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旅游”市场狼烟四起 看“川”字号军团如何逐鹿西部 被引量:1
1
作者 沈默 张籍匀 《中国西部》 2015年第6期12-13,共2页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借助编写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情报等多方面的旅游信息,通过及时的发布,让旅行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些旅游相关信息,从...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借助编写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情报等多方面的旅游信息,通过及时的发布,让旅行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些旅游相关信息,从而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智慧 狼烟 市场 西部 军团 字号 旅游信息
下载PDF
梧州 从这里认知中国南方
2
作者 刘小方 《中国西部》 2015年第24期80-87,共8页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民族众多,风光旖旎。《读史方舆纪要》说"往中原多难时,两粤犹称乐土……埭江上下,田地膏腴,耕屯可以足食也,其民与蛮傜杂处"。对大部分人而言,广西是桂林的山水、刘三姐的歌,是中越间的德天瀑布,是百里寨岭的壮苗风...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民族众多,风光旖旎。《读史方舆纪要》说"往中原多难时,两粤犹称乐土……埭江上下,田地膏腴,耕屯可以足食也,其民与蛮傜杂处"。对大部分人而言,广西是桂林的山水、刘三姐的歌,是中越间的德天瀑布,是百里寨岭的壮苗风情,是北海银滩的浪漫度假。这些早年间就积累人气的风景或经行政力量大力推送的旅游"新宠"皆沿桂林至北海南北线以西分布,着实令桂东风物饱受"形象遮蔽"之苦。其中,最甚者当属梧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滩 刘三姐 行政力量 桂东 德天瀑布 苍梧 早年间 霄山 螺蛳粉 骑楼城
下载PDF
成都:出新政 治医闹
3
作者 梁枝文 王静 《中国西部》 2015年第4期12-13,共2页
医患矛盾自古即有,但仅在现代社会变成了完全脱离事实依据的恶性诉求。古语云,有钱能使鬼推磨。人性趋利是必须要承认的基本事实。职业医闹群体其实是受雇佣群体。医闹并不是孤立的医患纠纷,而是利益驱动下的行为,类似于恐吓、人身伤害... 医患矛盾自古即有,但仅在现代社会变成了完全脱离事实依据的恶性诉求。古语云,有钱能使鬼推磨。人性趋利是必须要承认的基本事实。职业医闹群体其实是受雇佣群体。医闹并不是孤立的医患纠纷,而是利益驱动下的行为,类似于恐吓、人身伤害、散播负面舆论等。在医闹行为中,医生和患者都是受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纠纷 人身伤害 性诉求 趋利 医疗责任保险 医疗责任险 医疗损害赔偿 医疗纠纷 医改新政 实习医师
下载PDF
岁月在遵义沉淀荣耀
4
作者 李海燕 《中国西部》 2015年第20期82-89,共8页
商代贤人箕子在《尚书》中写道:"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遵义"这座城市之名正是出自这里,因为箕子的希望与寄托,遵义的风土人情在千百年漫长历史中总是给人们传扬着贤德与忠良。
关键词 羊肉粉 历史课本 有作 无偏 王之道 白酒品牌 遵义战役 名正 习酒 董酒
下载PDF
虎跳峡 告别丽江的险滩
5
作者 刘小方 《中国西部》 2015年第20期68-73,共6页
