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水产加工业零排放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春红 赵善贞 于克锋 《渔业现代化》 2008年第3期19-22,共4页
介绍了日本零排放概念的提出背景及水产加工业方面的零排放的实施状况。为了实现零排放,日本水产业生产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水产加工业的排水处理中采取了物理、生物等多种多样的方法。一些新颖的水产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技术也得到... 介绍了日本零排放概念的提出背景及水产加工业方面的零排放的实施状况。为了实现零排放,日本水产业生产中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水产加工业的排水处理中采取了物理、生物等多种多样的方法。一些新颖的水产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技术也得到了有效开发,比如贝壳、扇贝中肠腺、鱿鱼墨囊、海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排放 水产业 排水处理 水产加工废弃物 资源再利用
下载PDF
鲤鱼鱼皮和鱼骨酶溶性胶原蛋白的性质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段蕊 张俊杰 +2 位作者 陈玲 叶超 今野久仁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3,共4页
以鲤鱼鱼皮和鱼骨为原料提取得到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对鱼皮PSC和鱼骨PSC的性质进行比较。电泳结果表明,鱼皮PSC和鱼骨PSC都属于Ⅰ型胶原;2种胶原蛋白中,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含量均低于牛皮酸溶性胶原蛋白;粘度测定的结果显示,鱼皮PSC的... 以鲤鱼鱼皮和鱼骨为原料提取得到酶溶性胶原蛋白(PSC),对鱼皮PSC和鱼骨PSC的性质进行比较。电泳结果表明,鱼皮PSC和鱼骨PSC都属于Ⅰ型胶原;2种胶原蛋白中,脯氨酸和羟脯氨酸含量均低于牛皮酸溶性胶原蛋白;粘度测定的结果显示,鱼皮PSC的变性温度为28.1℃,鱼骨PSC的变性温度为30.0℃;差热分析的结果说明,鱼骨PSC的热稳定性高于鱼皮PSC,这与氨基酸分析和粘度分析的结果相一致;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鱼皮PSC和鱼骨PSC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溶性胶原蛋白(PSC) 鱼皮 鱼骨 鲤鱼 性质分析
下载PDF
中日太平洋鲱形态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名 王艳君 +3 位作者 高天翔 庄志猛 柳本卓 樱井泰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31-136,共6页
由于地理隔离,太平洋鲱在其分布区内常形成若干地方性种群。通过形态学手段阐明黄海群体与北海道周边海域的群体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期为黄海鲱的资源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黄海以及日本北海道厚岸、石狩湾、鄂霍次克海4个群体的... 由于地理隔离,太平洋鲱在其分布区内常形成若干地方性种群。通过形态学手段阐明黄海群体与北海道周边海域的群体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以期为黄海鲱的资源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黄海以及日本北海道厚岸、石狩湾、鄂霍次克海4个群体的太平洋鲱(127尾)6个分节特征和6个量度特征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的12个形态特征除脊椎骨外,平均值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种群间差异大于种内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黄海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在9~11个形态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第Ⅰ,Ⅱ,Ⅲ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黄海与石狩湾、鄂霍次克群体间差异程度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鲱 分节特征 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鲤鱼鱼皮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俊杰 段蕊 +3 位作者 刘佳梅 陈烨 黄静洁 今野久仁彦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8年第1期18-21,共4页
