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烷芳构化Co-Mo/HZSM-5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董群 刘社田 +2 位作者 王林胜 大西隆一郎 市川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0-24,共5页
考察了Co-Mo/HZSM-5 催化剂的甲烷无氧芳构化性能, 并用NH3 -TPD和XRD方法表征了其表面结构对于甲烷芳构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量引入Co 助剂可显著提高甲烷的转化率和芳烃收率, 降低焦炭的生成, 提高催... 考察了Co-Mo/HZSM-5 催化剂的甲烷无氧芳构化性能, 并用NH3 -TPD和XRD方法表征了其表面结构对于甲烷芳构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量引入Co 助剂可显著提高甲烷的转化率和芳烃收率, 降低焦炭的生成, 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从测定结果可知, Co 助剂的引入可改变Mo/HZSM-5 分子筛催化剂酸性, Co 的含量不同对酸性的影响不同。Co 助剂的引入还提高了MoO3 在担体上的分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剂 甲烷 芳构化 催化剂
下载PDF
由分子筛笼内铂羰基簇合物得到的催化剂的分散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光进 杨亚书 +1 位作者 郭燮贤 市川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49-554,共6页
由分子筛笼内包容的铂羰基簇合物[Pt(12)(CO)(24)](2-)/NaY和[Pt9(CO)(18)](2-)/NaY经还原得到的样品Pt(12)/NaY和Pi9/NaY的分散度用EXAFS和化学吸附进行了表征.对Pt(12)/NaY和Pi9/NaY,EXAFS分析分别给... 由分子筛笼内包容的铂羰基簇合物[Pt(12)(CO)(24)](2-)/NaY和[Pt9(CO)(18)](2-)/NaY经还原得到的样品Pt(12)/NaY和Pi9/NaY的分散度用EXAFS和化学吸附进行了表征.对Pt(12)/NaY和Pi9/NaY,EXAFS分析分别给出R(Pt-Pt)=2.74■,配位数C.N.=4.2和R(Pt-Pt)=2.74■配位数C.N.=3.8,而化学吸附结果分别为H/Pt=1.26,CO/Pt=0.69和H/Pt=1.24,CO/Pt=0.64.与浸渍法制备的Pt/Al2o3相比小得多的Pt-Pt配位数及大的化学吸附值说明,由分子筛笼内铂羰基簇合物出发,我们得到了高分散的Pt/NaY催化剂.由于还原后原子堆积形式的变化,Pt(12)/NaY和Pi9/NaY的再还原羰基化不能可逆地得到与前驱体相同的铂羰基簇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羰基 簇合物 催化剂
下载PDF
SiO_2-Al_2O_3担载的三钌乙烯酮原子簇化合物[PPN]_2[Ru_3(CO)_9(CCO)]的红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肖丰收 郭燮贤 +2 位作者 福冈淳 市川胜 Duward F.Shriver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64-268,共5页
[PPN]_2[Ru_3(CO)_9(CCO)]负载于SiO_2-Al_2O_3表面后其红外光谱显示了2124,2088,2060,2040和2010cm(-1)几个谱带,认为这是由于[Ru_3(CO)_9(CCO)]^(2-)同SiO_2-Al_2O_3的Si(OH)Al基团(3620 cm^(-1))反应生成了H_2Ru_3(CO)_9(CCO)
关键词 三钌乙烯酮 担载 二氧化硅 氧化铝
下载PDF
SiO_2担载的三钌乙烯酮原子簇化合物[PPN]_2[Ru_3(CO)_9(CCO)]的原位FTIR-TPD-MASS研究
4
作者 肖丰收 郭燮贤 +2 位作者 福冈淳 市川胜 Duward F.Shriver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69-273,共5页