山,陡峭挺拔,是男性阳刚的表征;谷,幽深神秘,为女性阴柔的内敛。但在虎跳峡,你丝毫感受不到"峡谷柔情"。《中甸县志》说此峡谷"顾因万里波涛,竟由‘凹’字陷口中拥挤扑跌而下,声震山谷,气喷云雾,冷风飒飒,砭人肌肤,无论人类不能逼近... 山,陡峭挺拔,是男性阳刚的表征;谷,幽深神秘,为女性阴柔的内敛。但在虎跳峡,你丝毫感受不到"峡谷柔情"。《中甸县志》说此峡谷"顾因万里波涛,竟由‘凹’字陷口中拥挤扑跌而下,声震山谷,气喷云雾,冷风飒飒,砭人肌肤,无论人类不能逼近,即飞鸟亦不敢低视回翔,惟猛虎运用神力始能超越,固名曰虎跳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跳峡 中甸县志 两崖 束河 茶马古道 一线天 声震 哈巴雪山 丽江路 峻极
下载PDF
王顺山 天下第一孝山
6
作者 祝新民 《中国西部》 2017年第2期18-21,共4页
王顺山位于蓝田县城东的蓝桥乡境内,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依秦岭,北邻灞河,距古城西安45公里,蓝商公路从山脚下横穿而过。它所连的玉山镇地形奇特,是扼守长安人商洛之咽喉,乃兵家常争之地。
关键词 王顺山 世界地质公园 终南山 玉山镇 秦岭 境内 县城
下载PDF
西北行记
7
作者 梁军 《中国西部》 2016年第12期78-85,共8页
去年,我第一次到西北,最远抵达柴达木盆地的边缘,虽未曾深入其腹地,但所见景象已令我难忘。今年,我们再次前往大西北,历时十六天,行程5000公里,跨越四个省(区)。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湖泊、无垠的沙漠、神秘的石窟、精美的壁画... 去年,我第一次到西北,最远抵达柴达木盆地的边缘,虽未曾深入其腹地,但所见景象已令我难忘。今年,我们再次前往大西北,历时十六天,行程5000公里,跨越四个省(区)。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湖泊、无垠的沙漠、神秘的石窟、精美的壁画、绚烂的丹霞、边关的岁月、古老的文化…撼人心魄的大西北已经深深地镌刻在我们记忆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北 柴达木盆地 雪山
下载PDF
洱海湖畔鱼米香
8
作者 周芹 《中国西部》 2015年第5期90-93,共4页
北方产麦,南方产米,北方将面粉揉搓成饼,牵拉成面,而在南方大理,人们把米捣碎成糊,团成饵块(粑)、切成饵丝。面和饵丝的原料虽不同,形状却差异不大。烤饵块:唤醒大理的清晨美味在大理,无论餐馆大小,你都能找到饵丝、饵块的身影;街头... 北方产麦,南方产米,北方将面粉揉搓成饼,牵拉成面,而在南方大理,人们把米捣碎成糊,团成饵块(粑)、切成饵丝。面和饵丝的原料虽不同,形状却差异不大。烤饵块:唤醒大理的清晨美味在大理,无论餐馆大小,你都能找到饵丝、饵块的身影;街头小摊上,它更是被摆在显眼的位置。清晨的古街,透着凉意。与当地人一样,我们也早早起床,到街边寻找早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米 扒肉 土豆丝 旅游旺季 辣椒面 无从考证 细奴逻 又香 白族人 船上
下载PDF
大自然中的秋韵
9
作者 七七 黄念全 +1 位作者 福建老邱 冰雪之梦 《旅游世界》 2016年第10期74-82,2,共9页
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悲秋”。战国时期,颜值巨高的花美男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大唐帝国的“国民诗人”杜甫也有“万里悲秋常作客”这样的诗句。虽然这些文艺青年们悲秋的情思不断,但也抵挡不了秋韵... 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悲秋”。战国时期,颜值巨高的花美男宋玉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大唐帝国的“国民诗人”杜甫也有“万里悲秋常作客”这样的诗句。虽然这些文艺青年们悲秋的情思不断,但也抵挡不了秋韵、秋色的美妙。古人不也说过:“完美之中秋为最”、“我言秋日胜春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自然 “悲秋” 战国时期 唐帝国
下载PDF
皇帝巡游,到底为了啥?
10
作者 朱七七 《旅游世界》 2022年第5期19-22,共4页
这些年从影视剧里经常看到这个皇帝私访,那个万岁爷出游,美女不离身,美食不离口,那叫一个爽!历史真的是这样吗?我想那是咱老百姓想的天真了,历史的真实是什么样的?皇帝巡游到底有什么目的呢?