首先对鲤鱼鱼皮的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凯氏定氮、索式抽提、高温灰化、直接干燥法测定了鱼皮的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含量。通过粘度测定法得到鱼皮胶原蛋白的变性温度为28℃左右;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的结果证明鱼皮胶原蛋白在228 nm有... 首先对鲤鱼鱼皮的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凯氏定氮、索式抽提、高温灰化、直接干燥法测定了鱼皮的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含量。通过粘度测定法得到鱼皮胶原蛋白的变性温度为28℃左右;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的结果证明鱼皮胶原蛋白在228 nm有一最大吸收峰;SDS-PAGE电泳初步确定鱼皮胶原蛋白是I型胶原蛋白;酶解实验进一步证实了鱼皮同鱼鳞、鱼骨的胶原蛋白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皮 胶原蛋白 提取 性质
下载PDF
梭鱼卵黄蛋白原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美琴 和田竜典 +4 位作者 罗雯姝 盛田祐加 平松尚志 原彰彦 钟俊生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2-580,共9页
运用建立化学发光免疫(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法,对梭鱼血清中主要卵黄蛋白原(Vg)类型(B类型;VgB)进行定量测定。梭鱼VgBCLIA法按两步法操作进行,使用纯化的梭鱼VgB制备特异型抗血清(a-VgB)。优化抗体浓度和培育时间... 运用建立化学发光免疫(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检测法,对梭鱼血清中主要卵黄蛋白原(Vg)类型(B类型;VgB)进行定量测定。梭鱼VgBCLIA法按两步法操作进行,使用纯化的梭鱼VgB制备特异型抗血清(a-VgB)。优化抗体浓度和培育时间等检验条件后,检验范围设定为3.91~500ng/mL。卵黄发生期的梭鱼雌鱼血清和雌激素处理后的梭鱼稚鱼血清稀释曲线与纯化的梭鱼Vg曲线平行,而梭鱼雄鱼稀释血清中几乎不发生相应的免疫学反应。对天津原种场养殖的10尾梭鱼血清VgB水平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雌鱼(9尾)血清中检测到VgB但个体间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3.0~2700.1μg/mL,并表现出随着卵巢发育而增长的变化趋势。相对而言,成熟梭鱼雄鱼血清VgB水平则极低(2.7μg/mL),表明在其生长环境中不存在雌激素活性。另外,所有个体的组织学观察也未呈现出明显的性腺异常情况。研究为梭鱼主要雌激素诱导生物标志物(VgB)的量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较以往的检验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有助于建立多元化的水生环境中雌激素活性的检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鱼 生物标志物 卵黄蛋白原 化学发光免疫 雌激素
下载PDF
狭鳕早期胚胎发育的形态结构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静 卞晓东 +1 位作者 樱井泰宪 张秀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7-261,共15页
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活体观测、拍摄了狭鳕受精卵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详细描述记录不同发育时相胚胎的形态特征、发育时间等。选取6个发育期(未受精、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胚体发育期、将孵化前期)的照片,利用Image J软件... 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活体观测、拍摄了狭鳕受精卵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详细描述记录不同发育时相胚胎的形态特征、发育时间等。选取6个发育期(未受精、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胚体发育期、将孵化前期)的照片,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不同发育期的卵径,以探讨狭鳕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卵径的变化。