用原位FTIR-TPD-MASS法研究了SiO_2担载的[PPN]_2[Ru_3(CO)_9(CCO)]。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HRu_3(CO)_9(CCO)]^-/SiO_2的CO不断脱附,在433K时,形成Ru_3CCO。升温到573K时,Ru_3CCO继续脱CO而成三钌碳化物Ru_3C:,后者可以和CO反应重新... 用原位FTIR-TPD-MASS法研究了SiO_2担载的[PPN]_2[Ru_3(CO)_9(CCO)]。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HRu_3(CO)_9(CCO)]^-/SiO_2的CO不断脱附,在433K时,形成Ru_3CCO。升温到573K时,Ru_3CCO继续脱CO而成三钌碳化物Ru_3C:,后者可以和CO反应重新形成Ru_3CCO。在H_2条件下,Ru_3C:可加氢生成CH_x(X=1~3),甚至CH_4。Ru_3C:在473K下氢还原1小时,并在室温下引入CO后,除~1974cm^(-1)峰之外,还出现了一个1708cm(-1)新谱带,它归属于在Ru_3原子簇上的面式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钌乙烯酮 二氧化硅担载 原位IR
下载PDF
三钌乙烯酮原子簇化合物[PPN]_2[Ru_3(CO)_9(CCO)]在SiO_2上的负载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肖丰收 郭燮贤 +2 位作者 福冈淳 市川胜 Duward F.Shriver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74-180,共7页
[PPN]_2[Ru_3(CO)_9(CCO)]负载于SiO_2表面后,其红外谱图显示2068,2036,2000,1974和1925cm^(-1)谱带,表明[Ru_3(CO)_9(CCO)]^(2-)同Si—OH基因反应,形成了[HRu_3(CO)_9-(CCO)]^-/SiO^2。在600~720cm^(-1)区间,出现694cm^(-1)谱带,归属... [PPN]_2[Ru_3(CO)_9(CCO)]负载于SiO_2表面后,其红外谱图显示2068,2036,2000,1974和1925cm^(-1)谱带,表明[Ru_3(CO)_9(CCO)]^(2-)同Si—OH基因反应,形成了[HRu_3(CO)_9-(CCO)]^-/SiO^2。在600~720cm^(-1)区间,出现694cm^(-1)谱带,归属于[HRu_3(CO)_9(CCO)^-/SiO_2的VRu_H_Ru(out-of-plane)。通过(13)~CO和CO同位素交换反应,提出1974和1940cm^(-1)谱带分别归属于CCO和C^(13)CO基团的VCO和V13CO。在乙烯甲酰化和CO加氢反应中,由[PPN]_2-[Ru_3(CO)_9(CCO)]制备的催化剂对形成烃和含氧化合物的反应活性远远大于由[PPN]-[HRu_3(CO)_(11)]制备的催化剂,表明CCO是形成产物的活性中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钌乙烯酮 原子簇合物 催化性能
下载PDF
熔铁催化剂活性与其母体铁氧化物形态和组成的关系(Ⅱ) 表面活性位和氨合成反应速率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化章 李小年 +2 位作者 铃木聪雄 大西隆一郎 市川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2-467,共6页
采用N2 低温吸附、CO和CO2 化学吸附技术和活性试验研究了不同铁氧化物为母体的氨合成催化剂表面活性位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活性相铁原子在表面的暴露百分数 <1 % ,99%以上的铁原子掩埋在体相内部 .随着母体铁氧化物性质和... 采用N2 低温吸附、CO和CO2 化学吸附技术和活性试验研究了不同铁氧化物为母体的氨合成催化剂表面活性位与催化活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活性相铁原子在表面的暴露百分数 <1 % ,99%以上的铁原子掩埋在体相内部 .随着母体铁氧化物性质和组成的变化 ,催化剂活性 (以氨的体积分数表征 )、质量反应速率 (rm)、合成氨转换频率 (TOF)和表面酸覆盖度 (SA)及其酸碱覆盖度的比例 (SA/SK)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即与Fe2 +/Fe3+呈驼峰形变化曲线 .实验发现 ,随着母体中FeO含量的增加 ,还原后催化剂表面性质和表面结构改变 ,表面活性位数目减少而活性位强度增大 .这可能是结构改性剂Al2 O3对Fe晶面的表面重构作用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化物 活性位 氨合成 催化剂
下载PDF
过渡金属促进的从三种不同的炔烃高效合成苯衍生物的策略 被引量:4
7
作者 席振峰 高桥保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177-1185,共9页
报道利用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二茂锆和有机铜化合物),从三种不同的炔烃,如何实现了高选择性高产率并且一锅煮地合成苯衍生物.
