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贽与袁宏道佛学思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岱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1-18,共8页
明代居士佛学盛行 ,李贽与袁宏道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他们的佛学思想不但在明代 ,就是在整个中国佛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他们二人的佛学思想进行了对比研究 ,分析了他们佛学思想的形成及其同中之异 。
关键词 李贽 袁宏道 佛学思想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明清时代对王学派批判 被引量:1
2
作者 佐藤(钅東)太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34,共14页
王学在守仁盛期时便遭遇批判,由此形成明清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继罗钦顺、陈建等王守仁同时代人以后,黄宗羲、王夫之、李贽等人,都在批评王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观点。
关键词 王阳明 明清 思想史
下载PDF
依据日本的古字书来从事汉语史资料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池田 証壽 《汉语史学报》 2006年第1期223-231,共9页
在日本,以中国方面的字书作为资料,利用万叶假名和片假名,大量编辑了日本汉字音及日本语(和训)的对照汉字字书。这次的发表仅以被推定12世纪时期完成的《类聚名义抄》为例,来论述此书作为汉语史研究的价值。第一,包括中国、日本的古逸... 在日本,以中国方面的字书作为资料,利用万叶假名和片假名,大量编辑了日本汉字音及日本语(和训)的对照汉字字书。这次的发表仅以被推定12世纪时期完成的《类聚名义抄》为例,来论述此书作为汉语史研究的价值。第一,包括中国、日本的古逸书。第二,反映平安时代汉文训读的资料。第三,正·俗·通·或等异体字注记的丰富的情况。最後,讲一下现在正在作成的《类聚名义抄》的数据库的进展情况以及问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聚名义抄》 《类音决》 中国的古逸书 汉文训读 汉字字体
原文传递
御宅族文化与日本趣味 被引量:3
4
作者 押野武志 靳丽芳(翻译)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0-135,共6页
对于今天的御宅族文化和日本趣味的关系来看,研究村上隆、奈良美智、会田诚等人的艺术风格,首先应该立足于他们作为日本现代美术家的创作。他们以引用的手法将日本传统的绘画风格融于了御宅族文化之中。其次,文章试图探究"日本性... 对于今天的御宅族文化和日本趣味的关系来看,研究村上隆、奈良美智、会田诚等人的艺术风格,首先应该立足于他们作为日本现代美术家的创作。他们以引用的手法将日本传统的绘画风格融于了御宅族文化之中。其次,文章试图探究"日本性的事物"与高科技技术结合而成的"东方主义",在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如何被海外文化所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文化 趣味 “东方主义” 高科技技术 艺术风格 绘画风格 美术家
原文传递
金融危机和移民政策——日本案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樽本英树 李雪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3-188,共6页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蔓延全球的商业衰退,面对这种衰退,国家如何处理全球化和跨国主义加速所引起的国际大移民成为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立足日本国情,利用HKT模式,提出了关闭边境假设,即在衰退中,国家会因经济因素力图关闭边...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蔓延全球的商业衰退,面对这种衰退,国家如何处理全球化和跨国主义加速所引起的国际大移民成为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立足日本国情,利用HKT模式,提出了关闭边境假设,即在衰退中,国家会因经济因素力图关闭边境以阻止大批国际移民的涌入。但由于国家对"非法"移民政策并没有按经济规律行事、衰退不是社会变化的唯一类型、不同的移民类型导致国家在实施政策时会有所不同等原因,使得在跨国主义、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复杂环境下,关闭边境并不是成功解决国际移民问题的唯一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移民政策 移民类型
原文传递
张居正政治的生成过程——明代隆庆时期内阁政治与北边防卫政策的展开 被引量:1
6
作者 城地孝 《北大史学》 CSSCI 2008年第1期166-192,526,共29页
明代万历初期的张居正政治被认为是明代内阁政治的极点,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内阁首辅处于行政结构的极点,强烈地推进中央集权政策。这篇小文通过研究在隆庆时期的内阁政治的状况与北边政策的演变,探讨为何出现这一政治结构。
关键词 隆庆 张居正改革 赵贞吉 徐阶 首辅 王崇古 票拟 把汉那吉 贡市 俺答汗
原文传递
无语境的“自我”--胡塞尔的“源我”观与西田几多郎的“自我”概念
7
作者 徐英谨(译) 宗宁(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7-55,共9页
从现象学角度看,在所谓的"源初视角"中,吾辈便已对世界与他者有所体验。"我们究竟该如何描述此类视角?"在哲学史上却成为了一个引发诸多争论的难题。对"我"而言,"我自己的视角"是吾辈能够体验... 从现象学角度看,在所谓的"源初视角"中,吾辈便已对世界与他者有所体验。"我们究竟该如何描述此类视角?"在哲学史上却成为了一个引发诸多争论的难题。对"我"而言,"我自己的视角"是吾辈能够体验到的唯一视角。这也就是说,在"我的"经验之中,"我"是无法逾越出"我自己的视角"的。不过,"我"同时也知道,世间还有许多不同于"我自己的视角"的其他视角。这就意味着:因为某些缘由,尽管"我"无法逾越自身的视角,"我"还是能够知道处于"我自己的视角"之外的世界的某些情况。要回答此问题,殊为不易。在本文中,笔者将首先从埃德蒙德·胡塞尔之现象学的立场出发,着手处理"我"是怎样在不离开"我自己视角"的同时,却又认识到他者的视角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胡塞尔对于相关问题的回答,似乎是通过他对"源我(德语:Ur-Ich)"的深入思考来完成的。笔者倾向于将"源我"解释为一种"无语境的自我"。在对"无语境自我"的含义作出更深入的解释之后,笔者将沿用反思胡塞尔"源我"概念所取得的思想成果,比照活跃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1870~1945)所提出的两个哲学概念:"纯粹经验"与"场所"。依照西田的理论,"纯粹经验"是先在于作为个体的"自我"而存在的,并非由于存在着个体,所以才有经验,而是因为存在着经验,所以才有个体。笔者试图表明,西田的这一看似怪异的思想,乃是我们理解"自我"和"他者"之间微妙关系的一把钥匙。按照西田的想法,一方面,个体只能够在特定的语境之中出场;而在另一方面,却还有着一种无法被纳入任何语境的源初经验。西田完成了对于这种"无语境"的源初经验的透彻刻画,也恰恰是经由这种"无语境"的自我经验,吾辈才可能把"自我"体验为一个与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我 纯粹经验 场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