此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4个胚胎发育期(未受精期、2细胞期、原口关闭期、孵化前期)受精孔及卵膜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狭鳕产浮性分离卵子,卵膜单层、透明光滑,卵黄均匀,无油球,卵径1.45~1.58 mm。在水温(6.3±1.24)℃,盐度34时受精后约1 h胚胎形成,24 h后进入囊胚期,61 h后进入原肠胚期,134 h后进入器官形成早期,161 h后心脏开始跳动,319 h后开始孵化。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狭鳕卵子的直径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亚显微观察显示,狭鳕受精孔为Ⅱ型,受精孔前庭平坦,但受精孔孔道较长。未受精时,受精孔开放,卵膜上多皱褶,卵膜壁孔不明显;2细胞期时,受精孔被卵周液分泌物阻塞,卵膜皱褶减少,卵膜壁孔明显;原口关闭期时,受精孔呈半开放状态,卵膜褶皱增多,卵膜壁孔不明显;即将孵化期时,受精孔完全塌陷,卵膜表面十分粗糙,卵膜壁孔明显。由此可见,狭鳕卵子卵径、受精孔和卵膜结构的动态变化都与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紧密相关,其对提高卵子受精率、卵子在海底正常发育和散布,卵子发育过程中防止多精受精和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鳕 胚胎发育 卵径 受精孔 卵膜 壁孔
下载PDF
牙鲆贫血症病毒分离株的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纪荣兴 吉水守 +1 位作者 绘画良男 井上洁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0-125,共6页
用CHSE-214细胞,从患贫血症的牙鲆肾脏组织分离出一株病毒。电镜揭示为无囊膜、6面体、粒子直径约60nm;理化特性表明:病毒复制不受IUdR、BVdU的影响,对氯仿、乙醚不敏感性,热(60℃,30min)、酸(pH3.0,3h)中稳定;可被抗IPNV... 用CHSE-214细胞,从患贫血症的牙鲆肾脏组织分离出一株病毒。电镜揭示为无囊膜、6面体、粒子直径约60nm;理化特性表明:病毒复制不受IUdR、BVdU的影响,对氯仿、乙醚不敏感性,热(60℃,30min)、酸(pH3.0,3h)中稳定;可被抗IPNV-Sp、Ab和VR-299株血清中和,其中抗Sp株血清的ND50为1:2560;病毒能在5~30℃增殖,最适为15~25℃;在盐度0.8~2.0%的培养液中,生长无明显差别;在16种鲑科和非鲑科鱼类细胞上,15℃培养1~4d出现CPE;感染细胞丫啶橙染色显示为黄绿色;用BirnavirusYAV株引物,PCR检出该病毒。结果提示该病毒株应属dsRNA的Birnavi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PING 贫血症 病毒 生理 生化 分离 鱼病
下载PDF
大头鳕和半滑舌鳎RAPD分析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鹿志创 高天翔 +2 位作者 李玉晖 庄志猛 樱井泰宪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6-103,共8页
大头鳕和半滑舌鳎是我国重要的两种经济鱼类,本论文以大头鳕和半滑舌鳎基因组DNA为模板,对RAPD分析中的DNA模板浓度进行了优化,确定最适浓度。并分别筛选出20条和18条扩增结果稳定性好、多态性强的随机引物用于大头鳕以及半滑舌鳎的RAP... 大头鳕和半滑舌鳎是我国重要的两种经济鱼类,本论文以大头鳕和半滑舌鳎基因组DNA为模板,对RAPD分析中的DNA模板浓度进行了优化,确定最适浓度。并分别筛选出20条和18条扩增结果稳定性好、多态性强的随机引物用于大头鳕以及半滑舌鳎的RAPD遗传变异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鳕 半滑舌鳎 RAPD条件优化 引物筛选
下载PDF
两种鲤鱼鱼鳞胶原蛋白性质异同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段蕊 张俊杰 今野久仁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7-180,共4页
本研究以鲤鱼鱼鳞为原料,研究了乙酸提取法和胃蛋白酶提取法得到的两类鱼鳞胶原蛋白ASC(acid solublecollagen)和PSC(pepsin soluble collagen)的异同。经过SDS-凝胶电泳可以看到,两种蛋白之间在分子α-链组成、分子量大小等方面的差异... 本研究以鲤鱼鱼鳞为原料,研究了乙酸提取法和胃蛋白酶提取法得到的两类鱼鳞胶原蛋白ASC(acid solublecollagen)和PSC(pepsin soluble collagen)的异同。经过SDS-凝胶电泳可以看到,两种蛋白之间在分子α-链组成、分子量大小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两种蛋白经蛋白酶K有限酶解以后的肽段图谱也很相似。但从差热分析(DSC)图谱和CD图谱看,二者之间在热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热稳定性存在差异的原因与蛋白质制备过程中胃蛋白酶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鱼鳞 酸溶性胶原蛋白 酶溶性胶原蛋白