关键词 二茂锆 有机铜 炔烃 苯衍生物 合成 一锅法
下载PDF
NaY超笼内[Pt_3(CO)_3(μ_2-CO)_2]_n^(2-)(n=3,4)簇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CO+NO的反应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光进 郭燮贤 +3 位作者 藤本 俊幸 福冈淳 市川胜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67-372,共6页
在NaY分子筛超笼内合成了桔黄色的[Pt_9(CO)_(18)]^(2-)和深绿色的[Pt_(12)(CO)_(24)]^(2-)簇合物。前者给出2056和1798cm^(-1)的线式和桥式羰基特征红外谱带;后者给出2080和1824cm^(-1)谱带。与在THF溶液中结果相比,NaY内合成的羰基簇... 在NaY分子筛超笼内合成了桔黄色的[Pt_9(CO)_(18)]^(2-)和深绿色的[Pt_(12)(CO)_(24)]^(2-)簇合物。前者给出2056和1798cm^(-1)的线式和桥式羰基特征红外谱带;后者给出2080和1824cm^(-1)谱带。与在THF溶液中结果相比,NaY内合成的羰基簇合物的线式v_(CO)向高波数位移,而桥式v_(CO)向低波数位移。EXAFS为Pt羰基簇合物在分子筛内的规整形成提供了证据。NaY内Pt_9和Pt_(12)羰基簇合物在NO+CO反应中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羰基簇合物
下载PDF
锆诱导的五元环化合物的新合成 被引量:1
9
作者 席婵娟 TAKAHASHI Tamotsu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035-2041,共7页
由锆杂五元环化合物出发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只要求一个碳单元并且形成两个碳-碳键.从以下四个方面描述了利用锆杂环化物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1)CO或RNC的插入反应;(2)与丙炔酸酯的加成反应--两次的Michael加成;(3)与... 由锆杂五元环化合物出发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只要求一个碳单元并且形成两个碳-碳键.从以下四个方面描述了利用锆杂环化物合成五元环有机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1)CO或RNC的插入反应;(2)与丙炔酸酯的加成反应--两次的Michael加成;(3)与碘代丙烯酸酯或碘代环烯酮的偶联加成反应--先偶联后Michael加成;(4)与酰氯的取代加成反应--先亲核取代后亲核加成.每类反应都含有数个简单反应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杂环化物 五元环有机化合物 反应机理 合成 一氧化碳 PNC 插入反应 丙炔酸酯 加成反应 酰氯 碘代丙烯酸酯
下载PDF
Pt羰基簇合物在NaY内的合成机理
10
作者 李光进 郭燮贤 +1 位作者 藤本俊幸 市川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710-715,共6页
利用IR,EXAFS13CO同位素交换反应及与NO作用等手段研究了Pt羰基簇合物[Pt3(CO)6](n=3,4)在NaY分子筛超笼内的合成机理.在氧化样品Pt2+/NaY上300-373K的还愿羰基化过程中,首先Pt2+与CO反应生成PtO(CO)物种(波数σco=211... 利用IR,EXAFS13CO同位素交换反应及与NO作用等手段研究了Pt羰基簇合物[Pt3(CO)6](n=3,4)在NaY分子筛超笼内的合成机理.在氧化样品Pt2+/NaY上300-373K的还愿羰基化过程中,首先Pt2+与CO反应生成PtO(CO)物种(波数σco=2110cm-1),然后聚集成“Pt3(CO)6”(σco=2112,1896和1841cm-1),最后生成深绿色的Pt羰基簇合物Pt12(CO)24]2-/NaY(σco=2080,1824cm-1).“Pt3(CO)6”的羰基在室温下能迅速地与13CO发生交换,而[Pt3(CO)6](n=3,4)的羰基与13CO的同位素交换即使在343K也进行得很慢,室温下,NO能逐步破坏Pt羰基簇合物的层间和层内Pt-Pt键,得到中间物种“Pt3(CO)6”和PtO(CO),同时在气相产生CO2和N2O.而由上述两中间物种出发,300-353K温度下,在CO气氛中的还原羰基化又能可逆地得到原羰基簇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分子筛 羰基簇合物 合成机理
下载PDF
