展组24例,检测2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血清PIVKA-Ⅱ及甲胎蛋白(AFP)水平,观察2组中射频消融术后AFP阴性(AFP <400 ng/m L)患者血清PIVKA-Ⅱ及AFP水平变化情况,并对PIVKA-Ⅱ与AFP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好转组术后1个月、6个月PIVKA-Ⅱ、AF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 05),进展组术后1个月、6个月PIVKA-Ⅱ、AF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 05)。AFP阴性的患者中,好转组术后1个月、6个月PIVKA-Ⅱ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 05),进展组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 05);好转组和进展组术后1个月、6个月AFP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PIVKA-Ⅱ与AFP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IVKA-Ⅱ和AFP均可用于评估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疗效;在AFP <400 ng/m L并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中,PIVKA-Ⅱ可辅助AFP评估术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术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