关键词 历史的真实 巡游 影视剧 皇帝 老百姓
下载PDF
一路向南恰是秋色正浓时
11
作者 朱七七 东田 CFP 《旅游世界》 2013年第11期26-35,共10页
南方的秋,虽然没有北方的秋来得清、来得浓烈,但南方的秋来得润、走得慢,也少了北方之秋的悲凉。或许南方的秋,对于像我这样容易悲秋的人来说,更易于接受,能留下更多的时间慢慢品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
关键词 向南 南方 北方
下载PDF
佛山梁园的韵桥
12
作者 《城市观察》 2020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下载PDF
川江风物藏
13
作者 周旭 李里 +4 位作者 于小哩 陈旭蓉 马恒健(文/图) 王孟雯(图) 《龙门阵》 2024年第6期4-32,共29页
长江在四川境内全长1040千米,只比其流经最长的湖北省少21千米,四川将近97%的面积都属于长江流域、长江的四川段,也被称为川江。除了川江主干氓江,四川境内的长江主要支流还有雅碧江、大渡河、青衣江、沱江、嘉陵江等。被誉为"千... 长江在四川境内全长1040千米,只比其流经最长的湖北省少21千米,四川将近97%的面积都属于长江流域、长江的四川段,也被称为川江。除了川江主干氓江,四川境内的长江主要支流还有雅碧江、大渡河、青衣江、沱江、嘉陵江等。被誉为"千河之省"的四川,其发展史、文明史就是一部人与水相亲、相和、相生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衣江 川江 大渡河 嘉陵江 长江流域 湖北省 发展史
原文传递
北门往事
14
作者 温志航 朱文建 《龙门阵》 2024年第7期4-32,共29页
如果你问一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你家住哪里?你通常能够听到的答案是,某某门——东门、西门、南门,或是北门。老成都人喜欢用“门”来代替方位的描述,而不是说东边儿、西边儿,究其原因,截至20世纪50年代,成都是真有实体“城门”的。
关键词 北门 东门 土生土长 成都
原文传递
雨水:爱的滋润
15
作者 韦志中 《生命世界》 2023年第2期44-47,共4页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时间在2月18一20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冰雪融化,气温回升,降水以雨的形...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时间在2月18一20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冰雪融化,气温回升,降水以雨的形式出现。《尔雅》日:“天地之交而为泰。”天地和同,联手“酿造”雨水,所以春之水为泰。“春”字体现阳光,“泰”字体现雨露,皆是万物所需。春天以阳光雨露施予万物,彰显博爱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博爱精神 《尔雅》 阳光雨露 七十二候 天一生水 雨水
原文传递
惊蛰:蛰虫启动
16
作者 韦志中 《生命世界》 2023年第3期48-51,共4页
闻雷[唐]白居易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时间在3月5日或6日,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对其这样解释:“万物出乎... 闻雷[唐]白居易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三个节气,时间在3月5日或6日,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对其这样解释:“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日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白居易 七十二 惊蛰 蛰虫
原文传递
大寒:冬去春来
17
作者 韦志中 赵春秀(图) 《生命世界》 2023年第1期40-43,共4页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唐]元稹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时间大概在每年1月20—21日。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 咏廿四气诗·大寒十二月中[唐]元稹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时间大概在每年1月20—21日。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民间有种说法,“小寒大寒,冻成冰团”。大寒时节,寒潮南下,常伴有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轮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大风降温 雨雪天气 大寒 小寒
原文传递
小寒:寒气逼人
18
作者 韦志中 赵春秀(图) 沈海滨(图) 《生命世界》 2023年第1期36-39,共4页
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小寒:“小寒,十二月节。... 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这时正值“三九”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小寒:“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正值三九寒天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冷暖变化 七十二候 寒气逼人 小寒
原文传递
春分:阴阳调和
19
作者 韦志中 赵春秀(图) 《生命世界》 2023年第3期52-55,共4页
仲春郊外[唐]王勃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时间在3月20日或21日。此时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且正好始春季九十天之半,故称为“春分”... 仲春郊外[唐]王勃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四个节气,时间在3月20日或21日。此时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且正好始春季九十天之半,故称为“春分”。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表示各季的中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调和 二十四节气 南北半球 春分
原文传递
立春:树立志向
20
作者 韦志中 《生命世界》 2023年第2期40-43,共4页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2月3一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日:“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2月3一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日:“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表示开始,“春”表示节气,“立春”有春之节气开始之意。在我国古代以“春之岁首”,立春称为“春节”。1912年,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从此“立春”与“春节”彻底分开。立春这天“阳和起垫,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七十二候 立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