由HRuCo_3(CO)_(12)制备的催化剂上CO加氢反应中含氧产物分布与表面酰基的关系
11
作者 肖丰收 市川胜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49-354,共6页
由HRuCo_3(CO)_(12)制备的催化剂在CO加氢反应中,若在初始阶段或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含氧产物大部分是甲醇;若增加反应时间或提高反应温度,C_2含氧化合物则是主要产物。原位红外光谱揭示了甲酰基和乙酰基分别是形成甲醇和C_2含氧化合物的... 由HRuCo_3(CO)_(12)制备的催化剂在CO加氢反应中,若在初始阶段或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含氧产物大部分是甲醇;若增加反应时间或提高反应温度,C_2含氧化合物则是主要产物。原位红外光谱揭示了甲酰基和乙酰基分别是形成甲醇和C_2含氧化合物的中间体,而且乙酰基来自甲酰基与甲基的相互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簇 催化剂 加氢反应 一氧化碳
下载PDF
Ru_3(CO)_(12)在NaY分子筛超笼中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安明 黄林 +2 位作者 徐奕德 紫藤贵文 市川勝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6-32,共7页
采用单层分散法(monolayer dispersion)将 Ru3(CO)(12)引入NaY分子筛的孔道中,借助FTIR,EXAFS和UV-VIS等实验手段对其进行测定,发现Ru3(CO)(12)完整地分布于分子筛的超笼内,抽空会导致在保持金属骨架情况下的部分脱羰,同时伴随着桥式羰... 采用单层分散法(monolayer dispersion)将 Ru3(CO)(12)引入NaY分子筛的孔道中,借助FTIR,EXAFS和UV-VIS等实验手段对其进行测定,发现Ru3(CO)(12)完整地分布于分子筛的超笼内,抽空会导致在保持金属骨架情况下的部分脱羰,同时伴随着桥式羰基谱带的出现,这意味着表面次羰基加合物的形成.原子簇上的羰基配体可以同(13)CO同位素进行交换反应.Ru3(CO)(12)/NaY在氧气中完全脱羰后,如果与CO发生反应,将生成具有Ru3 结构的次羰基物.微量H2O的引入可以使其恢复到初始态的Ru3(CO)(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羰基钌 FTIR EXAFS US-VIS 原子簇
下载PDF
SiO_2负载钼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二聚、同系化和歧化的反应性能
13
作者 庄泉 张鎏 +1 位作者 田中胜己 市川胜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0-55,共6页
从单核及双核二甲胺钼络合物出发,制备了SiO_2负载的钼催化剂。程序升温分解实验(TPDE)及红外测试表明,双核钼络合物与SiO_2作用生成双钼中心物种,此物种可催化乙烯的二聚反应。280℃活化后此双钼中心物种变成单钼中心物种,单钼物种只... 从单核及双核二甲胺钼络合物出发,制备了SiO_2负载的钼催化剂。程序升温分解实验(TPDE)及红外测试表明,双核钼络合物与SiO_2作用生成双钼中心物种,此物种可催化乙烯的二聚反应。280℃活化后此双钼中心物种变成单钼中心物种,单钼物种只催化乙烯的同系化及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催化剂 乙烯 二聚 同系化 歧化
下载PDF
分子筛笼内铂羰基簇合物在CO+NO反应中的催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光进 郭燮贤 市川胜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研究了NaY分子筛超笼内包容的Pt羰簇合物催化剂在CO+NO反应中的催化性能。[Pt_(12)(CO)_(24)] ̄(2-)/NaY和[Pt_9(CO)_(13)] ̄(2-)/NaY在此反应中表现出比较高的活性。N_... 研究了NaY分子筛超笼内包容的Pt羰簇合物催化剂在CO+NO反应中的催化性能。[Pt_(12)(CO)_(24)] ̄(2-)/NaY和[Pt_9(CO)_(13)] ̄(2-)/NaY在此反应中表现出比较高的活性。N_2O被认为是CO+NO反应的中间产物,同时笼内羰基簇合物还表现出了比SiO_2负载的簇合物好的热稳定性。动力学研究表明,在[Pt_(12)(CO)_(24)] ̄(2-)/NaY上,NO被还原和N_2O生成的反应级数,相对于CO分压为小于0.11,而相对于NO分压则大约为一级。红外光谱表明,NO取代Pt羧基簇合物的羰基后主要以NO-形式存在于表面上,NO取代CO的速度比CO取代NO慢得多,这些结果说明,在Pt羰基簇合物催化剂上,NO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是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羰基簇合物 红外光谱 催化 废气
