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与心电学特点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洪涛 廖序东 +9 位作者 尹桂华 张学欣 姜华 梁铁彪 陈东豪 常学锋 蔡丽娥 卢延生 魏大军 浦介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89-2690,共2页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IRVOT-VT)的临床、心电学特点并比较导管射频消融(RFCA)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欧洲心律失常学会第5次年会国际专家工作组ARVC诊断标准选择确诊的ARVC患者73例;选择...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IRVOT-VT)的临床、心电学特点并比较导管射频消融(RFCA)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欧洲心律失常学会第5次年会国际专家工作组ARVC诊断标准选择确诊的ARVC患者73例;选择符合IRVOT-VT标准的住院病人75例,分析临床表现、心电学特征,随访射频消融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病例中首次诊断年龄、室速发作与运动/情绪相关性、家族史无显著差别,性别比例、晕厥史、超声心动图表现却明显不同(P<0.05);两组病例之间的静息窦性心率和室速发作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病例间在窦性心律时的epsilon波、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V1~V3 T波倒置的发生率,V1~V3 QRS波平均宽度,肢体导联低电压和室性心动过速时的额面电轴、V1导联QRS波宽度却有显著差异(P<0.05);IRVOT-VT组RFCA中远期成功率明显优于ARVC组(P<0.05)。结论 ARVC与IRVOT-VT间性别比例、晕厥史、超声心动图表现,心电图的多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RFCA在IRVOT-VT组中远期效果明显优于ARV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lion波 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窦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律转复除颤器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东豪 《当代医学》 2015年第36期132-133,共2页
目的分析阿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36例高血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单号、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临床期间给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10 mg/次,每天1次,共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临床期间给予阿... 目的分析阿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36例高血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单号、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临床期间给予辛伐他汀口服治疗,10 mg/次,每天1次,共治疗8周。观察组患者临床期间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0 mg/次,每天1次,于睡前口服治疗,共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8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61,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10.2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症患者行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脂症 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高敏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东豪 廖序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8期104-105,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采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急诊胸痛患者72例,根据胸痛发作至就诊时间分为<3 h(甲组)、3~6 h(乙组)、>6 h(丙组)。采...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采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急诊胸痛患者72例,根据胸痛发作至就诊时间分为<3 h(甲组)、3~6 h(乙组)、>6 h(丙组)。采用H-FABP、hs-cTn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比较诊断结果。结果:甲组H-FABP诊断AMI的敏感度优于其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hs-cTnT的特异度和敏感度优于H-FA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H-FABP+hs-cTnT诊断的灵敏度优于CK-MB+hs-cTn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诊断AMI中,H-FABP是比较敏感的指标,而中晚期hs-cTnT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更佳。在早期诊断中,H-FABP联合hs-cTnT较CK-MB联合hs-cTnT的敏感度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特异度 高敏肌钙蛋白T 敏感度
下载PDF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东豪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17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7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环磷腺...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7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5例,有效46例,无效6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2例,有效48例,无效17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中B型脑钠肽浓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腺苷葡胺 老年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价值的研究
5
作者 王洪涛 廖序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1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钙蛋白(hs-cTnT)联合检测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发病至入院时间分为3组;同期选取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及健康人60例为参照。受试者均给予... 目的:探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钙蛋白(hs-cTnT)联合检测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发病至入院时间分为3组;同期选取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及健康人60例为参照。受试者均给予H-FABP与hs-cTnT检测。结果:胸痛发病<3 h患者H-FABP灵敏度高于hs-cTn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H-FABP(+)定性测定结果高于陈旧心肌梗死及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 h患者hs-cTnT与CK-MB联合检验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同期H-FABP与hs-cTnT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检验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3 h)诊断灵敏度较高,用于中后期hs-cTnT诊断灵敏度较高,建议开展H-FABP与hs-cTnT联合检测,确保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提高检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 联合诊断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洪涛 孟庆阳 +5 位作者 廖序东 常学锋 梁铁彪 陈东豪 魏大军 刘国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2-824,共3页
随着操作技术的成熟及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的来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首选治疗方法。AMI患者的病死率及心肌再梗死率已经明显降低,但仍有部分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noflowphenomeno... 随着操作技术的成熟及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的来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首选治疗方法。AMI患者的病死率及心肌再梗死率已经明显降低,但仍有部分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noflowphenomenon),导致微循环障碍,心肌组织不能有效灌注,目前认为是PCI近期预后和远期心源性猝死及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有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急诊介入治疗 动脉内注射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药物洗脱支架
原文传递
67例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大军 徐鸿洁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5年第1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的病因、发病机制,总结心源性猝死的诊断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7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发病机制、诱发原因、临床特点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67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0例,成功率为45%,3min内使用...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的病因、发病机制,总结心源性猝死的诊断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67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发病机制、诱发原因、临床特点和年龄进行分析。结果 67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0例,成功率为45%,3min内使用心肺复苏抢救的成功率高,超过10min,患者存活率较小。结论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急救患者要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进行抢救。加强对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发病机制 防治措施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伟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4年第6期162-163,共2页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率。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率。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率(11.11%)相较于对照组(29.63%)明显减轻,两组焦虑程度自测评分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护理干预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