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昆曲剧院建院初期演剧史考述(1956—1957)
1
作者 胡明明 张蕾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0-172,共23页
北方昆曲剧院的历史分"北方昆曲代表团"时期和"北方昆曲剧院"时期,前者成立时间不到一年,主要目的是为了参加1956年在上海举行的南北"昆剧观摩演出"活动。其中的几位老艺术家如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 北方昆曲剧院的历史分"北方昆曲代表团"时期和"北方昆曲剧院"时期,前者成立时间不到一年,主要目的是为了参加1956年在上海举行的南北"昆剧观摩演出"活动。其中的几位老艺术家如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马祥麟、侯玉山、魏庆林、白玉珍、侯炳武、李凤云、孟祥生等早在1949年以前就先后在"荣庆"社、"祥庆"社等昆弋班社登台演出昆曲,蜚声北南昆坛。这几位老艺术家是北方昆曲艺术延续到1949后唯一的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是北方昆曲的"火种",是北方昆曲剧院的创建者,新中国成立后,北方昆曲的复苏与再度崛起是从他们身上开始的。因此,梳理、考述、研究北方昆曲剧院演剧史理应从北方昆曲代表团肇始,理应从这些老艺术家身上存留的北方昆曲剧目肇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昆曲 北方昆曲代表团 北方昆曲剧院 演剧史
原文传递
韩世昌年谱考略(上编)(1898-1928)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明明 张蕾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0-111,共82页
韩世昌在中国昆曲(北方)近现代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无可替代的位置。他出身河北高阳县河西村一个没有任何戏曲世家背景的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从小进入了一个农村戏班,后逐步地成长为北方昆曲一代名伶,其传奇人生本身就是中国昆曲(北方)... 韩世昌在中国昆曲(北方)近现代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无可替代的位置。他出身河北高阳县河西村一个没有任何戏曲世家背景的农民家庭,因生活所迫从小进入了一个农村戏班,后逐步地成长为北方昆曲一代名伶,其传奇人生本身就是中国昆曲(北方)近现代史赓续变化的一个缩影。韩世昌上承"南昆北弋"、"内廷承应"之渊源,下开北方昆曲一代"乾旦"之新河,是中国戏曲史上自民国以来惟一一位以"梅郎(梅兰芳)、君青(韩世昌)"并称的在北方昆曲史上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百年演艺人物;是研究北方昆曲史具有承上启下"标本"意义的"里程碑"式的百年演艺人物;是北方昆曲延绵百年间"北方昆弋时代"的"最后一个"和"北方昆曲时代"的"最初一个"的最重要的践行者和引领者;是北方昆曲剧院最主要的创建人之一。如果说梅兰芳是京剧史上"京昆合璧"的京剧"乾旦"大家,韩世昌则无疑是北方昆曲历史上惟一称得上"北南合璧"的昆曲"乾旦"领袖。本文以"鲜活"而非"僵迹"之信史为全文首旨,以"年谱考略"为撰论体例,以"年经月纬"为主线,以"缀辑事迹"为根本,以"始末昭焯"为目的,以1982年9月首次发表于《文史资料汇编》第十四辑韩世昌口述、张琦翔整理的《我的昆曲艺术生活》为该文的基本素材与主要历史脉络线索和主要历史沿革依据,辅以大量新开掘的相关史料,裁记韩世昌的成长环境、人生道路、师承关系、演艺途径、艺术风格以及韩世昌在北方昆曲历史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等。本文系韩世昌一生详实之"实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史料与研究成果在韩世昌人物研究及中国昆曲(北方)史论研究中当属首次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世昌 年谱 昆曲 北方昆曲 人物 史学研究
原文传递
青木正儿与韩世昌——韩世昌1928年赴日与日本“京都学派”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蕾 李霄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41-149,共9页
韩世昌是北方昆曲一代名伶,其1928年代表中国昆曲第一次赴日演出更是被日本学界称为"复兴昆曲的伟人"。而作为韩世昌1928年赴日演出邀请人之一的青木正儿则是战后日本著名的"京都学派"中承上启下的一位研究中国古... 韩世昌是北方昆曲一代名伶,其1928年代表中国昆曲第一次赴日演出更是被日本学界称为"复兴昆曲的伟人"。而作为韩世昌1928年赴日演出邀请人之一的青木正儿则是战后日本著名的"京都学派"中承上启下的一位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的知名日本学者。二十世纪上半叶,狩野直喜、内藤湖南、铃木虎雄、青木正儿等一批受近代西式教育成长起来的日本学者以实证论为其"中国学"(支那学)的理论支撑,以"实事求是,义理明彻,不恃聪明而向壁虚造,不务易入俗耳以邀世誉"的治学精神,以"卓然自守,持风气而不为风气所动,斯之谓真读书人"的治史态度,对"中国学"特别是中国古典戏曲进行了一系列不懈的深入研究,取得了卓而不群的研究成果,青木正儿正是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世昌 青木正儿 元曲 北方昆曲 狩野直喜 内藤湖南 铃木虎雄 京都学派
原文传递
傅惜华与韩世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蕾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2-128,共17页
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戏曲艺术犹如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班社众多、革故鼎新、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 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20世纪上半叶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戏曲艺术犹如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百家争鸣、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班社众多、革故鼎新、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时期。这个时期无疑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一个"金矿"与"富矿"阶段,在剧目、演员、唱腔、表演、学术研究、著书立说等方面都为后人留下了令人无比神往的丰厚的取之不尽的"矿藏",是一个至今让我们无法超越其灿烂成果的光彩夺目的时期。时至今日,我们仍在其累累硕果的荫泽下,学习、传承、探究,趋步而前行。而这个时期学者与名伶之间互为依存、互为帮衬、教学相长的现象及作用尤为值得深入探讨。本文试以20世纪上半叶为历史背景,以在中国古典戏曲与中国古典戏曲文献学等方面有着开拓性、历史性贡献的著名学者傅惜华先生和同样对中国昆曲(北方)表演艺术有着开拓性、历史性贡献的著名昆伶韩世昌先生之间的部分历史交集为例,从学者与名伶的关系去回顾那难忘的历史一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惜华 韩世昌 北方昆曲 北京画报 民国戏曲史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