原文传递
分子筛笼内金属羰基簇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光进 郭燮贤 市川胜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57-262,共6页
本文利用FT-IR,TPD等技术考察了合成在NaY分子筛笼内的铂羰基簇合物[Pt_3(CO)_6]_n^(2-)(n=3,4)和铑羰基簇合物Rh_6(CO)_(16)的热稳定性.[Pt_(12)(CO)_(24)]^(2-)... 本文利用FT-IR,TPD等技术考察了合成在NaY分子筛笼内的铂羰基簇合物[Pt_3(CO)_6]_n^(2-)(n=3,4)和铑羰基簇合物Rh_6(CO)_(16)的热稳定性.[Pt_(12)(CO)_(24)]^(2-)/NaY的羰基红外谱带在真空中升温至343K基本没有变化,表现出了比SiO_2外表面负载的同种羰基簇合物好的热稳定性;部分脱羰基后的残存的线式羰基在高温下才能脱附.而对Rh_6(CO)_(16)/NaY,随脱羰基过程的进行,铑羰基簇合物首先生成Rh~+(CO)_2然后脱附.CO的TPD给出与铂及铑羰基簇化合物化学计量相一致的CO及CO_2脱附量,从侧面支持了笼内金属羰基簇合物的归属.TPD过程中的CO_2主要来源于CO与表面OH或吸附H_2O的作用,只有少量的CO_2来源于CO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羰基簇合物 热稳定性 TPD
原文传递
担载的Ru-M(M=Co,Fe,Mo,Ni,Rh,Mn,Cr)原子簇催化剂在CO+H_2反应中的催化行为研究
16
作者 肖丰收 徐如人 +5 位作者 市川胜 福冈淳 D.F.Shriver W.Henderson 郭燮贤 辛勤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68-574,共7页
本文描述了一系列SiO_2担载的Ru和Ru-M(M=Co,Fe,Mo,Ni,Rh,Mn,Cr)双金属原子簇催化剂的制备,并发现在CO+H_2反应中,若和担载的Ru原子簇催化剂相比,Ru-Co/SiO_2,Ru-Fe/SiO_2和Ru-Mo/SiO_2催化剂显示了较高的含氧化合物的生成速率和选择性... 本文描述了一系列SiO_2担载的Ru和Ru-M(M=Co,Fe,Mo,Ni,Rh,Mn,Cr)双金属原子簇催化剂的制备,并发现在CO+H_2反应中,若和担载的Ru原子簇催化剂相比,Ru-Co/SiO_2,Ru-Fe/SiO_2和Ru-Mo/SiO_2催化剂显示了较高的含氧化合物的生成速率和选择性。原位的红外光谱揭示了1584和1555cm^(-1)物种是生成甲醇和高级含氧化合物(C_2以上)的中间体,并在较高温度下1584cm^(-1)物种可以与表面烷基反应形成1555cm^(-1)新物种。通过表面化学反应和同位素标记的红外研究,提出了1584cm^(-1)和1555cm^(-1)分别归属于表面甲酰基和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原子簇 加氢 一氧化碳 催化
原文传递
表面金属有机化学—表面担载的三钌乙烯酮化合物及其催化性能
17
作者 肖丰收 徐如人 +5 位作者 郭燮贤 福岡淳 市川勝 Henderson W.andshriver D.F.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01-307,共7页
本文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三钌乙烯酮化合物在无机载体SiO_2、SiO_2-Al_2O_3和MgO表面上的负载,发现[Ru_3(CO)_9(CCO)]^(2-)分别同SiO_2和SiO_2-Al_2O_3表面上的羟基反应,选择性地定量形成[HRu_3(CO)_9(CCO)]^-/SiO_2和H_2Ru_3(CO... 本文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三钌乙烯酮化合物在无机载体SiO_2、SiO_2-Al_2O_3和MgO表面上的负载,发现[Ru_3(CO)_9(CCO)]^(2-)分别同SiO_2和SiO_2-Al_2O_3表面上的羟基反应,选择性地定量形成[HRu_3(CO)_9(CCO)]^-/SiO_2和H_2Ru_3(CO)_9(CCO)/SiO_2-Ai_2O_3,而在MgO表面上,[Ru_3(CO)_9(CCO)]^(2-)保持其结构。