下载PDF
鲤鱼鱼鳞胶原蛋白ASC与PSC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蕊 张俊杰 今野久仁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97-400,共4页
以鲤鱼鱼鳞为原料,研究了酸法和酶法提取的鱼鳞胶原蛋白ASC和PSC的异同。经过SDS-凝胶电泳和氨基酸分析可以看出,2种蛋白在分子构型、氨基酸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经过蛋白酶K有限酶解后的图谱证明了这一点。但从差热分析,以及蛋白... 以鲤鱼鱼鳞为原料,研究了酸法和酶法提取的鱼鳞胶原蛋白ASC和PSC的异同。经过SDS-凝胶电泳和氨基酸分析可以看出,2种蛋白在分子构型、氨基酸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经过蛋白酶K有限酶解后的图谱证明了这一点。但从差热分析,以及蛋白质受热的分解变化来看,二者之间在热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推测差距产生的原因与蛋白质制备过程中,胃蛋白酶的作用有关,胶原蛋白两端的非螺旋区域受到酶的作用而分解,非螺旋区域对三螺旋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非螺旋区域的分解大大降低了PSC对热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鱼鳞 酸溶性胶原蛋白 酶溶性胶原蛋白
下载PDF
海带对镉、铅的吸附作用及其机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君 宫本周宪 +3 位作者 于克锋 关秀司 丸山英男 何培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6-230,共5页
利用大型海藻海带(Laminaria japonica)作为可降解性生物吸附材料,对有害重金属镉离子和铅离子的吸附作用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电位差滴定法,得到海带的酸性基数量为1.25mmol.g-1,其解离常数为0.18 mmol.l-1.对平衡吸附量与p... 利用大型海藻海带(Laminaria japonica)作为可降解性生物吸附材料,对有害重金属镉离子和铅离子的吸附作用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电位差滴定法,得到海带的酸性基数量为1.25mmol.g-1,其解离常数为0.18 mmol.l-1.对平衡吸附量与pH的关系进行了模型模拟.海带对于金属离子的吸附为Bidentate型,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5.72×103L.mol-1,6.28×104L.mol-1.同时,采用拟二次速度模型对镉离子和铅离子的吸附速度进行了模拟,得到的吸附速度常数分别为0.010 min-1,0.014min-1.结论,海带对二价镉、铝离子的吸附量大于很多其它藻类吸附剂,对它的研究可为重金属化湖泊水质的改善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镉离子 铅离子 吸附
下载PDF
牙鲆在保藏过程中影响ATP关联化合物降解的因素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依蒙 陈舜胜 今野久仁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14-1122,共9页
为了深入了解牙鲆体内ATP关联化合物的变化,尤其是肌苷酸(IMP)降解这一限速步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efficiency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保藏条件下牙鲆体内ATP关联化合物和K值变化,并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结果显... 为了深入了解牙鲆体内ATP关联化合物的变化,尤其是肌苷酸(IMP)降解这一限速步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efficiency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保藏条件下牙鲆体内ATP关联化合物和K值变化,并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结果显示,0°C保藏条件下牙鲆体内ATP在1 d内迅速降解,产生IMP作为初期的主要积累物质,蓄积一段时间(10 d)后迅速降解为次黄嘌呤(Hx),IMP的降解过程呈现二相性;鱼肉制成鱼糜形态保藏,ATP 0 d时几乎降解完全,但IMP的降解过程仍旧呈现二相性;加入抗菌素的鱼肉中微生物的生长得到有效抑制,此时IMP降解缓慢并且呈线性下降,原本的蓄积过程消失,K值的增长速率也随之减慢;加入Tritonx-100破坏细胞膜结构发现,牙鲆体内IMP的降解速率加快,同时K值的增长速率也随之加快。结果表明,牙鲆的保藏形态影响ATP的降解速率,但几乎不影响其他关联产物的降解变化;保藏后期外源微生物产生的酶与内源酶的叠加作用是导致保藏后期IMP加速降解、从而呈现二相性的原因,微生物是影响ATP关联化合物降解的关键因素;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细胞膜结构也能够影响IMP的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ATP关联化合物 外源IMP降解酶 K值
