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妇产科联盟2023新分期对子宫内膜癌早期患者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1
作者 申晓畅 周春晓 王建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3440-3445,共6页
2023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继2009年之后再次对子宫内膜癌(EC)的分期进行了修改。此次修改突破了传统解剖学评估的限制,整合了分子分型、病理类型以及淋巴脉管间隙侵犯(LVSI)等相关因素,进一步细化了子分期。FIGO 2023新分期的应用使... 2023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继2009年之后再次对子宫内膜癌(EC)的分期进行了修改。此次修改突破了传统解剖学评估的限制,整合了分子分型、病理类型以及淋巴脉管间隙侵犯(LVSI)等相关因素,进一步细化了子分期。FIGO 2023新分期的应用使超过1/4的EC患者分期出现变化,以分期上升为主,且大多数分期变化集中在早期(Ⅰ、Ⅱ期)患者当中。新分期在对患者预后的判断上具有更高精度,且有望进一步促进患者个体化治疗的开展。然而,新分期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更细化的分期可能为临床使用和数据统计带来一定困难;分子分型的引入可能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肿瘤患者管理差异的扩大;不断出现的分子生物学资料和现有分子分型的整合可能会加快分期的更新速度,为临床工作带来挑战;病理参数的引入也对病理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针对EC的病理特点制定更严格和统一的病理标准。本文主要综述了FIGO 2023新分期对EC早期患者的益处及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国际妇产科联盟2023分期 分子分型 局限性
原文传递
p53/LKB1双缺失子宫内膜癌小鼠模型建立与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郭慧 盛修贵 +2 位作者 韩晓运 张璐 周春晓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63-567,共5页
目的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LKB1基因缺失是引发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立由p53loxp/loxpLKB1loxp/loxp双缺失致子宫内膜腺癌的小鼠模型,为研究子宫内膜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选取6周龄p53和LKB1小鼠雌雄各... 目的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LKB1基因缺失是引发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原因。建立由p53loxp/loxpLKB1loxp/loxp双缺失致子宫内膜腺癌的小鼠模型,为研究子宫内膜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选取6周龄p53和LKB1小鼠雌雄各2只。PCR鉴定拟诱导模型小鼠的基因型。显微镜下将Ad5-CMV-Cre(AdCre)腺病毒注射到p53loxp/loxpLKB1loxp/loxp基因型小鼠的一侧子宫内,诱导子宫内膜肿瘤形成。HE切片染色确定子宫肿瘤的类型。结果成功获得基因型为p53loxp/loxpLKB1loxp/loxp的转基因小鼠。经PCR鉴定目的基因含有loxp位点。该小鼠子宫AdCre腺病毒注射后最早第2周出现不典型增生,4周时约25%HE切片染色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而未注射侧子宫正常;12周左右出瘤率为100%,荷瘤生存时间≤34周。LKB1loxp/loxp与p53loxp/-LKB1loxp/loxp基因型小鼠注射侧子宫20周出瘤率约为33%,荷瘤生存时间平均为52周。结论小鼠模型病理学示,腺体不规则,腺管排列拥挤、紊乱,异型性细胞增多,可见核分裂像,符合子宫内膜腺癌特征。通过显微注射AdCre腺病毒于小鼠子宫内,成功敲除p53及LKB1基因,建立子宫内膜腺癌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成瘤时间短,出瘤率高,其病理表现与人类子宫内膜腺癌类同,是研究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理想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小鼠 P53 LKB1 转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