对^(13)CO同位素交换,H_2Ru_3(CO)_9(CCO)/SiO_2-Al_2O_3显示了很高活性,而[Ru_3(CO)_9(CCO)]^(2-)/MgO则完全不反应。在甲基化反应中,[Ru_3(CO)_9(CCO)]^(2-)/MgO对CH_3I显示了很高活性,但对CH_3Li却不反应,对H_2Ru_3(CO)_9(CCO)/SiO_2-Al_2O_3,它与CH_3I不显示活性,但却和CH_3Li较易反应;[HRu_3(CO)_9(CCO)]^-/SiO_2的甲基化的活性顺序处于上述MgO和SiO_2-Al_2O_3担体上的簇合物之间。通过乙烯甲酰化反应可以看到,在(Ru_3(CO)_9(CCO)]^(2-)/MgO上,对于含氧化合物的形成显示了高活性,而对于H_2Ru_3(CO)_9(CCO)/SiO_2-Al_2O_3则有利于形成烃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钌乙烯酮 表面金属 催化
原文传递
表面金属有机化学Ⅱ—SiO_2担载的三钌乙烯酮原子簇化合物[PPN]_2[Ru_3(CO)_9(CCO)]在CO加氢反应中的催化行为
18
作者 肖丰收 市川胜 D.F.Shriver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3-28,共6页
本文分别通过三种不同的钌原子簇化合物[HRu_3(CO)_(11)]^-、Ru_6C(CO)_(17)和[Ru_3(CO)_9(CCO)^(2-)]制备了三种SiO_2担载型的钌催化剂,并研究了它们在CO加氢反应中的催化行为.结果表明,若和用[HRu_3(CO)_(11)]^-制备的催化剂相比较,用... 本文分别通过三种不同的钌原子簇化合物[HRu_3(CO)_(11)]^-、Ru_6C(CO)_(17)和[Ru_3(CO)_9(CCO)^(2-)]制备了三种SiO_2担载型的钌催化剂,并研究了它们在CO加氢反应中的催化行为.结果表明,若和用[HRu_3(CO)_(11)]^-制备的催化剂相比较,用[Ru_3(CO)_9(CCO)]^(2-)制备的催化剂在CO加氢反应中显示了较高的活性.通过比较以上三种催化剂的催化行为以及所进行的红外和质谱表征,初步提出了用[Ru_3(CO)_9(CCO)]^(2-) 制备的催化剂上,CCO基团经脱羰基后可能转化成表面碳化物(Carbide),它是形成烃类产物的中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簇 络合物 催化剂 氢化
原文传递
Au/Si基底上电沉积Pt纳米层的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英文)
19
作者 严彦刚 霍胜娟 +4 位作者 李巧霞 马敏 郭湛和 蔡文斌 大泽雅俊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4-570,579,共8页
以一氧化碳为探针分子,研究了在金/硅基底上合理电沉积形成的铂纳米薄层的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效应.与外反射红外吸收光谱测得的本体铂电极表面上一氧化碳最大吸收峰强相比,铂纳米薄层的红外吸收增强了约10倍;与文献上的有关薄... 以一氧化碳为探针分子,研究了在金/硅基底上合理电沉积形成的铂纳米薄层的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效应.与外反射红外吸收光谱测得的本体铂电极表面上一氧化碳最大吸收峰强相比,铂纳米薄层的红外吸收增强了约10倍;与文献上的有关薄膜的反常红外效应相比,其峰的强度相当,但方向上却无倒转或出现双极.可应用于诸如甲醇电催化氧化的吸附中间体的灵敏检测.铂纳米膜的红外吸收增强,可能与其本身表面等离子振荡的激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铂纳米层 衰减 全反射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 电催化 燃料电池
原文传递
SiO_2担载Ru-Co双金属原子簇化合物催化剂在CO加氢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高选择性形成
20
作者 肖丰收 郭燮贤 市川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959-960,共2页
众所周知,和一般常规浸渍法相比,以金属原子簇化合物作为母体所制备催化剂在一系列的反应中(如CO加氢,甲酰化反应等)显示了很高的催化活性。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
关键词 催化剂 CO 加氢反应 双金属 Ru C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