下载PDF
大麻哈鱼类发育异常与染色体
13
作者 山崎文雄 董崇智 王维坤 《黑龙江水产》 1998年第2期45-47,共3页
在大麻哈鱼类的人工孵化过程中,常常发生因发育缓慢和组织分化异常,出现鱼体短小、无头、眼球异常等外部形态异常的个体或不能孵化的个体,而发生大量的死亡。这些胚胎在发眼期从外观上与正常胚胎容易区别,一般呈现眼点较小的特征。发生... 在大麻哈鱼类的人工孵化过程中,常常发生因发育缓慢和组织分化异常,出现鱼体短小、无头、眼球异常等外部形态异常的个体或不能孵化的个体,而发生大量的死亡。这些胚胎在发眼期从外观上与正常胚胎容易区别,一般呈现眼点较小的特征。发生异常胚胎是幼鱼从河川降海及海城回归母河川达到性成熟的亲鱼受到生态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引起的,发生异常胚胎的数量为性成熟个体的5%。最少有95%的个体在洄游过程中死亡。在这种死亡中,有在海域捕捞的人为因素。能逃脱严酷自然环境因素而回归的亲鱼,是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优秀个体。异常胚胎遗传缺陷的大量出现是何种原因呢?正是本项研究要回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数目变异 大麻哈鱼类 马苏大麻哈鱼 异常胚 染色体异常 发育异常 胚胎发育 遗传因子 外部形态 染色体变异
下载PDF
光生物素标记DNA荧光法微孔板DNA杂交测定类单胞菌DNA-DNA相关性的研究
14
作者 王晓春 田岛研一 《江西科学》 1993年第3期142-146,共5页
应用光生物素标记DNA荧光法微孔板DNA杂交测定类单胞菌的分离菌株和参考菌株DNA-DNA相关性.热变性DNA固化在96孔微孔板,光生物素标记DNA与固化DNA杂交,测定酶链霉抗生物素偶联β-D-半乳糖苷酶(Strept-avidin-conjugated β-D-galctosida... 应用光生物素标记DNA荧光法微孔板DNA杂交测定类单胞菌的分离菌株和参考菌株DNA-DNA相关性.热变性DNA固化在96孔微孔板,光生物素标记DNA与固化DNA杂交,测定酶链霉抗生物素偶联β-D-半乳糖苷酶(Strept-avidin-conjugated β-D-galctosidase)作用于敏感荧光底物4-甲基荧光素-β-D-半乳糖苷(4-methylumbelliferyl-β-D-galactoside).在波长365nm激发450nm发射,荧光分析仪测定杂交的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计算分离菌株和参考菌株DNA-DNA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光生物素标记ONA荧光法微孔板DNA杂交是更敏感的方法,与光生物标记DNA硝酸纤维膜比色法点杂交、DNA动力学测定DNA同源性,数值分类法的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法 脱氧核糖核酸 类单胞菌 DAN
下载PDF
太平洋褶柔鱼摄食行为观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裴一凡 陈新军 桜井泰憲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9-145,共7页
鱿鱼类是摄食极为凶猛的海洋动物。实验条件下对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摄食行为进行观察与描述,实验分3种不同的太平洋褶柔鱼群体大小(3尾,7~12尾,以及 44 尾)在循环水水槽中进行,实验用太平洋褶柔鱼平均胴长为2... 鱿鱼类是摄食极为凶猛的海洋动物。实验条件下对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摄食行为进行观察与描述,实验分3种不同的太平洋褶柔鱼群体大小(3尾,7~12尾,以及 44 尾)在循环水水槽中进行,实验用太平洋褶柔鱼平均胴长为20 cm。用高感录像机对太平洋褶柔鱼摄食过程进行记录,同时观察太平洋褶柔鱼对饵料鱼的攻击行为。观察认为,发现、进攻目标饵料鱼阶段的角度范围分别为广分布和窄分布,大多数对饵料鱼的进攻阶段开始于二者相对距离为1到6个胴长间。太平洋褶柔鱼在攻击阶段时其体色表现出暗色模式。在个体多的太平洋褶柔鱼群体中,太平洋褶柔鱼追逐较大的饵料鱼,且有观察到几尾太平洋褶柔鱼共同分食一尾饵料鱼的现象。研究认为,太平洋褶柔鱼摄食行为与自身个体大小、群体大小以及饵料鱼大小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褶柔鱼 摄食行为 体色变化模式 群体大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