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精准规划穿刺路径在椎体成形术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谢雁春 赵予辉 +3 位作者 顾洪闻 孟迪 项良碧 于海龙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4期219-223,227,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CT规划精准穿刺路径辅助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KP/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接受腰椎PKP/PVP手术的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 目的探讨术前CT规划精准穿刺路径辅助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KP/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接受腰椎PKP/PVP手术的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常规穿刺组(n=15)与单侧术前规划组(n=15)。单侧常规穿刺组采用传统经椎弓根投影的9点或3点位置进行穿刺。单侧术前规划组于术前行体表定位器定位、扫描骨折椎体三维数据、将三维CT数据导入minics软件进行关键穿刺点选择和穿刺路径设计。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结果与单侧常规穿刺组比较,单侧术前规划组患者术中定位透视次数、总透视次数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术中骨水泥注入量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日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缘、中缘高度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椎体后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规划单侧穿刺路径及关键穿刺点治疗可与常规穿刺治疗取得同等临床疗效,且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单侧精准穿刺 微创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网格定位器在腰椎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谢雁春 赵予辉 +4 位作者 顾洪闻 李林洋 轩安武 于海龙 项良碧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5,共8页
目的比较网格优化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传统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196例腰椎单节段行PV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 目的比较网格优化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传统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196例腰椎单节段行PV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网格优化组(102例)和传统PVP组(94例)。网格优化组:男38例、女64例,年龄(67.3±8.5)岁,病程(2.3±1.2)d,L1椎体59例、L2椎体31例、L3椎体8例、L4椎体3例、L5椎体1例。传统PVP组:男26例、女68例,年龄(71.5±5.6)岁,病程(2.1±1.1)d,L1椎体52例、L2椎体33例、L3椎体7例、L4椎体2例。术前按两组不同方法选择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完成穿刺后置入导丝及工作通道,推入骨水泥,术毕。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前缘和伤椎中缘高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切口感染、肺栓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网格优化组患者手术时间(34.8±6.5)min、透视次数(29.5±5.5)次、骨水泥注入量(5.3±2.1)ml、骨水泥渗透率3.9%(4/98)均优于传统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格优化组术后第3天、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1.1±0.6)分、(1.0±0.3)分和(0.9±0.2)分,均优于传统PV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伤椎前缘及中缘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网格优化组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和中缘高度分别为(1.8±0.4)mm、(1.8±0.3)m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7±0.3)mm、(1.7±0.3)mm,均优于传统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PVP手术,术前应用网格定位器进行网格优化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质疏松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改良与传统穿刺定位方法在PKP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谢雁春 石英 +3 位作者 周大鹏 王宇 轩安武 于海龙 《辽宁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穿刺定位方法与传统穿刺定位方法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 目的探讨改良穿刺定位方法与传统穿刺定位方法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骨科行PKP手术的70例患者,男25例,女45例,年龄60~76岁,平均为(65±3.2)岁;均为单节段胸腰椎椎体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中均采用双侧椎弓根经皮穿刺;根据术中穿刺定位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采用改良穿刺定位方法的PKP手术组35例(改良组),传统穿刺定位方法的PKP手术方法组35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X线曝光次数、术前及术后次日胸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平均高度变化情况、局部Cobb角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名外科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改良组的手术时间(39.7±5.6)min、术中X线暴露次数(31±3)次,传统组的手术时间(54.7±3.4)min、术中X线暴露次数(54±6)次,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次日VAS评分均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手术中,改良穿刺定位方法与传统穿刺定位方法相比,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从而能很好地减少射线对术者及患者的辐射损伤,在患者受益的同时也减少了射线对医生的损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微创 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辐射损伤
原文传递
骨水泥经静脉丛渗漏至硬膜囊背侧PVP手术一例
4
作者 谢雁春 魏永存 +4 位作者 赵予辉 顾洪闻 轩安武 项良碧 于海龙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6-378,共3页
患者,男性,39岁,因“背部疼痛2周余”为主诉入院,专科查体提示:颈部及胸背部叩击痛(+),四肢肌力Ⅴ级,无神经损伤症状,病理征阴性。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穿刺组织中间异型细胞为胆管来源腺癌。胸椎增强MR检查结果提示:胸1、2、3、5... 患者,男性,39岁,因“背部疼痛2周余”为主诉入院,专科查体提示:颈部及胸背部叩击痛(+),四肢肌力Ⅴ级,无神经损伤症状,病理征阴性。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穿刺组织中间异型细胞为胆管来源腺癌。胸椎增强MR检查结果提示:胸1、2、3、5转移瘤合椎体病理性骨折,Tokuhashi评分为5分,患者多节段椎体受累,并且肝内胆管细胞癌恶性程度较高,手术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仅为30%~35%,同时患者本人拒绝行椎体全切术,要求行姑息治疗,行椎体成形术手术减轻疼痛、防止椎体发生病理性骨折,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征阴性 病理性骨折 肝内胆管细胞癌 静脉丛 椎体成形术 异型细胞 手术切除术 硬膜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